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loyani于2005-01-29, 22:11:49发表
举例子对比之前最好先考虑下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
刘禅亡国的时候诸葛亮还活着?还能为治理蜀汉出力?李郭进京的事情我上面的帖子已经说得很清楚,贾诩不考虑自己提议被采纳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事情发生之后又没有能力来制止,这不是犯罪是什么?
贾诩自私的性格,认真点看三国志的都可以发现,这不是光凭后人喊喊冤就可以改变的。
就说贾诩对李,郭的行为的确缺乏思考,可是这最多也是他才智不济(毕竟没有什么人可以预测未来),因此去指责他的品德却是大为不妥。请你仔细看看三国志贾诩传(这可是你逼我查的)是怎么说的(裴注部分为蓝字),
(犯长安事件)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献帝纪曰:郭汜、樊稠与傕互相违戾,欲斗者数矣。诩辄以道理责之,颇受诩言。魏书曰:诩典选举,多选旧名以为令仆,论者以此多诩。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傕、汜等斗长安中,献帝纪曰: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献帝纪曰:傕时召羌、胡数千人,先以御物缯采与之,又许以宫人妇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数来闚省门,曰:“天子在中邪!李将军许我宫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诩为之方计。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
献帝纪曰:天子既东,而李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
上文说的明确:
1。贾诩谋划突袭长安是为救命之计,并且拒绝接受李傕多次高官厚禄的诱惑。
2。贾诩在长安的期间,也尽其所力,启到了稳定秩序的作用: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
3。后来贾诩因母孝,离开长安。前脚刚走,后脚长安便乱:这更能说明他的存在给长安带来了稳定。
4。李,郭之乱中,李曾询问架诩软禁天子于军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这等赤胆忠心的话能是一个品德底下的人说出来的么?
5。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又一次,贾诩表现出其忠义之心。他若是只求自身活命,当时大可以跟随张绣而去。然而贾诩是在确保天子脱险后,才去投奔的张绣(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