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11: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某些极端分子心中,明朝皇帝都是极端优秀的。是没有昏君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17: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孟静 于 2007-12-19 17:40 发表

嗯,万历那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或者智商滴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

要知道,商纣王、隋炀帝,那都是出了名的绝顶聪明。

要知道,昏君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当的,细数数历史上的昏君,还真没有几个不聪明的。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2-19 17:4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1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孟静 于 2007-12-19 17:48 发表

商纣隋炀比万历差远了,但就识人上就远远不及,三大征如果不是万历用人得当恐怕也是挺悬的
萨尔浒之后用熊廷弼马上扭转了局势。
我说这句话是针对楼上某位说万历是废材的说的

是吗?是吗?

商纣偶就不说了,年代太过久远。咱们单单说说隋炀帝吧。

1、武功

大业4年,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破吐谷浑于曼头、赤水。

大业5年,炀帝亲征西域,次狄道,党项羌来贡方物。至于河湟,彻底灭吐谷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中国首次把版图扩展到青藏高原。高昌王麹伯雅来朝,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

2、工程

修大运河,古人有诗赞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与禹论功不较多。

修东京洛阳、修长城

这些行为在当时都是劳民伤财,是导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但这些行为却让后人受益无穷。

3、文学

炀帝文采之出众,世人皆知,有诗曰“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这诗放诸名家,亦毫不逊色。

后人亦有诗赞曰:“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做相公。假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隋炀帝当然是昏君,但我们看看这个昏君的作为,他的文采,他的武功,他的业绩,不知道万历能比得上哪一点?

居然还说“商纣隋炀比万历差远了”,真是笑死人。

和隋炀帝比起来,万历就是个废柴,而且还是很大很大的那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19: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疯狗就是我 于 2007-12-19 17:57 发表

在某些极端分子心中,明朝皇帝都是极端低劣的。是没有好人的。

那也不用让极端分子来看。

任何一个脑子中没有贵恙的人都可以看出来,明朝皇帝多多少少都是有点BT的,客气点说,就是有性格缺陷,说不客气的话,就是个个混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0: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2-19 19:53 发表
和做人不同,做皇帝的好坏并不直接和个人能力挂钩。否则,为何皇帝都是极端“低劣”的明朝,和皇帝都是极端“优秀”的清朝长度一样?

其实,一个王朝的长短根本无法说明任何东西。

秦朝够短了吧?隋朝够短了吧?但恰恰是秦和隋开强汉盛唐之先导。所以,比较明清两代的长短毫无意义。

不过,就明清两代其他方面做一比较,还是很有意思的。

偶从来都是坚定的反清派,在偶看来,清朝主要的错误(严重点说罪行),主要是这几点:1、得国不正,他们是蛮夷入主,废我衣冠,断我道统;2、取天下以暴,多所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惨绝人寰,使人不忍闻。3、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4、极度集权,天下决于一人,使满朝文武,尽成奴才;5、闭关锁国,使中华自绝于世界。

但偶也不是盲目的拥明派。在偶看来,明朝虽然比清朝强点,但自身问题也实在多多。明朝非亡于满清,而是亡于流民,为什么李自成要造反?不是他吃饱了没事干,而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这正是“汝日曷丧,吾及汝偕亡”的明朝版,老百姓但若有一丝活路,宁肯出此?

再看当时的南方,国破家亡之际,南明的一帮子人都在干什么?“九曲黄河晴唤渡,千里江岸夜移防”,有谁是把国家社稷放心上的吗?最后结果只能是“桃花扇底送南朝”。

这些问题都是明朝自身的问题,怪不到满清头上。如果明朝做得稍微好一点点,也未必会有如此大祸。

在偶看来,盲目拥明就和盲目拥清一样可笑。最可笑的是某些人甚至为了证明崇祯是圣祖明君,而把袁崇焕诬蔑为汉奸,真是情何以堪。袁督师生前既蒙大冤,死后三百年还要这些人的腌臜气,偶也为袁督师而不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0: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2-19 20:21 发表
我的意思是说,作为皇帝,勤政未必是好事,不勤政也未必是坏事。所以我非常不同意你的这句话:任何一个脑子中没有贵恙的人都可以看出来,明朝皇帝多多少少都是有点BT的,客气点说,就是有性格缺陷,说不客气的话 ...

