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战神正名--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5-10-27 23: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阏与之战被赵奢扮猪吃虎给吞了的是胡阳(伤),关白起底事?

个人认为不管如何,白起的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的的战必求歼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打破了春秋以来“穷寇勿追”和“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的传统思想。而且白起本身高超的指挥艺术是无法否定的,伊阙的个个击破,鄢郢的黑虎掏心和水攻,华阳的长途奔袭,长平的诱敌深入和穿插分割,可谓奇计百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5-10-28 14: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luke19821001于2005-10-28, 10:17:39发表

    前面说的N多都和白起没有任何关系,首先是先锋出战失败,这本来就不是廉颇的本意,然后是赵王是个白痴,只想杀得秦兵片甲不留,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最后赵括这小屁孩掌兵权后,白起看道便宜,才屁颠屁颠的出现,抢了前面N多人的功劳。

这句话不敢苟同,什么叫“屁颠屁颠的出来,抢了所有人功劳”?
长平之战是两国在内政,外交,军事,后勤,情报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较量,从来没有人说全是白起一个人的功劳,但白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就像是两支球队踢球,互相久攻不下,于是双方换人,白起一上来就完成帽子戏法,进而取胜。诚然这是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能就此否认白起的个人能力和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吗?

长平之战本身一开始也不是冲着两国大规模决战去的,从赵国一开始并没有做认真的战略准备和秦国也没有派王牌白起可以看出,结果后来廉颇和王龁耗成了个持久战的局面,跟着双方逐次增加兵力,局势这才发展到双方国运决战的局面,而这时候,秦王换上自己的王牌,来增加必胜的把握,也是理所当然的

何况,长平之战即使让廉颇按照持重自守的战略来做,也不一定就能胜利,只不过败的晚些而已,外交上,秦密切注视着赵在山东合纵的成败,所谓“齐、楚救赵,亲(真诚、积极),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在当时外交战中,范睢已经全面告捷,给白起有力支持,使赵陷于孤立无援。后勤上,本身秦国国力比赵要强,而由于外交上的失利,赵国已经没法从其他5国借到粮食,在长平这个距离秦赵双方路程差不多的地方,双方若打成个消耗战,只要不犯低级失误,到头来决定胜负的也只是看谁的家底大了。至于利用情报系统散布谣言让赵国换将,其目的也只是想缩短战争进程,把对国力的消耗降到最小,因为毕竟还有其他5国在周围虎视耽耽,要考虑鹬蚌相争的问题,并非不换赵括就打不过。而且从这件事和换白起的保密情况来看,两国在情报战上的高下,已见分晓。

