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皇帝VS清朝皇帝, 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若从吃饱肚子的角度看,清朝皇帝对老百姓的保护,远远超过明朝。

前几天,貌似就是翼德兄在某回帖中说,“从某些方面来说,清朝是最差的朝代之一”的这个某些方面,是指现代角度。这个说法我是很同意的。

若从传统角度来看,清朝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差的朝代。论文治、论武功,论民生,清朝皆有可观者。所以金庸在《鹿鼎记》中借康熙之口说的那番话,的确不是虚言。

但清朝又的确是中国最差的朝代之一,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控制和政治架构两个方面,但这其实不在传统评价的范围之内了。

而起,清朝的差,并不是他们女真人娘胎里带来的,很大部分是从明朝那里继承来的,到了清朝,不过是自然而然发展到登峰造极而已。

所以,清朝和明朝其实就是一对难兄难弟,捧一个打一个,不是正确的态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6 21:00 发表
乾隆时期的人口已经超过明末N倍,但粮食产量才勉强达到万历年间的水平,那还是在工商业大幅萎缩的代价下的数字

那明朝好的地方你怎么没有继承下来呢?

我想,有个问题你没有搞清楚。那就是粮食产量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它受制于许多因素,而就古代而言,最大的制约因素一是耕地面积,二是生产技术。

明朝的粮食产量的确很高,这是无法否认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明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古代的条件下,实在已经是达到了顶峰。清朝在相同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在耕地面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再有较大的提高的。

至于人口,乾隆时期的人口基本上达到了4亿,万历年间则是2亿,基本上是两倍。

那么现在出现了一个情况,也就是说清朝在粮食供给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养活了比明朝多一倍的人口,这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葛剑雄语)。明朝没有做到这点。

土共经常讲一句话,叫做“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以此为荣。那么清朝也足以以此自傲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6 21: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1: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6 21:48 发表
奇怪了,粮食产量多居然功劳还不如产量少的

大家吃个半饱,省下来养活不种地的满人!

耕地是耕地,产量是产量

人口是天然受粮食产量制约的。也就是说,如果老百姓真的只能吃个半饱,那么生育率自然就会下降。——要知道,古代是没有计划生育的,老百姓生不生孩子,全看能不能养得活。

既然清朝老百姓愿意生孩子,这说明他们起码是能吃饱的。

我也没有说产量多的功劳不如产量少的,其实明清两朝中期,在社会都达到基本稳定的情况,它们的粮食产量是基本相同的,谈不上谁多谁少。

但相同的产量,一个人口4亿,一个人口2亿,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人口少的那个恐怕还有不如的地方。

要说不从事产业的满人是社会的寄生虫,只能浪费粮食,那明朝蔓延各地的龙子龙孙们,何尝不是社会寄生虫?清朝和明朝,咱们大哥也不必说二哥了。

至于说耕地是耕地,产量是产量,这话可有些混账了。在相同生产水平下,一亩地的产量基本是稳定的。亩产500斤的,不会因为换个人就亩产1000斤。无论谁做皇帝,都没这本事。要想达到1000斤的产量,那就必须再多一亩地。

把耕地和产量脱钩,就我所知,大概只有大跃进时的土共有过这种做法,从而创造出了亩产万斤的奇迹。但YY总归是YY,不能当饭吃的。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6 22:0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6 22:01 发表
这只能说明清朝人肚子永远没有明朝人吃得饱,除了这个,还能说明什么?

而且,清朝能支持四亿人,除了粮食,最大的功臣是明代开放从菲律宾引进了美洲的土豆,要是学着满清闭关,土豆进不来,我不觉得清代能支撑起这么庞大的人口。

清朝老百姓有没有明朝老百姓吃得饱,我不知道。但我起码可以知道,清朝老百姓孩子出生率和成活率,都比明朝高。

至于说土豆,这个的确是的。其实不单单是土豆,最大的功臣是玉米,也是明朝引进的。

所以,良种都是在明朝引进的,也就是说,在生产技术方面,明清是在同一个水平上。这也是我所说的明清时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极限的根据。

大体相同的耕地数量,同一生产技术水平,大体相同的粮食产出。但清朝人口硬是比明朝多了一倍。我想,这不是清朝之耻,恰是清朝之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2: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6 22:11 发表

“大体相同的粮食产出。但清朝人口硬是比明朝多了一倍。”这难道说的不是清朝人普遍饥饿么?至少饭量只能有明代人一半啊。

农耕社会是不是人口越多就越好呢?

古代又没有计划生育,生不生,生多生少全看能不能养活。

所以,既然清朝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都高,所以我想清朝老百姓还是觉得自己能养活得了孩子,估计这个吃半饱的情况不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7 14: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大明英烈 于 2009-12-27 10:50 发表
各个朝代只要不出现动乱,人口都会增加,人类科技是递增的。玉米的引进是后期的事情在大明根本没有推广。

现代社会10年的变化就非常大,你拿100年比较前后站不住脚吧。

毛泽东时候国人增加近一倍,是否可以说他的时代比现在还文明呢?

各个朝代只要不出现动乱,人口都会增加,这个论断我是同意的。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一个时代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那也就证明了这个时期起码社会稳定,民生无虞。

所以,清朝人口能增加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这本身就证明了清朝在民生方面是颇有可观者的。

说玉米的引进是明后期的时期,这个未必正确。事实上,现在公认的观点是,玉米是在1531年(嘉靖十年)传入广西。到明朝末年,已经发展到了全国十余省都有种植,说玉米在明朝没有大规模推广,这是不确切的。——所以,明清农业生产水平,基本上是一样的。

至于说人类科技是递增的,如果从整个人类发展的大尺度上看,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仅仅从一个时代的小尺度看,那就未必。人类历史上科技退步的现象比比皆是。

当然,就中国古代来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超静定结构,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往往处于一种极其稳定的状态,很难发生改变。西方学者曾说中国是一个停滞的社会,这话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用唐德刚的话说,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前是千年不变,在鸦片战争后是十年一变。

所以,你用现代社会的十年一变去揣度古代社会,那自然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事实上,就基本社会形态、科技水平、意识形态而言,明清两朝并无根本的改变。

至于说到毛泽东,事实上在那几十年中国人口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恰恰说明了当时社会尚属稳定、文明。(说到这里,也许有的人要怒发冲冠了,大跃进、大食堂、文革,怎么就成了社会稳定了?那我就要请你去和中国1840年以来如公共汽车一般去了又来了的战争比一比,到底是谁稳定?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此前一百年相比,毛时代真可谓稳定矣。)

至于毛后时代,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中加入了人为干涉,已经不能和此前相比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7 14: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3-23 10: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神灵风 于 2010-3-23 10:52 发表

满清毁了中华大部分的文明

这个“文明”两个字,可真是难说的很,特别是还要给它定量的话。

不知道您是怎么得出满清毁灭的中华“大部分”文明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3-23 11: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神灵风 于 2010-3-23 11:06 发表

好吧,我说得委婉些,康熙将东南沿海30里的地区通通变成为了无人区.

那是迁海,不是杀光。

照你这个逻辑,土共把三峡库区变成了水库,变成了无人区,是不是就意味着土共杀光了库区150万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3-23 11: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12 神灵风 的帖子

想要证明清朝迁海是屠杀,就请拿出史料来说话。

这种拍脑袋式的臆想,史区是不欢迎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0: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