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袁绍选择集中火力和曹操正面决战其实没错
性别:未知-离线 恒双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9
编号 105089
注册 2007-1-29


发表于 2011-3-2 17: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袁绍平定河北以后想打曹操,但是田丰沮授认为:“师出历年,百姓疲弊……”袁绍的优势是什么?
说白了吧,就是地盘大,人口多,稳稳的修养几年这个优势就是所有诸侯都无法逆转的。而田丰沮授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袁绍版的隆中对,暗含着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河北现在不如河南兵精将勇,不利于一决定胜负,应该从长计议,等待变数。
但是因为审配郭图的反对下,袁绍没有采用田丰沮授的建议不说,反而监禁了田丰。

袁绍派遣颜良进攻白马的刘延,沮授建言,颜良不适合单独指挥,袁绍还是没听。

中了声东击西之计,颜良文丑相继败亡后,沮授建议,河南军钱粮少利于速战,河北军人数多但不如对方精锐利于缓战。袁绍又不听。(这也算是持久战的一种论述吧,抗战中的持久战与此很相似。)

在之后的土城下射,和地道攻势被瓦解后,曹操奇袭袁绍的粮车,把袁绍的粮食烧了。
后来沮授建议袁绍派蒋奇带兵在外,切断曹操的包抄。袁绍还是不听。
(此法出自孙子兵法之地篇-常山蛇式。)

后来曹操成功的奇袭了乌巢,造成袁绍部队的溃败,袁绍父子逃跑,沮授被俘。
袁绍人还没回去就听信逢纪谗言,加害田丰。
可见田丰沮授的意见在官渡之战始末基本没有被采纳过,事后证明人家说的对,但是没起到任何作用。


官渡之战是个战役。在一开始就不该打,在五事七计中,袁绍就没有什么占优的地方,这种战争本就不具备正确的政治目标,说轻了是师出无名,说重了可以冠之以公然反叛朝廷。
袁绍一直以为自己是对曹操作战,其实错了,袁绍这时候等于在对曹操和朝廷作战。
袁绍是当初反对废少帝的人,在献帝迁都长安后,袁绍又要立幽州牧刘虞,现在袁绍进攻曹操又没有正当的政治理由,他要做什么?
袁绍的政治手段相当糟糕,
连刘备,刘备灭;
连张绣,张绣降;
连孙策,孙策死;
连刘表,使者(刘备)逃。

官渡仅是一个战役,那么战略该是什么呢?我们看看曹操怕袁绍什么。
《荀彧传》“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显然这才是袁绍对曹操的战略优势,曹操看到了这点所以担忧吗,而袁绍没有看到,袁绍那些主战的僚属也没有看到。

即便要打官渡战役,怎么打?既然要打就该倾全力作战,但是袁绍没有倾全力,这就是轻敌,袁绍让自己的儿子,外甥各治理一州,但是官渡参加的只有长子,其他3人及部署没有参与,这就保留了很多余力。
到后来袁绍死,袁绍的儿子们抵御曹操,仍然令曹操退兵,可见官渡之战河北还留有相当庞大的军力。
而曹操却倾尽所有兵力来打这一仗。参加官渡作战的将领有曹仁、曹洪、夏侯渊、张辽、于禁、乐进、史涣、徐晃、许褚、张绣,后期还有李典,几乎囊括了曹军中所有重要的将领。只留下程昱、夏侯敦两支部队维持后方的安全,竭尽可能动员起全部力量投入战场。鄄城守将程昱只有七百人的治安部队,而这个位置还处在袁绍打击范围之内。
这里就说明了两点:
第一,袁绍确实轻敌,想打又不尽全力,纯属自大。
第二,曹操已经无兵可分到这个地步。


在战术指挥上,袁绍也没什么特别有效的地方,攻势最强烈的阶段就是土城下射和挖掘地道了。
而以十围五攻三正二奇倍分的兵法原则,袁绍的以优势兵力既然可以正面进攻,却不用奇兵,不分兵
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除非袁绍的兵力和曹操相当,才不敢分兵,否则很难想象袁绍会畏惧曹操到这个地步。
面对曹军的劫粮烧粮,袁军竟然既不还以颜色,还不分兵化解,更是难以理解。就好似专门带优势兵力跑官渡去挨打的。

官渡之战袁军不合理的作战很多,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作为,相持四月之久而不采用任何战术策略,
不积极求变寻找战机,那只能坐等失败。
相对的曹操要不是得到荀彧鼓励,也有撤兵的意图,若不是得到贾诩的委婉批评也不会大胆冒险多路出击,所以面临重要一战的情况下,无论曹操袁绍都失了应有的水准,只不过曹操先回复正常而已。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6 23: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