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umi100 于 2011-4-30 17:41 发表
这六万万的记录最先是毛奇龄自己的后鉴录里记载的绘声绘色的,啥时候就变成满清要毛奇龄改明史了,满清内牛满面,真是躺地上也中枪。
袁崇焕被抄家时候,抄家官员有回报崇祯的东东,现存在厦门大学里,袁 ...
你居然认为毛奇龄纂修《明史》与清庭无关的。
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参与纂修《明史》。
崇祯抄家时袁督师妻无子,不等于妾无子。袁督师家属被流放的时候无子,不等于没有遗腹子。
遗腹子一般不在流放之列。且依明律,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的人被判流放,是可以用劳役和银子来赎的,《明史刑法志》:“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以下,收赎……大抵赎例有二:一罚役,一纳钞,而例复三变。罚役者,后多折工值纳钞,钞法既坏,变为纳银、纳米。”
《东挽县志》:“袁督师无子。相传下狱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今北京)民间。大兵入关,为满州某所得,隶籍于旗。”
[ 本帖最后由 吴下小蒙 于 2011-4-30 18: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