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4:4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1 13:58 发表


说“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这点偶很认同。其实不止是明朝,在中国,皇帝历来受到清议的牵制,只要不是昏倒底的昏君,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有顾虑的。但可惜这仅仅只是舆论的制约,而非制度。

说“万历”虚君,这偶也非常不认同,这是只一些其他人的论调。如同偶前面所说的,你皇帝不管事了,可管事的还是你的秘书,从行政制度上说,皇帝秘书管事就是皇帝自己管事,如此一来,虚了个P君。

明代因为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小了所以在舆论上比历代的制约都要大。其实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最明显的就是万历,经常说万历年间矿监肆虐,但其实很多矿监甚至在文官的纵容下被当地老百姓打死,万历怎么应对?绝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4:4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饥荒是从万历二十几年就开始的为什么一直到了崇祯年间农民军才彻底爆发?东林的那帮人一上台就搞海禁废除了大多数商税把国家财政压力全部集中到了受灾的农民手里,农民怎么受得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裁撤驿卒,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自成。

撤了河道监管,基本上治水的钱就都到了文官手里,黄河也就再没有治过,撤了收茶税的太监,茶税就基本上很多被文官贪污了。当然,自此以后各省的茶税收入就急剧下降,文官连年报灾,茶叶岁岁歉收,到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注意这里不是“十二万两”而是“十二两”。撤了个海关的太监基本上就没海税了,撤了绢税布税,你说?国家那还有钱?这就是崇祯初年东林上台干的好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4: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1 13:58 发表


其实,说到虚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虚君。汉初只是崇尚黄老,因此政府上下都玩“无为”而已,离虚君还差点。

偶并不很认同、也从不追求啥子“虚君”,偶只是希望看到有一种制度,能够制约皇 ...

黄老还真不是不干事,至少从这几十年刨出来的竹简看,从老子被改动的原文推测(应该说老子在之后被改动),黄老很接近韩申法术,所谓黄老之治,如王夫之言,上好黄老,下必韩申,和我们一般理解的黄老大不一样
此外,《文子》被证真,可以从文子一书中看出,黄老术和现在我们说的老庄很不同,现在的老子估计被魏晋时期的文人改动过

此外,万历时期,内阁虽然在设置目的上是皇帝的秘书,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皇帝往往利用宦官牵制内阁,可见分歧是很明显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4: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明朝最糟糕的地方就是朱元璋继承蒙元的几个东西,什么军户那,匠户那。还有廷杖,不过施廷杖的目的完全被扭曲了,本来是为了侮辱文官,结果成了文官的荣耀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5: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4:34 发表

你的问题还真多。我说的不是明初的。隆庆开关之后崇祯年间撤过海关不是海禁是什么。所谓的开海还不是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需要使走私合法化收收海税。明末的文官和海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搞海禁正好就使国家不 ...

笑,主张海禁的,在明朝,无论是前期、中期、后期,出发点从来就不是官员不让国家对海商征税。

隆庆之后,嘉靖又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倭寇。

明朝的海禁,还有一个原因要将对外贸易掌握在官方控制下,请问,对经商的官员而言,是愿意开海,让其经商合法化,还是愿意禁海,搞这种违法的事?

你现在,也没拿出证据证明,什么明末的文官,靠经商的收入贴补家用。

至于杜车别,本人不了解。

明朝的文官也是地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5: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海事管理的力度一直有限,海禁时期走私贸易一直很猖獗。而单纯的走私事不要交税的。隆庆开关之后就设立了海关,对海洋贸易收取一定税金。你说海商是愿意禁海还是开海?撤海关只是崇祯初年东林上台的一系列废税政策中的一部分。你说这些人是为了什么?将对外贸易掌握在官方控制下?禁止不了走私何谈控制对外贸易?

