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19 22: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万历是个好君王,他不蛮横故而不糊涂操纵权力,他不圣明故而不聪明操纵权力。他脚疼,所以就不出宫门,他懒得对付言官,所以就蜷起来躲进深宫。他消极抵抗文官集团,客观上造成了权力的制衡,社会有了极大的宽容度。他又对战事农业事必躬亲,做到了他该做的事情,虽然偶然会犯些错误。
万历皇帝不是昏君也不是圣君,他更像一个不被权力降伏的人,惹不起于是躲开,这点不同于他爷爷完全被权力笼罩也不同于正德一辈子再做反抗说到底还是为权力左右。他这个皇帝当得恰如其分,实在是极聪明人的办法。
古往今来的帝王,可供欣赏者寥寥,三代以下只有光武,光武之下只有万历可供玩味。余者不足挂齿(宋明的皇帝都挺有意思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19 23: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2-19 23:16 发表
明明显不如宋的地方,就是经常把大臣拖出午门打屁股。

还有就是太监祸国。

明代太监专权每个不超过十年,祸害远远不及唐代,而且太监祸国就和外戚祸国后妃祸国权臣祸国一样,没必要着重强调,更何况还有太监辅国的例子,所以太监参政不可一并抹倒
至于拉大臣打屁股,说起来虽然有辱斯文,但做得好的也不过有宋一朝,且明代那些官员沽名取直,被打了还是荣耀,嘴巴上越发歹毒,倒未见有什么“噤若寒蝉”的风气,迥别于满清
倒是宋代《宋刑统》大肆恢复很多三代之后就废除的肉刑,连醢这种刑罚都死灰复燃,着实让人不解,刑法规定之酷,秦代以来仅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0 00: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朱元璋朱棣父子是政治强人,说实话也是不读书的,但看朱元璋大诰里一口一个俺。。。
他们两位大搞集权那是可以预见的,也不奇怪,廷杖这东西在他们手里成为皇帝压制文官的法宝。说起来直接施以肉刑确实是较为羞辱文官,打压文官地位的利器。但这也正反映了当时中央权力亟待集中的需求和皇帝个人的行事风格。到了后来廷杖特别是大规模的廷杖就越用越少了,正德十四年用过一次,嘉靖三年用过,都是两方冲突极端化了的。也是强人皇帝的强弩之末。实施上,有意识无意识之间,廷杖这个制度已经逐渐被封存被悬而不用被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历代明君不少,性子好的也不少,但像万历这种被人指着鼻子骂且自己也并未虎落平阳失去大权,却依旧还能保持克制的皇帝,实在是很了不起。
我觉得在当时那种社会下,不需要皇帝雄才大略文韬武略,不干事少干事的皇帝就是好皇帝。晚明社会不需要秦始皇也不需要唐太宗,就需要万历这种皇帝,至于被满清钻了空子,不怨天不由人,我觉得很偶然。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12-20 00: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0 01:0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起来,神宗贪财也算是一大怪了明亡那是必然的,我同意你说的,我只是觉得最后被这么落后一个少数民族入主真是偶然,要是李闯能出息一点也比满清强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0 18: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文官手里捏着一个道统,还有一个商人阶级逐渐壮大并且和他们勾结。这两项也是明朝中央税是税收不起来,加派又一次次被文官内阁挡回去淹在唾沫腥子里没了下文。
道义上有了,手段上又可以拉住皇帝。万历只能去找太监收矿税,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莫非叫万历皇帝拖着病腿自己跑云南去收矿税么?难道能像大清朝的康熙爷乾隆爷说下江南就下江南爷孙两个一下下了十二次。明代的帝王可没这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力量。

道统这东西,别看他虚他假他纸面上的玩意儿,关键看怎么用,用得好把皇帝拉来打屁股也成,这根道德大棒可以掀翻皇帝统治的合法性,加上实际的经济手段一掐。孙悟空毕竟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当年崇祯不是畏惧文臣,不敢提迁都之事,大明朝也未必就亡了,划江而治,拖到1840年,鸦片战争就要从大沽口打起了。当然这是我yy一下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12-20 18:0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2 14: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要求万历时期一步到位虚君政治民主政治,显然是过高要求,我是指有趋势,可能发展出。这不是说万历时期就十全十美。多看看闪光点,和重点。
万历时期政治腐败、政府空转、机构僵化都是事实,但还应该看到别的地方。
还是这么说,明代是人能正常发展的时代,满清是会激发人恶的朝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3 10: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12-22 22:55 发表
【万历被架空而不愿意开杀戒和大臣们争权只是一个开始,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会逐渐打破一些旧有的东西,形成新的东西】

永乐之后不可能再是一个永乐,帝国要继续维持,永乐一朝的风光对国力民生的损耗就必须 ...