偶这仅仅是对明朝皇帝本人的评价,不掺杂任何政治的或其他的因素在内。

仅仅从性格来看,这几个皇帝的确都是有缺陷的人,别的不说,就说万历吧,怠政几十年。这在现代社会是可以想象的吗?当然,你可以说他个性,也可以说他智商很高,也可以说他小时候受过压抑,但事实就是,他几十年不上班。这在一个情商正常的人身上,可能发生吗?

若从国家制度的方面来说,当然勤政未必是好事,诚如魏徵所言:“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但就从一个人的责任心来说,勤奋工作总是好的。没有哪个公司愿意要一个不勤奋的人。唐太宗虽然被人教着要“垂拱而治”,但他就不勤政了吗?

比干从一个象牙筷子知道纣王要亡国,偶也能从万历的怠政中知道明朝要亡国。因为这表明他对国家已经失去了一丝一毫的责任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0: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林冲 于 2007-12-19 20:38 发表

但是勤政也有勤政的坏处。这方面唐太宗是正例,但隋炀帝却是一个反例。秦皇、汉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反例。

当然我不是完全反对你的意见。我的意思是,怠政可以亡国,但勤政一样可以亡国,而且是速亡。

这是需要一个合理的政治架构的。只要政治架构合理,则勤政只会带来好处,如果政治架构不合理,那勤政自然就带来坏处了。这不是勤政的错,而是制度的错。

应该说,明朝的架构是很优秀的,这点比清朝高明了不止一筹。因此明朝才能在皇帝怠政几十年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

但这并不能开脱万历怠政的罪状。

就如同在公司里,总经理长期不上班不管事,虽然幸赖公司制度完善而勉强维持运行,但这种总经理是一定要炒鱿鱼走人的。否则时间一长,这公司想不倒闭都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3: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明显不如宋的地方,就是经常把大臣拖出午门打屁股。

还有就是太监祸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3: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2-19 23:24 发表
明代太监专权每个不超过十年,祸害远远不及唐代,而且太监祸国就和外戚祸国后妃祸国权臣祸国一样,没必要着重强调
至于拉大臣打屁股,说起来虽然有辱斯文,但做得好的也不过有宋一朝,且明代那些官员沽名取直,被打了还是荣耀,嘴巴上越发歹毒,倒未见有什么“噤若寒蝉”的风气,迥别于满清
倒是宋代《宋刑统》大肆恢复很多三代之后就废除的肉刑,连醢这种刑罚都死灰复燃,着实让人不解,刑法规定之酷,秦代以来仅见

你说的都对。

但偶比较的就是宋和明。

所以,虽然宦官之祸明朝不如唐朝之烈,但比起宋朝来,就不好看的很了。

至于打屁股——当然你知道偶说的是廷杖——当年不知有多少大臣死在了这个东西上,甚至早上去上朝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来,这就恐怖得紧了。莫说比宋朝,就是比汉唐,也差了太远。

偶向来最推崇宋朝的一个原因就是宋朝不杀士大夫。不把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从肉体上消灭,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至于说宋刑律中的醢,和明朝的剥皮实草相比,也不过伯仲之间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19 23: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2-19 22:52 发表
万历是个好君王,他不蛮横故而不糊涂操纵权力,他不圣明故而不聪明操纵权力。他脚疼,所以就不出宫门,他懒得对付言官,所以就蜷起来躲进深宫。他消极抵抗文官集团,客观上造成了权力的制衡,社会有了极大的宽容度。他又对战事农业事必躬亲,做到了他该做的事情,虽然偶然会犯些错误。

这说明万历很聪明,也很个性。

但这绝不能说明万历是个好皇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0 00: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廷杖是经常性的吧,绝不仅仅是这几次而已。

就以万历而言

(万历五年)冬十月乙巳,以论张居正夺情,杖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罢黜谪戍有差。丁未,杖进士邹元标,戍边。

