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固若金汤──揭开宋代城池攻防战的面纱, 撰文:叶鸿洒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般而言,宋代城墙的高度约在11公尺左右。城门外要构筑瓮城,一般是半圆形或方形的,厚度和城墙一样,在两侧设有门。城外距离三十步(46.95公尺)的地方则掘壕沟,以吊桥交通往来。靠近壕沟的内侧则在距离城墙十步(15.65公尺)的地方筑羊马城,羊马城高一丈至八尺(3.13-2.50公尺)之间,羊马城的城门要和瓮城的城门方向错开。羊马城的女墙的高度为五尺(1.57公尺)。

城上都置有女墙,城上每十步(15.65公尺)就设有一个敌棚(楼),马面上也有。四面设置有弩台,弩台的面积为宽一丈六尺(5公尺),长三步(4.67公尺),可以安置大型的床弩。沉括在《梦溪笔谈.官政门》中曾强调马面的作用:「予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武经总要》一书曾归结了守城五项的失败原因来提醒守城者:一是壮大寡小弱众;二是城大而人少;三是粮寡而人众;四是蓄货积于外;五是豪强不用命。如果再加上外水高而城内低,土脉疏而池隍浅,守具未足,薪水不供,虽有高城也要弃守。如果要确保城守,则要符合五全的条件,一是修城隍,二是器械具;三是人少而粟多;四是上下相亲;五是严刑赏重。如果再加上大山之下,大河之上。高而不旱,水用足的先天条件,则符合兵法上所说:「城有不可攻。」的优越守势。

靖康年间金人攻克汴京,烧杀掳掠,给予北宋的士大夫很大的打击,开始深切反省失败原因并研究守御之道。绍兴十年(1140),陈规在读完夏少曾所着《靖康朝野佥言》之文后,深感「痛心疾首」遂撰写《靖康朝野佥言后序》一文检讨守御之道,并将其守御德安成功的经验,再撰写了《守城机要》。陈规在这些作品当中表述了他对于城守的新观念。

在技术史的观念上,陈规的守城战术是建立在因应投石器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投石器虽然是汉人所擅长,但是随着军事的失利,许多宋兵为外族所掳,这种利器也就日益被「师宋之长技以制宋」的外族所充分利用,甚至直接将宋兵编为一军,反过头来攻打自家人。由于投石器的广泛使用,城墙被破坏的机率大增,城防系统的改进也变得日益迫切。

陈规对于城防制度的改进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改良瓮城:陈规认为瓮城应该拆除,改成一道横墙;第二是收缩城角,使得防御能力增强;第三是增加城和壕的的数目。陈规的守城观念从战术的层面来说,就是主动防御和加大防御纵深。

陈规所提出的城制,虽然基本上对防守有帮助,但还要考虑许多其他条件,因此,到南宋宁宗时,又有襄助襄阳城统帅赵淳,成功击退攻城金兵的赵万年,详细的纪录下了当时襄阳城的防御设备,而其规划虽与陈规所主张类似,但也有因地制宜之改进措施。(详情请参阅赵万年所撰之《襄阳守城录》一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阻滞设施

在敌军攻城前应尽量消耗敌军的有生战力,以降低攻城时敌军所给予的压力,所以就必须设这些阻滞设施。不过据着名的古兵器学者周纬表示:宋人这方面并没有太多发明,多半还是沿袭前代而来。如:铁菱角是来自周秦铁蒺蔾,鹿角木来自汉代,三国时代魏军曾大量的运用于守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蒺蔾

蒺蔾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因为它的果实外壳有刺,所以古时作战常常就地取材,将它收集后洒于敌军必经之路,用以刺伤敌军人马脚部。早在《孙子兵法.虎韬.军用》就曾提到木蒺蔾和铁蒺蔾的用法:「木蒺蔾,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领步骑,要穷寇,遮走北。」「狭路微径,张铁蒺蔾,其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使用铁蒺蔾也有实际的战例,如三国时代蜀汉将杨仪就曾利用过蒺蔾来阻止司马懿的追击。事见《通典.兵典》:
蜀大将诸葛亮悉十万,由斜谷出始平,据武功五丈原。魏大将司马宣王 帅师拒之,与亮对于渭南。……,亮卒于军中。及军退,懿追焉。亮长史杨仪结阵,反旗鸣鼓,若将向懿,遽退,不敢迫。经二日,乃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懿乃追之,仪多布铁蒺蔾,懿使军士二千人着平底木屐前行,蒺蔾悉着屐,然后马步径进,追至赤岸,方知审问。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料死故也。」

