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周朝五等爵位制的一些猜想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09: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关于周朝五等爵位制的一些猜想

关于周朝的五等爵位制,偶一直有一些懵懵懂懂的想法,虽然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可要对这么大的一个题目进行周详的考证,以偶的水平实在是力有未逮,因此姑且称之为“猜想”吧。最近几天论坛上谈及春秋之事的比较多,偶也信手将心中所想写下,欢迎大家讨论。

众所周知,周朝爵位分五等,为公、侯、伯、子、男,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且流传极广,《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亦云“周分五等,公侯伯子男”。然而细究起来,又觉并不尽然。

偶猜想,所谓五等爵位,其实并无五等,可能只有两等,至多为三等。

考之经史,《孟子•万章》云:“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在此处孟子虽云“凡五等也”,但刨除天子,而又云“子男同一位”,实则为四等。而下文又曰“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则就封地言之,又分为公侯、伯、子男三等。

而《公羊传•隐公五年》云“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馀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则分为公、侯、伯子男三等。《国语•鲁语》云:“天子作师,公帅之。……元侯作师,卿帅之。……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则此处亦分为公、侯、伯子男三等

因此,我想所谓五等爵位,更多是后代儒家的理想化的构想,实则应为二等或三等。所谓二等,是公侯和伯子男,《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云:“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再如《国语•楚语》:“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而以伯子男为师旅。”都明确将公侯和伯子男加以区分。若再将伯与子男加以区别,则为三等。

而子男同级,当无异议。《左传•僖公四年》:“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许穆公卒于王事,葬礼当加二等,若以五等爵位计之,许为男爵,加二等为伯,岂能葬之以侯?由此可见,子男必为同级。

我猜想,公本非一级爵位,不过是一种尊称而已,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在爵位而言,公与侯级别相同,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公的用法,《公羊传》称“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天子三公者,执政公卿是也。故周公称公,召公称公,吕望亦称太公。王者之后者,宋是也。故宋称公。除此之外,《白虎通》云“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如《春秋》称鲁侯为公是也。而诸侯薨,其谥号亦可称公,如齐桓晋文皆称公是也。

由此可知,“公”仅仅是一种尊称,而并不是一级爵位。按《春秋》中所称公者,一为宋公,乃王者之后。一为虞公,虞本太伯、虞仲之后,季历之兄,文王之叔,地位自然尊贵无比,因而称公。除此二者,则仅有一虢公。而《左传•隐公三年》云“王贰于虢”,又《隐公五年》:“王命虢公伐曲沃。”因此虢公为王室执政无疑,也许正是因为他为王室执政,因此称之为公?。

若如此,则并无一爵位名为“公”矣。

此外,还有一个“子”,遍翻《春秋》,称子者,基本上皆为蛮夷,如楚子、越子、吴子、骊子、潞子,莒子、郯子、邾子等。其立国皆在周之前。因此我怀疑子也不是周朝所定爵位,而是商朝所遗留。商人子姓,而其贵族又有以子相称者,如箕子、微子等,有没有可能这些称子的古国如莒、郯、邾等皆为殷商所封,而周克商后,只是承认了这个既定事实?

前所举史料,称“子男方五十里”,其实这些称子的蛮夷古国们,地盘基本上都远超过五十,因此《礼记•曲礼》称:“其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虽大曰子。”这明显是后人在“子男方五十里”的理论与历史事实之间所做的调和。

而“子”的用法,也颇为繁琐,除了可称呼诸侯外,还用于称呼卿大夫,如赵简子、如季文子。亦可用于称呼士人,如孔子、老子、孙子。而国君在特殊情况下,亦称子。譬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崤之战时,“子墨衰绖”,称襄公为子。

若此,则自国君至普通士人,皆可称为子,子的使用可谓滥矣。无疑“子”在商朝之时,应该是一个比较尊贵的称号,这从箕子、微子之称号上就可以看出,也许入周之后,周人亦有附庸风雅者,使用“子”的称呼自抬身价,从而使子的称呼泛滥?

若“子”真为周公所制定爵位之一,则以周人重礼的风气,如何使一个爵号被滥用如此?

如前文所举史料,皆以子男同级,我猜想,周人爵位制度的最低一级是男爵,而那些接受商朝封号的、被称为“子”蛮夷古国则在周天子眼中视同为男,也是最低一级,这大概就是“子男同一等”的真实意思了。

至于男爵,遍读《春秋》,也只有一个许男,孤零零的实在令人纳闷。不过它的史料实在太少,令人想怀疑也无从疑起。暂且放着吧。

如此算来,周朝爵位是三等,侯、伯、男。

但是且慢,这个伯字,也有几分奇怪。伯者,霸也,所谓方伯也,本是诸侯之主。《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杜预注曰:“侯伯,州长也。”由此可知伯本为侯之长官,如何反成了侯之下的爵位?

又抑或伯亦非爵位?若如此,则周朝爵位,只剩侯、男两级矣。

这个问题颇为奇怪,偶想不明白,暂且存疑。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2-19 14: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1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这位仁兄

偶谈论的西周春秋的爵位,和欧洲无涉。

再者,中国貌似从来没有一个爵位叫“骑士”、“绅士”的。当代香港倒听说有“太平绅士”一说,不过那好像和中国无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14: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绛橙子 于 2009-2-19 13:58 发表
讨论讨论

楚子的来历--“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如此看来,子爵和男爵有可能是同等的,不过子爵的称号还是应该正式确认的。

我猜“子”不是周朝爵位,主要是依据这几点:

1、所谓的子爵国全部是蛮夷,立国在周之前。

2、子为商王室之姓,在商朝时必然尊贵。

3、周朝有和“子”同等级的“男”。

因此我才猜想所谓的“子”应该是商朝遗留下来的。

如果子是周公所制定的,那既然有了男,又搞一个子,未免有叠床架屋之嫌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14: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xv 于 2009-2-19 14:45 发表
周代实行五等爵仅是传说,按诸史实,实不可信。
又五等爵新、晋等朝皆有,三红兄这个题目不确。

先秦制度,我所知甚少,只记得杨宽说有些诸侯地位较高,是“方伯”,有管理一方诸侯的权力,比如卫,杜预所注 ...

五等爵新、晋虽有,不过偶们这里之谈论周朝的。

新、晋等后世都是照抄或者参考儒家经典中所说的周朝制度,那就不在本贴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16: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泼皮 于 2009-2-19 15:51 发表



这个.... 老冒您有点过了吧?周公是太师,召公是太保?您是否相信伊尹也做过太保的说法?

周朝当然有三公。具体论证可参见杨宽《西周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2-19 17: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于“公”的用法,我前面说的其实蛮清楚的。

1、天子三公称公。这个公不是爵位,而是官职,即周公、召公、太公之公。冒牌楼上所举《尚书》金滕诸篇所言之公,也是这个公。非公爵之公,乃公卿之公。

2、敬语。王者之后曰公。所谓宋公、虞公之公是也。

而臣民于国内称国君为公,国君死后谥曰公,也统统是敬语。

综上,则公或为官职,或为敬语,而非爵位之名。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7 09: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4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