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家姓专题帖——大家都进来寻根问祖呀, 已经收录完毕,欢迎大家跟帖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3: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起源
1 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
2 来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周穆王的后代,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二 迁徙分布 管姓的望族居住在平原和晋昌。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平原:西汉初期设置平原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 晋阳: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后来改为赵国的晋阳邑。汉代的时候在此置县,作为太平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
匡世堂:春秋时期,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平定、治理天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

四 历史名人
1 管公明:三国时期魏国学者。
2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人,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把鲍叔牙认为是自己的知音。后来经过鲍叔牙的推荐到了齐国任宰相,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执政四十余年,实行了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篇。
3管师复:宋朝诗人,龙泉人。为人讲义气、勇敢,擅长于写诗。宋神宗想要授给他官 职他没有接受。称为卧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4 管道升:元代著名女画家。吴兴人。被封为魏国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她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
5 管师仁:宋代吏部尚书,龙泉人,进士。作官时政绩颇佳。
6 管宁: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字幼安,朱虚人。游学天下,学问很高。
7 管宁:三国时学者,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逃避到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魏文帝想让他当官,他没有答应。明征帝让他出来做官,他又没有同意。著作有《姓氏论》。
8 管及:宋代官吏,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被贬到宜州,当时管及在宜州任职。他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往甚密。黄庭坚于是写了“折桂亭”的牌匾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你的儿子肯定有登进士科的。”后来果然灵验。
9管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赫。著作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3: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广
广姓来源:(1)汉《风俗通》载:“广成子之后”。相传广成子是上古仙人,隐居崆峒山石室中。《庄子》书中说,黄帝曾多次向他求教如何取天地精华,助五谷生长,养育百姓,及修身之要。广成子之后有广成氏,亦有广氏。(2)西汉初封过两位广武君(陈余、李左车),其后皆有广氏。望族居丹阳(今安徽宣城) 广姓是我国罕见姓氏。当今分布内蒙古鸟海,陕西韩城,甘肃酒泉,河南卢氏,湖北武昌,广东澄海,广西田林,云南陇川、马关,四川合江等地。潮汕在澄海100多人,主要居东里镇。


郡望堂号:绛郡 
历史名人:晋有军谘祭酒光逸,唐有桂州都督光楚容,均安乐人;明有崇祯进士光时亨,清末光循陔 ,均桐城人。


河南的土著姓,棍的异体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3: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鬼氏,《古今人表》中有鬼臾区。


①左传庄十六年: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注,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 ②千家姓:河南族。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季桂为了逃避株连的命运,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读音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坟墓;老二叫昋突,迁居济南朱虚;老三叫炅奖,居住于齐国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阳城。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个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后代。上面所说的四个姓,字虽然不同,但是音却是相同的,为同宗同源。五代的时候,四姓为了躲避战乱,南渡到广信、上饶等地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3: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诡诸
姓觽:触终第四子求子之后,以封国为氏。


(一)春秋时有胡国(胡公满即该国人),妫姓,后楚灭之,其后代改以归为氏。
(二)相传黄帝在做天子前,被封在归藏国(今湖北秭归县),后来又改封在有熊国。黄帝有一支子孙留在归藏国,后来就以国名中的“归”为姓氏,称为归氏。


一 姓氏源流 妫姓来源于上古时期,是上古的八大姓之一。始祖是尧。当尧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部落首领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妫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南部。舜的后代便以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的名称作为他们的姓氏。
二 迁徙分布 妫氏的望族居住在吴兴郡。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吴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妫氏望出吴兴。三国宝鼎元年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监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地区。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吴兴县南。
四 历史名人
1 妫昆:晋代时期南郡太守,余杭人。曾被弹劾入狱,他的儿子,当时有十六岁,冒着生命危险,血流满面闯进公堂,要求奏理。
2 妫昌:王莽建国初,封妫昌为如睦后,奉虞帝后。
3 妫皓:妫昆的儿子,东汉尚书郎,明达国典。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3: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季桂为了逃避株连的命运,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读音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坟墓;老二叫昋突,迁居济南朱虚;老三叫炅奖,居住于齐国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阳城。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个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后代。上面所说的四个姓,字虽然不同,但是音却是相同的,为同宗同源。五代的时候,四姓为了躲避战乱,南渡到广信、上饶等地区。

