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评诸葛亮北伐的战功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3 12: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孙武子 于 2007-2-19 17:04 发表
关于第四次北伐斩伏万计的事,如果是真的晋朝必会有记载,司马懿就是晋朝皇帝的祖宗,祖宗的功劳晚辈能不记?但是裴松之遍查诸史楞是没找着,后来在唐朝又出现了,其乖剌可知。

<三国志>中没有司马懿的传记,裴松之所注的只是《三国志》,并非一定要将“追击,破之,俘斩万计”的事迹写在注里。何来“裴松之遍查诸史楞是没找着”?这要不算是意淫,天下就没有意淫一事了。

合着《晋书》的内容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应该还是晋朝的记录吧。

当然,诸葛亮被“追击,破之,俘斩万计”的记载,有无一点点水份,那就另当别论了。在没有证明其水分之前,还是先作为可信的正史来看待为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4 02:0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3 17:32 发表
合着《晋书》的内容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应该还是晋朝的记录吧。

----唐朝的房先生不知从哪儿找出来的内容. 算是晋朝的记录. 只不过三国志和斐注都注明了该战张合随军追击的结果. 而晋书则扭扭捏捏的不敢写张合之死.

直到房松龄编史, 才收集这么一句玩意. 生在晋. 南北朝的同志们无一记载此句, 要把这内容当正史?

有水分没水分. 这点谁都明白.
最搞笑的是把俘斩万计当大胜的逻辑: 不管哪方面, 就算宣帝本人在胜后评论蜀方动向, 提都不提此次战果. 反而只说诸葛亮数次因粮尽而退, 必是三年后方动. 难道各方眼里, 如此的俘斩万计对蜀方一点影响都没有? 当年曹休同志一个被俘斩万计, 明帝多番抚顺而曹休羞卒, 连西方张合都被调往荆州配合战吴, 反而蜀方区区一州被俘斩万计了, 却啥影响都没有?

晋书这俘斩万计要能真, 那估计曹休能被气活过来也说不定.

这类意淫,还是算了吧。

你要是认为此处《晋书》记载有误,那是需要证据的,而不是仅凭意淫就能否定的。

要是意淫就能否定史料的话,那就简单了:诸葛亮多么伟大啊,怎么可能被人俘斩万余(或更少一些)呢。何必这么多废话。

诸葛亮经此大败,过了数年才缓过气来,才重新拼凑了十万兵进行第五次“北伐”,怎么叫“一点影响都没有”?
宣帝本人的评论哪里有史料?
曹休被俘斩万计?这就不是搞笑了?哈哈,真能选择啦。
你诸葛亮被俘斩万计,曹休生哪门子气,要气,也应该是诸葛亮被气活过来;就算这位诸葛亮没有被气活过来,也只能说明他的老脸皮比曹休得要厚得多。

但没准,老诸还真气活过来了,正在论坛上意淫他当年的伟大呢。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二号 于 2007-2-24 02: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4 02: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消失D马甲 于 2007-2-23 14:56 发表


不知道陈寿的老大是那位??
那么大的功劳都不记。。陈寿的胆子好大

很简单,三国志把功劳记在胜利者的传记中,而不记在失败者的传记中。

譬如曹休的败战,只写“战不利”;而到了周鲂、陆逊的传记里,就成了“斩获万计”。

司马懿“俘斩万余”诸葛亮,本应该记在司马的传记中,可是,《三国志》没有该司马的传记。

可见,陈寿的胆子是否“好大”,还要看你本人的胆子有“好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4 02: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4 02:13 发表
笑, 意淫么?

原来是我意淫出三国志, 斐注都不载此例? 原来是我意淫房玄龄记此记录?
三国志没有司马懿传,裴注也不会补充一个司马懿传。怎么叫裴注不载此例?裴注不载的,多了去了呢。都不可信吗?
----
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
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
非三稔不能动矣。”
宣帝本人的评论. 哪里的史料? 不就是晋书的史料咯.