永乐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凿大运河,营建北京,修大典,征安南所费明朝国力不过尔尔,和汉武比起来征讨匈奴准备了70年的相比,明代国力可见一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4 1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哭竹 于 2007-12-23 17:31 发表
不得不承认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太多的人力财力,之后明朝是每况愈下。一般老百姓不到饿殍遍野的时候,是不会造反的。不然李自成搞不了那么大的场面。

你不要太搞笑,永乐后两百多年李自成才出生,你这个每况愈下也愈下的太慢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7-12-24 12: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哭竹 于 2007-12-24 11:42 发表

由极盛到衰落,大趋势是走了两百年的下坡路只不过有缓坡和急坡之分。

·
不要太搞笑,照你这么说,大明朝上坡才上了四十来年中间还有一次内乱,下坡要下二百多年中间皇帝还被掳去了一次,你不觉得太恶搞了?还缓坡和急坡之分。醒醒~~醒醒~~
成祖和后来的仁宣盛世都是明代的高峰,一直到土木堡之变明代都维持了高国力运行模式,嘉靖肃清倭寇,隆庆开海贸易,万历张居正改革,这是中兴。要说一败涂地,不过是几十年的事。还遇上了中国从未有过的天灾,也算明朝时运不济罢。

一份将全球气温百万年来的变化和“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作比较的统计图表。图表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7-12-24 12:2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0: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0 19:11 发表
是不是昏君转个笑话

话说一天万历在内宫游玩,忽然一个小太监来报:不好了!
万历大怒:“什么事情,看把你慌的。”小太监跪地接着说:“不好了皇上,自从皇上下令开服色禁后,京城商贾大肆穿着皇家服色。御 ...

前面都是昏君,最后一句连转带煞,万历成了明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2: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明代能确立君主立宪确实有点幻想,万历后期表现出的很多思潮和形式,带有启发君主立宪的象征,但终究不是。不过皇帝殆政,客观上导致了分权,社会风气、言论、思想得以应运而起,勃发,却很值得一表。而且我们有没有用英日君主立宪的模式来强套明代的可能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2: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53 发表
西学东浙不仅是科学,还有思想,制度的变化首先要建立思想开明的基础之上。英国难道是先出现了君主立宪,然后才出现相关的理论思想?


工商业为本与对皇权的质疑是外来的,就有可能发展成君主立宪,是明末士 ...

要说大宪章那种性质的文件,南宋理学进一步完善的道统说,其约束帝王权力的效力也很高,而其创始可以追到韩愈
理宗以后,理学地位奠定,道统说可谓悬在帝王头顶上一柄利剑
但正如你说的,立宪君主制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漫长的权力分割过程,很明显,中国虽然开始着进程但进展过于缓慢,而且没有实质进步。但要说像大宪章似的对帝王权力的制约,显然,道统的地位史学界并未完全有充分的评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4: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1 13:58 发表


其实,说到虚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虚君。汉初只是崇尚黄老,因此政府上下都玩“无为”而已,离虚君还差点。

偶并不很认同、也从不追求啥子“虚君”,偶只是希望看到有一种制度,能够制约皇 ...

黄老还真不是不干事,至少从这几十年刨出来的竹简看,从老子被改动的原文推测(应该说老子在之后被改动),黄老很接近韩申法术,所谓黄老之治,如王夫之言,上好黄老,下必韩申,和我们一般理解的黄老大不一样
此外,《文子》被证真,可以从文子一书中看出,黄老术和现在我们说的老庄很不同,现在的老子估计被魏晋时期的文人改动过

此外,万历时期,内阁虽然在设置目的上是皇帝的秘书,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皇帝往往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可见分歧是很明显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3 11: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实在没有证据说万历好玩吧,你我好玩都能大江南北跑一圈,他锁居深宫二十多年不上朝,这算什么好玩,宅男差不多
至于贪财,最明白的道理就是,一个非常的有钱人还会贪财么?当然不会,可见万历在财政上是很掣肘的。至于酒色,有记载万历夜夜酩酊大醉么?也没有。那偶尔一醉呢?这是有的,周恩来也有大醉过两次,总不能谁都拿周恩来做标准吧。至于色,说难听点,这跟当年诬陷张居正有什么两样。再说了就算好色如何?哪个男人不好色?万历好色,有无导致外戚干政?只要没有壮母乱政,外戚干政,好色这算什么非议?不好色才奇怪,放到现在来看也奇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4 11: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唐太宗不是小孩子,不照样把魏征的墓碑推翻。。。这是帝王的心理,拿万历是小孩搪塞是不行的
当然关于张居正的问题,冯保和李太后的作用太大,万历的身影反倒不容易看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4 17: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16:30 发表


