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2 20:09 发表
看《东周列国志》提到晋国后期战车六千乘,总兵力达到30万人
不知道这个数据可信与否,请达人指教下
春秋后期,晋国兵力6000乘达不到,但5000乘是有可能的。
《左传》昭公5年:“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也就是说,晋国卿大夫的“十家九县”共有兵车900乘,其余40县还有兵车4000乘,则共计4900乘。又昭公13年:“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
就整个春秋时期来看,前期各国兵力都很少,譬如郑庄小霸,但克段之战,兵力不过200乘,段的实力与之相当,也算200乘的话,则当时的超级大国郑国总兵力才400乘。
数十年后,齐桓称霸,则有车800乘,甲士3万人,虽然远远超过了郑庄,但仍不足千乘。这还是因为齐国本身一直是千乘大国,本身底子雄厚。
晋国本来是小国,后来献公扩张,才成为的大国,所以它的兵力起初很弱小。曲沃武公时作一军,献公时做两军,后来晋文称霸,才作三军。而城濮之战,晋国兵力不过700乘,也就是和齐桓相当。邲之战晋军兵力没有记载,但此后不久的鞍之战,晋军兵力800乘,可知此时晋国的兵力扔在千乘之下。
但到春秋末年,各国兵力急剧增长,除了前面所说晋国4000~5000乘的庞大兵力外,齐国也是如此,艾陵之战,齐国被俘者就“革车800乘,甲首三千”,四年后,齐伐冠氏,又“丧车500”,仅仅战损量就如此之大,可知齐国兵力必然也在数千乘。
楚国也是一样。城濮之战时,楚仅有三军,而到了春秋末年,仅“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则楚国仅仅陈、蔡、东西不羹四城,兵力就达4000乘,再加上申、息等县和原来楚国的军队,恐怕已经过万乘了。
此外,除过兵车外,到春秋末期,步兵的发展也很迅速。晋国的步兵是很有名的,貌似也是春秋各国中最早建立步兵的国家。因为它邻近戎狄,和戎狄作战战车是不大实用的,所以建立了步兵。晋国步兵也有三军,称为“三行”。《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国和狄人作战时,曾毁车为行,5乘为3伍,不知道这次战斗结束后,他们是不是又改回了车兵。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22 21: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