可见铁蒺蔾在野战的使用上很早。至宋时,此器之使用亦十分普遍,如宋将韩世忠在剿平胜捷军张师正溃师时,曾下令将铁蒺藜自塞归路,以示剿平的决心,事见《宋史.韩世忠传》:
(李)弥大檄世忠将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返顾,皆死战,大破之,斩复,馀党奔溃.乘胜逐北。

不过上述所言,都是在野战时的用途,其实在守城上它的起源也很早,《墨子》一书中也多次提到蒺藜的用途,他指出除了在城内要储存外,在地道的进出口和门户都应设置,以防止敌人偷袭。另外在《汉书.爰盎晁错传》亦曰:「……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其中「渠答」指的就是铁蒺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2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地涩、诌蹄、鹿角木

除了铁蒺藜外,地涩和诌蹄也是类似的阻滞设施。其中地涩是以逆须钉入长三尺(0.94公尺)宽二尺(0.63公尺)厚三寸(0.09公尺)的布版;诌蹄则是由一具钉满逆须钉的七寸(0.22公尺)木框构成,都是较大型的阻滞设施。铁菱角则是部署在水较浅的壕沟,或是近城的溪流塘陂,以防止敌军涉渡。鹿角木是长数尺的坚木,插入土中一尺多,目的是用于阻挡骑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陷马坑、机桥

一般而言,通常攻城军最先抵达的部队是侦察的骑兵部队,可以利用陷马坑来迟滞敌军骑兵的行动。宋代陷马坑的长约五尺(1.57公尺),宽三尺(0.94公尺),深四尺(1.25 公尺),坑中底部布满削尖并用火烤过的鹿角枪和竹签,坑的排法是巨字形。据《通典》的记载,唐代的陷马坑是以亚字形排列,长五尺(1.57公尺),宽一尺(0.31公尺),深三尺(0.94公尺)。可见宋代的陷马坑较唐代为大。坑上以刍草或种草苗覆盖,藉以欺敌。陷马坑一般设置于敌人通行的道路和城门的内外两侧。机桥是一种陷阱装置,主要是部署在壕沟上,平常与正常的便桥无异,但是,有敌军攻城时,则可将栝木取下,敌军一践踏桥面,桥就立刻翻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2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檑木

在攻城的过程中攻城军伤亡最大的阶段就是攀爬城墙时(也就是「蚁附」),此时守城军可以用所有的兵器去对付攀爬中无力还击的攻城士兵。其中应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檑具,早在《周礼.秋官.职金疏》中就记载它的存在:「雷,守城捍御之具。」宋代《武经总要》中所载的檑具就有三种,传统型的檑木共有三种材质:木檑、砖檑和泥檑。其中木檑是采用巨大的木材,修成长四尺(1.25公尺)直径五寸(0.16公尺)的木柱,然后在木柱上钉上逆须钉,以增加檑木投掷时的杀伤力。泥檑顾名思义是以土混合猪鬃、马尾或毛鬣三十斤(使其不易断裂)做成长二三尺(0.63-0.94公尺),直径五寸(0.16公尺)的柱型。砖檑是用烧砖的技术烧成,大小约为长三尺五寸(1.1公尺)直径六寸(0.19公尺),与泥檑的大小差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收型檑木(上图夜叉檑、下图车脚檑)