二 迁徙分布 桂姓的望族居住在天水(今天的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天水郡:西汉初置郡。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的地区。
2 幽州:汉武帝所置的十三州之一。东汉的时候治所在蓟,及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县;晋代州治在渚,及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唐天宝年间为范阳郡。
3 燕郡:在史书上没有这个郡名。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周代为燕国,又称做北燕。
【堂号】
民祀堂:宋朝时有桂卿,原在南唐做银光禄大夫上柱国,晋司空、清边总辖使。入宋以后,加检校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做了两个朝代的官,清廉爱民,人民建庙奉祀他。

四 历史名人
1 桂彦良:名德,号清溪。明朝慈溪人。元乡贡进士,为包山书院山长。改平江路教授,罢归。章士诚、方国珍打算任用他,但随后都没有实行。洪武年间被征为公车,授太子正宇。帝经常出御诗叫他对诗,他每一次都能对得很工整。后来被升迁为晋王府左傅,帝曰:“江南大儒,唯卿一人。”于是改升为左长史。曾经上书太平十二策。帝又称他为通儒。因老告还乡。死后追谥为文裕。著有《清溪》、《清节》、《山西》、《老拙》等作品。
2 桂文灿:字子白。清朝南海人。道光举人,光绪时期在朝廷做官,为官清廉,不用仆人,也没有家人。公事、家事都亲自动手。他的学说以博文、明辩、约礼、慎行为宗。著有《潜心堂文集》40多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贵姓来源有三:一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之后;二是楚国公族有以“贵”为姓者;三是元朝末顺帝赐杂尔定班之子拜柱姓"贵",世称贵状元,其后人遂以贵为氏。历史上以常山为郡望,名人有汉代庐江太守贵迁,晋代中郎将贵霸等。当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河南、北京、四川等地。

炅  炔
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季桂为了逃避株连的命运,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读音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老大叫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坟墓;老二叫昋突,迁居济南朱虚;老三叫炅奖,居住于齐国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阳城。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个同音的姓。桂姓就是老大桂奕的后代。上面所说的四个姓,字虽然不同,但是音却是相同的,为同宗同源。五代的时候,四姓为了躲避战乱,南渡到广信、上饶等地区。


主要集中在洛阳密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2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尔里
中华姓府:世居德雨吉阿库哩,满洲八旗姓。  

郭尔佳
中华姓府:散处长白山等地,满洲八旗姓。

郭尔罗
人名:郭尔罗勒见,清,满洲正监旗人,康熙间,官锁南将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尔罗特
中华姓府:世居察哈尔,蒙古八旗姓。

郭尔罗斯
中华姓府:以部为氏,蒙古八旗姓。

郭珲
中华姓府:世居黑龙江,满洲八旗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佳
中华姓府:散处蓋州等地,满洲八旗姓。

郭络罗
人名:郭络罗阿金,清,满洲正白旗人,康熙进士,官检讨。

郭布勒
人名:郭布勒果勒敏色,清,满洲正白旗人,乾隆间官至镶监旗蒙古都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传罗
人名:郭传罗长顺。清,黑龙江人,咸丰间官至吉林将军。

郭勒本
中华姓府:世居黑龙江,满洲八旗姓。

郭贝尔
人名:郭贝匀阿那保,清,满洲正白旗人,嘉庚间官至内大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郭啰噶
中华姓府:世居沾河等地,满洲八旗姓。

郭啰罗
中华姓府:地名,以地为氏,满洲八旗姓。

郭儿刺思
氏族典:蒙古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汉元后之族属,以避新都之乱,有易姓为果氏者。按,明时有果琳者,曾任训导;有果希者,曾任河南省济源县丞。


虢姓的由来。出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国为氏。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一)女娲氏之后裔,去女为姓氏。
(二)呙国的后裔。
(三)和氏璧的发现者。
南唐有咼拯(曾任官于歙州),宋代有咼辅,明代有咼文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2、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3、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恭俭堂":三国时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郡望】 国氏望出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相当于现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

