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说说廉台之战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4-12-18 17: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jxch于2004-12-18, 17:10:43发表
鲜卑主力未损,其关键的原因是众寡悬殊,但此一战的惨烈显而易见,如果双方条件对等,决战的胜败又岂是注定?
并非所有的失败都是诱敌深入.否则何以在十战败后,才有高开的献策?前燕之兴,有着经济政治上的优势,鲜卑据辽东一角养精蓄锐而中原空虚,鲜卑气完势盛而冉闵兵少粮缺.鲜卑进据中原,略地攻城而屡胜,甚至"乘胜锋锐,势不可挡",惟独遇冉闵军队却十战连败,又是历史的另一面.

1,冉闵能得士卒死力,而且个人勇猛,但战略能力,政治眼光和大兵团指挥能力和智谋差,可以参照项羽,众寡是一个方面,但如果真的是有智略的话,也不会落入燕军圈套中,至少能够摆脱燕军,而不是飞蛾扑火似的硬扛,就算也给冉闵同样多的部队,冉闵并不一定就能指挥的好,很可能还不如让其只带领原来的兵力来的得心应手些。慕容恪在智谋和战略以及大兵团指挥能力上都是有例为证的,而冉闵在这方面的资料却很贫乏

2,廉台之战初始的“十败”,连战役层次都算不上,冉闵部队都是百战余生,而且又是陷入死地,个个拼命。所以战争开始燕军确实受到了挫折,但是这也仅仅是非战役面的“败”而已,例如项羽垓下也曾经帅二十八骑杀退汉军,只亡一骑一样,并不能改变战役本身的结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4-12-18 18: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jxch于2004-12-18, 17:59:27发表
项羽垓下二十八骑杀退汉军,和冉闵十败燕军,不能相提并论吧?
以少敌多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冉闵军队击溃慕容恪的中军,结果恐怕又不一样了.

我不是说情形一样,而是说项羽垓下数次击退汉军,这里汉军的“败”和冉闵十败燕军的“败”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即,没达到战役层面,只是暂时性的挫退敌军,并不能改变战斗结果。

冉闵没能击破燕中军,是因为慕容恪的战术得当,而且运用了连环马,而冉闵中了招,所以不存在如果不如果的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4-12-18 18: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少敌多有以少敌多的打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并不一定要在人家准备好的情况下硬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4-12-18 18: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冉闵本身拒绝了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的建议,就是个错误,也可以看出其战略能力上的不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建威中郎将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前将军
好贴 3
功绩 285
帖子 1693
编号 1244
注册 2003-10-3
来自 江东吴郡


发表于 2004-12-18 20: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jxch于2004-12-18, 19:48:03发表
避之以溢其气,未必就一定"可以捷也",鲜卑乘胜而来,不会放弃进攻.从作战风格上讲,冉闵更习于使用背水一战而非防守.
项羽垓下二十八骑杀退汉军是战败后的突围,冉闵对燕军是两军之间的对垒,个人觉得无法简单地进行类比.鲜卑主力未损,在于人数上占了优势,因为较少数的兵力,所歼灭的敌军数目总是有限的.

“避之以溢其气,未必就一定"可以捷也"”,不错,但毕竟捷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去和兵力,实力都强过自己的敌军优势部队去硬拼打消耗战,至于作战风格问题,一个优秀的统帅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这一点来讲,冉闵很不合格

我不是用杀伤的人数比重来类比,而是指这个“败”相对这场战役所占的地位。

还是那句话,“十败”并不是战役层面上的,不能影响战役的结果。虽然慕容恪对冉闵有“十败”而“一胜”,但这非战役层面的“十败”在战役层面的“一胜”面前,根本没有分量,所以说,慕容恪还是强过冉闵很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8 04: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25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