这些东林君子不经商,不参与海商,废海关干什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5: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举几个文官的例子

江西铅山的费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由经商发家,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培养子弟读书,使得大批家族成员都进入政府内部。
  “铅山费氏是靠业贾起家的,《族谱.孝友.谦十四公事实》卷首记载:‘’谴十四公讳广成,……学小贾给母自治,……乃后数年,三致千金之产,’为家族今后长远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费广成死后,其二子:一经商,一业儒。长子费荣祖‘承父之业’,据称经商时‘积阴德行善,好赈人之急’,……四世费应麒继承父母未竟之业,一面经商维持生理,扩大家族财富,成为远近颇有名气的商人,……,一面延请名师教授子侄,……,膝下五子,三人习举子业,二人治理家务,在家族内部实行分工。
  ”[197]
  以后费氏家族通过科举走上仕途,进入政府担任高官的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了曾经担任嘉靖初期内阁首辅的费宏。

除了费氏家族的例子,其他知名文官出身于工商业家庭的也不在少数,“许多工商业者特别是他们的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加入官绅之列。这类例子很多。姑举一例:刑部左侍郎张鸾乃‘西安咸宁人也。其曾祖曰景德、祖惟义、父约,皆隐于贾,有资而好礼,世闻为三秦故家云。……惟父甚爱人,以颖悟可学举进士,余子皆以服贾’”[194] [34]p160
  
  
  再有“比如曾经担任过明朝兵部尚书的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就是大商人,‘公蒲善士,为养而商也,生财而有道,行货而敦义’
    再比如中了进士,担任陕西右布政史的徐节的父亲徐息也是山西的大商人‘逐盐荚之利’‘积赀巨万’”[34]p280-281
  
  
  李开先的舅父是大商人。汪道昆的父亲、祖父皆为盐商兼地主。李梦阳祖上也是业贾起家。王世贞的祖父是商人兼地主。归有光先世‘皆以高赀雄乡里’。……李攀龙的祖父乃是历城大贾,兼放高利贷。……邢侗家资巨万,他的祖上也是地主兼商人,收放高利贷。……华亭唐默,‘父亲以贾起家,积资雄一乡’。……钱一本当时说“古人仕则不稼,今人仕则并为商贾,鱼夺琐细牙侩之利,亦无所不至。”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上说,东林党人也统属于这一阶层[151]p497
  
  比如东林党的主要领袖顾宪成,高攀龙
  
  “顾宪成的父亲,当过酒人、豆人、饴人、染人、破产之后,‘遂迁回泾里卖浆’”[147]p59
  
  是典型的工商业者,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再看另一位高攀龙,“高攀龙祖父高材,父亲高梦龙从事于经营放贷。但高攀龙过继给祖父的弟弟高校为子,所以和父亲成了兄弟关系,高校治生产米盐,以其赢与里中交质为什一息”[通商]
  
  同样是典型的工商业家庭出身。
  
  沈垚说宋朝明朝的时候“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非父兄先营事于前,子弟无由读书以致身通显”“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之风日益甚。然而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于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198]
  
  这几乎就是说明朝的时候只有商人家庭的子弟才能出来读书作官,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事实上不仅大量文官出身于工商业家庭,而且明代许多文官本身在进入仕途以后,依然没有放弃工商业活动。
  
  “嘉靖年间学者唐顺之指出,当时徽州‘即阀阅家不惮为贾’[200]。文学家归有光说,当时徽州‘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201]
  此外如“东林党的著名人物汪文言本身就是徽州巨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5:3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看看这些文官都做的些什么

还拿费氏家族作为例子。
  “
  正德初年,凤阳人孙幼真出任江西参议,费宏即以同年身份为其赠言,告以‘江西地方千里,大率土狭而人稠,闾阎小民虽力作啬,用不能自给,操末技以食于四方者恒十之五。……’,又称‘大过之时而求大壮之才’,寓寄勤政爱民之盼。”
  
  这显然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希望即将到自己家乡的地方官能够对自己家乡以及相关阶层多多照顾。
  