上述这些传统型的檑木多半是藉助重力来产生破坏力,制作的材料多半容易自城中取得。但是若敌人围城经年,城中有限的资源无法长期支应制造檑木所需,很快的便无法应付蚁附的攻城军,所以可以回收多次的檑木便出现了。这些回收型的檑木有车脚檑和夜叉檑两种,其中车脚檑是自城上立一个绞车,然后以车轮作为檑具,投掷后再以绞车收回。而夜叉檑(又称留客住)则是以长一丈多(3.13公尺)直径一尺(0.313公尺)的湿榆木制成,檑木外钉满长五寸的逆须钉,两端装有轮子,一样依靠城上的绞车施放。如此一来,当夜叉檑施放后,两端的轮子(当然它们的直径超过五寸)可以迅速的帮助檑木回到原位,而不会受到逆须钉和城墙摩擦而导致难以回收的窘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3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狼牙拍、飞钩、铁撞木

除了可回收的檑木之外,宋代还有其他回收型的攻击兵器,如狼牙拍、飞钩和铁撞木。狼牙拍的拍面是由长五尺(1.57公尺)、宽四尺五寸(1.41公尺)、厚三寸(0.09公尺)的榆木板钉满五寸长,重六两的狼牙铁钉二千二百个,四面各装上一刀刃,以加强杀伤力。狼牙拍的操作是由两组绳子来控制,敌军一但进行攻城,就用一组绳子将拍面举起与城墙垂直,迨敌军攀爬至拍面下方,立刻将拍放下。飞钩又名「铁鸮」,它的设计有点像是在钓鱼,末端利用一段铁炼来增加抛掷时的稳定性,然后再加上钩锋长利的铁钩。铁钩是运用在敌军士兵穿着沉重的铁甲攻城时,因为头戴物笠,又担心矢石攻击,不敢抬头的心理,只要他们聚集在城下,就立刻将飞钩抛下,飞钩会钩住盔甲,每次可以钩到两三个人。铁撞木则是设计来攻击攻城的木驴车,所以它和前述以杀伤敌人为主的「人员杀伤檑」不同,是以撞击力为主,所以铁撞木是木身铁首,铁首是由六个铁锋所组成,每个铁锋长一尺多(0.31公尺),就像一只大狼牙铁钉,可以穿刺攻城车辆的顶部。破坏车辆之后可以用燕尾炬燃烧破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守城个人兵器

士兵据城而守,所用的兵器当然和野战时所使用的不尽相同,因为防守具有掩蔽及隐蔽的优势,而且不必考虑机动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斩杀攀城的敌人,一般守城所用的武器较野战所使用者长。如:拐突鎗长二丈五尺(7.83公尺)、抓枪长二丈四尺(7.51公尺)、拐刃枪长二丈五尺、叉竿长二丈(6.26公尺)。另外也有一种锉子斧,和一般的斧头「直柄直刀」设计不同,它是用「直柄横刀」的方式,主要用于钩刺攻城人及砍攀城人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消防

攻城部队常常利用炮车投掷燃烧弹,因此城墙上必须预贮水源,以便随时灭火减少伤害。一般的水袋是以牛马杂畜的皮毛制成水袋,可以贮水三、四石,出水口以长一丈(3.13公尺)粗径的竹,中间打通,以利出水。遇到城上的城楼或战棚失火,以三至五人为一组,立刻提起水袋灌救,一座城门必须配置两具水袋。若是敌人在城下起火,则用另外一种可以投掷的水囊,水囊是用猪或牛的胞衣制成。火势大的时候,水不易接近火源,可以利用唧筒将水喷洒到火源上。遇上油性的燃烧物时,就不能以水来灭火,否则会有火苗四散的情形,这时就以麻搭(也就是现代的拖把)沾泥浆来灭火,麻搭杆长八尺(2.54 公尺),杆头包扎散麻二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4、辅助防御设施

塞门刀车、布幔、皮帘

城池一但遭到敌人的破坏,若无法即时修复後果不堪设想,所以守城时务必准备辅助防御设施,来暂时阻挡敌人的攻势。如塞门刀车就是用来代替被敌军破坏的城门,它共有两个车轮,门板上向前插出许多鎗刃,以防止敌军再度破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木女头则是代替被破坏的女墙,它高六尺(1.88公尺),宽五尺(1.56公尺),墙面上预开了一些射口,底部设两个轮子以便推行,迨移至定位时用附带的两枝拐木加以固定。因为女墙往往是城上争夺战的僵持地点,所以往往是攻方攻击的重点,若是女墙为攻城部队所破坏,则城上的守军就失去屏蔽,很快便会丧失战力,所以守军多半会利用布幔来保护女墙。布幔是以很多层的厚布(也有用绳子编成绳网)做成一面布幕,以一枝竹杆撑出墙外七八尺外(2.19-2.50公尺)来抵挡矢石,当然同理它也可以用於保护望楼。若是城上被打出缺口,则利用牛皮制的皮帘来遮蔽,皮帘的长八尺(2.50公尺)宽一丈(3.13公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木立牌、竹立牌

