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的是“徐、豫大门敞开”?
性别:未知-离线 灭鼠二号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5
编号 111394
注册 2007-2-20


发表于 2007-2-24 21: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钩衡驾马 于 2007-2-19 17:16 发表
东吴大军打到徐州时,徐州还没有增兵,这其实就是最好情况
当然,这个自然是最好情况,但这个也是必然情况,你可以算一下,东吴军队到徐州,曹操援军绝对不可能马上到。
关于史书记载话语的问题,吕蒙说的的确不可能只是史书上写的几句,但如果他分析了有援兵比东吴先到的情况,这个是有意义的,一般不会缩略。

从距离上看,东吴兵离徐州与洛阳到徐州,无论走哪条路,距离相差不多。但是:
一、曹军骑兵多,轻骑的速度远远快于东吴大军。这些轻骑一旦增援成功,就能成为守城的中坚力量。
二、曹军随意增援,一马平川;而东吴大军在半路上遇到武力阻截、骚扰的可能是很大的。象合肥、寿春的兵力,都有可能介入。
结论:曹魏援军先东吴大军抵达徐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只要援军先进入城内,东吴想很快打下徐州城,就难以实现;时间一长,曹魏援军源源不断地开来,东吴大军见势不妙也就只有后退回家了。
当然,出现上述情况并不是必然,如果东吴的战术得当,而曹魏的战术不得当,则东吴长驱直下徐州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三国志在记载战略问题的分析时,习惯上只讲一种情况。另如周瑜的取蜀战略,也是只讲了一种情况,不去记载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但并不意味着实际提出战略时没有进行过分析。一项重大的战略,都是要经过仔细、反复地研究论证的,甚至还要进行沙盘模拟作业。这些反复、仔细的研究,都是军事机密,史家没有第一手材料,故难以记载;同时,对于《三国志》来说也并无必要加以详细记载。

中国古代的史书,轻视对战争谋划、战争过程的翔实记载,这是个很大的缺陷,西洋古代的历史著作在这方面有其优势。当然,中国的史书在其他方面也有其强势,不应该盲目地崇洋媚外。

[ 本帖最后由 灭鼠二号 于 2007-2-24 21:4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0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4 20: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1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