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龙”魂不死 “星”威犹在?, [原创]
性别:未知-离线 魏君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210
帖子 13
编号 1247
注册 2003-10-3


发表于 2003-10-3 17: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龙”魂不死 “星”威犹在?

1973年7月20日,正值壮年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在女明星丁佩家离奇猝死。消息传出,举港皆惊,先前被李小龙的“狂傲无礼”激怒的香港媒体开始对该事件进行煽风点火的追踪报道。不久,《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轰动效应,李小龙亦因此成为首位全球知名的港星。面对李小龙本身的传奇经历和登峰造极的功夫魅力,自然使得香江媒体“不计前嫌”,顺势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30年后,李小龙不仅声名不堕,相反影响愈加宽广,影迷遍及全球。而中国功夫也自李小龙始,才真正走向国际,并成功掀起学习热潮。时至今日,打入好莱坞之中国影人多靠功夫扬威,前景无论是喜是忧,当年李小龙的开拓作用不可不提。

从来没有哪位电影明星能像李小龙那样,死后仍能不断在银幕上“借尸还魂”。何宗道、吕小龙、唐龙、梁小龙等都曾是李小龙的忠实模仿者,精彩的“截拳道”动作、张扬跳脱的形态神情以及“鸟啼猫叫”的呼喝之声自然学得似模似样,而由他们主演的《李小龙传奇》、《精武指》、《死亡塔》、《李三脚威震地狱门》等片亦带动了为数众多剥削李小龙的电影屡屡出现,甚至连加拿大的《性感依莎与李小龙魔三角邂逅记》和巴西的《李小龙大战基势力》都纷纷来凑热闹。——这还不包括有太多的电影用“李小龙”编写对白台词、以有关他的图片画面作现成的美术道具。

从来没有哪位港星能像李小龙那样,死后仍能对香港影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无数的跟风模仿者要做“李小龙第二”,却都望尘莫及,于是逼得一位同样曾是李小龙模仿者的打星成龙寻求突破,改走功夫喜剧路线,结果一炮而红,继李小龙之后成为香港影坛的第二条龙。当年李小龙最得意的武师助手洪金宝、林正英、陈会毅在他死后,也走到一起,组成洪家班,继续改良功夫打斗片,都市警匪、灵幻、僵尸、民初题材皆以刚猛功夫及喜剧风格进行包装,大受欢迎、“遗毒”至今。

客观而言,洪金宝、成龙后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努力开拓李小龙之外的银幕形象和动作风格。他们吸收了李小龙开创的全新动作理念,结合香港传统功夫片的特色,打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功夫动作片。至于90年代甄子丹和李连杰翻拍李小龙名作《精武门》,李氏的武学理念虽然被反复提及并加以论证,但两人也并非照抄照搬,反而都显示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如此说来,他们还远算不得李小龙的继承者,只可勉强称之为李小龙某方面的发扬光大者。

其实,如果让如今的观众再看完全李小龙风格的电影,恐怕未必能感受到当年的震撼,内地截拳道名家石天龙主演的几部模仿之作不受欢迎便是明证。相比之下,倒是《追男仔》、《鼠胆龙威》、《蜡笔小小生》等电影的搞笑戏仿李小龙的桥段令观众大为受落,而这其中又以李小龙的忠实Fans周星驰最是热衷此道,从早期的《新精武门1991》,到近作《喜剧之王》、《千王之王2000》,我们都可以看出星爷以戏仿来表达对自己偶像的崇拜。尤其是《少林足球》,不仅公开将李小龙奉为精神偶像,找来酷似小龙哥的陈国坤参演,甚至在某些台词处理上,竟也从李小龙电影取材,比如那句“阿梅是怎么死的?阿梅功夫这么好,不会这么容易死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戏仿自《精武门》,而周星驰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更像极了李小龙!

与李小龙一样,周星驰对进军好莱坞亦有强烈的兴趣。其近作《少林足球》成功敲开了好莱坞大门,也让周星驰找到了动作+喜剧的国际化路线,西方观众甚至只认他是动作明星。眼下由美国公司投资的《功夫》已经开拍,明摆着又是一部动作喜剧,届时不知周星驰是否会再拍戏仿“李小龙”的桥段?不过,年过四十的香港“喜剧之王”进军好莱坞居然也要靠功夫打拼——即便这是星爷的兴趣做在,仍令笔者觉得悲哀,不免慨叹:在西方观众看来可以与“功夫”划等号的小龙哥阴魂何时才能散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 08: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33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