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下住在四川时偶有所感时写的
性别:男-离线 六朝知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110576
注册 2007-2-16


发表于 2007-2-16 21: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下住在四川时偶有所感时写的

蜀秋随想



    夏天终于过去了,今年的九月比往常更凉些,一场雨过后,秋意甚浓。秋天是古代文人悲泣的季节,他们吟诗哭嚎着人生的苦痛与不定,苏轼吟唱一首《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常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诗让流浪在陌生土地上的我找到了千年前的知音,暗自庆幸今年中秋是个雨天,没有月光照在泪滴之上。
    脚下的土地踩起来很踏实,虽然不是家乡,好在还有厚重的历史在这土里扎根。
    来到这的第一天,我顾不上安顿一切,因为我知道必先向这土地的缔造者致敬才会感觉安稳。看着流淌了几千年的岷江水迈过都江堰的飞沙堰,我心中的感觉不是震撼而是平静,舒适的平静。李冰和秦国工匠们塑造了一种完美,这不是征服而是融合,人类谦逊的语气获得了自然千年的赐予。
    前几天本来又产生了去都江堰的冲动,可还是改变了脚步的方向,只因为对一个诗人的认同感。急匆匆地赶到草堂,却发现和以前梦见过的完全不同,早已没有草庐的影子,举目环望,西岭雪山已被湮没在混凝土浇注的城市中。被湮没的还有文化还有现代人对文化的认同,地 图上越来越大的城市让小小的草堂被四面挤压着病怏怏的拼命呼吸,希望残留一丝的气息让后人们知晓它曾经的存在。
    在草堂南边不远处有扇红色的大门,门里祭奠着中国智慧的代言人,我不去考证史实,与其说这里供奉着诸葛亮,倒不如说这里供奉着智慧,中国人把对智慧的向往与幻想全都寄托在这位三国谋士的身上。可怜了孔明的肩背,背负着如此沉重的智慧之名,鲁迅先生都认为民间诬孔明智高而近巫。其实武乡侯的功绩也不全是后人编出来的,没有他又怎能让一个被曹操说成“织席贩履小儿刘备建一方霸业。
    虽然有一方霸业,但历史上从没有人从四川起家在统一全国的,相反倒是总是先统一北方而后定主中原。盆地里的人总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类似现在小资的生活,惬意归惬意却似乎少了份坚毅多了些慵懒。恰恰是这懒洋洋的盆地积聚了撼动整个中华大地的能量,那些昨天还在悠闲的享用着蒙顶茶的人一旦冲破大巴山越过秦岭,他们的作为将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上出川做出成就的四川人不胜枚举,比如司马相如和杨雄,郭沫若和巴金,他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代表,却也足以让我品到蜀地之灵秀。
    孕育文化的土地一定有着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唐代有“天下诗人皆入蜀”的说法,李白、杜甫、薛涛等人的诗几乎人人都知道几首,这些诗人无论以何种原因来到蜀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里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太白要登上散花楼叹叹,子美要对着西岭雪山望望,单身的薛涛也要看看浣花溪上的鸳鸯。
    蜀地的历史和文化是怎么说的说不尽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能咂出滋味来,如同川菜一样“百菜百味,一菜一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六朝知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110576
注册 2007-2-16


发表于 2007-2-18 02: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谢谢大家建议,在下初来乍到,还请诸位关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六朝知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4
编号 110576
注册 2007-2-16


发表于 2007-2-25 01: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过天我还去四川,到时去听听公车怎么报站 不过我英语不怎么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0 01: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