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学术巨子周汝昌, 纵有千般若,不敢半刻辜;纵有万舨难,不敢一时闲。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3-8-24 23: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学术巨子周汝昌

学术巨子周汝昌

学术巨子
到北京的第四天,这一天是我此次来京行程里最重要的一天。早就和周汝昌先生约好,前几天一到京便已联系。今天就要去正式拜访。
我虽数次来京,然年岁较小,又兼北京变化颇大,所详住址,无从寻觅。坐公交车至终点站,周老之女周伦苓阿姨便等在站台那里接我,让我深为感动。
老先生的住所就在一幢只六七层高的楼里,楼下是个院子环境不好,但树木到还完备,楼已见陈旧,当是旧房。周老地址乃是他的个人隐私,不便详述。
走进老先生家,是一个小通道,左边即是两扇开着的门,是个大通间。房子未经修饰,也较为陈旧,但颇为朴实。
通间布置紧密,摆着几张大办公桌堆满了报纸书籍,又紧挨着旁边的沙发,结果沙发上也堆满了书,完全是一个学者的工作间。
老先生就坐在左边的一路沙发上,因为眼睛和耳朵的严重受损,从我进屋到进这个工作间,他都丝毫不知,虽然沙发有靠背,但却直直的坐在那里,侧着耳朵像是仔细的再听,好像随时都准备迎接客人。伦苓阿姨告诉我,先生近一年来精神大不如前,生活毫无规律,累了就倒下去睡,醒了就写东西,她们经常来给老人作伴,煮煮饭打扫一下屋子,但先生那些资料却是不容她们碰上一碰的。我轻轻走近,放下手里的东西,弯着腰伏在先生耳旁说“爷爷好”。周老这才知道我已经到了,这显然他的出乎意料,赶忙站了起来,十分客气,连声叫我坐,又忙着叫伦苓阿姨倒水给我。
坐下之后,便拉着我嘘寒问暖,说,“我的助听器掉了”用手挽住耳廓,我俩便距得特近。在客套中我却留意了看了看这位老人。还穿着睡裤,上身是衬衣,北京天气热,老先生不喜欢空调,所以更热些,衣服的几个扣子是散开的。我俩坐在沙发上,这时我才留意老先生身子是靠在后背上了。老人家的手里一直握着一个石头曹雪芹的雕像,褐色的,那是十多年前一位南京的女雕刻家为老先生雕刻的,老先生几乎手不离他,我有幸过手仔细的端详,此系后话,容后再说。
老先生先问我行程,我说,“故宫”,老先生说,“好”,我说长城,老先生略停了停说,“是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我提到新兴旅游区,什么海底世界,老先生就说,“没意思”。老先生问我第三天的行程怎么安排的。我说上午去了恭王府,老先生笑说,“好”,我又说下午去了曹雪芹故居,老先生说,“就是那所谓的曹雪芹故居”。我说还要去大观园,老先生说,“这一天的行程是你自己安排的”,然后主宾会心一笑。老先生继续说,“去大观园,看看,领会那个意思就好,设计这个园子的人没看懂红楼梦。”然后满意的“嗯”了几声,或许对我的行程比较称心,又问,“恭王府收多少钱?”我说,“六十”,老先生就不作声了。
此次上京为老先生买了一套《王羲之传世墨宝》,话题也就随之转了过来。老先生兴致很高,说,“要让我研究四个人,我选王羲之、老杜、刘勰和曹雪芹,要只能选两个我就选王羲之和雪芹。”,又说,“早年呐,也有上海那边出版社印过王羲之的帖的,也买过,但到底全不全却无从考察,现在一次就全了。”又忙着叫我喝水喝水。
之后我向老先生介绍网络,告诉他像《红楼梦笔法新思议》都是从网上看的,并且朋友们都很关心你,托我来看看你。周老很高兴连声说,叫谢谢网上的朋友。伦苓阿姨插话问我可见了论北师大本的那一篇,我说见了。伦苓阿姨说影印本太贵,买不起,老先生写那篇文章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说到这里我又无言了,谁能想到研红六十年的老学者竟然连基本的资料都买不起,做学问还要去东借书西借书的,后来老先生也告诉我,他不藏书的,书太贵了,不藏书一连说了好几个。伦苓阿姨说早上《红楼夺目红》的才来拍照,下午一般要睡午觉到两点半三点,今天知道我要来早早的两点就起来坐在沙发上等我。心里的一阵翻动,本来我是可以早点来的,谁知道又遇上那样的警察呢?南辕北辙的跟你指路,白白耽误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呐!
老先生问我的祖籍我照实回答,“山西临近北京”,老先生很高兴,问我可知道怎样迁至云南的。无奈我实在回答不出,可却说了一些小故事,我说,“我们那边很多是清朝大官的后代,家里有清朝的官服,有一家特逗,家谱第一页就写着他们家的祖上是周文王。”老先生一挺来劲了,问我那人姓什么,我说“就姓姬”。老先生又问,除了这姬姓可还有别的没有?我说还有姓陈的、姓张的。老先生又问,“可有文物?”,我说,“官服等物皆毁于文革”,老先生转过头对着伦苓阿姨说,“看看,我就说雍正年间有一大群官跑到云南去了,就是被发配过去的!和政治有牵连。”这样,话题忽的转到了恭王府,老先生说,“我和刘心武都(有共识),恭王府东西两府,东府记载极尽详细,西府却空无一字,且空白达六十年之久!恭王府不是和珅首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那里囚禁的是雍正的政敌,你看看雍正之狠心,那个二皇子文武双全,是个良材呀!就被折磨疯了。”又说进恭王府花园以前的模样,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样”,“那小巷子,流水,多美”。
