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家姓专题帖——大家都进来寻根问祖呀, 已经收录完毕,欢迎大家跟帖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卓姓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姓,称为卓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相当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三、历史名人
卓文君:汉代才女,是富翁王孙的女儿。丈夫去世不久后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后来司马相如想娶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一篇《白头吟》自绝,相如读后十分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卓 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卓 田:宋代文士。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
宋代有学者卓琮,清代有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姓考:齐大夫采邑,因氏,望出齐郡。今山东临沐县、郯城县境内均有禚氏家族。  
郡望堂号:齐郡

子丰
子丰出自姬姓,是用祖父的字作爲姓氏的。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去志,字子丰,他的後代就用他的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子革
春秋時鄭穆公之子然,字子革,投奔楚國,其後代以祖父名為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国
子国氏出自姬姓。是以王父名為姓氏的。 春秋時,鄭國公子發,字子國,他的後代就用他的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子孔
子孔氏出自姬姓,是用祖先的字作爲姓氏的。 春秋時,鄭國公子嘉,字子孔,他的後代就用他的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子人
子人氏出自鄭穆公的後代。 鄭穆公為春秋時期鄭國國君,公元前627年到前606年在位。鄭穆公之子名弟語,字子人,其孫名久,以王父為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0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驷
子驷氏出自姬姓,用祖先的字作爲姓氏。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非,字子驷,他的後代就用他的字作爲自己的姓氏。

子轩
春秋時鄭國公族有此姓。


湖南郴州一代有姓資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

子雅
系出自姜姓


彝族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源流
1、春秋时,周国有地名为訾的,居此者以地名作姓;
2、上古有訾娵部落,人以部落名为姓;
3、为蔡姓所改。南北朝,齐地蔡姓人认为蔡姓不吉,改蔡姓为訾姓;
4、古代的纪国有城名为訾,为齐所夺,该城有以訾为姓者。

二 迁徙分布 訾姓望族居于渤海。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渤海郡
【堂号】
直博堂: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訾祏,正直而博学,因此获名。

四 历史名人
1 訾汝道:元代有名的孝子,齐河人。
2 訾亘:宋人,自号守真子。
3 訾顺:西汉人,因功被封为楼虚侯。
4 訾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正直而博学。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曾请教于他,訾祏让两人重归于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起源待考,相传明洪武年间,由山西迁到山东滕县东南定居,起名自家庄,现传到28世。

子车
一、寻根溯祖
为春秋时秦国公族子车氏之后。当时,秦穆公有个出名的大夫叫子车奄息。子车奄息的后代子孙就以子车为姓,称子车氏。但后来,秦穆公死后,将他喜欢的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和子车钳虎这三个贤臣杀了殉葬,子车奄息、子车仲行的后代子孙就多改姓单姓车了。
二、郡望分布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三、历史名人
子车奄息:秦国大夫,与子车仲行、子车钳虎并称"三良",他们三人是国家的栋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1、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与钟氏皆晋伯宗之从也。春秋时,宋桓公之子敖(宋襄公同母弟)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三郤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其后人称钟离或钟氏; 州犁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便以祖父之字为姓,称宗氏。
3、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4、宗氏,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氏之后.
5、出自刘姓,以职官名命姓,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忠简堂:宋抗金名将宗泽,文武全才,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孙,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郡望】
京兆: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河东郡:秦始皇时置。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宗政氏望出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三、历史名人
宗均 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先后任上蔡令、九江太守;永平元年,迁东海相。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后任司隶校尉、河内太守。建初元年,卒于家。
宗资 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家代为汉将相名臣。祖父均,自有传。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宗泽(1060--1128) 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父亲宗舜卿。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军,临终时,还三呼"渡河"。
宗炳(375--443) 字少文。南朝宋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少聪颖。东晋末至南朝宋时,屡征其为官,均不就。长于琴书,尤喜书画,精于言理。曾游名山大川,遂画所游山水名胜。著有《明佛论》和《画山水序》。为南朝宋时杰出的书画家。
宗愨 南宋南陽郡涅陽人,字元幹(西元?-465年)。少時,叔父宗炳問其志願,答曰:"原乘長風破萬里浪。"曆封鎮武將軍、左衛將軍。管至豫州刺史,封洮陽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姓起源于东周周平王长子姬精分封纵地,其后人以地为姓.纵地可能在山东

