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鲁迅对《史记》评价之我见, 个人的一点想法,欢迎指正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5-12 23: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称刘邦为高祖,那是因为当时人习惯称其为“高祖”,这是社会上的习称。

自称“晋武公”,是因为那时候称号未必是死后才谥,也有生前自称的。其实,生前自称的习俗,在汉初尚有。譬如南越赵佗称帝,“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5-16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5-15 22:42 发表

苏舜钦字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饮一斗为率。公使人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不中!”遂满引一大杯。又读至“良 ...

《汉书》虽然在文、史两方面也都很杰出,但在文学性上始终不及《史记》。

譬如蒯彻的传,《史记》中蒯彻事迹写在《淮阴候列传》中,伍被事迹在《淮南王列传》中,读来气势贯通,酣畅淋漓。而《汉书》中则将其事迹摘出,为二人独立立传。古人云“两淮传遂寥落不堪读矣”。这并非虚言。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言“体例汉胜史,文学史胜汉”,的确不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5-16 14: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ang1216 于 2008-5-16 13:52 发表
其实说起来,现代的历史学研究反而对那些文学性很差的著作感兴趣,比如左传与竹书纪年相比,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引用竹书。

竹书因为是我们见到的唯一的战国时的编年史,其价值不可估量的。可惜佚散了。

左传的文学性可似乎不差,甚至可以说非常杰出。而且左传是研究春秋史最重要的史料,若无左传,则春秋史无从谈起。所以引用左传是必然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5-26 09: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08-5-24 15:57 发表
现在看来,鲁迅将《史记》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可说是良有以也,这本书评价的都是文学作品。而说《史记》“背《春秋》之义”,更是明说它不是史书了。

史记的文学价值高,就一定意味着它没有史学价值?请问什么时候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不相容了?

对于《史记》的史学价值可以进行探讨研究,但要说它不是史书,也未免有点无知无畏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6-8 15: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五袋石果 于 2008-6-7 13:38 发表



晋武公时晋还没封侯仍是伯爵,难道他自称敢连越两级?他应该是自称“晋伯”的,如果敢称“公”,那不如学楚国直接自称“晋王”好了。

谁说晋武公是伯爵?偶记得晋国一直是侯爵。您大概是把“曲沃庄伯”的“伯”字误以为是爵位了吧?

晋自从叔虞封唐,就是侯爵,其君曰昭候、文侯、孝候等等,何来“伯”爵?

至于“曲沃庄伯”之称,那不是爵位,这个“伯”子是“伯、仲、叔、季”之伯,如其父称“曲沃桓叔”,难道就说他爸爸是“叔”爵?因为这时曲沃尚未代晋,从组织原则上算,他们不是诸侯,仅仅是卿而已,所以没有爵位,称呼时按惯例按排行称呼。这才有“叔”、有“伯”。到武公时,已经代替晋国为诸侯,因此称公。

当然,晋武公之称,未必就是自称,我刚刚查了一下史记,其文曰“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
是“更号”而非如楼主所言“自称”,也许是后世之人更号呢,代晋之前,后世称之为曲沃武公,代晋之后,称之为“晋武公”。

至于时人于生前自称的,如晋鄂候,是因为晋人“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至于公的用法,除爵位外,还有两种特殊用法:

1、不管本来爵位为何,本国之人皆可称之为公,如鲁本侯爵,但《春秋》中称鲁君全部为“公”。《公羊传》注曰:“鲁称公者,臣子心所欲尊号其君父。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之心欲尊其君父,使得称公”。《白虎通·爵篇》云:“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 ,“心欲俱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称其君为公也”。

2、不管本来爵位为何,死后谥号可称为公,这个例子极多,就不举例了。《公羊通义》说:“葬,生者之事也,故从主人辞也。生有五等,没壹称公。王者探臣子之心莫不欲尊其君父,故假以爵之最尊,又为之作谥以易其名,以甄其宫。”

假如说,晋武公是其自称,则这就属于国内之人的称号,称之为公,并不算逾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4 00:0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2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