  此外费宏为了自己家乡和相关阶层的利益,甚至对地方知县都要拉拢歌颂一番
  “如费宏《庆太守杜公世美七十序》云‘……’。费宏以宰辅之尊,对桑梓七品县令及其老父极尽颂扬之能事,当不是一个简单的礼贤下士问题”[197]
  
  
  再看看汪道昆“古者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盖诎者力不足贾,去而为儒;羸者才不足于儒,则反而归贾,此其大氏(抵)也。”
  他还说:“夫贾为厚利,儒为名高。夫人毕事儒不效,则弛儒而张贾;既侧身飨其利矣,及为子孙计,宁弛贾而张儒。一弛一张,迭相为用……”也即行贾、为士,只是谋利手段不同,并无等级的高下贵贱之分。二者各有功用,人们各随所愿。这种思想从当时许多人“弃儒经商”、“贾而好儒”的行为中也得到体现。 [151]p138-p139
  
  “翻开明朝士大夫的文集,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为商贾树碑立传的文章,这些商贾被称为‘隐君’,‘处士’,‘大贾’。由于官员经商的普遍化和大量工商业者子孙进入仕途,官绅士大夫不再讳言其父祖的工商业者身份,反而把他们打扮成亦商亦儒的形象,说成是善士善贾。”
  [34]p280
  
  
  东林领袖顾宪成给一个明代大商人写的墓志铭(《明处士景南倪公墓志铭》)中说“昔司马子长著《货殖列传》,谈文者以为千古绝调,予特嘉其取善之周,不择巨细。乃世人卒讳言富,……夫此何足讳也,……吾锡故有东湖邹公望,桂坡安公国(都是大商人),其人皆翩翩豪举,其名与资俱倾一时,本之各有所长,非苟而已也。予以为国家得若人而用之,必有裨于会计。即不然,而一乡有若人,可备一乡之缓急;一方有若人,可备一方之缓急。作史者仿子长遗旨,采而列之货殖,……岂为过哉”[151]p498
  
  
  东林党另一个领袖高攀龙完全是商人资本家的代言人自居,天启初年,他在《上罢商税揭》,大力诋毁商税,危言耸听,夸大其辞
  “加派之害以税计,商税之害以日计。商税非困商也,困民也。商也贵买绝不贱卖,民间物物皆贵,皆由商算税钱。今税撤而价不减者,实由矿税流祸四海,困穷加以水旱频,仍干戈载道,税撤而物且踊贵,况复而宁知底极乎”[151]p499
  
  按照张宪博等人的说法
  “高攀龙认识到国家征收商税对整个经济的破坏,并指出万历朝矿税之祸的深远影响。他在《揭》中还说:‘夺民之财,非生财之道也;生财之道,生之,节之,两端而已’他认为征收商税是‘夺民之财’,完全站到百姓一边,而不是国家君主一边,表现出‘民财’不可随意掠夺的思想。限制税收就是限制皇权,这在13世纪以后西欧国家的历史上看得十分清楚,批准税收是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议会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一职能成为长期限制王权的重要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十分有利的作用”[151]p499
  
