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林冲 于 2010-4-28 23:02 发表
那道理相同。
秦皇的言行,由于与儒家冲突,所以两千年来,被无数文化人反复抹黑。如果说焚书坑儒是坏事,他的统一六国文字,是不是好事?而按照现行主流的历史观,对中国大一统贡献最大决计不是满清,而是秦皇。否则从两千年前开始,中国便有可能走欧洲的老路。
官方对秦皇有褒有贬,那民间自然对秦皇有褒有贬。而官方对满清十褒零贬,民间自然有人要对之零褒十贬。泄愤的渠道而已,三红提高到“别人没有资格谈论历史”的高度上,实在没有必要。
说官方对满清七褒三贬,可能还说得过去。说官方对满清十褒零贬,未免太过。
阎崇年这几年在网上似乎被视为褒清的代表人物。但他在CCAV播出的《清十二帝疑案》中,讲《乾隆》时,批评乾隆晚年骄傲自满,没有让清朝跟上世界的发展;讲《道光》时,把道光在鸦片战争中将林则徐罢官类比为崇祯杀袁崇焕,对道光的割地赔款之举斥为“应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讲《咸丰》时,更是把咸丰和明朝皇帝做对比,说明朝皇帝还知道“天子守国门”,崇祯上吊自杀也算是忠于社稷,而咸丰在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城时却逃到热河避暑山庄,有历史之罪。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视频。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6779937/
百度百科“咸丰”的部分内容实际就是阎崇年的视频内容文字版,我直接贴一段过来,这段可以说几乎是指着咸丰的鼻子骂了:
这个时候咸丰做什么?咸丰,你是皇帝呀,是这一个国家的君主,也是这个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你做什么?这时候我想起历史上一件事情,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机,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忠于社稷。咸丰你不守国门你做什么呢?这个时候咸丰第一没有下诏,号召军民进行抵抗。外国侵略军侵到天津,侵到通州,侵入到北京,应当号召天下军民勤王,一起来保卫首都北京,第二没有制订反对侵略的谋略,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军队失败了,就签订《天津条约》,得了一个小胜,就把《天津条约》撕毁了,敌人再来你去谈判,谈判的时候把英国的使臣巴夏礼设计给抓住了,带到北京。这不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谋略。第三没有天子守国门。却带着老婆、孩子,带着唱戏的戏班逃到热河,美其名曰“巡狩”,天子到外面视察,足足表现出阿Q精神,那咸丰到承德做什么了?当然有一些军机的事情,也不是一点没处理,我说他四件事情,四贪:第一贪女色,在承德避暑山庄继续贪女色,后宫美女让她们先逃,先把她运到承德,还在承德花天酒地,第二贪丝竹,把生平署那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裏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第三贪美酒,咸丰皇帝好喝酒,见酒就喝,一喝就醉,一醉就耍酒疯。他身边的太监、宫女就怕他喝醉酒,喝醉酒以后,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说罚就罚,酒醒了以后又后悔,又哄这些人,赏赐银子赏赐小的物品,完了接着喝,喝着醉,醉了就接着闹。第四,贪食鸦片,雍正皇帝是禁烟的,乾隆皇帝是禁烟的,嘉庆皇帝是禁烟的,道光也禁烟,你咸丰不禁烟你还抽大烟。特别我看到一条材料,心裏很难受。就是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咸丰过30岁的大寿,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的祝贺生日的典礼,百官朝贺,皇家和王公大臣特招到圆明园,演大戏四天,你用这个时间好好召集大臣会议,朝廷会议,仔细研究怎么反抗英法的侵略、怎么捍卫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怎么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去,没有。条约签订了,奕䜣等上奏折请他回来,他还不回来,还赖在避暑山庄。特别是做一个一国之君,大敌当前的时候,你自己带着老婆、孩子先跑了,这也是历史之罪,罪恶的“罪”。所以我说咸丰的第二个错就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逃离了北京,把广大人民丢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
阎崇年尚且如此,官方其它贬清的言论更不必说。所以教头说官方对满清十褒零贬,未免太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