(十四年)冬十月丙寅,礼部主事卢洪春以疏请谨疾,杖阙下,削籍。

二十年春正月丙戌,给事中孟养浩以言建储杖阙下,削籍。


这还是好脾气的万历,换了别人,打得更凶。读《世宗本纪》,能在廷杖下得生的,真是寥寥无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0 00: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2-20 00:01 发表
我觉得在当时那种社会下,不需要皇帝雄才大略文韬武略,不干事少干事的皇帝就是好皇帝。晚明社会不需要秦始皇也不需要唐太宗,就需要万历这种皇帝,至于被满清钻了空子,不怨天不由人,我觉得很偶然。

前面偶说过,明朝的灭亡,完全是自身的问题,是亡于流民而非女真。明朝的灭亡,绝不是偶然。

就说万历,也许你觉得他没做几件坏事,但派太监出去收税总是他干的吧?《明史·食货志》曰:“神宗乃加赋重征,矿税四出,移正供以实左藏。中涓群小,横敛侵渔。民多逐末,田卒污莱。吏不能拊循,而覆侵刻之。海内困敝,而储积益以空乏。昧者多言复通钞法可以富国,不知国初之充裕在勤农桑,而不在行钞法也。”明朝覆亡,其实已埋根于此。

又云:“神宗赉予过侈,求无不获。潞王、寿阳公主恩最渥。而福王分封,括河南、山东、湖广田为王庄,至四万顷。群臣力争,乃减其半。王府官及诸阉丈地徵税,旁午於道,扈养厮役廪食以万计,渔敛惨毒不忍闻。驾帖捕民,格杀庄佃,所在骚然。”试问,这种作为,能是个好皇帝吗?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2-20 0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1 17: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恨地无环 于 2007-12-21 17:00 发表
满清的野蛮俺也不喜欢,崇祯的暴戾俺也不喜欢,崇祯这样的不负责任俺也不喜欢。

“君主立宪”?他立哪门子宪了?

不负责任的是万历吧?

至于说万历“君主立宪”,这是偶今年以来听说的最大的笑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3 10: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2-23 10:22 发表

永乐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凿大运河,营建北京,修大典,征安南所费明朝国力不过尔尔,和汉武比起来征讨匈奴准备了70年的相比,明代国力可见一斑

汉初,国家经济完全崩溃,天子不能均驷,大夫或乘牛车,明初时的经济底子比这好多了吧?岂能相比?

汉初,匈奴正处于最强盛时期,控弦三十万,而明初时,蒙古刚被从中原赶出去,是丧家之犬,岂能相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4 1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windson1980 于 2007-12-24 10:56 发表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先进的,有点接近现代的君主立宪制,你看看现在的英国跟日本,他们需要王跟皇来管理国家吗?所以各尽其职,万历最起码没有破坏“内阁首相制”(这里的内阁首相制不可与现代的相提并论,但已经蛮接近的了),并且用人方面还是能做到知人善用的。明朝亡在天启跟崇祯手上,天启本身都不识字,让魏忠贤跟客氏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那个崇祯到是勤勉,可惜不是那个材料,破坏了内阁首相制,自己想搞,但又什么都搞不好,性子急噪,办事没头脑,真是越勤越乱,典型的眼高手低型。
客观来讲万历朝时的朝廷制度在那,只要不破坏这个政治制度,明朝就不会亡。

明明是万历在破坏制度,却说是崇祯破坏。

明初的制度里面可有皇帝不能管事的规定?崇祯倒是谨守制度,可惜刚愎无谋,暴躁任气,只能是越搞越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0 2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的政治制度还是有问题的。

裁撤宰相,皇帝亲自领导六部,这实在是很搞笑的。

当然清朝的制度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了。居然连六部都不管事了,全凭皇帝和几个秘书在那里胡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0 2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内阁主领朝政,这本身就是畸形。

试问,内阁是什么?只不过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而已。

内阁大学士是几品?五品小官而已。

他们凭什么主领朝政?

