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葛红兵\徐秀明评易中天《品三国》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2 23: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8-1-22 20:46 发表

易中天指责的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历史。你可以不认同易中天的观点,但何曾见过易中天讲三国历史记载讲错的?请指出

葛红兵之流连演义同历史都不分,连基本论据都站不住脚,资格何在?

《品三国》偶基本没看多少,里面到底有没有硬伤偶还真不清楚,不过他老人家第一集就把成都武侯祠前的攻心联解读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宽严皆误”,确实是令偶辈大开眼界了。

还有,记得他在说《汉初风云人物》时,说刘邦“谥号是高,庙号也是高”,可见他老人家的历史水平其实也不怎么样。

还有,曹操听了许邵“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评价后,大笑,易老师于是就在一个笑字上纠缠许久,反正就是要证明吉利不是闻奸而喜,并且骂《三国演义》中“操闻之大喜”的记载是“肤浅”,可怜的易老师,他要品三国,可居然没有读过《后汉书》,不知道《后汉书·许邵传》中的记载正是“操大悦而去”五个字。不知道易老师看到《后汉书》的记载,是不是又要骂《后汉书》肤浅?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1-22 23:5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2 23: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实干司马 于 2008-1-22 23:48 发表
易中天的品三国有错误不假,问题是品三国错误所占的比例,对比本文史料错误所占的比例如何。

葛某人的文章的确很不严谨,但偶很认同他的一句话: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说,《三国演义》对中国文明的意义就如同《荷马史诗》对欧洲文明的意义,它们都是神人相通的作品,事关民族信仰,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三国演义》的价值远远高于《三国志》等史书,因为前者包含了比“历史真实”更高的“审美理想”。而易中天恰恰是解构了这个理想。

偶反感易某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易老师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品三国,实则是在结构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和理想。

至于犯错与否,实则偶不是很在意,易中天在讲《汉初风云人物》时,偶是很喜欢听的,虽然里面诸如“刘邦庙号高祖”的硬伤比比皆是,但并没有影响偶的喜爱。

在他《品三国》之初,偶曾经非常期待,但听了两集后,偶就开始不得不鄙视他了,因为他其实是通过品三国在贩卖私货,完全用一种庸俗的实用主义,用一种小人的、功利的眼光在看待我们民族的审美理想,这让偶感到很恶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3 15: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谁说历史就一定是庸俗的、功利的?

中国历史,从孔子的《春秋》开始,就内寓褒贬,“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正所谓“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是也。

《史记》绍述《春秋》,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可知历史绝不是功利的、市侩的、庸俗的,它是必须要寓褒贬、辨纲纪、明善恶、别是非的。

读三国,如果只是以残暴为美,以篡逆为能,对乱臣贼子千方回护,对忠臣义士百般嘲弄歪曲,那的确不如不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29 21:1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8-1-29 16:14 发表

这段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啊,《三国演义》把史书的那段““凄怆曰”改成一种混帐价值观是不争的事实。难道为曹操平反就是错? 而且易中天并没有否认曹操杀人,他只是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生来就立志要做奸贼,这又有什么问题?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怎么就不混账了?难道“凄怆”一下就高尚起来了?

一个人不可能生来就立志要当奸贼?笑~~~,当初曹某人听到“乱世奸雄”的评语“大悦而去”的时候,可惜易老师没有在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31 11: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貌似冒牌的观点很清楚,就是说曹操不会认为刘表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毕竟刘表“外貌儒雅,心多疑忌”史有明载。

楼上的您这么扣字眼,未免有点狡辩的意思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31 12: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nkham 于 2008-1-31 11:54 发表


为何都喜欢断章取义?
没看懂我就再说一遍,心多猜忌和宽厚仁慈并不矛盾,史料中只是说刘表多疑,但多疑并不代表爱杀人,因此刘表是有可能“宽厚仁慈‘的。
我那句反问是想告诉冒牌不要把二者画等号

心多疑忌和宽厚仁慈并不矛盾?高论,高论啊。

什么叫心多疑忌?疑者,多疑也,忌者,嫉也,狭也。

一个多疑且猜忌的人,怎么就和宽厚仁慈划等号了?

很明显,一个人如果心多疑忌,就不可能是宽厚的,如果是宽厚的,就不可能是心多疑忌的。因为偶实在想不明白,一个人的心胸如何同时又宽厚又狭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1-31 15: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祢衡好歹是一代文宗,名著当世,辞赋万古流传。怎么转眼就成了疯狗了?就因为他骂了两句曹操?

至于功绩,祢衡的《鹦鹉赋》就是横亘万古的大功绩。历史上如能祸乱天下的人很多,可能写出《鹦鹉赋》的人,也就那寥寥几个。如果这不算功绩,那只好让古往今来的文学家都去抹脖子了。

自古桀骜狷狂的文士多了去了,难道他们个个都是疯狗?

还是留点口德为好。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18: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52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