呵呵,这里面宣帝也没说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在街亭被大破,斩获万计,可见,诸葛亮北伐败于街亭也不可信了,呵呵。

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
督,逆休。休既觉知,耻见欺诱,自恃兵马精多,遂交战。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
为左右冀,三道俱近,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
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
----陆逊传
唉, 天,原来我又意淫出了曹休被"俘斩万计"的~

哈哈,总之,你真能选。合意的就承认;不合意的,就斥为“不知哪来的”。

休上书谢
罪,帝遣屯骑校尉杨暨慰谕,礼赐益隆。休因此痈发背薨,谥曰壮侯,子肇嗣。
----曹休传
唉, 原来还是我意淫曹休气啥气死的~ 真牛真牛.
曹真被斩个万余而已. 就已经蒙帝亲抚问之, 曹休其死之, 诸葛亮被俘斩万记, 明帝当没这事, 司马懿当没影响, 蜀国上下无一人批评此次大败, 诸葛亮也不自省, 曹休不气活过来?
诸葛亮气死? 诸葛亮就是么气死啊
曹休要是也象诸葛亮那样,把皇帝摆在一边,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并且脸皮有诸葛亮那么厚,自然也就不会有“斩获万计”的记载了,更不会被气死了,呵呵。

某二号不懂历史就少出声嘛. 何必呢?`

哈哈,这样说,仿佛能给你壮点胆子,俺又不来吓唬你,何必呢?

诸葛亮修养三年才恢复10万军队是哪飞出来的? 意淫吧你? 史书说诸葛亮这三年都是囤积粮谷于斜谷口, 又说诸葛亮造流马运输之. 都是说着粮食问题. 倒成了"恢复兵力"??哈哈!! 这年头意淫真的是不单草稿的.

囤粮、造木马,与恢复兵力,有什么矛盾?哈哈。

对了, 诸葛亮除了有一次调了李严的2万兵, 和吕义率5千兵赴汉中外. 就再也没有集兵于汉中的调动了. 诸葛亮是怎么"恢复"到10万兵的? (李严的2万将士是在第四次北伐前就已经调往汉中了)

刘备死时,蜀国兵不过五六万,到了第一次北伐时就有了十余万,史书说诸葛亮这几年都作了A、B、C,可见,没有“恢复兵力”?那十余万人是天兵天将吗?

其实,不过就是抓更多的壮丁而已。据史学家考证,蜀的男同志基本都要当兵的。本人补充一点,估计七十岁以上的可以豁免吧。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二号 于 2007-2-24 03: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4 16:2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4 04:19 发表

----笑, 我说的是晋朝和南北朝时代的文学史料都没有载出此例, 敢情整个晋朝, 南北朝就只有陈寿的三国志和斐松之做的注解? 要用唐朝的那则晋书所说的"俘斩万计"去把三国志的退走退军改掉. 恐怕难得很.
哦,改口了?改了也不行啊,南北朝文学不载的,多了去了呢。都不可信吗?敢情你知道整个晋朝都没载此例?敢情《晋书》是在自己编故事了?呵呵,阁下可以否定25史了,呵呵。

----第一次北伐的大破关现在第五次北伐什么鸟事? 需要劳烦宣王拿来分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后的动向?

那么,第二次北伐关第五次北伐什么鸟事?人家宣王不是照样拿来分析了?
可见,宣王拿什么不拿什么分析,或史书记载什么不记载什么,都自有其道理。你不能根据“某某书上没记载”,就否认另一本书的记载,明白?