单兵所使用的防御盾牌也较野战所使用的尺寸大,更重视其防御力。《武经总要》中载有两种防御盾牌:木立牌和竹立牌。木立牌和竹立牌的型制接近,大小也相仿,为了让士兵可以在盾牌後准备攻击,两者均附有拐子(支撑架),盾牌可以不靠外力来站立。竹立牌的防御力较木立牌佳,因为它是用牛皮条将宽五分(直径1.56公分)长五尺(1.56公尺)的厚竹条编成的,也有将整只牛的牛皮穿在盾牌上的,此种盾牌特别的坚固。在有敌情顾虑下,士兵巡视城墙时或驻扎於战棚时可以用来防御火炮火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5、地防设施

若是攻城部队挖掘地道攻城,守城部队往往防不胜防,因此若能得知挖掘部队所在的位置,就可以提早准备。探知敌军地下活动的利器就是甕听和听地,它们其实不是什麼特别的器械,它只是一只甕而已。一般而言,守城均必须在城内的各方先掘好深二丈(6.26公尺)的洞穴,以耳力好的军士待在洞中,然後取一个新的甕盖在洞顶,只要敌人在数百步(一步等於五尺,相当於1.57公尺)之内活动,在洞中的军士就可以藉由声音来判断敌军的方位,然後再利用风扇车迅速的将毒药或石灰粉吹向敌军方向。也可以在敌方地道方向预凿地道,两旁横向凿洞,隐藏伏兵,洞外再以土色毡帘加以隐蔽欺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6、交通设施

围城时,守城部队必须时时出城侦察,以便了解攻城部队的动态。但是侦查部队只要出城,敌军可以依城门开合的情形来判断守城军的活动,同时,也怕敌军利用城门打开时发动奇袭,所以利用城门以外的路径进出城是很重要的。一般大部分是利用绳梯和下城绞车,绳梯的设计与今日所使用者无异,使用者必须自行攀爬,若是有伤员或是妇女、小孩,绳梯就不那麼方便,而下城绞车就是利用绞车的设计,可以由城上的人来控制上下,好处除了较为迅速外,若是敌军欲混入,也较容易预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7、守城炮

在火药发明之前所谓的「炮」就是指投石车,确实的起源时间虽不可考,但是,可以确定在春秋时代已经有实际投入作战的纪录,而唐代时更是广泛的运用,今试举一例,《旧唐书‧东夷‧高丽传》:
时李绩已率兵攻辽东城。高丽闻我有抛车,飞三百觔石於一里之外者,甚惧之,乃於城上积木为战楼以拒飞石。绩列车发石以击其城,所遇尽溃。又推撞车撞其楼阁,无不倾倒。帝亲率甲骑万馀,与李绩会,围其城。俄而南风甚劲,命纵火焚其西南楼,延烧城中,屋宇皆尽。战士登城,贼乃大溃,烧死者万馀人,俘其胜兵万馀口,以其城为辽州。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中所见「抛车」、「飞石」一词即为炮车。可见这些投石器不仅运用於守城,也有许多时候运用於攻城或野战的时候,宋代《武经总要》曾提到:「凡炮,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宋代对於投石器的重视。正德本《武经总要》共记载有十八种炮车,其中用於攻城的有两种行炮车,用於守城的则有炮车、单梢(ㄕㄠ)炮(两种)、双梢炮、五梢炮、七梢炮、旋风炮、虎蹲炮、拄腹炮、独角旋风炮、旋风车炮、卧车炮、车行炮、旋风五炮、合炮、火炮。共有十八种,不过有详细记载结构的只有八种,各炮诸元详见下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些炮中大多数都以「梢」的数量作为名称,「梢」是指炮杆的组成结构,若为一支炮杆则称为单梢炮,五支则称为五梢炮,复合组成的炮杆弹力较佳,容易将炮石投掷至远处。在投掷时炮石的固定极为重要,皮窝与炮杆系以两组绳子相连结,一组固定於炮杆上,另一组则以铁环活套於炮杆,由於炮杆尾端的角度稍微上扬,活环端在炮石尚未投掷出时并不会脱离炮杆,必须在炮石已经达到与地面垂直时,活环端才会脱离炮杆,炮石才会投掷出去,这种设计对於安全投掷炮石有很大的帮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些投石器在攻守城中往往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因为大多数的兵器都是直射武器,只有投石器是抛射武器,可以越过障碍攻击敌人,但这些炮本身缺乏防护,所以多半必须倚城而战。而且投石器使用时军士蕈集,若为敌人侦知位置,进行反炮战,造成伤亡往往极大。值得注意的是《武经总要》中所载的投石器射程和《襄阳守城录》所载的射程相差很大,其中单梢炮的射程在《武经总要》中为50 步(78.25公尺)和80步(125.2公尺),而在《襄阳守城录》中则为250步(391.25公尺)。相差三至五倍之多,可能是北宋在编《武经总要》时刻意的隐瞒了投石器的射程。