明朝大学士之尊,是以各部尚书衔而尊,非以大学士而尊。但却终以大学士而主政,这就是一个悖论。

因此,偶才说明朝的体制有问题。

偶所赞赏的体制,是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决策、复核、行政三权分立,非常科学。说起来,听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改革的目标也是决策、监督、行政三权分立,过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回到了唐朝。

唐朝诏令不出皇帝而出中书,这是制度上的虚君,而不是明万历那种事实上的荒政。“不经凤池鸾阁,何由称敕?”真是掷地有声。

从制度上来说,明朝是个很集权,皇权独大的体制,不是理想的制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1 1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0:38 发表
明朝的体制是有问题,但偶不认为这个有问题的体制影响能有多大。你要说三权分立,明朝的大臣上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下旨——内阁附属——六部执行岂不是更好?还有六科给事中可以驳回。

这就正是制度上的问题。

内阁是什么?不过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而已。从制度上说,内阁就是皇帝,所谓内阁票拟,实质就是皇帝草诏。

司礼监是什么?也是皇帝的贴身秘书,从制度上将,司礼监本身就是和内阁同一性质,是叠床架屋的机构,它的批红,和内阁票拟性质相同,也是皇帝自己拟诏。

皇帝下旨,依旧是诏令出于皇帝。如此,则明朝体制就成了皇帝秘书甲草诏,秘书乙定稿,再由皇帝本人盖章发出。

如此一来,就让给事中们的审核非常困难了。唐朝门下省封驳,驳的是中书省,而此时明朝由于诏令出自皇帝自己,封驳就成了驳皇帝,这在操作上是很困难的。

何况,之所以内阁这个秘书机构主政,之所以又出现个司礼监票拟,说到底,都是皇帝本身的精力不足以应付六部事务,而产生的畸形事物而已。皇帝自己没有精力应对所有的政事,只有借重秘书,由此一来,则秘书权大,逐渐凌驾于政府机关之上,遂在明朝形成了小小的5品大学生主持朝政的奇怪现象。当然,让5品小官主政,这未免荒唐,所以明朝大学生都由六部尚书兼,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遮羞布而已。谁都无法否认明朝政府首脑只是5品小官的事实。

万历荒政,而明朝政府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这主要原因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实质代替了皇帝职责,颇有点今天所谓“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的神韵。而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明朝制度已经到了虚君的地步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1 13: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18 发表
说到虚君,除了君主立宪,想在制度整体的架构上保证是很困难的。汉初真正实现了虚君,可到了孝武,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我觉得这点跟皇帝个人的风格有关系。

至于说到明朝,说万历不上朝所以不管事所以是虚君我觉得是很不靠谱的。前提就有问题。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无论是民间那,文官集团那,清议那。皇帝根本不可能冒着和整个文官集团作对的风险去推行自己的政策。甚至有时候对于民间的一些行为也不得不妥协。

其实,说到虚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虚君。汉初只是崇尚黄老,因此政府上下都玩“无为”而已,离虚君还差点。

偶并不很认同、也从不追求啥子“虚君”,偶只是希望看到有一种制度,能够制约皇帝而已。

看来看去,能够对皇帝进行制约的制度,唯有唐朝。

说“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这点偶很认同。其实不止是明朝,在中国,皇帝历来受到清议的牵制,只要不是昏倒底的昏君,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有顾虑的。但可惜这仅仅只是舆论的制约,而非制度。

说“万历”虚君,这偶也非常不认同,这是只一些其他人的论调。如同偶前面所说的,你皇帝不管事了,可管事的还是你的秘书,从行政制度上说,皇帝秘书管事就是皇帝自己管事,如此一来,虚了个P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6-25 00: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弱势群体 于 2008-6-24 17:15 发表
我感觉有些人太不懂事儿了

虚君政体虽然有皇帝,但是主政者的权力却并非来源于皇权

如果明朝真是他们嘴中的虚君政体,就不会有太监祸国和外戚祸国了

太监和外戚都是篡取了皇权,才能只手遮天

在皇权至上的政体中不勤政当然就是不合格了,当然勤政了也未必合格,比如崇祯

这话极有见地。

关键的一切,是权力的来源。

明朝的情况,明明是皇帝懒惰,内阁作为皇帝秘书班子代理皇权而已,哪有真正的虚君?