谈到雪芹,老先生说,“雪芹就喜欢清丽的昆曲,还登上台去表演,你看看这词儿多美,就是我自己猜度,雪芹他应该唱这首曲子……”便背诵起来“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征雁。御园中,秋色斑斓;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你看看多好,呵呵———这当然是我自己猜度的,不一定对,曹寅哪,有记载和洪升交好,曹寅最喜欢《长生殿》的曲子就是这曲,你说巧不巧?我把它写进了《曹雪芹传》里面去了。”我说我看过,这倒勾起了老先生的另一个心事,他告诉我说:“可有买不到的书?”我说:“我没有《红楼艺术》、《献芹集》,只有三本爷爷的随笔”,老先生问我说:“哪三本,说给我听听”,于是我把嘴放到他的耳边,老先生的头发蹭在我的脸上,我说:“《岁华晴影》”,老先生说:“这本要看”,我又说“《天•地•人•我》”,老先生点头“好”,“还有一本《北斗京华》”老先生说:“好极了,这三本要看”,说话间伦苓阿姨已经把我没有的找了来,分别是《砚霓小集》和《脂雪轩笔语》,老先生接过书,放在前面一张很矮的桌子上,但老先生坐在沙发上所以还要高够着,展平书,翻开页,几乎要贴在眼睛上才看得出此页是空白的那页,手在桌子上摸什么东西,才有半米不到的距离竟把桌子上的物件打乱,好容易才摸到了很近很近的眼镜,带上后又去摸,我赶忙上前把一只钢笔递到老先生手里,老先生翻开书写起来。这里我在和伦苓阿姨谈话,我问《红楼艺术》,我说我们要找,头找破了也不见踪影,根本看不见。伦苓阿姨说:“这是父亲用力最大的一本书,出版社说买不出去,压仓底,只印了3000本,难怪我们找不到。”又问《献芹集》,伦苓阿姨找来了一本《红楼家世》,趴在老先生耳朵上说:“再送他一本《红楼家世》”,然后转向我,“这里面大部分是《献芹集》里的。”我说:“老先生写的《曹雪芹家如何成了雍正的眼中钉》被云南日报转载,我看了。”老先生倒是高兴的笑了,伦苓阿姨说这些他们都不知道,连说一声都没有,这篇文章就收在《红楼家世》里。
我又问及《红楼夺目红》,老先生说:“他们要赶什么图书展销会,九月中旬以前一定会出的。”当问到《石头记会真》,老先生不说话了,伦苓阿姨把《石头记会真》的样书给我,封面古朴雅致,三十二开,繁体竖排,每句列异文,有繁难者配有详析,书的定位是辞书。伦苓阿姨告诉我,合同都签了十多年了,说今年一定出又推到明年,明年一定出又推,现在连老先生都不问了,你们爱出不出。而伦苓阿姨却十分着急,她说:“我们着急,出版社不着急呀。要再不出就真的看不到了。”
说话瞬间,老先生已经在每本书上都写下字了。《红楼家世》老先生写“小友来访快矣,以此赠之。盲者周汝昌(日期难以卒读)”,《砚霓小集》写上“小友来访,周汝昌癸未上秋后”,脂雪轩笔语写着“癸未上秋后,小友远路来访以快,甚为欣慰 汝记”。
后又说了两个红楼异本等诸事,不胜备记。
又把曹雪芹的小雕像给我,说“看看,怎么样?”,雕像热乎乎的,难怪老先生时时刻刻都拿着,雕像中的曹雪芹,目视前方,从容镇定。“太好了,那个神韵,好极了”我说,老先生也笑了起来。
我说要为老先生照几张相,朋友们都关心你。老先生忙起身把沙发上堆积的报刊使劲的拿开,高兴的摆了拿着扇子的姿势给我,不停的问我是看镜头还是随意点?又忙着把衣服扣子扣上,有一张老先生说,“眼闭着,不好。再来一张。”照完相,老先生起身去推开了阳台门,说,“有点热了”。这时候我才发现谈话竟也持续了两个小时,伦苓阿姨说,“累了”。我赶忙起身,匆匆告辞。老先生略作沉思,点点头,拉着我的手说,“今天很高兴呐!”。伦苓阿姨执意送我,这时我看见老先生墙壁上挂着两幅老先生自己写的字,横幅是岳飞的《满江红》,条幅是香菱诗,那首: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老先生倚着桌子,像是没有目的的挥着手送我,他什么也看不见。我看着老先生和这间简陋的房子,略停了停。老先生大概以为我已经走了,便停止了挥手,转身想坐在沙发上,我微微的一鞠躬,老先生好像又察觉到了什么,才放下的手又举了起来,虽然他不知道我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对着我而是对着正好与我相反的一扇门,但是老先生挥手仍然是很用力,很认真。我轻轻的退出了房间,心中百感交集。伦苓阿姨把我送到了我先前坐车的地方,告诉我应该坐哪路车倒哪路才能回到我的住地。在回来的路上,我抱着老先生送给我的那三本书,沉甸甸的。头脑中已经开始在回忆着刚才的点点滴滴。想起了老先生自己写的话:“我耳目皆损,唯头脑尚未全衰,每日仍笔不停挥,希望自强不息。我所不逮,时贤来哲,当有不弃而进教者,切磋之功,是为厚惠。”范仲淹的句子自然的浮现于脑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文不逮意,亦不作文词修饰,盖实录也。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5-11 19:17 编辑 ]


