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这个....作为学生仔质疑政府的数学能力, 区没发错吧= =?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9 11: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其实最好的教育组合,就是在中国上到初三,然后去国外上高中、大学。。。说不定还能在高中时期,混个奥数队员什么的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0 21: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9-10-10 21:14 发表
数理化很关键。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学根本不应该分科,数理化非常有助于建立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中学数理化对人的理性思维毫无帮助。。。基本都是在套公式而已。。。

真正锻炼理性思维的是奥数教育。。。奥物、奥化+奥信也应该很锻炼人。。。不过这些我无缘参加。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1 12: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otaifu 于 2009-10-21 09:46 发表

不大赞同。如果凭兴趣自己看奥数等等那的确是锻炼,但如果只是为奥数就奥数的话那根本就无意义。中国奥数成绩总那么好不是因为参加奥数的人兴趣有多大,只是中国填鸭式的应试方法成功了而已。其他国家的那种得 ...

你参加过奥数营么?知道奥数教育是什么么?最烦那种人云亦云的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2 08: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otaifu 于 2009-10-21 22:13 发表

我还真参加过。高一的时候得了个全国一等奖。后来就是觉得那种所谓的训练根本就很模式化没兴趣了

奥数题不可能模式化的。国际奥委会每年出的考题,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新。解题的核心技巧以前从来没见过,或非常不直接的出现过少数几次。

如果中国国内比赛都是“模式化”训练的话,在国际比赛的成绩是不可能那么优异的。你想玩题海战术,人家外国人还不干呢。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2 12: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5 wotaifu 的帖子

还是那句话,中国人想这么办奥数,外国人也不会同意。

另,中国的奥数冬令营,我上中学的时候参加过,也不是你说的那样。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2 13:4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38 wotaifu 的帖子

废话,不熟练怎么可能创新?

这么给你说吧,奥数题的战略一般分三步:
1。寻找规律
2。总结规律
3。证明规律
寻找规律这一步,如果你连一个 sin(a+b) 都需要查表的话,那就是说别人在半个小时内可以做 10 个“试验”,你只能做 2 个“试验”。你的成功率自然不会比人家高。
总结规律这一步,如果你脑海里的“已知规律”非常多,而且能够运用自如,那么它将对你总结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但很少情况,题目中所寻找的规律,和一个“已知规律”完全吻合。
证明规律这一步,奥数中的证明技巧往往需要创新,但无论怎么创新自然也逃不脱结合现有的方法。或者说,如果你对现有的方法不熟悉,很多时候你想也想不到应该在什么地方变一下

要不然咱么把 2009 年 IMO 考题贴出来晒晒?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2 13:5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2 13: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http://www.mathlinks.ro/Forum/index.php?f=580

09 年赛题,大家自己看吧。我不喜欢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2 13:54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3 07: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otaifu 于 2009-10-22 16:06 发表
两个小时做出来了两道。另外还有两道题大致思路有了,还有两道题没什么把握。所谓的“新”也没看出新来哪。
与你观点不和则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睁眼说瞎话”,对此我深感佩服

好吧,我承认对于功底比较好的,第一题和第四题(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送分题),确实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在中国参加过冬令营的,基本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所谓“创新”的意思,就是要做一会儿试验,总结规律,才能想出解题思路的。高考题更多是看题,判断已知提型,照着背过的作。。。

我之前说你人云亦云,无非是因为现在网上很多连奥数题都没见过的人,就拍起屁股骂奥数。如果你不属于这类人,我收回之前的话。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3 07:3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3 12: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wotaifu 于 2009-10-23 08:07 发表
昨天凌晨又思考了一个小时,前5道都解决了,最后一道也差不多明白了。不得不说今年IMO题目实在很简单,往常我基本只能做出3-4道
      我从一开始指责的是中国奥数培训现状。小学和初中的情况我不了解,没接触过,高中接触过一会。上海的模式是这样的:10月第二个星期日是全国数学联赛的时间,然后第三个星期日有个培训班资格考试,是举办"希望杯“的那一伙人办的(不参加培训就没参加那竞赛的报名资格,因此对很多人少了高考加分的机会),取前200名,然后每个周日下午13:00-17:00都在浦东的一个进修学院上课,请了很多老师,基本上每次去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发习题卷子,20多道题,然后老师上面不停讲,回去的时候再发个卷子,还是很多题,要学生回家去做。
一年差不多有30多个礼拜上课,上两年则要面对1500道甚至更多的题目。这样根本就和填鸭没什么两样,我高一时候上了一个多月就不想上了,我自学数学是处于兴趣不是强迫自己搞题海。
上海近些年也有些进IMO国家队的,他们都是这样走过去的,至于他们初中和小学是怎么样的很难说,但我想我有充分的理由说中国奥数培训模式有问题。至少我不认同我所见的方式

今天上班时间,我也认真的看了看 09 年的题目,确实比往年容易很多。但很奇怪为什么各国的分数并不明显的高很多。。。

两年做 1500 道题还好吧,我这几年一直兼着澳洲队教练(在悉尼营上课,参加小测验+选队考试批卷,还对一些入选学生做点私人辅导),所以我知道澳洲真正能进队的那些学生,也得差不多是这个题量的。