宗圣
一.寻根溯源
1.女帝娲皇之裔
据宗圣氏族谱渊源考载:帝舜时有娲皇苗裔龙,名曰正泥,姓女氏,是帝舜的纳言官,居羽山,娶金阳氏女,生鹿黎,鹿黎生青蛰,青蛰在夏后氏时,居住在鬼方妙乐之丘,建立了妙乐国,传十五世至净德,因慕祖先之德,自称 宗贤祖圣,以宗圣为号,后世子孙便以宗圣为姓。
2.源自宗国            
春秋时有宗国,宗国的国君本姓偃,战国时,宗国国君的庶子臣与其兄争夺国君之位落败,为避追杀,逃到了圣邑。因为心怀故国,便将宗国的国号加在姓名前,称宗偃臣。后来又因为身在圣邑,始终不忘圣邑的庇护之恩,便又将宗国的国号 宗 字与圣邑的 圣 字合在一起,称宗圣氏,后来有人以此为姓。
3.道教圣地宗圣宫      
唐僖宗光启年间,宗圣宫道士在大门外拾获一名男婴,送给附近一位金姓老妪收养,宗圣宫道士每月以纹银相供。男婴长大后,为报答宗圣宫道士和老妪的养育之恩,便以宗圣为姓,取名金男。后官至后梁左翼大将军。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净德堂:妙乐国十五世国君净德为宗圣氏授姓始祖。
怀远堂:宗圣氏子孙为追忆祖先圣德,捐资修建成怀远堂,以供后世子孙追忆祖先德泽。
[郡望]
敦煌:西汉时设置,在今甘肃省敦煌。
京兆: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宗政

一、寻根溯祖
出自刘姓,以职官名命姓,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邦的后代有楚元王刘交,他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的孙子,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郡望】
宗政氏望出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三、历史名人
唐代有少监宗政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姓考:鄹,亦作鄹,望出鲁郡。


俎姓为当今中国罕见姓氏。据考证,俎姓源于北魏时期代北地区复姓“鲍俎”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姓氏汉化改革,将“鲍俎”氏改为“俎”氏。历史名人:明代五台知县俎有用,明代正德年间进士俎琚等。


其祖先居地多柞木,遂以木为氏。 唐有柞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佐姓见于记载较晚,来源不详。但明代已有佐姓人见诸史料。如登封县丞佐皓,他的祖籍在博兴。当代佐姓在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广东、贵州等省及汉、傣、瑶等民族中都有所见。

左丘
一、寻根溯祖
春秋,齐国有地名叫左丘(今山东省临淄一带)。有名明者以地名取姓,即左丘明,其后代子孙遂以“左丘”为姓。
二、郡望分布
左丘复姓望族居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临淄市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因目盲,后人称为盲左。因其世传史职,故能搜罗列国之史以传《春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
2 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公元前11世纪周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称之为山东邹氏。
3 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上古时有邾娄国为狭所建,战国时鲁穆功改邾娄国为邹国。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
4 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

二、 迁徙分布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代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西晋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初,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又,唐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邵武等县。北宋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这说明北宋时已有邹邹氏居于广东。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闽、粤,还有迁到广西乐平的。现在台湾的邹姓人及侨居新加坡等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迁去的。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置郡,其治所在蓟县,相当于今北京市昌平、房山及河北省涿县一带。
【堂号】
1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邹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2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邹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质理得很好。着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3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境内迁至范阳,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

四、 历史名人
1 邹容:四川巴县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烈士,1903年著有《革命家》,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建立中华共和国。《苏报》刊文介绍,影响盛大。1905年死于监狱中。有《邹容文集》。
2邹伯奇:清代科学家,字特夫,广东南海人。精通天文、历法、算术。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我国关于几何学方面的经验,写成比较完整的几何学著作《格术补》。用数学方法表述了反光镜、透镜等的成像规律以及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另外还著有《赤道星图黄道星图》等。
3 邹亮: 明代学者,共诗文,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书,著有《鸣柯》等书。
4 邹元标:明江西吉水,万历进士。刚作官的时候因得罪张居正而被贬,于是潜心研究理学。张死后,他又出来作官,以敢言著称,母死后居家讲学三十年,为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显、顾宪成号为三君。.后为魏忠贤所忌,被迫辞官而归。著有《愿学家》。
5 邹守益:明学者,字谦之,号东郭。安福人。官至南京国子祭酒。师从王守仁,强调“缜独”、“戒惧”。著作有《东郭集》。
6 邹应龙:明朝陕西长安人。嘉靖进士。曾上书揭发严篙父子,言辞激烈,因此被罢。嘉庆时任云南巡抚。万历年间因得罪东厂太监冯保被罢免,后病死。
7 邹忌:邹氏家族在战国时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宰相。他曾劝说齐威王纳谏,导致齐国实力加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祖姓的起源与商代王族有直接关系。在殷商历代国王的名字中,有祖字的便有祖乙、祖辛、祖丁、祖庚、祖甲、祖己等人,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廟號为姓氏,姓祖。中宗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多奉祖乙为始祖。此外,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已、祖尹,二人的后世子孙也有人以祖为姓。
祖姓人曾形成了范阳等郡望,当代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二、郡望堂号 
秦置范阳郡,现在河北省定兴县。《姓谱》记载:“系出子姓。殷   祖甲、祖乙、祖已、祖丁,支庶氏焉。”望出范阳、京兆。