三、历史名人
国 柱:清代楚雄镇总兵,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年间袭一等子爵。乾隆年间任前锋侍卫。因功升马兰镇总兵。从征缅甸,凋楚雄镇总兵。
国 侨:春秋时郑国大夫。国侨即公孙侨,字子产。孔子曾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国 渊:三国时魏国人,是后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学生。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落四方,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极端匮乏。曹操根据谋士们的建议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是由驻军一面戍守,一面种地;民屯则是由政府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可以不服徭役。他们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即用官牛耕种的,收获物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对分)。国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认真贯彻执行屯田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好的恢复。官升太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得姓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西平郡:东汉置郡。其属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迁徙而去。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显赫一时成为望族。
敦煌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 )分酒泉郡置郡。同西平郭氏一样大致也是西虢后人迁徙而去。魏晋时期成为望族。
中山郡:西汉高祖时确立。东汉初光武郭皇后一支鼎盛一时。

四、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郭 泰:东汉时儒林领袖,在郭姓中与郭子仪齐名。
郭 玉:东汉时广汉人。与华佗齐名的神医。
郭 威:后周开国皇帝。
郭沫若: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学者,不仅是一位值得郭姓引以为荣的人物,而且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夏有诸侯国名为过国(今山东莱州),为寒浞之子浇所灭, 因国为姓。郡出宁夏高平。汉有太守过栩,不知道其人事迹,知道的请留言。如今过姓主要分布在安徽和县的桐城闸镇漯百乡太溪村,江苏苏锡常也是从安徽的桐城闸迁移过去的,《安徽桐城的祖先和江苏无锡的祖先是亲兄弟》浙江嵊州,海盐等地。历史名人:明围棋国手过百龄,清围棋国手过锡生,曾是现围棋大师聂卫平的师傅历史上在围棋界有南刘北过之说。医家过铸。近现代有两院院士过增元,剧作家过士行,著有《闲人三部曲》,笔者买了一本。请大家补充。新中国成立后有著名外交家过家鼎


现如今唯一的猜测就是哈氏起源于少数民族。在蒙古族、回族中,哈氏并不少见,因此存在可能哈氏是在汉族氏与他们族人通婚氏引入汉族的。明时,海西有女真四部之一,他们多生活在辽宁省开原南哈达河边,因此子孙们就以河名为姓氏,多为“哈”氏。正字通:杨慎希姓录有哈永森,今湖北有此姓。 郡望堂号:长葛郡 另一说法:   哈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哈姓起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元代住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都元帅的哈散,任宣慰司副使的哈辛,便分别是北宋神宗年间进入中国的布哈拉王后裔赛典赤赡思丁的次子和孙子。在元代的中高级官员中,还有哈伯、哈八石、哈八失、哈儿沙、哈海赤、哈黑丁、哈刺、哈麻、哈迷都丁等三十余人。在明代官员中,有哈林(通事指挥佥事)、哈铭(锦衣卫指挥使)、哈直(安庆卫指挥)、哈维新(商镇参将)、哈斯哈(潼关副将),以及随同郑和一同下西洋的大掌教哈三等。及至清朝,曾任过云贵川总督和云贵提督的哈元生,其父哈应忭曾为武昌水师提督,其子哈尚德在干隆初任过总兵。另外,先后任过湖广提督和贵州提督的哈攀龙,其太祖哈先闻、祖父哈云、父亲哈世荣均为通议大夫、一等待卫。哈攀龙之子哈国兴,为干隆十七年(1752年)武进士,曾出任过云贵提督和参赞大臣。其弟哈国泰曾过巡捕三营千总和云南临元镇总兵,儿子哈文龙、哈文彪也分别任过四川军营补陕西提标右营守备和千总等职。由于哈家多出将门,且功绩显赫,故干隆皇帝在哈国兴病亡后入祀紫光阁昭忠词时制赞曰:“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

哈什纳
哈什纳氏,出自东北科尔沁蒙古部族,游牧于鞑靼海峡一带,明末建州女真兴起时归附建州,因当时的部落首领名为哈什纳,后代即以哈什纳为姓氏,后有改韩姓者。主要居住在辽宁省和东北其他省份,在海外也有分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尔努特
蒙古族姓氏,现汉姓为韩氏。  


