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后汉书》随笔:东汉皇帝多幼帝、早亡
性别:未知-离线 humi100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士兵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9
帖子 5487
编号 120385
注册 2007-3-13


发表于 2008-2-6 18: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2-6 15:34 发表

看看桓帝有你想象的这么弱智么?
帝因是御前殿,召诸尚书入,发其事
诏书直接发到朝臣。没有落到了梁冀党羽手里的机会。

你去找关于岳飞争论的帖里我的观点吧,那里有事实。从你这种完全不做调查直接凭借 ...

梁氏在宫中多年经营,皇帝连议论都只敢上厕所的时候说,可见他身边应该有多少梁冀党羽,没这些宦官的穿针引线,中间周旋,你以为把大臣招来,发个诏书就能解决梁冀.

至于曹腾在立恒帝事件中的的作用如岳飞事件中秦桧一般.你在这里百般为曹腾辩解为无罪.那秦桧有何罪之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佛山黄师傅
(飞鸿)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
帖子 569
编号 365192
注册 2010-3-14
来自 江南水乡


发表于 2010-7-26 15: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回复 #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或许这是上天对东汉王朝开的一个玩笑吧。明帝、庄帝驾崩时年纪不大,导致自己的儿子继位的年龄普遍不大,诸王的儿子年纪不大,国无长君,为宦官和外戚掌握大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29 00: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汉的几个皇帝,除了最初的三位以外,不搞点宫廷政变等非常手段就没有谁能掌握实权。这种皇帝不过是个花瓶摆设罢了。至于宦官,搞阴谋政变有用,治国可没用,别的不说就没人心服他们。他们干掉了何进,然后就被随之而来的袁绍董卓杀光,就是一例。而且横行不法乱政这一点外戚宦官互相之间九十九步笑一百步。宦官虽然能够诛灭某些横行不法的外戚,但对各地豪强之根深蒂固却没有什么办法。因此外戚豪强势力一直庞大,宦官外戚之争也没有尽头。东汉末年设置八校尉训练新兵,宦官謇硕为首,豪强袁绍为次,连棒杀了謇硕叔父的曹操也能有一席之地,可见双方关系之微妙。

东汉中期以后,中朝外朝首脑再通过录尚书事掌握内朝几成惯例,皇帝本人被架空。这个制度不改变皇帝就只能靠政变来收拾权臣。除了魏公魏王爵位重于此前的权臣,曹操本人干的不过是这种惯例的延续。后来的诸葛亮,掌权方式也是丞相录尚书事。李严等人曾经对诸葛亮“劝进”,历数一下子从东汉以来的大臣,外朝首脑录尚书事又不在首都常驻的,也只有曹操和诸葛亮两个,这种“胡思乱想”如何不评论,并非心血来潮。

[ 本帖最后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7-29 00:3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7-29 00: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录尚书事掌握政府决策权,这从武帝设立中朝以后就开始了,霍光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这种安排并不是架空了皇帝,恰恰相反,这是皇权的集中,是皇权的膨胀。

因为尚书台这个机构,从制度上、从法理上讲,不属于朝廷,而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所以大臣只有通过录尚书事才得以掌权,实际上就等于把所有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这些当权者的权力来源再也不是制度(如同西汉初期的丞相一样),而是来源于皇帝的私相授受,——也就是说,如果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他们的权力马上就成为浮云。

所以,东汉建立后,刘秀就进一步强化了尚书台的作用,整个东汉,都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29 05: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7-29 00:57 发表
录尚书事掌握政府决策权,这从武帝设立中朝以后就开始了,霍光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这种安排并不是架空了皇帝,恰恰相反,这是皇权的集中,是皇权的膨胀。

因为尚书台这个机构,从制度上、从法理上 ...

不错,这个制度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这在当时外朝权力极大的情况下的确是限制了外朝权利,导致了皇权的膨胀,但到了东汉末年,这个皇权,确切地说我以为是中央集权被权臣以外朝首脑兼任的形式掌握并成为惯例后,原则上的内朝负责决策,外朝负责执行成了权臣内外手一把抓,等于架空了帝王本人。帝王本人变得无足轻重,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东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帝王,也无碍于天下政务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帝王还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7-29 09: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7-29 05:10 发表

不错,这个制度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的。这在当时外朝权力极大的情况下的确是限制了外朝权利,导致了皇权的膨胀,但到了东汉末年,这个皇权,确切地说我以为是中央集权被权臣以外朝首脑兼任的形式掌握并成为惯例后,原则上的内朝负责决策,外朝负责执行成了权臣内外手一把抓,等于架空了帝王本人。帝王本人变得无足轻重,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东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帝王,也无碍于天下政务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帝王还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要把皇帝和皇权分开。