图片附件: zhoulaoling.jpg (2003-8-24 23:52, 41.86 K)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5 12: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冯其庸?不要太搞笑,冯其庸有什么书?《曹雪芹家世新考》?伪造碑文的本事?《脂本研究》?一大半都是序,哈哈~~
孤狼兄,对不住,不是我想离题,实在是那位冒兄太不靠谱了,他说谁不好说冯其庸,此人品德暂且不说,就其文章也无甚价值,能在红研所里混,不就因为是“洪广思”的大文嘛,这点家底,我都不愿意抖了,一个点评金庸出身的居然还有人来捧,实在费解,冒兄真要捧冯其庸,你说我们谈冯其庸的哪本书,我们一条一条来看看,冯氏的昏话胡语

至于蔡义江,他老我没什么说的,但此老近两年自以为学问高得很,我就不说了

这位冒先生不说两吴两周不谈张爱玲、唐德刚、梅节、伊藤漱平……去说什么冯其庸,让人笑掉大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5 17: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5 14:15 发表


楼上说的不是现在的红学家么?吴世昌、吴恩裕可在人世?
举这两个,不过是比较容易找而已。

冯其庸虽然不怎么样,但起码比刘心武还要靠谱一些。
比起市面上常见的土默热、潘重规、霍国玲等的书,俺还是 ...

张爱玲贪天之功,把周汝昌辛辛苦苦搜集的旧时真本的史料,扫进《红楼梦魇》第五章,来了个十全大补,你就这么视而不见?

冯其庸,哈哈~~霍氏姐妹的东西固然是垃圾,可冯其庸连垃圾都不配,至少在霍氏还能学学怎么丰富一下想象力,你在冯其庸那里学了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婚姻悲剧?还是什么高论的论,不妨也拿出来我们瞻仰瞻仰
抑或是伪辨曹雪芹墓碑,让通州政府送了一亩三分地给他老盖栋小别墅住着?

对不住你,我既不愿看霍氏瞎扯也不愿看冯其庸的大白话,何其庸哉!