寒 村 1947年4月生,河南僵师人,经济师,陕西第十棉纺织厂工会副主席。系陕西省书协会员、省纺织书画协会常务理事。1976年11月开始收藏,主集古今名人字画。邮票、信封;兼集票证。有书法论文发表于《艺舟导报》、《武汉书法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书法作品先后数十次参赛获奖,并被陕西乾陵博物馆、河南白马寺、曹州书画院、郑州博览中心、文化部、朱德故居等收藏,多件作品被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收藏家收藏,有书法作品入选《学书法》教材。书法作品二次参加陕西省拍卖会,均获成功。曾为《信息产业报》题写报头。《东方书画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过其事迹。


新华字典,姓。续通志氏族略:明撤仁亮,宣德举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4: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源流 海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卫国灵公姬元的大臣海春的后代。海春,原名春,本来是齐国人,居住在海岸,于是以海为姓,以海春做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代世世相传,于是产生了海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海姓望族居住在薛郡(今天的山东境内)。

三 郡望堂号【郡望】
1 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2 薛郡: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设置,治所在鲁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南部一带。汉朝时改为鲁国。

四 历史名人
1 海瑞:明代右都御史,字汝贤,一字应麟,号刚峰,回族。任淳安知县的时候,他抑制豪权,清丈土地,平均徭税,施行“一条鞭法”,颇有政绩。因为对权贵没有给好处,后来被降为兴国判官。后来又因为政绩突出,擢升为户部主事,他准备上书陈述当时社会和朝廷政治的弊端,他知道他的直言坦白的上书会激怒世宗,于是在上书之前就自己买好了一口棺材,和他的妻子诀别,等待着朝廷的怪罪。他上书后,皇帝果然很愤怒,把他投进监狱,定他为死罪。不久以后,世宗死去。穆宗即位,海瑞于是得以出狱。后来卒于南京右都御史的职位上,著作有《备忘录》、《元佑党人碑考》。
2 海鹏:唐代学者,著作有《草经》一卷。
3 海顺:唐朝时期的高僧,他的道行非常纯洁,著有《三不为篇》。
4 海兰察:清朝的大臣,乾隆时期征伐西域,征复台湾,被封为一等超勇公,逝世后被谥为武壮。
5 海宁:清朝工部主事,累迁浙江巡抚,曾经到温州捉拿海盗,途中生病而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韩氏来源主要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韩侯为其得姓始祖。
二、少数民族复姓改为韩姓
三、异国韩姓汉武帝时获直侯韩陶,朝鲜人。唐宪宗飞龙卫士韩志和系倭国人。
四、源于韩王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民國初年北方有個軍罰叫憨玉琨,曾與馮玉祥大戰但不幸兵敗。


始祖子罕,春秋郑国郑穆公之子。  

邯郸
邯郸为复姓,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盾之弟赵穿,食邑于邯郸,他的后人因此以地名为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1、汉代东乡侯、长沙太守杭徐,本姓抗,因古代"杭"、"抗"二字通用,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称杭姓。
2、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大禹治水后,剩余和留下来不少舢板,大禹便让自己的支子管理,封为余航国(今浙江余杭),其后人便国名命姓,称作航姓。后来又去舟加木,遂成杭姓。