张居正不是嘉庆一人扶起的,是明朝的相对虚君的政治制度扶起的。至于抄家弄死张居正的长子应该不是万历的本意,而是张居正政治对手在往死里整他,因为万历听说张居正的儿子被弄死后,也认为做的太过了,停止 ...

开海是万历他爹干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三红说的不差
但我觉得有点“唯出身论”
内阁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后来它就是在皇帝和文官之间扮和事老
甚至文官压力大的时候,反调过头来,罢皇帝的工
如果在权力表现在是内阁与皇帝本人出现矛盾
那仍须另行考察
换句话说,内阁发展到明末,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皇帝也不会说撤就撤了,甚至不会撤了,此时就不那么简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26 发表
想论证万历乃明君的朋友,无非是想把万历往道家治国无为而治上面引。在中国无为而治成功的典范,汉初文景,东晋谢安。对比下,是不是皇帝或执政者躲在深宫长达28年不上朝就叫做无为而治了。不要被万历怠政造成的 ...

阎崇年不是胡说八道么
乡试会试没停
漕运盐运没停
海外贸易没停
税收没停
中央机关运作没停
缺人是不错,但缺人缺的是那些高级官僚,比如尚书缺了,那还有侍郎,侍郎缺了还有各司主事
皇帝不干预这些具体人事,也罢工不肯认命,结果就是中低级官僚直接向内阁负责,免去了大官联合压皇帝的状况,但机构还是会运转的
正因为如此,说明了,虽然专制时期却不是一个人在苦干,这就是万历的高明。全靠一个人拼死拼活得干,到处去当消防队员,累死也没多少效果嘛

而且万历不上朝不等于不管事,人事言官的奏折被留中不等于所有奏折被留中,一直到了万历逝世前一二年,对辽东战事万历也是亲力亲为,人事部署也是万历在苦思废想。留中部分口水奏折,不上个朝,就是消极罢工就是闲着玩不理国事?怎么可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0: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46 发表
所谓明朝的顶峰,对外交流的盛世。个人认为是在永乐。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 ...

话说,永乐确实很牛,他干那些事,没人超得过,五征蒙古七下西洋修长城征交趾平越南修运河修北京修武当修永乐大典……

不过有明朝特色的还是万历时期,比如异端勃发、西学东渐、色情书籍泛滥、言论自由、市民运动兴起、皇帝消极用权、朝廷纷纷扰扰。多有特色,这种欲望时代,多有吸引力~~这是老百姓的盛世,平庸的低调的甚至不起眼的盛世,不是唐代那种打肿脸的盛世,高调张扬出风头的是统治者

说到底评论眼光不同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1: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2 发表


万历既然大事管得很妙,怎么会让在朝鲜让明军丢尽颜面的杨镐哥又捣鼓了一场萨尔浒呢?辽东战事既然如君所言,是万历亲力亲为,可惜后金的转折和崛起就是从万历朝开始。

如果如君所言高级官员可有可无,不 ...

谁用人百分百正确?事实证明万历在战场上的用人一向很好,杨镐才败万历震怒,撤换得也挺快。三大征哪一仗不是万历定的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5 01: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5 00:56 发表

我上面说了,不要被现象上的共性迷惑,无为而治,不等于完全不治。老子也承认:统治者虽应该任由天下自然发展,也必须随时调整消除与天道悖逆的事物。万历朝既然好事没人管,恶事更加猖獗。封建时代,权力绝对 ...

