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还历史剧本来面目 三堂会审《汉武大帝》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1-30 12: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b00095120于2005-01-30, 7:32:39发表
道具:司马迁受了宫刑怎么还长胡子?
这点我看第一集时就在纳闷,难道是医学发展的太快。。。

这个导演已经承认了,拍完之前已经发现了,因为拍摄顺序与播出顺序不同,等发现失误时又不肯再回头了(出于节省成本的原因)。

to宇文:你那三字经还是少说一些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5-1-30 13: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中国之所以难以拍出原汁原味的《历史正剧》,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1、在中国影视作品除了娱乐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宣传作用,特别是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必须要弘扬主旋律,否则上不了档期。央视斥巨资引进的《兄弟连》只能在深夜播出的原因也主要基于此。

所以既然要弘扬主旋律,迎合时代的政治方向,就必须要“改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典型的例子如水浒,以前的“武松”部分改动实际已经偏离了小说的意思,新版水浒更接近原著反而不易被接收。

2、既然是影视作品就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第一条能保证上银幕,还不够,亏本的事可没人干。追求经济效益主要有两点,一是收视率,就是要观众喜欢看,所以《汉武大帝》满口普通话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以前的《三国演义》实际已经很通俗易懂了,但还是因为文言文过多引起了一些观众不满,如果《汉武大帝》用全文言的形式,也许会影响收视效果。在批评家和观众之间,不难选择哪个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张纪中拍金庸剧招来批评无数,但只要还有人看,他就会一直拍下去。二是支出成本,演员说普通话无疑就是节约成本,包括道具等其他方面,要追求原汁原味的汉朝情景,无疑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资金和时间),所以导演必须抉择哪些可以严格要求,哪些就马虎应付算了。赶工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前面说了要弘扬主旋律,迎合时代的政治方向,那么时间拖越久,风险就越大,因为政治方向可能会有变化,作为投资者当然希望马上尽快收回成本落袋为安。

实际外国拍片子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不过外国的限制稍微少一些,特别是政治方面,另外外国有专门的电视收费频道和较高的正版音像市场,不一定非要追求收视率,而中国目前只有追求收视率这一条路。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5 08: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9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