明朝明明是皇权极重的时代,甚至连作为政府首脑的丞相一职都被取消,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皇权畸形膨胀,这种情况,居然还说虚君,真是笑话了。

要说虚君,在中国古代或许只有汉初有点萌芽,至于明朝,连影都没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6-25 0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8-6-25 00:11 发表
三红说的不差
但我觉得有点“唯出身论”
内阁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后来它就是在皇帝和文官之间扮和事老
甚至文官压力大的时候,反调过头来,罢皇帝的工
如果在权力表现在是内阁与皇帝本人出现矛盾
那仍须另行考察
换句话说,内阁发展到明末,虽然是皇帝的秘书,但皇帝也不会说撤就撤了,甚至不会撤了,此时就不那么简单

不是唯出身论,而是唯权力来源论。

内阁的权力来自何处?不是制度,而是皇帝。这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他们的权力是皇帝赐予的,所以他们只能依赖皇帝,不可能对皇帝做出真正的抵制和斗争,这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按照制度,内阁是不能参政的。可内阁最终却总领朝政,这离开皇帝的支持,可能吗?

所以当朝臣质问张居正凭什么主持朝政时,张居正只有去向皇帝哭诉:“臣所理者陛下之事,臣所言者陛下之言”。张居正的这两句话,是对内阁的地位、功能最明确、也是最坦白的表白。


如果有朝一日,明朝皇帝修改了官制,把内阁重新定位,在典章制度中明确写明由内阁大学士主持朝政,那么这时内阁才能成为政府首脑,才有可能脱离皇帝而独自行使行政权。可惜的是,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过。

所以,虽然在明朝大多数时间内,内阁事实上起到了丞相的作用。但是,只要他的政治基础一天没有得到改变,它就始终只是皇权的代表。

譬如,唐朝的制度规定,中书省拟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因此,唐朝三省的独立性就很高,武则天不经中书、门下而颁诏,有朝臣当廷呵斥:“不经凤池鸾阁,何由称敕?”即使武则天能杀掉这人,但对她诏令的合法性已经打了大大的折扣。可明朝呢?明朝内阁可以质疑皇帝圣旨的合法性吗?这其间的差别,就是唐初三省和明朝内阁的权力来源不同。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25 00: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2 10: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如棋人生 于 2009-12-22 10:08 发表
明明朝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自院长和朱棣后就没有强势皇帝,万历还可以啦,至少不虚伪,知道有钱才是硬道理,比较会赚钱,比如:开海禁(按船只大小收税),开服饰禁(允许商人穿丝绸,也要交税),一度想把明黄色的衣服也推广如群众,当然也要交税,不过在朝臣的怒吼声中作罢.
     他在小冰河时期疯狂的搂钱,却从来不敢把农税上调,他的孙子崇祯皇帝就反其道而行,在东林党的蛊惑下,把所有的税都停了,唯独农税涨了二三十倍........
     明朝皇帝基本拿文臣没辙,文臣治水贪污导致黄河经常泛滥,万历想了一个很不人道的办法:他派了大量太监去监督和道治水,每人管一段,黄河从那段决口,他就杀那个负责太监,不问青红皂白!结果太监们每到春讯秋汛都是直接住在河道上,非常拼命.

那个,您确定您说的是明朝皇帝,不是共产党员?

万历的确是知道钱才是硬道理,这点没错,所以他就四处派出矿监,搜刮民财。

他从来不敢把农税上调,所以广大劳动人民欢呼雀跃,感恩戴德,一个个高呼亲爱的万历皇帝万寿无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3 09: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2 11:37 发表

这事确实有的,所以别一听到太监就觉得他们怎么邪恶,很多时候他们比文官更忠于职守

明朝的农税很低这不用多说,至于百姓的负担重去问问那些贪官。

开国家的矿,收你点税怎么了?即使矿监中有些人假公济私,这也不是皇帝的问题。更何况这些历史都是文官记录的,他们当然不能客观公正的记录矿税的事情,在经过满清的一歪曲...

百姓的负担重,就去问贪官,皇帝是好的。矿监荼毒百姓,是一小撮人假公济私,大多数是好的,皇帝是好的。史书记载,是文官歪曲、满清歪曲。

这就是您的观点了?真真可发一笑。

莫非被矿监逼起的那么多的民变都是文官捏造了?都是满清歪曲的?

