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明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9 14: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宦官之祸,唐代的确与众不同。

由于从制度上而言,宦官是没有丝毫地位的,所以他们的权力无法得到体制的保障。除唐代之外,所有宦官的权力全部来自于皇权,从本质上说,宦官的权力是皇权的一部分,是皇权的体现。所谓“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是也。一旦皇帝要某个宦官死,不过是一纸诏书,数名狱吏的事情。

但唐代的宦官握有军权,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军队,而再非皇帝。因此唐代的宦官可以任意废立,甚至弑杀。

至于说“宦官充其量害害皇帝个人,但不足以影响整个帝国的政策”,哪个,反问一句:中唐之后,有所谓“帝国的政策”这东西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119 笑天下 的帖子

何妨换句话说,明朝文官集团始终没有形成与皇威抗衡的实力,但就治国的行政职权上面,皇帝需要文官——而且这一点上,文官们总体上做的很好;而监控文官,皇帝则利用了宦官。明代文官集团是单面受压与施压。
中唐起则不同,文官集团自己在夹缝中。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9-12-9 18: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被封的驸马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5
编号 342293
注册 2009-10-7


发表于 2009-12-9 19:0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陶心 于 2009-12-9 18:45 发表
何妨换句话说,明朝文官集团始终没有形成与皇威抗衡的实力,但就治国的行政职权上面,皇帝需要文官——而且这一点上,文官们总体上做的很好;而监控文官,皇帝则利用了宦官。明代文官集团是单面受压与施压。
中 ...

治国的行政职权上面,明朝中后期有皇帝什么事

据说连3品之下官员任命都是由内阁拍板,明朝皇帝好做啊,炼丹的炼丹,当木匠的当木匠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被封的驸马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5
编号 342293
注册 2009-10-7


发表于 2009-12-9 19: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9-9-15 14:02 发表

借兵平乱,并且在乱平之后,既没有失去政府的控制,也没有给回纥可乘之机,这本身就说明了此次外交政策的成功。但说实话,这次外交的成功基础,是唐朝军队的军事实力。一切的外交,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

借兵平乱……明朝当时的军队数比后金总人口还多,有必要么

再说,向谁借?向那个被明朝册封的蒙古大汗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被封的驸马爷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5
编号 342293
注册 2009-10-7


发表于 2009-12-9 19: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lzy0274 于 2009-10-2 15:22 发表
明朝不是特别有骨气,是终其一朝不敢和谈,和亲(自宋以后,民间压力太大,谁一提议和那就是秦侩,看言官怎么弹劾你...)

跟谁和谈?蒙古?后来被明朝打残了,连大汗都由明朝册封

跟谁和亲?蒙古?满清鞑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123 被封的驸马爷 的帖子

我们说得不矛盾,明代弘治之后,后面的皇帝大多“懒”则“懒”矣,权术一点没拉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岳光寒
(啟運英文睿武聖功全德皇帝)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8
帖子 2869
编号 349954
注册 2009-12-9
来自 大同朝
家族 轩辕丐帮




QUOTE:
原帖由 被封的驸马爷 于 2009-12-9 19:09 发表



治国的行政职权上面,明朝中后期有皇帝什么事

据说连3品之下官员任命都是由内阁拍板,明朝皇帝好做啊,炼丹的炼丹,当木匠的当木匠

垂拱而治,有什么不好的
好多现代资本主义国家(UK、小日本等)的君主不也大体上就是个摆设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云中野鹤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21
帖子 594
编号 61477
注册 2006-3-6


发表于 2009-12-10 1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完全是两码事吧。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是“懒”得行使皇权,并不代表明朝的皇权因“懒”而减弱。
现代日本的君主那是本身就没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9-12-10 22: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被封的驸马爷 于 2009-12-9 19:20 发表


跟谁和谈?蒙古?后来被明朝打残了,连大汗都由明朝册封

跟谁和亲?蒙古?满清鞑子?