----搞笑, 曹休传是承认了: 失利. 还能说跟吴书矛盾? 你去看诸葛亮传和曹魏的明帝传哪个字敢提个"失利"或者"破"的?
谁跟你那么强悍啊, 失利倒不承认俘斩万计, 连胜利者都自称: 敌退的反而是俘斩万计的?
那第四次北伐的失败,哪本书是不承认的?哪本书说过第四次北伐是胜了的?也就你们几个蜀类吧。

----嗯嗯, 奇怪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倒没把皇帝丢一边, 而是深度责己呢?
还不是因为皇上被凉一边了,无权无势,更不敢处理他,诸葛亮才自己厚着脸来处理自己了,把皇帝凉一边玩去。

----哎哟哟, 说我意淫出东西的是你, 现在不认帐的又是你, 吓唬我的是你, 现在倒过来说我吓唬你的还是你, 何必呢?
你不是意淫是什么?这个帐什么时候俺也认。知道你会搬出志里说“斩获万计”的事,问题是,你还是在选择啊。

----我只说历史书说的是前两样: 屯粮, 造木马改善运输条件. 没有恢复兵力, 我提过矛盾二字了? 只可惜如此大损失竟然无调集半点部队的记载, 汉中又没有大量的人口(曹操移民关中,汉中仅剩8万户人), 诸葛亮上哪恢复去? 你用意念给诸葛亮送去的是不? 我说的是你那恢复不过是你自己意淫罢了.
你怎么没有说矛盾?你不就是用诸葛亮在屯粮造木马,来否认诸葛亮在积极恢复兵力?
诸葛亮恢复军力,向来是有一套手腕的,他的哪次抽丁有过明确记载?如果找不到记载就否认,那蜀国的十余万兵(至少有一半是诸葛亮整出来的),还真是天兵下凡?


刘备死时,蜀国兵不过五六万,到了第一次北伐时就有了十余万,史书说诸葛亮这几年都作了A、B、C,可见,没有“恢复兵力”?那十余万人是天兵天将吗?

其实,不过就是抓更多的壮丁而已。据史学家考证,蜀的男同志基本都要当兵的。本人补充一点,估计七十岁以上的可以豁免吧。
----刘备只率4万出战. 并未全部有去无回(先主传:驻白帝, 收拢散卒). 至于蜀国兵不过五六万, 这么强悍的话是谁教给你的?
呵呵,这个话题,以前在我关于第一次北伐的帖子,咱就争论过。现在是倒过来的,你把那个帖子中我的观点移到这里了,有趣啊。看来阁下会装健忘,那就重头再来。这个五六万,是袁子说的,他说了这么强悍的话,你在那个帖子中不是当宝贝拿出来的吗?
不过,在以前那个帖子里,你把时间搞错了而已,这里的五六万是指刘备死时袁子估计的兵力数,不是诸葛亮北伐时的数目。
现在翻然醒悟了,还是有点进步了。
但是,阁下这什么辩品啊,BS一下。


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刘备传
璋但许兵四千,其馀皆给半。----刘备传
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刘备传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诸葛亮传
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 ----刘璋传
算算看? 三万余+成都三万精锐降卒+4千赠兵+诸葛亮,张飞率来的荆兵+李严率众所降+张飞所降之严颜+定蜀后蜀地各郡驻军居然是不过五六万???更不用说攻汉中时又补充了一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你当这不是调兵令?), 结果也还是"就五六万"???某二号到底知道不知道刘备有多少军力与曹操争汉中?
更不用说诸葛亮在平南后还有明确记载: 抽南中劲卒为军. 然后才率诸军屯汉中.
你以为补充军队是象阁下这般吹个牛就跑出来了?

