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窃明"中的袁崇焕-从后金影武者说起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7 01: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窃明》带给偶的感慨是:一部满篇谬误的小说,原来竟可以如此扰乱大家的思想。

《窃明》里面,口口声声“军门”的称呼,作者居然不知道“军门”在明朝是称呼文臣的,只有清朝才变成了对统军大将的称呼。

《窃明》里,说有世袭的将军,作者居然不知道?只有清朝才有世袭的将军,而明朝只有在出兵时,才会挂将军印。

《窃明》里,千总是六品,但实际上,明朝上至总兵下到把总,其官制品阶要以其武官官职的品阶而定,同样的总兵,其品阶并不相同。只有清朝千总才是六品。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可能:

1、《窃明》是打着红旗反红旗,名义上是反辫子,实际上是为辫子唱赞歌,是打入我军内部的奸细。

2、如果上面结论不对,那就只能说明《窃明》作者的历史水平太差。只是这么差的水平,居然能忽悠这么多的读者,倒也是不容易得很。

=====================================
PS:以上论据论证,都来自17k论坛有蒋的帖子,偶只是归纳转载。特此声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2-27 17: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大同到北京有1000里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9 12: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下雪 于 2009-12-29 11:35 发表
倒袁倒不至于,只是许多人心中督师的形像是来自金老先生的《碧血剑》。而那,不是个正确的形像。

督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将领,若论资质,参将之职倒挺适合他。但若放到现代,也是只能担任个团长罢了。 ...

原来,袁督师的形象是出自《碧血剑》。

原来,梁启超、孟森、吕思勉、钱穆等人都是受了《碧血剑》的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9 15: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下雪 于 2009-12-29 14:31 发表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到处都是“倒袁”的,袁没有功劳吗?
-------------------------------------------------------------------------
那句“倒袁倒不至于“是从此而来,无论是字义还是语句,我才疏学浅。没看出错在那里。

至于督师的正确形像,这几年多有争议。前人有没有缪误,已经多有文章。

袁督师的形象之争议,恐怕多是在灰熊猫及其粉丝之类的人之间吧。

学界的主流意见,还真没有发现对孟森、梁启超等人的“谬误”进行匡正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9 15: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下雪 于 2009-12-29 15:51 发表
匡正倒是没有匡正,我觉得人类对历史有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督师在现阶段争议声音颇大,可能到某个时间观点得到了统一,也许就要进行修匡了。(就像斯大林一样。俄国人民从早期的推崇到中期的否定,再到现在的重新认识。)

其实仔细想想,对督师这个人要盖棺定论,为时尚早。

我说了,对于袁崇焕的评价,主流史学家并没有争议。这个您就不用想了。

不要把一些YY者们的呓语,拿来当成学术争论了。灰熊猫之流,估计去掌掴某个历史学家是胜任有余的,但要用自己的结论去取代历史学界的主流看法,这个可能性基本没有。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20:1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3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