针对固定炮架和固定炮杆所延伸的移动和调整射击方位问题,也发展出了旋风炮和一些车型的投石器。旋风炮的支柱是单竿设计,可以旋转调整射击方位,而不必搬动炮架。这种投石器也受到北宋敌人西夏的注意,在《宋史‧西夏传》中提到了西夏运用这种炮的情形:

有炮手二百人号「泼喜」,立「旋风炮」於橐驼鞍,纵石如拳。得汉人勇者为前军,号「撞令郎」。若脆怯无他伎者,迁河外耕作,或以守肃州。

西夏人显然寄望投石器能赋予机动性,来增加其野战的使用性。有趣的是,西夏许多操纵炮车的军士是汉人,这和明末时满洲人利用汉人来操作火炮的情形相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投石器到了南宋已经发展成对重式(counterweight-powered engine),原来的投石器需要许多人拉索,但改成对重式後,大部分拉的力量改由重物所取代,士兵可以先利用绞车将重物升起,装上炮石後,只要释放重物,就可以将炮石投出,这种方法除了大幅减少操作的人员,减少操作所需的空间外,对於投掷的准确度也大为提升,可以调整重物来控制射程,若是以人力拉掷则无法控制,而且人员必须训练才能顺利的投掷出炮石。南宋的守城战中,宋军能够克敌致胜,这种对重式的襄阳炮居功厥伟。

由於炮车的发展日新月异,双方同时用炮相互交战的情形增加了,因此对於炮击时可能受到的弓矢、炮石的攻击均必须考虑防护设施,於炮石的防护也日益受到重视,据《宋史‧兵志》所载,就有「护陴篱索」这种防御设施。

咸淳九年,沿边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炮,有触类巧思,别置炮远出其上。且为破炮之策尤奇。其法,用稻穰草成坚索,条围四寸,长三十四尺,每二十条为束,别以麻索系一头於楼後柱,搭过楼,下垂至地,梁垂四层或五层,周庇楼屋,沃以泥浆,火箭火炮不能侵,炮石虽百钧无所施矣。且轻便不费财,立名曰「护陴篱索」。是时,兵纪不振,独器甲视旧制益详。

护陴篱索不但可以防火炮、火箭,还可以扺御百钧的炮石,用费又少,可以说是有效又经济的设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8、弓和弩



