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对贾诩怎么看?, 偶认为至少媲美郭嘉~~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4 16:1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贾诩天生那种能不争就不争的性格, 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他不会象司马那样, 变成一个主导地位. 但他这种性格在很大程度上, 是和他早期的出身有很大关系的. 他出生于偏僻的武威郡, 的前半生一直在西凉军团当一个校级军官, 手下统领也就是数千人. 相对于司马懿那种名门之后, 还有个京兆尹的父亲的确是差了很远. 其次, 贾诩前半生一直未遇名主, 包括曹操在内开始也对他不完全信任. 从张绣之死可以看出, 纵然曹操本人也许能够原谅宛城之战, 但曹家宗族总体还是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所以贾诩在曹营的态度一直是, 小心谨慎, 少有私交, 不结朋党, 与世无争. 也正是因为他有次虔诚的态度, 他才能躲过了类似张绣, 荀彧等人的灾难, 而一直活到了最后. 类似问题在司马身上还是不存在的... 司马懿虽然未得曹操重用(甚至还有些猜嫉), 但他毕竟从小就是世子四友之一. 曹操死后, 曹丕马上提拔重用他和陈群等旧友, 曹睿时期由于曹真, 曹休等重臣皆相继去世, 司马懿更是变成明帝第一宠臣. 司马懿这相对顺利的前半生, 自然也就给他最后夺权奠定了基本的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但单单从个人能力而言, 我觉得贾诩还是略胜一筹. 因为司马懿在某种程度上, 挤走的无非是一个羽翼未丰的晚辈. 曹爽在248年把司马架空, 司马249年就回来杀了曹爽, 这只说明在当时朝野上下, 还有很多明帝时期的官员, 心里还都是向着司马懿的. 但贾诩则不同, 无论是扶佐李, 郭, 还是帮助献帝桃命; 帮助张绣谋划出路, 还是扶助曹丕成为世子, 他所帮助的一方都是在世人眼力看来没什么希望的一方. 从这点看, 我认为贾诩无论是权谋还是兵谋, 都要胜过司马. 至于说诸葛亮的权术, 这个争议就很大了... 如果我们从刘封倒台, 到李严被架空兵权, 再犯罪受贬...等等的这一切全部归在诸葛亮的策划之中, 那么诸葛亮的权谋之术的确是三国第一高手. 把事情做的那么干净利落, 不但谩过了当世, 并且还谩过了后世... 不过, 我心目中的诸葛亮还不是这个样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6 15:1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6, 12:58:04发表
贾诩是个聪明人,一切为自己找想,而且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情,我能象他活得那么潇洒就好咯。..

贾诩一生小心翼翼, 如屡薄冰, 何潇洒之有也? 也许外人看他玩弄群雄于鼓掌很潇洒, 不过我相信去想那些计策, 和他承受的压力, 也花费了他不少的心血吧. 如果他真的想潇洒一把, 估计早就人头落地了好几回了.

我觉得三国最潇洒的莫过于孔融, 祢衡二人... 结果他俩都死于极刑.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6 15: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强人不假, 但比京剧里的诸葛半仙还差着不少呢. 事实上, 任何善于谋略的人, 都应该知道谋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所以说我不相信有任何人能在潇洒谈笑间, 策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完美计策.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12-7 14:5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superzz_0于2005-12-06, 17:19:25发表

QUOTE:
原帖由天宫公主于2005-12-06, 15:19:58发表
贾诩一生小心翼翼, 如屡薄冰, 何潇洒之有也? 也许外人看他玩弄群雄于鼓掌很潇洒, 不过我相信去想那些计策, 和他承受的压力, 也花费了他不少的心血吧. 如果他真的想潇洒一把, 估计早就人头落地了好几回了.

我觉得三国最潇洒的莫过于孔融, 祢衡二人... 结果他俩都死于极刑.

难道被杀头就叫潇洒啊,从容地活下去本身就是一种潇洒啊.而您所说其小心形式什么的,也没什么客观反应,我也可以理解其迎合上级得当啊

问题是贾诩活的从容么? 处处堤防着, 处处小心翼翼的, 这叫从容? 我说的孔融, 弥衡他们在被杀前其实都很从容... 呵呵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6-24 02: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倾心奉孝 于 2005-12-31 23:06 发表
看了一下前面的争论,暂且把自己的妄断改一下吧。
虽然我对贾诩其人身平经历功过得失了解不算多。但对其人为实在不能欣赏!

单就贾诩的谋略确实很精彩,但如果结合献计的环境和当时的大局,只能觉得他献计的目的 ...

贾诩和郭嘉的背景很不一样。贾诩生于147年(《贾诩传》记载223年去世,年77岁,按虚岁推知生于147年),193年是他第一次正经出场,那时候他已经是47岁了。贾诩少时人莫知,一直到47岁才有这么一个显示才华的机会,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他小时候地处偏远;籍贯:武威姑臧人也。当时的科技远不如现在,不是说你一个甘肃边关的,想去一次中原繁华地就是那么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少年仕途并不出色,也只是就近投靠了当地的董卓集团。在董卓被杀之前,贾诩无非是牛辅的一个部曲(以前还以为是副将,现在看来连这个都不算。因为《三国志》上只写了“诩在辅军”,并没有提他是多高的军官)。可以说在诸侯纷争的时期,地处中原颖川的年轻郭嘉,的确有过他的雄心报复。而年近五旬的贾诩,前半生毫无作为,他又复有何望哉?对于郭嘉,汉末战乱是他仕图的开始,对于贾诩也许是他人生的尽头(古人云,人过五旬不夭折,他都47岁了).因此,对比两个人的“略”对贾诩是不公平的,而单以谋而论,我想基本都能认可贾诩的境界吧?

其实如果拿他和二荀比,也会得到类似的结论.

[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6-24 02:31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1-15 04: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为什么贾诩用计就是阴谋?难到荀域的什么二虎竞食、驱虎吞狼之计,诸葛亮谋划偷袭荆州,庞统谋划偷袭益州,就很光明正大么?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4-23 13: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家一提到贾诩就想到明哲保身?《三国志》以及《裴注》从头到尾,哪里说过或者评价过他善于保护自己了?是否在那个年代,能活到77岁的人都自动带着“明哲保身”的头衔?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4-23 14: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不好意思,上一贴是我的错,意思没有表达的足够严密。我瞎翻了翻,发现诸如347楼“文和太"珍惜"自己了”的评语数不胜数。

我只是想说,我不认为贾诩是那种只想生存,别的可以什么都不顾的那种人。

另外,“诩自以非太祖旧臣。。。”仔细想想实在奇怪。贾诩是官渡之战前加入的曹营,曹操立世子的时候也算得上是旧臣了啊。当时除了刘晔,满宠那批“二流”人物之外,贾诩在文官里资格已经算是最老的了。这里这么说,可能还是顾忌当年宛城之战的前仇吧。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天宫公主
(司徒家的颖颖)

虞国公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517
帖子 11552
编号 1037
注册 2004-10-25
来自 天津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7-5-6 16: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宇文铭 于 2007-5-1 17:01 发表

老贾出谋划策,一般全是站在个人立场出发。比如李郭之乱。

董卓被杀,李郭并没有不可饶恕的罪过,他充其量也是在为主分忧。后来李郭公然不臣,他也曾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献帝脱险。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29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