不过刘心武我倒有几句话,这人胆子不小,结论下的齐刷刷,但如你而言,总不大可靠。但庆幸此人虽然结论比较废物,但路子大抵不偏,比起霍氏等说,尽管五十百步,但终究还有点靠谱,还不至于你这么责难

冯其庸,毕竟老头了,我的话虽然损却不恶毒,希望本帖不要把红研所那沈某某孙某某张某某搞出来,那真是恶心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7 17: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帖。。。先跟冒牌兄说声抱歉,以前语气不善,哈哈~~不过拿冯其庸比周老实在也太不靠谱,冯老培养了一群“打手”,在红学界专门干护主打人、钻头觅缝、挖陈年老事的活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8 16: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陈林喜欢用命理去推,也是其出发的根本。但遇上前面与他不对的,他就说作者笔误,贾母胡说,凡和他对的他就说正好相符……所以表面上看是“数字化”红楼梦研究,可惜还是数不起来
看冒兄的口气似乎大有推倒自叙说的架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8 16: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8 16:25 发表


俺一直是不赞同自叙说的。
从现在的记载来看,曹雪芹为作者,对于这点的反面证据并不多,所以问题不大。
而从经历来看,曹雪芹出生过晚,经历曹家繁华时的可能性很低,宝玉与曹頫的相近性更高。

与其基 ...

周老推倒了胡先生的自叙说,提出新自叙说但二次中兴又成了无法确证的盲点,确实是不可回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8 17: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8 17:25 发表

頫、芹两人的口传是否能发展到了芹能够写父亲的回忆写到便如亲见?
如果只是听听故事,这个可能确实不高。
但如果崎笏叟就是曹頫,他也是作者之一,这个就不是没有可能。

再者宝玉的经历,与曹頫的经历也 ...

福彭,他和曹家有姻亲,和乾隆很好的。虽不至于全力帮扶,但凭这个关系曹雪芹小时候能出入王府应该没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8 17: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8 17:45 发表


看着雍正年间曹頫还钱的惨样,很难想象曹雪芹在此时能够寄居王府。
因为怕牵连,连给点钱都难,何况是收养一个大活人?
这个可能性恐怕不高。

我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搞懂到了曹颙怎么曹家又亏空了,我记得康熙五十一年,曹寅曾经给康熙上过奏折,说亏空全部补完还余了一万多两,康熙批复,余的曹家自己留着,他只要六千两养马。可到了曹颙上台,似乎李煦又在开始补亏空了。曹頫更是又给康熙说又有多少未补。当时康熙身边的人肆无忌惮的要钱是有的,比如太子胤礽不但要钱还要女人。但亏空主要是康熙南巡留下的,不至于要几十万两都成亏空。但亏空一直在曹家头顶上绕。雍正要曹家垮台,固然是曹家是太子党,但接口亏空整肃也是重要理由。如果说雍正六年七年正在整肃高峰,旁人不敢接济,那到了雍正稳固政权之后,情况会稍有改观的。到了雍正十年之后,史料上也反映出曹家日子好过多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9 1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9 08:41 发表


前面不亏空,后来又查出亏空,这个不难解释。
毕竟曹家败家也没败的这么快。那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曹寅为了政绩,报了假帐,其实并未真正都补上。对照之后李煦补亏空的情况,很可能是互相拆借。
二是雍正 ...

说曹家是太子党,是依着熊赐履这条线来的。曹寅救了陈鹏年是仗义,但给熊家送丧葬费就不是简单的仗义了。没有康熙的默许,曹寅不敢这么做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9 12: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一条也暗写脂砚即湘云,当时在坐惟史湘云可有执笔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0 11: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壬午原批做八日,所谓八月是根据事理改的。到底是不是八月遂成悬案,脂砚绝笔又仅此一条。
其实壬午八日改为壬午八月,通倒是通了,但却不是唯一的改法,也可以改为壬午人日,一样是通顺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0 14: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1-10 11:45 发表


基于丁亥知者只剩朽物一枚来看,余二人可能是崎笏叟与另一个不知名的批书者
不过这段的争议很多,俺也不知道那种说法更确切

这条批显然是脂砚斋的,余二人当然就是“一芹一脂”

蔡义江说余二人是曹雪芹他爹他妈,真是恶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0 20: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西园新军 于 2008-1-10 15:17 发表
红狐认为甲午是壬午之讹?

甲午甲午,我把本条壬午除夕和落款甲午记错位。这反映壬午是不可靠的,脂砚斋也会记错我是癸未说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8 11: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93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