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9-9-14 17:20 发表
外交一贯是在本方处于弱势或者在某些地方处于弱势的时候才需要采取的政府行为。对于王朝对外而言,能清楚看到自身的缺陷并加以掩饰或者通过某些方法解决掉这个缺陷这就是外交的体现。
所以汉高可以白登缔约,东汉可以扶植两匈奴,唐代可以借兵平安史之乱,宋代通过岁币来减缓自身的危险……这样的外交,本方虽有所得,但也会有所失,只不过这个失相对于得而言,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而明末的兖兖诸公,一来是看不到自身的危机,二来是分不清当时的轻重缓急和实力,将外交直接等同为丧权辱国。于是,在他们成功的捍卫了明朝的天朝上国的名份的同时,是后金的坐大和枯竭的财政,也就自然将王朝引导至衰亡。
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崩溃永远来源于内部,然而崩溃的导火索和表现,却往往来自于外族入侵。一个衰朽的王朝,无法抵御北方的群狼,而那群狼,又会让这个王朝再狠狠地放血,从而在内部的战乱中走向衰亡
唐朝借回纥兵平安史之乱可是引来了一只狼,回纥军窥视中原唐朝的虚实之后开始大举入侵,只不过没有得逞而已。
至于明朝,自身的危机始终存在,难道与边境达成停火之后,明朝就会积蓄力量了吗,也不会,官员会把钱在别的地方给挥霍掉。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背信弃义是家常便饭。
现代社会,因为很多国家之间能形成相互制约,所以外交的作用比较明显,在古代外交的作用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