弓的发展历史源远留长,在上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世本》将弓矢的起源归於皇帝的大臣「挥」和「夷牟」;《山海经》则称:「少皞生般,始为弓矢。」此外,弓也与许多神话故事有关,如耳熟能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的传说。可见弓矢的起源很早。弩的起源也相当早,和弓一样,没有人确切知道它的发明时间。但是可以确知的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随著战争型态的日益扩大,弓和弩已经成为军队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代的弓弩种类繁多,仅在《武经总要》一书就记录有弓四种,弩十二种(包含六种床弩)。这些弩的规格各异,可以看出宋人对於弩的多方需求。在单人操作的弩方面,除了《武经总要》所载的六种之外,还有一种宋代最知名的弩「神臂弓」。神臂弓是於熙宁六年(1068)十二月,由入内府都知张若水进呈由归顺的党项酋长李宏所设计的偏架弩。由於性能优异,发现可以击穿双层的铁甲,因此很快的配属於部队。神臂弓的弩身是用坚硬的山桑木制成,弩梢则采用檀木,「马面牙发」(扳机)用铜制,弦是用麻绳。弩的前端圆环有一协助装填的装置「干镫」。它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尺),弝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0.347公尺),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至於弩箭则和弓所使用的箭不同,长度只有数寸长。」这种弩除了广泛的配置於北宋的军队中外,南宋时,抗金名将韩世忠又将其改良称为「克敌弓」,继续为南宋军队所沿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2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弓箭设速较高,是弩的12倍,容易制造。弩的射程较远,一般可以达到320公尺以上,但若北宋北宋的神臂弓(其实是弩)射程可达500公尺。对於远处的敌军可以弩攻击,近处敌军则以弓消灭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床弩

除了个人所使用的弩外,北宋亦发展了一系列巨型的床弩,这些床弩为增加发射的力道,都是以复合弓来提供足够的弹力。这些床弩的发射机制和个人型所使用的弩机不同,一般是以槌子来敲移「牙发」,使弦脱离,进而带动弩箭。床弩一次发射数十箭,对於敌人的密集攻击具有很大的伤害力。由於威力强大,攻城军往往用来射击城墙,以便军士可以蚁附上城,所以攻城军将这种弩箭称为「踏撅箭」。下表为《武经总要》中所载各种床弩的性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三、火药兵器

1、炼丹术

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据史书所载,至少在战国时期,即已有方士炼制不死之药),且自始即受统治阶级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历代总有或多或少的所谓方士在进行炼制「长生不老」仙丹的实验。也累积了一些实际的经验与文字记录(如东汉魏伯阳撰的《周易参同契》即为一例)。三国以後,这些方士逐渐托身於应时而兴的道教行列,大批的道士开始学习与尝试炼丹的工作,於是炼丹术与新兴的道教结合了起来。随著道教的在我国日益盛行,炼丹术也随之日渐发达,奠定了我国火药与养生医学发展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炼丹家始终认为:如果在适当条件配合下,一种物质经过若干程序处理後,若与另一种物质相结合,则可以自动的将其原有的特质转换到另一种物质身上,而凡人也有接受这种变化的可能。因此,他们利用烧炼的方法,企图将一些不易腐坏的物质,特别是如黄金、白银等矿石制造成易於吞食的丹丸,经由人吞食後,将其中不腐坏的特质为人所吸取,以达到长生不死之效。上述理论今日看来虽然无稽,然而自秦汉至隋唐之间的炼丹家却深信不疑。而许多企盼长享荣华富贵的帝王贵族们亦颇以为是。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烧炼矿石设法使其体积变小硬度变软,并去除其中原有的毒性,使其成为可吞食的丹丸,遂成为我国方士炼丹的主要内容。而矿石中的硫黄为炼丹家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硫黄可改变其他矿石的形态外貌),如《周易参同契》书中曾记其对水银(汞)的作用曰:
河上奼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神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文中所称「河上奼女」即指水银,句末之黄芽就是硫黄,硫黄和水银放在一起可生成硫化汞,即炼丹家所称的丹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2、火药的发明

而硝石(硝酸钾)则为古代制溶解金属溶液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在利用燃烧方式制造丹丸时,可能由於偶然不慎将硫黄与硝石同时掉到炭火上,引发了产生火焰甚至爆炸声响的後果。渐渐的,炼丹家们从实际的经验或有意的实验中了解到,将适量的硫黄与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会著火甚至爆炸。据今日所保存下来的史料颢示,最迟在唐初炼丹家们对上述性质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且经常将其运用在炼制仙丹上,炼丹家称之为「伏火法」。然而,当时火药配方的使用纯粹为炼制仙丹,丹家将上述原料加以混合使产生著火作用,其目的亦只在改变硫黄的特性。