二、郡望堂号
【堂号】 "东乡堂":后汉时有个叫航徐的人。他最初是当宣城长,把山林中的蛮夷全部迁到县城附近,境内遂无盗贼。后来他升为中郎将,因攻破泰山的盗贼,被封为东乡侯,迁长沙太守。杭氏因以"东乡"为堂号。 “一苇堂”:排行辈份:士学文正德,公大金殿成,中华龙道远,建业震乾坤;(以后我会补全的)
【郡望】 余杭郡: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的余杭县。东汉时分属吴郡。南朝陈设置钱唐郡,隋代改名为余杭郡。在今浙江省境内,有余杭山,近太湖。 丹阳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丹阳郡。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杭世骏:清代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召试鸿博,授编修。曾上书四条议论时事,改任御史。乾隆授予翰林学士之称。博闻强记,于经史词章之学,无所不通。著有《礼例》、《史记考异》、《榕城诗话》、《道古堂诗文集》等书。
杭 淮:明代中丞。廉明平恕,以志节著称,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著有《双溪集》。
杭 雄:明代都督同知。镇守宁夏,为正德、嘉靖年间西北名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华夏部落。
2、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3、 出自复姓。据《新唐书·宰相书·宰相世系》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一作郝省氏或郝胥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4、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5、 为古代南方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世为长袭封王”。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历史上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现在郝姓在海外也有分布,美国、加拿大、巴西、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以及南非等国都有郝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京兆郡:据颜师古《急就篇注》云:“郝,京兆乡名,因地以命氏”。西汉武帝置,其治所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四、历史名人:
郝晏:秦之上卿,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
郝贤:汉初开国功臣,“以上谷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郝子廉:太原人,西汉时期以为官廉洁闻名。
郝孟真:上党人,善方术,曹操使其领诸方士。
郝昭:太原人,三国魏之杂号将军。
郝散:西晋匈奴人民起义军领袖,于元康四年在谷远发动起义,攻占上党。
郝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记载郝略为北魏时期清河相,为“关东士望”。
郝回:南朝梁任江夏太守(今湖北安陆)。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唐高宗时期宰相。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此外有成就的画家还有郝世安、郝锐等。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锦:安徽六安人,明末著名学者。
郝摇旗: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排挤,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号中山,直隶定州人。顺治六年(1649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年)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因忤吴三桂被劾,部议坐死,后从宽谪戍奉天(今之沈阳)。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徙铁岭,居于南门之右,谪居这里十八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圣祖玄烨廉其冤,以原职召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在离开铁岭的时候,把自家居室献给铁岭人作为士子读书处,把“致知格物之堂”改称“银冈书院”;把十八年来购置的二百二十五亩土地和城内西南隅的一段地基,献给书院,留为“生徒肄业之资”。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它的创始人郝浴。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广西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任所。
郝兰田:(1832一1872)为清末民初京剧老旦著名演员,京剧改革家王瑶卿之外祖父。安徽人。原为徽戏演员,工老生。以唱《祭风台》(即京剧《借东风》)名遍皖中。大约在道光、咸丰之间来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搭入三庆班演唱。入班后,初演《天水关》孔明一角,声容并茂,气度高华,颇受观众赞赏。时正值该班连演卢胜奎所编之“三国”连台本戏,其中孔明一角,曾由郝兰田、卢胜奎分担演之。后因三庆班缺少老旦一工,郝自请改唱老旦。在当时,因老旦唱工呆板,黯无生气,多不被人所重视。而郝兰田能综合各家老旦之特长,并以老生唱法参合旦腔韵味,而创制出老旦新腔。从此,京剧老旦一行的地位,一跃而上,始为剧界内外所重视。
郝为真:郝和,字为真(1849-1920),河北永年人,郝氏太极拳创始人。后传授孙禄堂,奠定了今天孙氏太极拳基础。现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有“郝派太极拳协会”。
郝梦龄:河北藁城人,1930年中原大战后任郑州警备司令,后任第九军军长。著名抗日将领,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蒿振亮 男, 1953年2月生,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运输总公司党委书记。曾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基层单位的党委书记、经理、党委书记兼经理、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等职,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复写经验,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也作“浩”和“皓”姓。


辽宁沈阳有皓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贺赖
鲜卑古姓,今“赖”姓始祖。

贺楼
鲜卑古姓,今“楼”姓始祖。

贺若
鲜卑古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始祖子貉,春秋郑国郑灵公之子。


现为汉族姓氏


回族合姓,据《合氏宗谱》记载:“吾族为元代咸阳王赛(赡)思丁裔……公殁,葬于省垣南城外斡耳朵……哈政(举)公、王去孙,落籍河西县之下回村,为明正统甲子(1444年)科举人,建坊村前,为该县鼎甲之始,授四川绥定府达县正堂,上以忠臣无二心,应无二口之意,以御笔涂去口旁,由此遵姓合。”又据《续云南通志考》载:“哈散,赡思丁次子。流于河西,其曾孙政举,始易哈为合。”合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贺兰
(1)古代北方鲜卑族姓氏,鲜卑族人住在贺兰山的,以贺兰为氏。(2)赐姓,南北朝时,西魏赐裴文举为贺兰氏,北周赐梁台为贺兰氏。 道修王屋 绩著荆州 上联说北宋道士贺兰栖真,在王屋山下奉仙观修道,善于服气,不怕寒暑,常常不吃东西,有时又到集市上纵酒,吃肉达数斤。景德年间,朝中召他赴京,赐号"宗玄大师"。不久,又请求回奉仙观。下联说南北朝时北周武川人贺兰祥,字盛乐,西魏文帝时,常被留在帐下议事,因功封抚夷县伯,官荆州刺史,政绩显著。人北周,官至大司马,武成年间封凉国公。