还有,既然史书的记载都是被歪曲的,您又是从那得知的“真相”?莫非您是穿越来的?

不可否认《明史》有隐没史实的地方,但那主要是和满清相关的部分,对于其他的地方,你以为清朝吃饱了没事干,整天就玩“歪曲历史”游戏了?

最后说一句,您只要稍为读点史书,就知道万历矿监是怎么回事,千万再别说“开国家的矿”这种笑掉人大牙的话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5 15: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客气地说一句,那些为明朝的变态皇帝翻案的人,有多少是认真看过史书的?就如同楼上的这位,严重的选择性无视。凡是为明朝皇帝唱赞歌的,就是真实史料,凡是批判明朝皇帝的,就是为万恶的满清篡改过、或者被丑陋的文官歪曲过的。

这种态度,还谈论什么历史?自己一个人YY岂不更好?

连矿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敢给万历翻案,胆子也忒大了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11: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6 00:50 发表
这里又不是什么xx讲坛,要有专家证书才能说话的

我不觉得我是在翻案,只是对于一个皇帝的评价不能用一个普通人的标准。仅用矿监和不上朝就给万历下定论是很不公正的,万历只能算有争议的皇帝,绝不是什么昏君。当时国库很缺钱,而农税已经越收越少了,又碰上天灾连年,有的省份不但收不到钱还要倒贴。万历已经在想方设法筹钱了,户部那帮官又难伺候。不如把钱收进私库,拨款也方便,而且像外出巡游、建造园林这种事情想都没想过,你见过这样的昏君吗?

还有说到官员缺额事情,别动不动就从《明史》中抄一段下来。明朝三品以下官员是不用皇帝任命的,下面商议后送上折子照批就是了,万历对于这方面从没留中不发过。有时候要用自己脑子想想,某些事情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照《明史》说起来正德大战小王子5万人对5万人砍了一天才死了几十个人,不管你用身体哪个部分去想都不大可能

1、这里不是专业讲坛,但好歹也是一个历史论坛,说话当然要靠史料。否则,轩辕不如改名叫YY论坛好了。

2、万历把钱收上来干啥?外出巡游的确没有,他老人家呆在后宫连三大殿都懒得去,何况出北京城了,——但凡喜欢出京的皇帝,总还是有点进取心的。不过要说“建造园林这种事情想都没想过”,那您可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让偶给您算一算您心中这位“想都没想过建造园林”的明君在位时的土木工程吧:
万历十一年,建造定陵,耗银八百余万两。虽说修建陵墓是应有之意,但如此耗费,却是少有。
万历十二年,修慈宁宫,用银十五万两。
万历十三年,修建潞王府,用银三十万两。
同年,修建乾光殿、金海亭、西安门等,用银数不详。
二十二年,修葺养心殿、神怡殿、永宁宫、隆德门。给事中张涛劝谏,被降级外调。
二十四年,修乾清宫、坤宁宫。
二十六年,修隆宗门
二十七年,修慈庆宫、端敬门
二十八年,修大高玄殿及龙舟、桥梁等景观和裕陵殿宇。
同年,修南城清和阁
二十九年,修大内乾德殿。
三十年,再次修乾清宫、坤宁宫。
同年,修奉先殿西川堂。
三十一年,修天寿山长陵
同年,修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
同年,修日朝门。
三十三年,修感恩殿
三十四年,修杨璋桥梁,此工程与感恩殿工程合计用银十余万。
三十六年,修会极、归极二门
三十九年,修懋勤宫、端凝宫、寿安殿。

算了,其他的偶不列举了。以上这些土木工程,不知道是不是万历这位明君搞的。

至于这些工程的耗银,上面很多看不出来,但从一个侧面可以进行一些了解。比如三十一年修三大殿,所用木料为贵州、四川、湖广各地的楠木,其中贵州共使用木板一万二千二百九十八块,木价用银共一百零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一两,运费用银二万零二百二十两,湖广所派楠木共用银四百二十万两,湖广、贵州、四川三省合计,此一工程仅木料费银便达九百三十余万两。

好一个俭省的明君啊。

(另:以上数字皆出自《明神宗实录》和《国榷》,和满清无关,不要把屎盆子扣到满清头上去。)

