标题: 为什么从来不见人讨论法孝直?, 算是刘备左右手级的人物吧
性别:男-离线 ☆爱情不打折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7
编号 131759
注册 2007-4-2
来自 吴国吴郡


发表于 2007-4-5 14: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法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备定蜀,以法正为扬武将军,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对于这个取蜀的功臣,刘备给了他相当高的待遇和权力,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清朝的九门提督。更重要的是"内为谋主",成为刘备仅次于关羽,可以与诸葛并驾齐驱的亲信,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
    法正也不辜负刘备给予的信任,建安二十年,黄权击破曹操所署的三巴太守,张飞又在巴西击退张颌,三巴既定,建安二十二年,法正献策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纳法正之策,进兵汉中,先有小挫,进而在定军山一役中斩杀曹军主帅夏侯渊和曹军益州刺史赵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定军山一役中,法正很好的把握好了战机,对于战斗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汉中战争中,"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也能说明法正与孟达不同,他认定了刘备,他对刘备的忠与王戎的死孝一样,是"死忠",奋不顾身的忠。
    法正既为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许多人都以此否定法正的人格,然而法正所报复的,都是"毁伤己者",并且不但报仇,而且报恩,正是那时推崇的侠客风度,任侠使气,正是真性情、真英雄的表现,与诸葛亮的儒家宗臣做派自然有些不同,二人"好尚不同",但是"以公义相取",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蜀中人物大多褊狭,任侠使气,比如彭漾李严,以致以短取败,但是法正在任侠使气的同时,能够顾全大局,推荐许靖,并且知错能改,实在是孝直的高明之处。
    建安二十四年秋,汉中既定,刘备进位汉中王,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卒,年四十五岁,谥曰翼侯,"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蜀汉小国,谥号是一种荣誉,表示尊崇,"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关羽、庞统等人俱是后主时追谥,糜竺、许靖等人地位尊崇,但是一直不见谥,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诸葛亮每奇法正智术,刘备伐吴既败,屯住白帝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辅佐昭烈皇帝凡九年,在这九年中,辅佐刘备取西川,定汉中,终成大业,这九年是法正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也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法正死的第二年,刘备称帝,同年大举伐吴,走上了不归路,最终伐吴未克,病死白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哀哉!痛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13:0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1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