明朝封了几个蒙古的汗?
印象中俺答汗和三娘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9-12-10 22: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崇祯不是什么拒绝迁都,而是根本没逃出去。他想逃,守门的把着城门不让他出去;他跑到一个皇亲国戚的家里想躲起来,人家把他向瘟神一样往外轰。当时大家对他的意见很明白,你必须死在北京,否则我们拿什么给“闯贼”做投名状。崇祯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上吊的。乱世中皇帝唯一的价值就是拿来出卖。

另外,崇祯也不是没有和后金和谈的想法,不过一帮官僚反对他不能公开,偷偷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商量。有一天他派人把文件送去,陈新甲正好出门办事,手下人以为是塘报(一种公开发布的公文)给拿出去传抄了,泄漏后朝野大哗,庙堂之上就吵了起来。崇祯不敢多说什么,把责任推给陈新甲,陈不服据理力争说这也是你的注意,崇祯干脆砍了人家的脑袋。这不知道算什么骨气。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活人也能被尿憋死啊。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09-12-10 22: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10 2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骨气这东西,作为一个人的品格,是很值得敬佩的。

但放在国家政策上的时候,就变得非常颟顸且可笑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9-12-10 22: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9-9-14 17:06 发表

因此,最后的结果是,那几个外族统治国家固然灭亡了,而宋也熬不到蒙古被腐化的时代了……

别提什么蒙古腐化了,忽必烈的汉政水平是很高的。当时长江南北共同的问题是铜钱不足,都发行纸币。南宋的纸币成了滥发,忽必烈管辖的江北发行中统钞却很有节制,大受好评。这种东西决不是游牧文化能搞得出来的,可见蒙古入中原后一些有识之士自觉不自觉地也在吸取中原文化的高明之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腐化蒙古,长江以北已经被人家消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29 21: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10 22:40 发表
骨气这东西,作为一个人的品格,是很值得敬佩的。

但放在国家政策上的时候,就变得非常颟顸且可笑了。

在这里讨论都是事后诸葛亮,谁也不知道今后的事情会怎样发展。

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想着能撑一撑就撑过去了,明代京师被围也不是头一次了,前几次挺都过来了,谁知道1644那次没撑住,被打进来了

要这么说,1449年那次就该南迁,或者送上金银求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9-12-29 21: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9 21:10 发表



在这里讨论都是事后诸葛亮,谁也不知道今后的事情会怎样发展。

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想着能撑一撑就撑过去了,明代京师被围也不是头一次了,前几次挺都过来了,谁知道1644那次没撑住,被打进来了

要这 ...

宋代澶渊之盟,很多人认为还是比较花算的事。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说法是,还是有点惊讶的。
有骨气的王朝,给人的感觉是快不行了,表现的有骨气点而已,为何不说唐朝前朝是一处有骨气的朝代???(唐黑就不要来乱扯后期了)
另外,南明,相当的没骨气。皇帝没骨气,大臣有骨气的也没多少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29 21: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4 被封的驸马爷 的帖子

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兵呢?但要钱要粮,当时明朝已经拿不出什么钱了

虽然明朝确是并不算君主立宪制,但凡事总有个发展过程的,谁知道后来会不会呢?

还有,别总是拿明朝皇帝的个人爱好说事,如果这些都是不务正业的话,那打猎、游江南算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9-12-29 21: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29 21:10 发表

在这里讨论都是事后诸葛亮,谁也不知道今后的事情会怎样发展。

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想着能撑一撑就撑过去了,明代京师被围也不是头一次了,前几次挺都过来了,谁知道1644那次没撑住,被打进来了

要这么说,1449年那次就该南迁,或者送上金银求和

如果汉高祖白登之围时,表现得非常有骨气,那还有后来的强汉吗?恐怕现在我们就已经不叫汉人了。

本朝太宗二十四字外交遗训中,就有“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话语,他老人家怎么不留下下“要有骨气”的话?

老虎往后蹲屁股,是为了向前扑。要搞政治,可如果连妥协两个字都搞不明白,只拿着骨气两字当宝贝,那还是趁早洗洗睡了的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29 23: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12-29 21:48 发表


如果汉高祖白登之围时,表现得非常有骨气,那还有后来的强汉吗?恐怕现在我们就已经不叫汉人了。

本朝太宗二十四字外交遗训中,就有“韬光养晦,绝不当头”的话语,他老人家怎么不留下下“要有骨气”的话 ...