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或早亡,因此朝政被权臣把持,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的沦落。

东汉中后期,主要有三种政治势力,一为士人,二为外戚,三为宦官。

先说宦官,宦官凭什么能掌握大权?《后汉书》说的明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他们是作为皇帝代言人的姿态出现的。也就是说,宦官所具有的一切权利,全部来源皇权,——这也是从古至今除唐朝以外,所有宦官专权的本职。宦官的权利,其实是皇权的延伸,皇帝想让他们掌权他们就有权,皇帝不想让他们掌权时,只需一纸诏书。唐朝之所以例外,是因为唐朝的宦官掌握了神策军,他们的权利来源于军队,本质上是军阀。

所以对于宦官来说,只有皇帝想不想收拾他们,而没有能不能收拾的问题。

再说外戚,由于外戚是正常人,所以他们可以在体制以内取得权利,这是他们不同于宦官的地方。但是,外戚的最大依靠,却不在于体制,而往往在于太后,——也就是说,外戚权利的保证,依旧来自于皇权本身。譬如邓骘和邓太后,窦宪和窦太后,梁冀和梁太后。这几个专权的外戚,实则皇帝收拾起他们来,都是很轻松的。——即便是最为跋扈的梁冀,只要遇到了成年的桓帝,依旧毫无抵抗之力。原因无他,只是他们的权利大半来源于皇权而已。

当然,外戚中有强人,比如王莽、比如杨坚,这些人之所以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更多的是通过扩大自己在体制内的权力而完成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自己外戚的身份。

士人,这才是真正唯一能够对皇权形成牵制的力量。因为士人的权力不来自于皇权的赐予,而是来自于制度、传统、以及对知识的垄断。汉武帝设立内朝,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事实上都是皇权对士人做出的反应。

就东汉而说,有时候因为皇帝过于幼小,确实存在皇帝本人被架空的情况,但只要皇帝一旦成人,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回自己的权力。所以说,东汉存在皇帝被架空的情况,但却绝不存在皇权被架空的情况。

正是内朝的设置和“虽设三公,事归台阁”的制度,保证了东汉皇权的独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三国赤壁周郎
(魏君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19
帖子 1865
编号 273194
注册 2008-3-31
来自 蓬莱仙境


发表于 2010-7-29 09: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退一万步说,就算曹腾有过,也不干曹操的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29 23: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7-29 09:07 发表

但只要皇帝一旦成人,总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回自己的权力。所以说,东汉存在皇帝被架空的情况,但却绝不存在皇权被架空的情况。

这个轻而易举,无非就是联络什么人(大多数是宦官)宫廷政变,有几个曾经“轻而易举”地罢免跋扈将军?到了汉献帝宫廷政变也不灵了的时候,他也只好“献”帝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0-7-30 01: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当阳侯杜元凯 于 2010-7-29 23:06 发表


这个轻而易举,无非就是联络什么人(大多数是宦官)宫廷政变,有几个曾经“轻而易举”地罢免跋扈将军?到了汉献帝宫廷政变也不灵了的时候,他也只好“献”帝了。

你这个就是抬杠了。

献帝时期的政治,不是正常的政治。

董卓、曹操的权力,不来自于皇权,而是来自于军队。

他们的身份是军阀。

要谈论权力,首先就要认清楚权力的来源,这是这个问题的前提,也是这个问题的本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10-7-30 02:1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7-30 01:51 发表


你这个就是抬杠了。

献帝时期的政治,不是正常的政治。

董卓、曹操的权力,不来自于皇权,而是来自于军队。

他们的身份是军阀。

要谈论权力,首先就要认清楚权力的来源,这是这个问题的前提,也 ...

问题不是献帝,问题在与此前的东汉皇帝,从汉和帝开始,就基本上丧失了以合法合理的手段任免臣下的能力,只能借助于非常手段,这本身就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君主。到了汉献帝时期只不过又恶化了一步,连非常手段亦无能为力,变色也顺理成章。

东汉的实际决策机构是尚书台,这个你我大概没有什么分歧。问题就在于这个尚书台很少能掌握在帝王本人的手里。如果说尚书台代表皇权,那么这个皇权在东汉很大程度上成了个权臣披着的马甲。掌握了尚书台就可以以帝王的名义发号施令,和帝王本人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帝王想夺回还需要依靠宫廷政变这种非常手段,这帝王也味同嚼蜡。尚书台这一套制度从东汉开始,通行于魏晋南北朝。北朝互相之间杀了个血流成河先不论,相对平静的魏晋南朝也禅让不断,权臣把持朝政的局面无论谁上台从根本上无力改变,根源无非就是这一套制度本身已经为权臣架空帝王做好了准备。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 16: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55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