万历根本不是无为而治,你这是自己数个靶子自己打
万历的情况是,明初以来的运转体系很稳定,因此少了他一个不少,多了他一个可能多了
中国固然是极权体制,但万历至少还分得出皇室与政府的区别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1:0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13 23: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是很粉万历的,无他,人总是有毛病的,人总要耍性子。有毛病,耍性子,却不是搞形象工程N下江南,搞迁海大屠杀,搞“四库出,古书亡”,搞带几块表,而是自己躲着玩,和太监掷骰子,敛敛财,顺便打了几个胜战,对前线洞若观火,还带活了民间工商业和舆论界,实际上万历四十六年,所谓大败战仅仅一个萨尔浒而已,万历还迅速撤换了主帅,并非什么大罪过,一两次失误罢了。总之,那么有个性,还不殃及百姓(比如罗马皇帝尼禄,自己无聊烧罗马城玩,百姓遭殃),维护了中国的领土,教训了日本,实在是难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14 14: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11-14 00:11 发表



一次失误????

杨稿蔚山大捷还不远吧,打败仗从新起用的多了,胜败兵家常事吗,这种打了败仗还慌报军情居然还能从新启用的之次一家,别无分店.

万历也就另一个刘阿斗而已,帮忙管的人能耐,天下安定,帮 ...

你这叫过高加不合适宜的标准来衡量万历。
说过高,要一个勤快的能文能武的旰食宵衣的有谋略能计划的皇帝,表说万历,朱重八也做不到,中国历史上也没几个做得到,三代圣王差可比拟。然而还不合时宜,晚明根本不需要一个唐太宗明太宗,根本不需要一个八面威风十面来事的“圣天子”,就万历那懒洋洋没精打采消极怠工的性子最合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2-31 15: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warmice 于 2008-12-31 13:45 发表
是的,要不然怎么能叫做“神”呢,真是明君,就起个“文”“武”“景”什么的;真是昏君,就起个“哀”什么的,起个“神”正好说明相关的问题。


神是个好谥的,比尧舜都好,只不过。。。民无能名可以两方面解释
做的好到不能再好,老百姓都没挑剔之言,自然是民无能名
做的半好半不好,干事成也不是败也不是,无可奈何,让人不知道说啥好,也是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7 10: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些缺点,显然以现在的角度看是优点,比如三红列举的缺员,懒怠。万历的争议无非是他恰巧处于欧洲从中世纪转往现代的时间点上。从传统视角看,万历是不折不扣的昏君,康熙是不折不扣的明君,不过一旦带入现代语境,自然要争要议,无他,因为万历的昏庸恰巧可以成为现代政制的一大标榜。

1、有人说中国远未发展到现代政制的门槛边,以万历数十年不朝而推言虚君走向,无非yy~~这个观点不对,因为后续发展无法看到,我们是不晓得假如出现新式革命是以何种方式的,既然不可料想,那纯粹证伪和证真都只不过是yy,所以不能成为论据。

2、有人说,制度上并没有规范了明代的分权和皇帝的权力。仅仅是帝王个人的慵懒,造成了一部分权力落入内阁和宦官之手,因此,只要皇帝愿意,随时可以收回,反过来证明明代集权处于历史高峰。这样的推理不能说错,但起码是一厢情愿的,是假设自己是历史的操纵者,然后为明代划定了一大块未来路线图。我不认同,本朝以强大的经济科技集权,自文宗后两届一换,自太宗延二年释军权,储君袭位副主席,这些都无法无制度明载,就像宋代储君惯例在开封府尹。
惯性的力量有可能导致明皇帝权力逐渐被削减,哪怕没有制度保障。
因此,这种判断,也没有论据力,顶多是中规中矩的预测。但正像我开头说的,一千年前这样的预测可能性很大,但放到古典和现代转换的时间窗口处,则不那么容易肯定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7 10:57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7 12: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9-12-27 12:04 发表
崇祯不存在咩?

我们在讨论崇祯是明君还是昏君咩?

还是你的意思是崇祯“重新集权”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7 12:3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7 21: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7 13:48 发表


万历的荒怠,显然和虚君是两回事情的。

虚君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君主在实际行政中没有任何功用,所有行政权力全部操于政府,如此才能保证在君主被“虚”的情况下,整个国家机器能保持顺畅的运转。 ...

我不觉得在中世纪,制度比惯性更强大。以法系来举例,中华法系也不是纯粹的成文法,而是存在大量的实际判例法,甚至在汉代以及之后很长时间,春秋决狱都是法理的来源。宋代的阿云狱就是典型的以宋刑统为大幌子,用春秋为断,证以礼教的典型。

虚君与万历的表现,区别无非是一个是制度上保障了君权之虚,一个是君主自己懒怠导致了有虚的存在。但制度问题的重要性既可以消解,实际上表现出的特征才是归类的重点,即不管是制度要求还是不要求,不管是君主主动还是被动,王朝那段时期都呈现出君王没管到的情况,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是惯性左右历史的问题,制度只是惯性接下去自然该发生的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7 22: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 2009-12-27 15:04 发表

俺觉得,明朝的阁臣权势过大其实跟以前的霍光曹操之流是一脉相承的,说白了就是权奸,虽然他们的政绩可能都还不错,但都是对整个正统制度的无视和破坏。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内阁制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万历皇 ...