明朝当时的那种舆论条件下要议和是多么难的一件事,那帮东林党又都是嘴硬骨头软的家伙,这是就算放在太宗头上也难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12-30 0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话说中国历史上几位最牛的太宗,都是比较擅长妥协、韬晦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9-12-30 09: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网上某些与其说是为明朝翻案,不如说是为明朝皇帝翻案。
明朝皇帝是有骨气的,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满清抹黑的。
明朝大臣是嘴硬骨头软的,坏事都是大臣干的,臣子个个可杀。
也不知这对明朝整体形象算是抹红还是抹黑。
如果就皇帝“有骨气”,皇帝选拔出来的大臣都是“嘴硬骨头软”的,平均下来,这个王朝能不能算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啊。

PS.楼下的140#是在回复我吗?怎么内容好象风马牛不相及。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9-12-30 14:2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30 12: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9 益德张 的帖子

一个人的缺点是很好找的,比如明朝的皇帝英明如太祖成祖,那可以说他们残暴;勤奋如崇祯,可以说他愚蠢;专情如成化,可以骂他懦弱;精明如万历,可以说他懒惰。文武双全如宣德,可以指责他爱斗蟋蟀;叛逆如正德,那可以骂的就更加多了。最让人佩服的是自身修养接近完美的弘治,被指责迷信佛教和惧内纵容外戚,当然我们对比一下连咸丰抛弃京城逃命都被说成是聪明的表现,那所谓清朝无昏君也就可以理解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12-30 13: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0 鹧鹄仔 的帖子

咸丰逃命是聪明的表现?
如果没记错,提出请皇帝“木兰秋狝”的是僧格林沁,大力促成此事的则是肃顺。
而咸丰本人,后来是一百个后悔,并由此间接导致慈禧登上政治舞台……
咸丰出逃热河,可以看做这个皇帝政治生涯的分水岭。此前他的表现虽然不能说十分英明,至少比他爹道光是强了不少的。正因为这一错误决定,咸丰成为整个清朝评价最差的皇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30 19: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1 dreambe 的帖子

或许你不认为是聪明,但有很多人这么说

至于提出让咸丰“木兰秋狝” 的,是咸丰暗示下面的人提出的,这点上连一直为满清说话的阎崇年都认同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09-12-30 20: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2 鹧鹄仔 的帖子

阎崇年先生阅读和实际考察的经验当然够权威,但是他对人物思想行为的分析却往往过于主观臆断。
我认为他并不是为满清说话,而是他站在了满清的立场上。
站在满清的立场上,会为自己人无能卑劣的表现所痛心疾首,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而不是一味强词夺理文过饰非。
总的来说,阎老先生的想法还是比较直观,比较简单的。像他分析的那个“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问题,简直就是给小学生讲故事的水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未切黄瓜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0
编号 352887
注册 2009-12-31


发表于 2009-12-31 13: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不愿活在明朝了。有什么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鹧鹄仔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11
编号 24327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9-12-31 22: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3 dreambe 的帖子

难得你还能称他一声先生,其他地方已经把他骂成什么样子了

回复楼上:你对明朝的了解大都来自香港电影吧《新龙门客栈》还是《杀人者唐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dreambe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7
编号 159878
注册 2007-5-18
来自 哈尔滨


发表于 2010-1-2 21: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5 鹧鹄仔 的帖子

阎崇年毕竟是年逾古稀的前辈学者,称他一声“先生”并无不妥。
虽然我很少认同阎先生的观点,但对他起码的尊敬还是有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10-1-2 22: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鹧鹄仔 于 2009-12-31 22:40 发表
难得你还能称他一声先生,其他地方已经把他骂成什么样子了

回复楼上:你对明朝的了解大都来自香港电影吧《新龙门客栈》还是《杀人者唐斩》?

前者看过,后者没看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rapeman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214328
注册 2007-9-11


发表于 2010-1-12 10: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
朵颜三卫不是蒙古人?楼主,要严谨啊,虽然我支持你的观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oon1984re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353847
注册 2010-1-6


发表于 2010-1-13 16: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政治是政治 历史是历史

一种进行时,一种是过去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不灭日寇誓不还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68
编号 311753
注册 2009-2-19


发表于 2010-1-13 16:5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再多几个毛文龙 多几个秦良玉 恐怕历史就要改写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03: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36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