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到底如何翻译?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3-4 1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扯神马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3-5 22: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5 21:04 发表


这个观点很有见地呀,不能因为新奇就一棒子打死。我觉得比楼上很多所谓专家学者的见解透彻得多,更接近孔夫子的本义。

先秦很多东西虽然古奥深邃,但并不是高雅的不行,很多名言警句是很实用,很俗的。后 ...

孔子口中的“小人”和“君子”是很明确的。

贵族精英们(天子、诸侯、大夫、士)就是君子,草根屁民们(国人、野人)是就小人,这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君子、小人并不是一种基于道德因素的划分,而是阶级划分。

如果说小人就是小孩,那樊迟问稼后,孔子骂他“小人哉,樊须也”,难道是说樊迟是和小孩?

真正莫名其妙。

孔子看不起女人,看不起庶民,这是历史的局限,很正常的,难道有必要为之掩饰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3-6 14: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1-3-6 11:04 发表
那从始至终孔子是以精英自居的。。哪怕他很落魄

贵族这东西,是以血统来划的,再落魄的贵族也是贵族。

以孔老先生的出身,他当然是君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3-7 09: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1-3-6 22:01 发表

没有这么简单吧,我可不记得春秋很强调欧洲式“血统论”。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句里的小人也是草根屁民,也看得出血统出身?


这句话里的小人当然说的是庶人,是和“士”相对的。

“言必信,行必果,这是那些浅薄固执的庶人们的品格啊,不过这也可以算作是对最次的士的要求了”。“那么今天当政的人怎么样?”“他们哪种偏狭小器的人,何足道哉。”

首先,在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做法并不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承认这可以为士之“次”者。起码比当政的“斗筲之人”要好。

既然孔子不否定“言必信,行必果”,那为什么要把这种人叫做“小人”呢?很明显的,这里的“小人”绝非是从道德上来界定的。

对于孔子所深为鄙视的当政之人,孔子却并没有斥之为“小人”,而是称之为“斗筲之人”,斗和筲都是量器,一斗十升,一筲为一斗二升,都是容量不大,孔子在这里表示执政之人的器量狭小。

孔子对并不否定的人称之为“小人”,把完全否定的人不称“小人”,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0 03: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11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