因此,虽然初唐以後的炼丹家已熟知火药配方,但是由於唐代帝王贵戚对成仙之事十分著迷,他们所支持的炼丹家们其主要的工作仍在烧炼仙丹,对於火药配方的使用大体仍限於改变硫黄与硝石的性质而已。直至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兵烽四起,许多原先寄食於豪门贵族家中的方士流离失所,部份乃投身军旅而逐渐将火药配方引用至军事方面,开始有了火药武器出现。如《宋史‧太祖本纪》记有:
开宝九年--八月乙未朔,吴越国王进(呈)射火箭军士。

而火箭,据《武经总要》一书所载曰:又有火箭,施火药於箭首,弓弩通用之具。

且早在开宝三年(970),即已有官吏向太祖进献〈火箭法〉。故而可以断定,吴越国王所进呈之射火箭军士,其所射之火箭应已为配有火药的火箭。依此推之(吴越早於北宋五十馀年已建国),五代的吴越政权时已将火药用於战事当为可信。(唯此说仍待更多证据加以肯定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3、宋代火药武器的发展

北宋建国後,由於自始至终北方与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威胁未曾间断(契丹、西夏、女真接踵而兴),而政府却又因安内的考量不得不采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在这种矛盾的情势下,既不愿亦无法堷养出有特殊领导能力的军事人才,自然亦大为削弱北宋军队的作战实力。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只有在兵员的增加与武器的精益求精方面下工夫。因此,自太祖初即位,即以「魏丕为作坊副使」,负责军器的监制与改良工作,开始大力推动武器的制作与改良工作。而魏丕为一精於设计的机械人才,据《玉海》记载他所创制的戎器「无不精致」,原先射程只有七百步的床子弩,经过他改良後射程「增至千步」。在他的领导下,北宋的武器改良有了好的开始,也奠定了火药被大量用於武器制作方面的环境因素。至开宝九年(976)三月,魏丕奉命出任代州剌史,但仍兼领作坊使的工作,太祖并下令「作坊所造兵器每旬(十日)一进(呈),上亲阅之,列五库以贮焉。」九月,又下诏将作坊扩大为南北两大制造,大量制造铠甲刀等兵器。不久再增置弓弩院专造弓弩箭镞,以及南北二造箭库,大量制造弓箭。由於早在六年前兵部令史冯继升即曾向朝廷奉献「火箭」,故而此时所制弓箭中或许已有上附火药的火箭。唯据史书所载太祖在灭南唐(开宝八年,975)及太宗在灭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未见火药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对契丹人用兵之记录中,亦未出现使用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的记载。因此推知,在太祖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在太宗时可能尚未被重视。直到真宗即位初期,一则因君臣颇为励精图治,於国防建设十分关心;再则自太宗歧沟关之役宋师惨败後,引来了契丹人连年不断的入寇,无论是地方政府或边境军民皆深受其害。故而激起了军民强烈的的抗敌意识,大家皆勇於贡献一己之力以加强国防力量。不断的有各阶层人士向朝廷输纳新式改良武器:如

咸平元年六月,御前忠佐石归宋献大羽弩箭,箭裁尺馀而所泪甚远,中铠则簳去而镞存,牢不可拔。三年四月,神骑副兵马使焦偓献盘铁槊,重十五斤,令偓试之,马上往复如飞。

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毬、火蒺藜。

先是,相国寺僧法山,本洺州人,其族百口,悉为戎人所掠。至是,愿还俗,隶军伍以效死力,且献铁轮拨,浑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为马上格战具。

五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制手炮以献,诏沿边造之以充用。

五年九月戊午,石普言能发火毬、火箭,上召至崇政殿试之,辅臣同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上述新造武器中,唐福所献之火箭、火毬、火蒺藜,石普所发之火毬、火箭,皆为利用火药以伤敌的火药武器。而此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在景德元年(1004)的对辽之役中开始发挥破敌的功效。如该年十一月,在宋师天雄军被辽大军围困时,幸赖宋将孙全照所训练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铁甲的火箭破敌而使天雄军不致全军覆没,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其经过曰:

景德元年……十一月……天雄军闻辽师将至,阖城惶遽,王钦若与诸将议分守诸门……既而莫肯守北门者,乃以命(孙)全照……全照素教畜弩手,射人 马,洞彻重甲(能洞彻重甲,以当时的弩箭性能而言,非火箭莫属),随所指麾应用无常。於是大开北门下吊桥以待之,辽师……遂南攻德清军,钦若闻之遣将率精兵追击,伏兵起断其後,天雄兵不能进退,全照请於钦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门不足守,全照请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门力战,伤辽伏兵甚众,天雄兵乃复还,存者什三四。

而澶州之役宋师床子弩所发射致辽统帅达兰於死的箭,亦极可能是上附火药的药箭,见《续资治通鉴长编》记曰:
景德元年冬十月……契丹既陷德清,是日,率众抵澶州北直犯大阵,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李继隆等整军成列以御之,分伏劲弩控扼要害。其统军顺国王达兰有机勇,所将皆精锐,方为先锋,异其旗,躬出督战,威虎军头张坏守床子弩,弩潜发,达兰中额头,其徒数十辈竞前舆曳至寨,是夜,达兰死,敌大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6-8 21: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於力主侵宋的契丹统师为宋所伤,增加了宋军的气势,才有真宗亲赴前线劳军之举,奠定了和谈的基础,给宋、辽间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此一战役的结果,使北宋朝野深深体会到武器精良甚至胜过千万雄师。因此,澶渊之盟(1104)後,虽然国境长期无大战事,而真宗及继位的仁宗对兵器的改良仍然极为重视与鼓励。如天禧四年(1020,澶渊之盟後十六年)四月,诏「南作坊之西偏为弓弩造箭院」增加弓弩箭镞的制作数量,「诸州有作院,岁造弓弩箭、韧、甲胄、箭镞等凡六百二十馀万。又别造诸兵幕甲袋釭敳锅锹铄斧等谓之什器,凡诸器械列五库以贮之」。仁宗时为了让各级政府及统兵官了解历朝历代名将所常的战阵战术,以及当时所拥有的各种武器及其制法,更特命大臣丁度、曾公亮负责搜集资料,编成专书,此书即为《武经总要》。书成後并下令颁行各州军监为研习之用。此书以今日水准而言虽然内容不尽充实完美,但却为较完整保存北宋军知识与武器制作技术的一本代表作品。全书共有四十卷,分前後两集,前集叙制度十五卷,边防五卷。後集叙历代战争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其中前集卷十二攻城,卷十三器图两卷中,图绘了当时常见的攻防用各种武器并详述其制作与使用法,此中即包括了类似今日黑色火药配方及各式使用火药的武器,为今日所存唯一较完整介绍北宋时期火药及火药武器发展内容的专书,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由於朝廷之重视武备,遂使地方官吏献改良武器者亦先後多人,如《宋史》所记者即:
庆历元年,知并州杨偕遣阳曲县主簿杨拯献龙虎八阵图及所制神盾、劈阵刀、手刀、铁连槌、铁简,且言龙虎八阵图有奇有正,有进有止,远则射,近则击以刀盾。彼蕃骑虽众,见神盾之异,必遽奔溃,然後以骁骑来击,无不胜者……帝阅于崇政殿,降诏奖论。

皇佑元年,御崇政殿阅知沣州供备库副使宋守信所献冲阵无敌流星弩,拒马,皮竹牌、火镰石火纲三刃、黑漆顺水山字铁甲、野战拒马刀弩、砦脚车、冲阵剑轮无敌车,大风翎弩箭八种。

四年,河北、陕西都总管司,郭谘所造独冲阵无敌流星弩,可以备军阵之用。诏弓弩院如样制之。

(皇佑)五年,荆南兵马钤辖王上临阵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hy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01
编号 29347
注册 2005-1-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8 21: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萨尔浒之战算不上攻防战吧,明军连城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消灭了,到是张巡雎阳之战值得一提。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3 03:4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27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