  
  “高攀龙在《申严宪约则成州县疏》中专列一款,以保护铺行免受官府侵夺
  
  ‘本县每日供给,顺照时价给现银与市民,两平易买,不得依官减值,亏短赊欠,不得纵容买办人索取铺行钱物’”[151]p500
  
  “万历年间,在反对矿监税使的斗争中,东林党人表现尤为突出,中外官员不断有人上疏,在劝谏中,以李三才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五月所上《请停矿税疏》最为尖锐,他直接质问皇帝:‘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
  “被列为《东林党人榜》中第二号人物的叶向高,入阁前就曾上疏要求神宗撤回矿监税使。万历二十六年,叶向高补皇太子讲官,掌左春坊事,以东汉‘西邸聚钱,中珰肆虐’为鉴,上《请止矿税疏》。不久又上《再请止矿税疏》,请撤消临清税珰马堂”[151]p500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5: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代思想家何心隐有一段话
  “商贾之大,士之大,莫不见之,而圣贤之大则莫之见也。农工欲主于自主,而不得不主于商贾。商贾欲主于自主,而不得不主于士。商贾与士之大,莫不见也。使圣贤之大若商贾与士之莫不见也,奚容自主其主,而不舍其所凭以凭之耶?”[151]p139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圣贤之大,而其隐含的前提却是“商贾之大,士之大”在当时的社会已经是众所周知,已经到了“莫不见之”,也就是没有人不晓得不明白的地步。而士和商贾的关系是什么?何心隐说的很清楚“商贾欲主于自主,而不得不主于士”,士就是商贾的利益代言人,就是商贾在政治上的代表。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明朝的文官已经颇有点官僚资本家的味道在里面了,虽然明朝的文官还不是官僚资本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usuqing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4
帖子 416
编号 96579
注册 2006-12-2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8-5-20 1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昏聩,极度自私的人。不排除他有一定能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liuhangcqu
(精忠报国)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83307
注册 2008-6-21


发表于 2008-6-22 00:2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靓坤 的帖子

肯定是昏君,为以后明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2 00: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历肯定是昏君。貌似在明月的作品中,万历颇被褒奖,这点不敢苟同。矿税,怠政过于通俗就不多说了。

    仅就做人来讲,因为老师从前管教太严,上位后居然疯狂报复,凡和老师沾边的一切全部推倒颠覆,如此人品无论身份如何都是人渣。就眼界来讲,昏君或好色(生理无法排斥的需求),或好战(野心勃勃),或好玩(人之常情),万历同学继好色好玩之外居然贪财。万历最嗜好的,恰恰是作为皇帝的他最不需要的。就是在昏君中,万历也算个极没格调的主:比起夏桀商纣,隋炀宋徽,万历昏的档次昏的品味都非常庸俗低劣。

    有学者指出这也许是受其母小农思维影响。可朱元璋也出身匹夫啊,真正的如假包换的农民重八同学其雄才大略,岂是出身皇家却贪图钱财的万历能比的?有些事,真的要看天意~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2 0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3 11:0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实在没有证据说万历好玩吧,你我好玩都能大江南北跑一圈,他锁居深宫二十多年不上朝,这算什么好玩,宅男差不多
至于贪财,最明白的道理就是,一个非常的有钱人还会贪财么?当然不会,可见万历在财政上是很掣肘的。至于酒色,有记载万历夜夜酩酊大醉么?也没有。那偶尔一醉呢?这是有的,周恩来也有大醉过两次,总不能谁都拿周恩来做标准吧。至于色,说难听点,这跟当年诬陷张居正有什么两样。再说了就算好色如何?哪个男人不好色?万历好色,有无导致外戚干政?只要没有壮母乱政,外戚干政,好色这算什么非议?不好色才奇怪,放到现在来看也奇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3 11: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历不是昏君,因为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帝王的见识和能力是比不过外面那几个在政治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而且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达到了王朝的顶峰期,并将这个巅峰状态保持了10年以上,那么,说他是昏君有点不厚道吧。

万历当然也不是“明君”,就因为他明白了那个道理,所以他不可能有机会展现他“明君”的一面,当然我的“明君”是打引号的,因为我觉得能做到知人善任,能让下属各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的帝王就是明君。


历来总说万历贪财,我认为极不合适,帝王为国家积累财富无可厚非,而且他的财不是如崇祯对百姓无端加税来的,也不是如王安石与民争利来的,这有什么错误么?而且他又不如乾隆好大喜功,不像康熙动不动就下个江南,打个抗日援朝也很省军费,这样的“贪财”帝王,有啥不好的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3 11: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3 11:39 发表
万历不是昏君,因为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帝王的见识和能力是比不过外面那几个在政治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而且一个帝王在他执政时期达到了王朝的顶峰期,并将这个巅峰状态保持了10年以上,那么,说他是昏君 ...