如果世界背景都还是古典中世纪,那阁臣权力一手遮天的确可以等同于霍光曹操的例子。显然,世界背景的不一样,凸显了明代相同事例的不同含义,让里面的意义更加复杂。我关注为什么万历身上会出现这样的争议,我觉得争议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知识欠缺导致的臆测。

中国社会在秦后,的确陷入了一种静态。但,完全把王朝就看做雷同的一次次轮回,实在过于古板和教条了。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7 22:0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8 09: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09-12-27 22:14 发表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不管万历心里如何想,当时的制度确实有一定的先进性,至少有利于产生一个更有活力的领导班子,有利于削弱王权,确实有点君主立宪的味道。但是功劳应该在据理以争的大臣,而不是在皇帝。英 ...

三红、毛他们讲的我都觉得很有道理,毕竟要讲惯性的话,从秦代以来的集权体制显然有着更大的惯性。两千年来的中国,静态多于动态,尤其是乡村可以说近六百年来到本朝建国这段时期,就不曾发生大的改变。静态的东西当然占大部分,可它不会导致改变,所以需要别人用枪炮敲破自家的大门;新的动向,在这个静态帝国里占比例很小,但却是有机会改变历史的部分。所以,很小的这部分比那静态的大部分存在更加引人瞩目,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不同寻常,还是承载着有可能变更历史走向的活跃因素。

正统以后,明朝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地主兼并土地简直就是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的例行事务,农民丧失大量土地,这些农民放在往代无非要么窜入山林要么饿死槁下,明代的失地农民大部分成为了手工业者,为人佃作、纺纱丝等。

前面讨论的时候提到了万历监矿,当然是三红的历史功底深厚得多,万历之敛财令人惊讶,但侧面,开矿量的不断增大是否能说明社会对矿石的需求增加了?一个农耕社会为基本的社会体系,其实不用很多铁矿、铜矿的。这两项的增加说明明朝工业开始变多,明朝商业开始变多因此需要铁铜铅锡这些东西来铸造钱币、发展工业比如兵器。

此外,明代中期王阳明的心学是思想层面绝对重大事件。心学其实已经是开出现代思维途径的哲学体系了,中国的欠缺是欠缺理性主义那一路,经验主义的现代途径并不欠缺。王阳明的学问对晚明思想解放的作用不可低估,甚至到了民间,宗法礼制已经开始显露出完全崩坏的迹象,可以参见本朝现在农村的状况。看上去令人很不快,不如弃亲不养、淫乱赌博等等,但此一时道德之败坏,往往是彼一时代之先声。完全依靠个人对道德的感情来判断,是没依据的。

明代当然主流是一种王朝周期之规律,希望明代走向君主立宪基本上不可能。但自明代渐步发展至后朝则此可能未必没有。明朝文官之所以风闻言事、无所忌惮到这个地步,就是继承了宋代官僚“天下与我共治”的情怀,而儒家“道统”显然就是文官手里对付皇帝的一大宪章。

最后讲假如,因为假如只是假如,假如宋代进程不被金元打断,北宋直达明朝,那么明初就不太可能带上野蛮的专制色彩,专制也要文明嘛,明末的情况就未必如此。明末如果进来的不是满族,那不至于彻底沉沦无法回身,曲折会有但这样在西方面前一败涂地超过百年,实在是不堪回首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9-12-28 10: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reambe 于 2009-12-28 10:17 发表
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手下有一批贤相能臣,和一个自己无能的皇帝领着“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哪个更好些?

这要看什么情况,如果国家天天是汶川地震、印尼海啸、卡特飓风,当然是前者比较好。但如果不是呢?我觉得后者比前者好得多得多。用满足特殊情况的政府来治理一般情况下的社会,显然不可能、不满意、不科学。社会的重大个例要么是一隅的,要么是一时的,不可能是普遍的,在普遍情况下当然是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社会发展有着自发秩序和自发规律,政府做一个守夜人就行了,不需要做管家。

我们没有在讨论君主集权还是放权,而是讨论已经集权的君主怎么分权。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7:2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479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