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11-11 12:24 发表
我也觉得这里的场景、神态、气氛刻画得极妙,的的确确就是黛玉这个人。高鹗的续写,可能大部分是不如人意的,但仅仅因为这个人,就对这样的场景也不以为然。我认为,这不是研究文学所该有的态度。至少,至今为止 ...
鉴赏问题不同考证义理,分不出个子丑寅卯
譬如就我来看,高鹗(不管李鹗王鹗,续作者一代称)从安排王熙凤出掉包计就是其人阴险用心,反曹雪芹之道,目的就在于扰乱全书体系,制造混乱,进而掩盖雪芹全书的核心问题,用与前八十回人物性格之反动,混淆视听譬如讥讽袭人,妙玉走火,王熙凤出毒计,贾宝玉讲列女,鸳鸯上吊都是高某人处心积虑,故意为之。通过瞒天过海,巧为混淆,彻底在不知不觉中把红楼梦降格为三流言情小说,而所谓掉包计,焚稿断痴情无疑就是续作者的杰作。这段情节移入他书或可一观,然置于红楼,格局之浅,手笔之逼仄,格调之低俗,实在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