不要胡扯这些废话了,时间上你都没搞对。五六万,是指刘备夷岭大败之后的兵力数目(据袁子估计)。
大历史学家都说了,蜀国的男同志都当兵,这就叫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结果有了不少兵,但被人家东吴不是给吃了不少吗?
在我的关于第一次北伐的帖子中,不正是阁下,拼命否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手握有十余万兵,说什么从时间上计算,刘备死时只有五六万,不可能诸葛亮北伐时就成了十余万的吗?哈哈哈。
你装健忘没用。那时我就教育你,刘备兵被东吴歼灭后,后来逐渐收拢了散兵(散兵都在蜀吴边界,收拢较为容易),又加上诸葛亮手腕毒辣,疯狂征兵,使蜀国男同志基本全都在当兵,几年时间后拥有个十余万兵力不成问题。



嗯, 你补充的确实够意淫了. 对了, 我告诉你吧, 是斐注上记载刘备攻汉中时, 男子当战, 女子当运. 你还能时空大挪移给诸葛亮, 强人啊~
当然, 某二号的能力已经能YY出历史了, 还有啥不能的? 我就不问你拿证据了, 自个慢慢去YY去吧.
不用不知羞了,前一个帖子,你不知道本人是SHINBADE,胡言乱语也就算了,你现在还在胡扯,就不象话了。
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刘备攻汉中时杨洪的口中;但诸葛亮一直就是这样作的。不然,大历史学家怎么说“蜀国的男同志基本上都是兵“呢?


10余万是天兵天将? 襄阳记: 斩马谡时十万将士皆哭. 难道这十万将士是补充来的? 是天兵? 您倒是专门来搞笑啊

呵呵,现在也承认诸葛亮一次北伐时期汉中兵力有十万了,看来,虽然那个时候你的嘴巴很硬,本人的教化还是起了点作用。
这十万将士当然是诸葛亮花六七年功夫长期拼凑起来的,其中有一多半部分是刘备的老兵,后又抽了不少壮丁,连南中的少数兵族也抽了不少。哈哈,这就算天兵了。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二号 于 2007-2-24 16:3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5 00: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7-2-24 17:54 发表

人能有多么无视历史都好, 就摆在前面的话都能说是我改口的, 阁下那水平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是我改口的么, 某二号要不要查查去? 除了懂歪曲,污蔑, 还懂什么?
两晋南北朝的史料不载的多了去? 麻烦阁下些两晋南北朝所不载的内容再出来吹水吧.
当然, 某二号只懂提个不载, 我前面所说的三国志斐注所写的此战过程与结果倒是整个给某二号提也不提. 莫非我说单单是不载就不可信了?

你怀疑晋书的记载,这本也不是不可以,你可以写个帖子来证明一下嘛。但是,你只提了这么几条四六不着调的歪歪理,就要否认晋书的记载,是不行的,充其量只能表示你个人的理解,但是,不能拿来作为“证据”使用,这点你明白了?


----出兵的方向可以拿来分析诸葛亮的之后的战略取向. 司马宣王还表达得不够清楚? 哦, 我忘了你根本不懂看历史记载的.
呵呵,喝高了能壮胆啊。说来说去,既然司马宣王是在分析诸葛亮的战略取向,不是作军史记载,所以,第四次北伐中的杀敌的数字,不提当然是可以的。曹真分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方向,不也没提第一次北伐的相关数字。他们不提,就能否认曾经发生过?
笑, 对你而言当然如此了, 后汉书(某某史书)的从字不能拿去否认吴录同盟(另一史书)的, 所以, 同盟就是合并么. 我很明白, 不过我不同意罢了.
对我而言则很明确了, 从字的字意与同盟的字意是矛盾的, 这结果只能是要么同盟错, 要么从袁术错.
也正如后汉书说是曹操自进位为魏公, 王爵的. 而三国志则言是汉献帝封策给曹操的. 这也是只能用来互相否认的. 也如三国志写的是箭射张合膝, 而魏略则言射中张合髀, 只能是说蜀书和魏略说的有矛盾.
要按某二号的无敌道理, 不能否认, 只能并存: 同盟是从的意思, 从也可以是同盟的意思, 自进位跟受封是同样的意思, 膝和髀是同样的意思. 哈哈哈哈~
我在那个帖子里讲了半天,你还是没有动脑子啊,再细细讲一次。后汉书所记载的“从”,是描述孙坚与袁术的合并,对这个合并,孙策理解为“同盟”(吴录如此记载);那么,对刘备投奔孙权,刘备又如何不可以理解为“同盟”呢?
凭什么你一口咬定两本书在这件事的叙述上有矛盾?你举了两本书中有矛盾记载的地方,就证明了此处的描述也是矛盾的?