明朝的顶峰在永乐,不在万历;万历年间的中兴,是因为万历没有实权的孩童时期张居正的积累;万历贪来的财,入的是皇宫内帑,不是国家国库,所以不可能用来建设国家。

万历年间明朝不倒,不过是在加速消耗祖宗老本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3 12: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3 12: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再补充一点,入了万历内帑的钱,万历既不用来享受,也不用来大兴土木,更不用来建设国家,征伐外敌。万历拿来做什么呢?从老百姓身上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以后,万历同学把个人小金库里的金银堆起来欣赏~所以有学者认为这是小农思维的集中体现~而我认为这是昏得极没格调的昏君行为。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田口宏二朗:“明代财政体系当中帝室也有某‘收入’和‘经费’,从内库的收入来讲,确有金花银(折粮银)和慈宁宫籽粒等重要的帝室经费来源。不过这些收入并不能算做帝室专用的项目。例如金花银原来是江南等地区的田赋,是属于户部管理的部分。嘉靖年间以后,这个项目虽然逐渐变成内库的收入来源,但到明末户部也一直干预金花银的收取和开销。……可以说除了若干庄田收入等等以外,帝室原来没有专项财源”

[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6-23 12:28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黄仁宇:“皇帝的放弃职责并没有使政府陷于瘫痪。文官集团有它多年来形成的自动控制程序。……北京的会试、殿试照旧举行;地方官和京官按时的考核也没有废止。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对于这些例行公事,皇帝照例批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万历初期的)“两税收入实征白银266万7680两,若将本色米按照时价(米一石价银一两,麦一石价银0.8两)。则两税收入可达2217万7358两,商业税收入包括盐税250万两,茶税10余万两、市舶税4万两、通过税60万两、营业税20万两,总额不过340万两
《万历矿监税使原因再探》 林枫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中庸

白衣伯爵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镇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98
帖子 3728
编号 6419
注册 2004-4-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8-6-23 19: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靓坤 的帖子

天大的笑话,可以说是两个反方向的样板还差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4 09: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3 11:59 发表


明朝的顶峰在永乐,不在万历;万历年间的中兴,是因为万历没有实权的孩童时期张居正的积累;万历贪来的财,入的是皇宫内帑,不是国家国库,所以不可能用来建设国家。

万历年间明朝不倒,不过是在加速消耗 ...

咱们的看法有些出入

首先,中国的帝国并没有产生过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观点,因此国库收入并没有能用来促进国家经济收入,而仅仅是被动性的支出,多用于边防和河防。试问,明朝的皇宫内帑钱最终是不是用于边防呢?因此该钱在皇宫内帑还是国家国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万历、天启均不是好大喜功,个人欲望很强的帝王,皇宫内帑并没有被大量浪费。

其次,认为万历中兴是张居正的功劳,可是相权(张居正虽无名义,但实际拥有相权)和君权本就相互矛盾,能够让良相主政,此君就不是昏君,当然是不是明君却不能用这个做评判标准,这个我原帖中也表明了。就像俾斯麦时期的威廉一世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但无人可说其是昏君。

最后,明朝的经济在万历时达到顶峰,无论是耕地面积、人口还是年收入(当然这个收入是暴发性的增长,可能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有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妖刀村正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1
编号 44092
注册 2005-7-23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8-6-24 11: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09:18 发表


咱们的看法有些出入

首先,中国的帝国并没有产生过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观点,因此国库收入并没有能用来促进国家经济收入,而仅仅是被动性的支出,多用于边防和河防。试问,明朝的皇宫内帑钱最终是不是用于 ...