高丽姓。南朝宋有河浈。


传统的中华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旧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康熙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二、迁徙分布
西汉时有蜀郡何氏,东汉时有扶风何氏,南阳何氏,魏晋时有陈郡何氏,说明四川、安徽、陕西、河南均有何姓分布。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郡望
陈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这一支发迹于魏晋时期。
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这一支发迹于南朝时期。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这一支作为南迁侨民发迹于南朝,晚于庐江何氏约两百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5: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姜姓,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姜姓)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自己只管吃喝玩乐,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死了庆舍,庆封见势不妙,便逃到了吴国。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从此,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至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等所载,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

二、迁徙分布
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循在西晋任太子太傅,循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将军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其中,会稽贺氏和河南(今洛阳市)贺氏族大人众,所以贺氏以会稽、河南为郡号。洛阳的贺氏以鲜卑族居多。除了上述贺氏之外,宋代以后各朝代贺姓人散居各地者仍多,不胜枚举。清代江西贺氏,因躲避官事,千里迁徙至陕西榆林府,今天已经是名门望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四明堂”:唐朝时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
【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顺帝时置山阴。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汉庆纯。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此之贺氏,其开基始祖有二说:其一,为汉庆纯之后;其二,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四、历史名人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为道士,隐居镜湖。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 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领袖。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疑滞皆咨之,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贺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带),鲜卑族,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他曾在长安习读史书,通《论语》、《尚书》诸经,尤儒将风度。
贺 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清天”。
贺 岳:海盐人(今属浙江),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贺长龄:湖南善化人(今长沙),道光时历任江苏、福建、直隶等省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惠政颇多。
贺 龙:红军创始人之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6: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纥干
陕西姓。  

纥奚
鲜卑古姓,今“奚”姓始祖。

赫舍里
满族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6: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赫姓也为汉族姓之一,读音为HE,河南部分地区读作HEI(黑),相传为郝姓混淆而来,所以自古有郝、赫不分之说。  

黑齿
黑齿氏,出自百济西部,百济是公元1世纪至7世纪时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强国,与新罗、高句丽鼎足,唐朝有左武卫大将军黑齿常元,被封为燕国公。


现为汉族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8 16: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赫连

一、寻根溯祖
据《晋书》所载:"刘元海之族也,僭称天王,书曰:朕之皇祖,自北迁幽朔,改姓姚,音殊中国,故从母氏为齐,子而从母之姓,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或以因生为氏,或以父王之名,朕将以义易之。帝王者,系为天子,是为徽赫,实在天连。今改姓曰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永享无疆大庆。系天之尊,不可令支庶同之。其非正统,皆以铁伐为氏。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堪铁伐。"(刘元海之族,篡位自称天王,有诏书曰:我的先祖,从北方迁至幽朔后,改姓姚,与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随母亲姓齐。子孙随母姓是不合礼仪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随母姓的,有随父姓的,我现在要根据礼法改变这种习惯。帝王是上天之子,是显赫的徽记,天地相连的枢纽。故现在改姓称赫连氏,顺应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与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统的子孙,皆以铁伐为氏。愿我的宗族子孙刚锐如铁,皆能征善战。)由此可以看出,自刘元海起,其后代遂以赫连为姓,称为赫连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乐川堂"、"仁恕堂":北周有赫连达,是赫连勃勃之后,刚鲠有胆量。他年少时随贺拔岳征伐有功,赐为长广乡男爵。后来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复秦、陇、弘农,战于沙苑,皆有功。武帝时拜大将军、夏州总管。他廉俭仁恕,进爵仁恕,进爵乐川郡公卒。赫连氏因以"乐川"、"仁恕"为堂号。
【郡望】 赫连复姓望族居盛乐(相当于现在山西省祁县东部一带地区)、渤海。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赫连韬:唐代名人,有不羁之才。与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贤、福州陈蔇、陈发、詹雄合称"八贤"。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2:1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774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