3、缺官情况,我也列一个表吧。

万历二十四年,六科中只有掌科一人,署印五人,十三道中无一人主印。五科都给事中久虚不补,西台东省,列署半空。南北六卿缺久未补,卿贰各部属官及外方面,缺以百数。

二十五年,台省新旧人数,不足当额之半。
二十六年,两京设尚书、都御史十四人,而今缺其八。侍郎寺卿虚其半,河南巡抚缺半年。两京六卿之长,缺者九人。

二十七年,南道御史三十九员,今在任只有二员。各科办事者仅有十人。

二十八年,南北科臣五十七人,今只有八人。道臣一百四十人,今只有五十二人。

二十九年,天下两司(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司)缺七十余员,知府缺二十二员,加之任命后尚未到任者,天下就任之官与缺官恰好个半。

三十年,两京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九十四人。天下缺巡抚三人,布按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两司方面共缺员六十四人。蓟辽总督缺两月,延绥等地巡抚缺。天下御史巡行查务十三处,今缺九处。

三十一年,天下知府缺员二分之一,两京部院大员缺二十余员,各省直司道府等官,缺九十余。

三十二年,礼部、吏部尚书缺,六部侍郎只有四五人,河南巡抚久缺。天下司道官缺七十九人,知府缺七十五员。

三十三年,南北大员强半空缺,督抚重臣、经年缺席,藩台、臬台缺五六十员,知府缺四五十员。

三十四年,部院总计堂上官总计三十一员,缺二十四员。六部都察院堂官只有五人,内四人被言杜门,只有沈应文一人上班,支撑刑工两部事务。

算了,以下的我也不写了,所谓见微知著是也。这些史料都是来自《明神宗实录》,须和满清无关。

其实,关于万历缺官的史实,不必看什么《明史》、《明通鉴》、《实录》等,当时大臣奏折,可谓第一手史料,其中记载历历可观。

其实明朝史料是非常多的,更本不需要完全借助清修《明史》。把明朝皇帝的一切恶习、恶政,全部归之于满清诬蔑,何其幼稚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6 20: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若说到智商,正德、嘉靖、万历绝对都是高智商的人。

如果他们想搞清楚什么事情,没有搞不清楚的。

但可惜这三个人都是情商太低。或者直接说,就是心理有问题,有些变态。——当然,明朝皇帝不变态者,稀矣。估计这和老朱家的遗传有关。

“建帝飘零烈帝惨,英宗困顿武宗荒。哪知还有福王一,临去秋波泪数行。”

这大明天下,是他们老朱家自己葬送的,这事情明朝当代人都看得那么清楚,现代人却要给他们虚美诿过,岂不谬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7 13: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9-12-27 10:56 发表
有些缺点,显然以现在的角度看是优点,比如三红列举的缺员,懒怠。万历的争议无非是他恰巧处于欧洲从中世纪转往现代的时间点上。从传统视角看,万历是不折不扣的昏君,康熙是不折不扣的明君,不过一旦带入现代语境,自然要争要议,无他,因为万历的昏庸恰巧可以成为现代政制的一大标榜。

万历的荒怠,显然和虚君是两回事情的。

虚君是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君主在实际行政中没有任何功用,所有行政权力全部操于政府,如此才能保证在君主被“虚”的情况下,整个国家机器能保持顺畅的运转。

但万历的荒怠,则是在制度赋予皇帝行政权力的情况下,完全不作为。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干扰到了国家机器的运转。

因此无论从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角度来看,万历的荒怠,都是他昏庸的表现。

万历荒政对国家机器运转的干扰,直接就表现在了缺官的现象上。我无法理解,红狐兄说的缺官“从现代观点看恰好是优点”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我只看到,整个万历一朝,缺官几乎造成了国家行政的灾难。

把万历荒政等同于虚君,这就好比是把美国总统罢工,等同于总理内阁制。

认为万历荒怠是虚君制度的起步,这种观点同样荒谬。万历荒怠的原因,只是皇帝心理上变态造成的,它不具有任何理论上和制度上的依据,认为一个人的变态心理会造成一个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思想的改变,这种想法无异于想骑着自行车上火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8: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4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