别的不多说,有关张居正,不是万历扶起来的。你大概认为万历凡事拜托张居正,是知人善用。事实上,委托张居正料理国事的,是万历他爹娘~张居正开始主政的时候,万历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儿童,等到万历不是儿童了,他就把老师家里抄了,抄家过程中还打死了老师的儿子~所以说万历既无才,又无品。

    论一个朝代的顶峰,要看综合国力。万历时期的经济确实不错,这是因为长期国内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是论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远不及永乐时期。从土木堡之变开始,明朝对外军事就开始由攻转守,由盛转衰。而从万历开始,明朝整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开始大幅度腐化衰弱。古人云:明亡亡于万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4 11: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唐太宗不是小孩子,不照样把魏征的墓碑推翻。。。这是帝王的心理,拿万历是小孩搪塞是不行的
当然关于张居正的问题,冯保和李太后的作用太大,万历的身影反倒不容易看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4 16: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008-6-24 11:10 发表

     别的不多说,有关张居正,不是万历扶起来的。你大概认为万历凡事拜托张居正,是知人善用。事实上,委托张居正料理国事的,是万历他爹娘~张居正开始主政的时候,万历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儿童,等到万历不是 ...

张居正不是嘉庆一人扶起的,是明朝的相对虚君的政治制度扶起的。至于抄家弄死张居正的长子应该不是万历的本意,而是张居正政治对手在往死里整他,因为万历听说张居正的儿子被弄死后,也认为做的太过了,停止了对张居正的继续追查。

既然你承认了万历的经济达到明朝顶峰,而同时,万历时期也达到了科学思想迸发的巅峰,万历时期对外贸易激增。请问,一个帝王在他统治时期达到了这个王朝经济、科学、对外交流的顶峰,说他是昏君对么?

[ 本帖最后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17:2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6-24 17: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16:30 发表


张居正不是嘉庆一人扶起的,是明朝的相对虚君的政治制度扶起的。至于抄家弄死张居正的长子应该不是万历的本意,而是张居正政治对手在往死里整他,因为万历听说张居正的儿子被弄死后,也认为做的太过了,停止 ...

开海是万历他爹干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yxfcs8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283675
注册 2008-6-24


发表于 2008-6-24 17: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往往

我我我我我我我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张建昭 2008-10-14 21:37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弱势群体
(真正的弱势群体)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08
编号 274119
注册 2008-4-7


发表于 2008-6-24 17: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有些人太不懂事儿了

虚君政体虽然有皇帝,但是主政者的权力却并非来源于皇权

如果明朝真是他们嘴中的虚君政体,就不会有太监祸国和外戚祸国了

太监和外戚都是篡取了皇权,才能只手遮天

在皇权至上的政体中不勤政当然就是不合格了,当然勤政了也未必合格,比如崇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平生最爱周公瑾

平襄伯
保信军节度使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3
功绩 1001
帖子 6814
编号 53812
注册 2005-11-24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08-6-24 17: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弱势群体 于 2008-6-24 17:15 发表
我感觉有些人太不懂事儿了

虚君政体虽然有皇帝,但是主政者的权力却并非来源于皇权

如果明朝真是他们嘴中的虚君政体,就不会有太监祸国和外戚祸国了

太监和外戚都是篡取了皇权,才能只手遮天

在皇权至 ...

不知道说的是不是我,好像不是,因为我说的是相对虚君。。。

不过,请问明朝的外戚指的谁呢?

至于阉党和东林党究竟谁对国家更有利一点这个应该另案讨论吧,但我至少知道一条,东林党的谦谦君子们在李自成进京后迅速投效去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弱势群体
(真正的弱势群体)

Rank: 4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08
编号 274119
注册 2008-4-7


发表于 2008-6-24 17: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平生最爱周公瑾 于 2008-6-24 17:23 发表


不知道说的是不是我,好像不是,因为我说的是相对虚君。。。

不过,请问明朝的外戚指的谁呢?

至于阉党和东林党究竟谁对国家更有利一点这个应该另案讨论吧,但我至少知道一条,东林党的谦谦君子们在李 ...

明朝外戚问题不严重,这里说的是一个法理问题,所以顺便把外戚都带上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0: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5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