澳洲每年主要靠 AMO 成绩选墨尔本夏令营(12 月)(参加 AMO 的必要充分条件我还真的不清楚。。。我当年靠一个 Westpac Maths 比赛拿了个全国前 20 就邀请我参加 AMO 了),两周时间,每天两节课+一个四个半小时的考试,每节课大概给 20 - 50 道课后练习题,做多少随便不过真正能进队的那些还是会都做完大部的。墨尔本营的考试成绩,结合 第二年 APMO 的成绩(3 月),决定进悉尼秋令营的名单。墨尔本营大概 25 人,悉尼营大概 10 - 12 人。和墨尔本营一样,两周时间,每天一个考试+两节课,最后两天每天一个大考试,没课。选队一般大考试成绩占 33%,墨尔本+悉尼诸多测验成绩占 50%,AMO/APMO 占 17%。。。这还不算平时每个中学的校内训练,2 年 1500 道题还算比较正常吧。

我觉得单单是题量大并不能算题海,因为真正的高考题海是题量大,重复性强。。。奥数班在打基础那几年,重复性也挺强的,高中以后题与题之间的相似度就非常小了。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3 12:45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3 14: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51 wotaifu 的帖子

机械地从课堂上老师那获得答案,这种学生的确不少,但他们的水平应该都离进队很远吧?我承认在奥数上,争取到自由想象权的门槛确实比较高,但这个世界上干什么的自由想象权没有门槛?况且,对比一下高考题,甚至奥物、奥化题,奥数选手们在越过这个门槛后,最终比较的还是自我创造力。所以说,你不能说因为它有门槛,就说奥数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想象权。借用老夫子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巩固基本技巧为的是更高质量的自我思维,这也是奥数精神之所在。

至于说多引导学生注意些趣味性更高的事物,我恰恰很反对这样做。奥数教育和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奥数式思维永远可以给向你回答“为什么”。几何中的九点圆,梅内劳斯定理等(后面的就不一一列出了)在奥数班上其实都会讲,而且老师会证明给你看为什么它成立(好点的学生会自己证明,再好点的学生会自己发现)。至于尺规作图不能三等分角,倍立方,化圆为方,授予这种知识恰恰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而更像普通的中学教育(除非你很细致的把高瓦理论一起讲了)。因为孩子被灌输了这个以后,他不能问为什么这个东西成立(问了也白问,除非他已经具备了一些抽象代数的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死记硬背一大堆自己以为明白,但其实不知所云的“知识”,我认为这种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因为尺规作图不能三等分角,和一台图灵机不能在有限步内计算出“大多数”实数的准确值,它们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实数子集 S 含有“大多数”实数,当且仅当 m(R \ S) = 0,这里 m = R 上的 Lebesgue 测度)。一个孩子只有在真的理解了为什么尺规作图不能三等分角之后,他才有希望猜到甚至证明一台图灵机不能在有限步内计算出“大多数”实数的准确值,而后者对于计算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我个人而言,我从奥数中的最大获益,就是我意识到别人给我说什么的时候,我是应该问他要证明的。这是很多没有受过严格竞赛训练的孩子,所没有的一种重要意识。因此,我认为授予学生知识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知识背后的工作原理,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而奥数教育正是让孩子们熟悉掌握原理之后,再来运用这些原理模仿一些新知识的创造过程(当然,中学生理创造新的知识还差太远)。至于说中国奥数金牌得主,日后很少在数学专业研究中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个恐怕得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负责了。反之,上次 ICM (2006 年) 发出的四个费尔茨奖中,有两个(澳大利亚的陶哲轩和俄罗斯的佩雷尔曼)都是奥数金牌得主。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3 16:02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6 10: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9-10-25 19:12 发表

不用太在意智商测试。
1、现在所有的智商测试用的问题,都是西方人根据自身的思维特定设定的,是不是适合中国人呢?——明显不适合。
2、智商测试,所用的问题,是根据某个人(教育最成功的理想模型)为标杆 ...

Average IQ of indigenous 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Worl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of indigenous peoples from Lynn (2006) p. vi


显然智商测验如果有自身的思维特定倾向,占便宜的也是中国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7 12: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69 青木风亮 的帖子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7 22: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回复 #71 黑传说 的帖子

本来想驳的,看了您 73 楼的言论,算了。。。真不知道西方统计理论哪点得罪你了?

如果你是那种逢西必反的小愤青,我直接闭嘴。。。如果你觉得你眼中的西方统计理论哪里有问题,还请你详细道出。。。我本人认为数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也是没有国界的。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0-27 22:1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0-28 12: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9-10-27 22:49 发表

ps:多谢公主提供的图,提供了这么典型的量表设计失败例子,发给搞这方面的同学,他拿去当教案了。
另外,我更多了解的是社会统计方面,也多年不搞了,所以对纯数理的统计方面俺认输。

有了什么研究成果,还请联系违纪百科,让他们把错误纠正过来。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9-12-3 07: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9-12-3 04:14 发表

你难道不知道wikipedia是人都可以改的么?不过这个是系统性错误,要推翻的是整个智商测试体系。

回到主贴。
大学其实也是这种制度的,只不过不再是学校来灌输,而是自己了。
大学已经没有升学压力,也没 ...

好啊,那你去改好了,然后现作者肯定会改回来,你再改过去。。。你们互相之间争论,我也好从旁学点东西。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03: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8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