下去好好动动你的锈脑。


----搞笑, 否认战不利等于否认失败? 退走就不失败? 哪个家伙说第四次北伐胜了? 也就你这意类安给别人的吧?
第四次北伐只是没取得成功, 退走了(三国志记载). 就是没有被人破围兼俘斩的记载. 要么编魏书的那位不知道退走跟被破是两回事, 要么就是阁下把被破和退走当一回事.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晋书说的是诸葛亮退军被追击,损失万计,没有否认诸葛亮是“退走了”。
----我说矛盾了? 你找出来啊, 又来玩污蔑? 我说你说诸葛亮补充兵力没根据而已. 你自己没根据就靠着个意淫说诸葛亮补充了兵力. 还不准我说历史没提此事??
诸葛亮再有手腕, 汉中那十万军队也有记载: 诸葛亮率诸军屯汉中, 这样汉中才会有十万蜀军出现的. 第四次北伐的损失是打哪补充上来的? 哪有调兵的记录? 莫非是你这意类给诸葛亮生出来的?
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来屯汉中吗?不是,这些兵,一部分是刘备的老兵,一部分是诸葛亮抽的壮丁。你不会说这十万兵都是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吧?
否认的是诸葛亮恢复兵力一说. 而不是否认诸葛亮北伐有十万将士在汉中, 您老先证明诸葛亮进行补充了再说吧.
诸葛亮在四伐之后,经过三年的时间,才发动了第五次北伐,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兵力的补充。呵呵,诸葛亮的蜀国,基本上男同志都要当兵。假如规定18岁服兵役,则三年前15、16、17岁的,此时都已经在服兵役,如果兵力不足,还需要扩大。

----笑, 诸葛亮战士不满五万. 跟蜀国有多少军队给诸葛亮调是一回事么?
况且袁子也不是唯一有数字记载的. 襄阳记就说了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有超越此数的兵力.
翻然醒悟? 笑, 那里讨论不是已经提出襄阳记, 我也已经承认了么? 还翻然醒悟? 果然是够搞笑啊.
反BS不懂看贴还胡乱污蔑的人.

呵呵,有了两个帖子,你居然还没搞清时间,不知是否在搞笑了。袁子说的是刘备死时蜀地的兵数,而第一次北伐已经是七年以后了。这段时间,诸葛亮用了很多手段进行了扩军,当然两个数字不一样了。

----袁子可是说诸葛亮用这五万战士劳师空伐. 莫非无岁不征是刘备死时?
呵呵,看来,不懂得看史料的,其实是你某篮啊!看看原文:
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
这不是指刘备死时?至于“劳师空伐”,是指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北伐时还是“战士不满五万“?诸葛亮难道是个无能儿?准备了这么多年,就用这不满五万去北伐?你自己傻,看不懂古文,还赖人家袁子。袁子说的数字,只是不精确而已,而你乱解袁子,就是无知识了。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

袁子更有证据, 诸葛亮直到对付司马懿也只有步卒数万. 甭告诉我数万是十万的意思哦.
弄懂袁子的数字和时间再来废话吧. 若依袁子所言, 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十万之众, 也就你这等牛人先依袁子言说在蜀亡时只有5万, 却又否决了袁子后来说以此数万战士北伐与司马对持的说法, 果然是牛人风格嘛.
搞错时间? 谁搞错时间了现在?
又装健忘是不是?
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你是指这句话吧。这句话哪里否定了诸葛亮有十万兵?如果我说,他用一只手就能打你满地的牙,难道是指他只有一只手?你究竟会不会读史料!
诸葛亮率数万之众,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北伐时,都有实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所率的只是十万兵的一部分(另有赵云一只军),当然是“数万”;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诸葛亮的兵力不足,因此只能出动“数万”。
你来说说,袁子是如何认为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十万之众的吧。