白起是先秦唯一一个做到纵横沙场37年,没有败过一场的人,而且他一人歼灭的敌军数目是自孝公起到统一为止秦军将领所歼灭敌军总数的接近一半,将近百万,这一点是任何先秦将领都比不了的,何况他处于昭王时,正是秦国与六国由防守转到相持的时期,无论物资条件还是兵力条件都是没法和后来始皇时期诸将相比的。并且正是由于他的战胜攻取才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5-11-11 23: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luke19821001于2005-11-10, 0:47:13发表
帖子多了,意思也偏了,再说一下,我的观点是:
   1、白起命比较好,出生在秦国已经有许多前辈,将国力扩展到了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地步,所以他和别人打仗几乎都是以强攻弱。如果要说战神,那自然是要能人所不能,如果是靠以强攻弱来扬名立万,那又怎么能让人心服?各位推崇他最主要的一个依据就是他杀的人多,我也举了个例子,如果只看杀人的话,一支铁甲军队去屠杀石器时代的人,就可以想杀多少就杀多少了,但是这样的军队可以说是战神吗?任何一个人去指挥这样的军队,都可以得到好的战绩,凭什么说他比别人强?有人连我那例子的意思都看不懂,以为我是在说秦国用铁器,别人用石器,你们要这样理解是你们的事,不能因为你们理解不了就说是我的错了。白起做的事,换个其他名将未必不能做,他和别人打仗,根本不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如果白起早生两百年,也许只是一个西乞术。
    2、白起在面对难打的仗时就不愿意去打。一个人要称战神,虽然不等于是不管什么仗都要硬抗,但是白起的做法实在不高明。廉颇在守长平的时候秦军是攻不进去吧,这时候不要告诉我秦国不着急,如果不着急为什么会花这么多工夫去离间?但是他们手上有白起呀,为什么不让战神去打呢?即使别人忘记了,白起不会自己请缨吗?难道他们自己也认为即使叫了白起去,也不见得就能赢,所以先用离间计试试。大家都知道,如果是两个选择让你选,肯定是先选成功率高的一个,秦人选的是离间,所以他们认为用离间比用白起好。后来赵已经被打得稀烂了,叫白起去打邯郸,他还是不去。他的理由无非是围得久了,自己的兵疲了,外面的诸侯也可能要联合了。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情况不是和长平之战以前有几分相似吗?长平之前秦也是久攻不下,也许没有围邯郸那么久,但是廉颇的兵绝对比后来守邯郸的兵强吧,为什么不能守久点?而当时赵国除了廉颇的兵外还有这么多兵,为什么不能里外夹击?其他诸侯难道不会看见这样的情况再来痛打落水狗?白起不敢去打邯郸,难道就能说他可以打赢廉颇吗?正史中也许没有记载廉颇守邯郸,但是情况是一样的,廉颇守长平用的就是老兵之计,他守的结果就是要形成后来秦兵围邯郸2年后的结果,白起打不了邯郸又凭哪点能打赢长平的廉颇?有人认为白起是因为秦王不听他的话,想等赵投降,所以生气,故意不接命,但是你想想,如果他真能再打下赵来,又何必生气?他在秦王后悔后再去打下来,不是正好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吗?不是正好证明他算无遗策吗?但是他自己知道打不下来,所以生气。所谓的战神连这样的仗都打不赢,又怎么能服众呢?历史上众多攻下坚城要塞的名将们,又凭哪点不如白起呢?
    3、世人所津津乐道的长平之战,似乎都把功劳算在了白起头上。不是吗?为什么斩首40余万是记在白起的功劳簿上的呢?白起斩首百余万之中又有多少功劳是这样算的呢?其实长平之战白起究竟有多少功劳呢?先是廉颇防守,秦久攻不下,没有见白起来出头,然后是秦用计,也没有见白起半点影子,最后赵终于换了个软柿子上来了,谁都知道赵括比廉颇好捏多了,而正是白起这时候出现,把这个软柿子捏住了。那么他有多少功劳呢?他前不能挑起大梁,打败廉颇,中不能出谋画策,以乱敌军,后不能奉命攻城,破敌于国内,只是在人家都安排好了以后,出来欺负一下后生小子,当然,你可以说这后生小子不是人人都能欺负。但是又怎么能证明白起就很强呢?充其量说明他比赵括强而已。
    春秋历史我没有多少研究,有错漏的地方在所难免,但是不要因为一部分问题而放弃全部。我的观点是上面三点,各位说的理由能够否认白起打仗的天生条件比别人优越吗?能否认白起遇到硬仗就没有办法吗?能否认白起在长平之战中仅仅是战胜了赵括一人吗?
    有人否认秦国当时的实力远超出其他国家,我认为这是在自欺欺人,要明白这道理也不需要多少历史知识。有人找原因说廉颇的战术不能持久,但是他们完全忽略赵国守邯郸能守2年,而秦兵因此被信陵君击败的事实。邯郸能守2年,难道长平就不能?信陵君能在秦兵围邯郸的时候击败秦兵难道就不能在长平?有人认为白起杀了百万人,很了不起,但是忽略了他杀的对象都是什么人。

根据luke19821001的1的意思,因为汉朝国力强于匈奴,所以卫青霍去病就不是名将?因为唐朝国力强于突厥,所以李靖裴行俭苏定方就不是名将?何况,昭王时代,秦的国力并没有达到远超过六国的情况,昭王时代秦是从被动转向相持的时期,如果六国合纵能齐心的话,秦是处于绝对下风的.不要把始皇时期的秦当作昭王时期的秦.而且你说白起都是以强攻弱,那只能说你是选择性失明,伊阙之战兵力是对方的一半,而且对方主力还是精锐的"魏武卒",这叫以强击弱?攻楚之役呢?数万偏师深入敌境攻破敌国首都,这叫以弱击强?至于你的2,那就更站不住脚了,要看当时的国际环境,长平之战的时候,外交上六国不救赵,不给赵任何支持,所以即使是廉颇在,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赵还是多半会输,早晚而已.邯郸之战时候,外交上六国全力救赵,不但出粮而且出兵,加上秦军军心已经松懈,所以秦国没有抗衡合纵的可能,并不是你所臆测的怕廉颇,具体你还是仔细看看白起当时的分析吧.正是白起看到了这点,才提出邯郸不可打,这也反映了一个名将对战争各种因素的清醒认识,孙子兵法上也说了,"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明明知道不可胜而去拼命,这是庸将,而不是名将.对于你的3,那更不用提了,长平之战,外交和情报上,范睢有功,后勤上,昭王有功,但军事上,战场指挥上,功劳要不是白起的,那是谁的?按照你的逻辑,司马懿欺负了马谡,那只能证明司马只比马谡强点而已,李牧击败了无名氏率领的匈奴,那只能证明李牧比无名氏强点而已,阙与之战赵奢击败了胡伤,邯郸廉颇击败了王陵,那也只能证明赵奢只比胡伤强点,廉颇只比王陵强点而已.什么逻辑!!  

另外说一下,既然你知道对春秋战国了解的不多,那我劝你还是好好多读读书,了解了解相关资料,包括当时的军事政治地理,拿出足够的证据再过来贬低白起吧,不然你光靠自己带有主观色彩的臆测,说出昭王时期秦国力就远强于六国之类的话来,只能贻笑大方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6 07: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94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