三、历史名人 
祖逖——字士稚。晋朝范阳道县人。著名北伐大将,勤奋好学,留有闻鸡起舞的佳话。当时晋室大乱,巡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揖而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元帝时,为豫州刺史,自请统兵北伐,征为奋威将军,连战连胜,最后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全为晋土。在豫州刺史任内,勤政爱民,死时,豫州人民,痛哭流涕,如丧父母。
祖冲之——字文远,南朝宋范阳蓟人,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研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3.1415926到3. 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精密的。他还提出密率值的计算,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数学著作有《缀术》和《九章术义注》,均失传。他根据数理,研究天文历法,制订出一部比较准确的《大明历》。他制造的千里船、水碓磨和指南车。  
祖孝孙——唐朝幽州范阳人。博学,精通历算。参定雅乐、京房律法,演12律60音。后受命与秘书监窦班修定雅乐,斟酌甫北,考以古音,制12乐合32曲84调,作为大唐雅乐。时旋宫之义,亡绝已久,一朝复古,自孝孙始。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馀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 》、《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 》等,其中以《终南望馀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
祖约,平西将军,其余不详。
祖大寿(?-1656),字复宇,辽东(辽宁辽阳)人。明末为前锋总兵持将军印,隶袁崇焕,守锦州。因崇焕入狱,率部毁山海关东走,朝野震惊。后督兵守大凌河,为清军久围,粮弹尽,乞降。后屡负约,再败而降。任总兵,致书招降甥吴三桂,从入关灭明。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起源
1、 据《吕览》载,黄帝时有小臣左彻,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齐国君主的儿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3、 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4、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
5、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传颛顼,子孙传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国,威王封左相为史,以官为氏……正时春秋出一大贤人左丘明之祖,流宗传籍代数,到汉征绞国事,流传籍记,在先祖往川江西住传难實或祖或氏……始晓。

二、 郡望堂号
战国时,左姓人多居于河南、山东一带。两汉时,江苏、安徽也出现了左姓大族。隋唐时,四川左姓发展很快,宋代以后,两广等地出现了左姓望族。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山东东明一带。
【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三、 历史名人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后入明朝,大将。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横埠镇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佥都御史时,巡视京城,目睹豪绅恶吏罪恶活动,非常气愤,一举缴获伪印70多枚,拘捕伪官100多人,纲纪一振,贪官恶吏畏惧敛迹。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光斗领直隶屯田事,见京城东南“荒原一望,率数千里,高处为茂草,洼者为沮洳”。他经过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之疏文,主张北方效仿南方,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并提出“三因”(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议”(一议浚川、二议疏渠、三议引流、四议设坝、五议建闸、六议设陂、七议相比、八议筑池、九议招徕、十议力田之科、十一议募富开爵、十二议择人、十三议择将、十四议兵屯)。奏章获得皇帝赞赏,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卢象观主持水利,开恳农田。光斗还亲巡阡陌,督促官吏从事农垦,广招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种植桑麻等技术;他又向朝廷启奏:今后朝廷考核官吏政绩,应当侧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如果荒废农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观,也只能列为下等。由于光斗 的倡导和躬亲力行,使幅员辽阔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变成米粮仓。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举荐史可法。并为重振朝纲,同魏忠贤等作生死斗争。光斗曾疏列魏忠贤32条当斩的罪状,不料魏忠贤先发制人,诬光斗受贿银2万两,并假传圣旨,将其逮捕,直接关进监狱。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于狱中被摧残致死,时年51岁。思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赐国礼祭葬,赠太子少保,谥“忠毅”,奉祀乡贤祠。后人在县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扬其一生正气和业绩。光斗一生好学,少时爱读书节义传记,后来精研程朱理学,著有《易学》、《左光斗奏疏》。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称“明末文天祥”。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乡试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陕西韩城县令、户部兵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督师经理河北军务。封光禄大夫,赠礼部尚书。韩城有苏武墓,任韩城县令的左懋第从苏武身上学到了作人气节,保持了难得的一种骨鲠之臣的正气。知韩七年,以出色的政绩擢升为户科给事中,尖锐指斥民穷、兵弱、臣工推委、国计虛耗四弊,上书奏请纳監、广开财源,行平仓法、监法及减轻赋税,输粟边塞、以充军粮。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为求得偏安,准备向入关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担任使臣。富有民族气节的左懋第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请求另择合适人选。遭朝廷拒绝后,左懋第迫于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临行前力主加强战备,他愤慨上书以为辞行道:“望陛下时时以先帝之仇、北都之恥为念,更望严谕诸臣,勿以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成为足恃。夫能渡河而战,始能画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达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谈判中据理力争,与清廷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保持了凜然民族气节。后离京南回,清廷中途变卦将左追回,关押在太医院,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左懋第题字門上:“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泰然面对种种威胁利诱。见劝降不成,清廷将左严刑拷打后关入水牢。顺治2年(1645年)6月,摄政王多尔衮出面审讯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贵矣。”左仍严厉斥责,坚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从容就义,时闰月六月二十日。 后清廷谥号忠贞。清山东巡抚下令在莱阳建左公祠以纪念。著有《左忠贞公集》、《萝石山房文钞》、《梅花屋诗稿》等。
左良玉:字崑山,明末临清人,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以骁勇善左右射,为侯恂所识拔。后拥兵多至80万,驻武昌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作战多年,为明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部队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败于朱仙镇。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福王立于南京,又进封宁南候。后起兵讨马士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军至九江,病死,终年46岁。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阴人,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代表人物。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初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军队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创立福建船政局,成为当时最大的造船厂。同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了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止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光绪三年在兰州筹设织呢局。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光绪十一年(1885年)病逝,终年73岁。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左权:(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于湖南醴陵 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 十二军军长。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 年 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 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1942年 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他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在邯郸除建有左权陵墓外还建有左权纪念馆。他学识渊博,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论著颇丰,多有建树,发表《论坚持华北抗战》等文四十余篇。他还和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19: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终于收录完了,这几天可累死偶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考古学家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7705
注册 2005-4-28