----笑, 诸葛亮一直这样是哪记载的? 大历史学家是哪位? 哪篇著作说了男同志基本上都是兵? 根据又是什么?
把攻汉中时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说到诸葛亮北伐时, 还说诸葛亮一直这么干的, 还说是别人胡扯呢.
蜀国男同志基本都是兵这么高绝的话也说得出来? 益州户百万. 却只有十万卒, 难道蜀国有90万是女子?
你猪脑子吗?益州户百万,难道婴儿、耄耋也要当兵?户百万也不对,而是在册人口百万,算50万男性,由于常年战争损耗了青壮年,再去掉小孩老头,可不就是只有十几万,最多时十四万。
至于“蜀国男同志基本都当兵“,记不清是谁讲的了,但可以肯定,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你可以自己找找啊。


----笑. 真搞笑, 再说一次又何妨.
襄阳记上所载, 斩马谡时十万将士皆哭, 我早在另一贴里就已经认可和引用了, 另外也引了一则资料, 说明诸葛亮并无第一次北伐就能把十万将士都投入北伐的本钱, 因为: 依当时的运输能力, 每缝大役, 运兵过半. 诸葛亮十万之卒正好只能提数万征伐, 数万以为运兵.
那第五次北伐的十万兵,你如何自圆其说?
你说女子当运,这些女子不计入兵力数目倒也罢了,怎么“运兵”都不计入总兵力了?
少胡说八道了吧!

某人的记忆力要真差到这程度, 也该去查查贴子.
诸葛亮率诸军屯汉中才将各地的军队屯于汉中. 这是有明确的调谴记载的. 所以第一次北伐后, 汉中有十万之众.
而今, 第四次北伐遭此大损, 却无调兵去汉中的记载, 十万兵是打哪飞出来的?
我要你找诸葛亮补充了的证据, 来证明诸葛亮损失了大量部队. 现在你却说补充是一直都存在的. 就是给不出证据. 你不是这么搞笑法的吧?
就你提的这些, 诸葛亮很能补充, 汉中第一次北伐后有十万之众, 跟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补充没补充有鸟关系?
既然你要说第四次北伐诸葛亮损失惨重, 诸葛亮是怎么补充回十万而又无调兵补充的记载的?

诸葛亮的兵,主要是从成都平原抽丁而成,当然汉中也抽丁。你在三国志找找哪儿有“抽丁”的记载去,有吗?没有吧。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抽丁”?

如果还要拿第一次北伐那十万之卒哪出来的来说事的, 我直接回答就可以了: 诸葛亮平南后率诸军屯汉中, 所以汉中囤聚了十万蜀军. 不是一直补充补充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难道诸葛亮是率了天兵,去屯汉中?不补充,哪来的这么多兵?
蜀国的男丁基本上都要服兵役,为了兼顾生产,想了不少办法。由于小孩子源源不断长成年,而且,老诸又是“著名”的政治家,驱百姓去当炮灰这类小事,还能难倒了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5 00: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消失D马甲 于 2007-2-25 00:25 发表

丙寅,司马宣王围公孙渊於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海东诸郡平。

司马大破公孙渊记下了..大败诸葛就不记..
陈寿的胆子是否“好大”,还要看你本人的眼睛有“多小”。

呵呵,司马大破公孙渊记下了,司马击败诸葛亮怎么没记?他不记,怎么有这么多人知道诸葛亮四伐失败了?

这些事迹,因为都记在别人的传记中,所以,比较简略而已。

如果有个《司马懿传》,则必然详加记载。

《晋书》,则正好填补了这项空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 02: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6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