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年长一些读鲁迅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2: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年轻年长都可以读,问题是鲁迅的失误和成功在哪里,头脑要清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5: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14:13 发表



狐有米有兴趣简单剖析之

这可是得罪人的,不晓得有多少鲁迅先生的大粉丝,一点鲁迅先生的错都说不得。

不过,本着鲁迅先生的精神,应该这么说,鲁迅是人,是人就有错。鲁迅的人格是高尚的,花边新闻式的污蔑,是最无聊的。鲁迅的失误,现在看来是显然的,但失误的造成,有相当的比重源自历史的局限,还有另外一部分的原因是鲁迅自己的问题。鲁迅文字刻薄,其实温暖,知堂文字冲淡,其实偏僻。

取其优去其劣,鲁迅的文字还是很精彩的。失误主要在思想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6: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15:53 发表


狐兄所说的错误是什么意义上的呢?是过时的,还是有悖于怎样的理论?


鲁迅把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当成了某一特定国或某一特定民族的问题。从揭批事实层面上,没错,但归责的时候,有问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7: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17:26 发表
五四那个时代是一个吸纳摒弃的年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也尚未到现在这样一个程度,有偏颇是难免。
可是,偶觉得。。中国在世界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上的个例,鲁迅先生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批驳也算是很中国特色了 ...

哪有那么多个例特例~~本质都是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8: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17:34 发表

狐兄这样就有点泛本性论了。

环境、文化……都对个体有很大影响,以种族区分人类,是最根本的

民族性只能表现在形式上,永远是第二位的。

环境塑造人,最大的环境是政治,不是文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8 19:4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18:54 发表

无论如何。。中西方的差异之大,劣根性诉诸于某一群体也是有的放矢之论吧

这么说吧,人性无所谓善恶,但在具体的环境中,则表现出了人的善恶。各国各族的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善恶标准会有不同,但应该批判的是恶的表象和造成恶的环境,却不是人,更不是种族和国家,鲁迅这套思想稍加利用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最佳注脚。如果一个环境逼迫着人去做恶,且这样的作恶是这个环境下最为合理的行为方式,那么人的行为就会大幅度趋同。鲁迅笔下的“劣根性”就不独某族某国的专利,如果“它”不是专利,那怎么能成为劣根性呢?
改造人性是不现实的,能改造的是习俗、环境、制度。但这些植根于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中,于是,尽人事,听天命。这里我比较倾向本坛天宫公主对这句话的诠释,所谓尽人事,听天命的含义是,只有你确确实实尽了人事,才有资格去听天命。这不是宿命论,先定论的讲法。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0-18 19:4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9 00: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8 21:09 发表



嗯。。我这样理解狐兄的见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鲁迅先生将希望寄托在新一代之青年身上,是希翼于“人性”能从此一代有所转变。他所剖析或者展露出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为了告诫青年人,不可为之。兄 ...

在周遭难寻?周遭遍地都是~~17世纪的法国,20世纪的德国、俄国,不分种族国度,麻木不仁,冷漠,举头可见。托克维尔去美国逛了一圈,大发感慨。

我以前摘录过几则语录,命名为《中国劣根性的法国移植》

身份越是平等,人们越是懂得相互帮助的义务。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你可是不要小看“群众”呢!“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一人一口唾味,就能把你淹死。我在《闲话中国人》等书中多次说过,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其具体表现,就是要求凡事都“大家一样,人人有份”。那么,凭什么我们大家都学习马列学习政治,你陈寅恪就可以不学习,还要吃香的喝辣的?同理,凭什么我们大家都随波逐流,惟独你陈寅恪就可以坚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想不通。想不通就要革你的命。一时半会革不了,就等待时机。
———易中天《劝君免谈陈寅恪》

最令人奇怪的事情是,所有这些彼此隔离的人,却变得如此相似,只要变换一下他们的位置,便无法再认出他们。而且,谁要是探究他们的思想,谁就会发现,把如此相同的人隔离开来的那些小障碍物,在他们本人看来也不符合公共利益,不符合常理,而且从理论上说,他们已经向往统一。他们每一个人坚持各自的特殊地位,只是因为其他因其地位而搞特殊化;但是,只要任何人都不享受特殊,都不超出共同水平,他们是愿意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个人主义一词,这是我们为了自己使用而编造出来的,在他们那个时代,实际上并不存在不隶属任何团体而敢自行其是的个人;但是法国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小团体组成的,而每个团体只顾自己。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面子就象南洋诸岛上的禁忌,是一种不容否定的潜在力量.所不同的是:面子不可琢磨,不讲规则,废除或替换全由人们的常识来定.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戏剧性的,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天生富有(且需要)很强的表演才能.面子很多时候事关形式,与事实无关.
———阿瑟·亨德森·史密斯《中国人的人性》

在这些小团体因自尊心而不断相互摩擦中,法国人固有的虚荣心变得更强、更敏锐,而公民的正当的自豪感却被遗忘。……因此,每一个小团体都只图私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正是独夫体制,天长日久,使人们彼此相似,却对彼此的命运互不关心,这是独夫政体的必然后果。———托克维尔《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变得彼此最为相似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0-19 0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9 09: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我看来,马克思开的是空头支票,孔夫子柏拉图开的也是空头支票,都是空头支票,到哪里都不兑现,何必在意这打白条的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古人还是今人。

这几天银行门口全都挂着“支票全国通用”的横幅,同理,“白条不能换现金全世界通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9 1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9-10-19 10:09 发表
鲁迅最好玩的书,在我看来倒是《故事新编》,若是教材里选用那些小说,真说不定如今的学子们会否把鲁迅看成网络写手

就现在重看,鲁迅的文字好过他的思想,虽然思想依赖文字传播,然则若说鲁迅的思想 ...

《铸剑》确实很有网络幻想小说的范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0-19 1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月影无尘 于 2009-10-19 08:34 发表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中国人在某些意义上或者某些人群里已然和上个世纪初的中国人类不一样

说实话,我没看出有什么不一样。社会就是模子,人就是面团,社会形态不改变,刻出来的人又怎么会改变呢?

正是独夫体制,天长日久,使人们彼此相似,却对彼此的命运互不关心,这是独夫政体的必然后果。
———托克维尔《在法国这个国家,人们变得彼此最为相似》

环境决定论不可取,但环境塑造了人,却很得其实。有本书叫《枪炮细菌与钢铁》,很有意思,不妨一观。

我突然想芥川龙之介的一句话,“倭寇表明了我们日本人有足以和列强为武的能力。我们在当盗贼、杀戮、奸淫这方面,绝不落后于那些来寻找‘黄金岛’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吉利人。”

具有自省和反讽精神的作家,而且在程度上比鲁迅要透彻,我觉得芥川龙之介在这点,比鲁迅高明。他们应该是同时代的人。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0-19 11:49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7 21: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