发表于 2005-5-14 19:3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给主人献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靛沧海
(居然还能登录)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9
编号 28634
注册 2004-12-23
来自 广东广州


断网多日,今天一上来就看到楼主完工了,
辛苦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xv
(风西尧)

文渊伯彰德军节度使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征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146
帖子 4265
编号 23128
注册 2004-11-8


先向楼主献花,再找找自己的……
晕~沙发被楼主自己坐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贼王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77
编号 32138
注册 2005-2-6


发表于 2005-5-14 20: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鱼跃龙渊
(哇哈。哇哈)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39
帖子 3922
编号 28956
注册 2004-12-27
家族 最终幻想


发表于 2005-5-14 20: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恭喜御剑兄填完这个大坑 赞一个先

确实是个浩荡的大工程 钦佩 估计不少坛友还不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

这个帖子比较有质量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21: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百家姓排行榜:

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

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

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

叶阏余潘,杜载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

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

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

贺赖龚文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翩翩
(三小姐)

韩国公主
谏议大夫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5
功绩 803
帖子 5431
编号 2222
注册 2005-3-16
来自 九秀山庄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5-14 2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顶遇见兄会说偶8厚道吧~

^_^恭喜完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关毛
(人间的祸害)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21
帖子 9903
编号 15525
注册 2004-8-14
来自 南秦州仇池郡
家族 轩辕狼党


终于可以进来灌一贴了,我的姓找的好辛苦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ssbye
(The leader of Decepticons)

赵郡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985
帖子 10300
编号 6935
注册 2004-4-20
来自 Cybertron
家族 DECEPTICON


发表于 2005-5-14 21: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恭喜御剑完成大作   

找到了自己的姓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海语天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91
编号 37503
注册 2005-4-24


发表于 2005-5-14 21: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向楼主致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秋
(桃花谢了有玫瑰)

白衣伯爵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208
帖子 11881
编号 1012
注册 2004-3-16
来自 弈城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5-14 2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1、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是为河南叶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二、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南),直至终老。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苍梧太守,徙浙江缙云。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梅州曾井,为梅州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广西、福建的许多地方。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 仙游古濑叶氏。一为漳州莲溪叶氏。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叶姓一支叶日成迁至今河北南皮县叶三拨,现有15-18世后代,分布于沧州,青县,大城,保定等地,叶公日成公墓也由后人供奉,尊为河北一带叶姓始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
下邳郡:东汉时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

四、历史名人
叶适: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成就。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子奇:明代学者。反对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记载元末红巾军起义事迹颇详。
叶兑: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数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叶茂才:明朝官吏。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林八君子"。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坚贞不屈,写下著名的《囚歌》。于1946年3月获释。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叶剑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1927年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叶飞:(1914-)原名叶启亨,福建省南安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甪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慕容秋
(桃花谢了有玫瑰)

白衣伯爵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4
功绩 208
帖子 11881
编号 1012
注册 2004-3-16
来自 弈城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5-5-14 2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找得好累啊   
建议修楼的最好列个表
说清各姓氏在哪一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4 22: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拼音顺序排的,应该很容易找到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惟仁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6
帖子 145
编号 6765
注册 2004-4-14


发表于 2005-5-14 22: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有崔?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2 10:0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5126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