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百家姓专题帖——大家都进来寻根问祖呀, 已经收录完毕,欢迎大家跟帖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0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来源有二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彭为八姓之一。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彭氏已向西、向南迁徙。此后至晋代,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氏又有播迁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者。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构云迁居彭州宜春(今属江西)。彭构云5世孙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鹏举男,1934年10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任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长。 鹏鹏先 1936年生,作家儿童文学理论家。璧山人。笔名黄江、蓬仙、欧阳诸葛


①颜师古急就篇注;楚之军师使主偏者,因以为氏。 ②胡三省云:高辛族。 ③路史:周公族之后。 ④史游急就篇:汉有偏吕。 ⑤通志氏族略:古偏将军之后,以官为氏。 ⑥千家姓:辽东族。


朝鲜族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来源有二:春秋时,一是周卿士樊仲皮的后代,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皮;二是郑大夫子皮的后人,亦以父名为姓,相传姓皮。

二、郡望堂号 汉置天水郡,现在甘肃省通渭县。据《姓谱》记载:“出郑大夫子皮。”望出下邳。

三、历代名人  
1、皮日休——字袭美,唐朝时襄阳人。曾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醉士、酒民。咸通八年(867年)进士任太常博士。性情高做,善于诗文。撰《鹿门隐书》60篇,多讥闭时政。与陆龟蒙友好唱和,时称皮陆。乾符中黄巢起义军人长安,授日休翰林学士,后以讥刺被杀。著有《皮子文薮》、《松陵唱和诗集》等书。  
2、皮豹子——后魏渔阳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时历官征西将军封淮阳公。累破宋师,积功升内都大官。豹子沈勇笃实,一时推为名将。卒溢襄。  
3、 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举人出身。他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后在学堂、书院研讲学术。所言皆贯穿汉、宋,融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听者无不动容。其讲义及答问,均刊《湘报》中。晚年长期任教,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所著《五经通论》、肿列心得,示学人以途径;《经学历史》则是经学入门书。他主讲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对各家持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著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2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一是来源于封地,战国时期韩国君韩哀侯,将少子诺封于平邑(今山西临汾市一带),他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相传姓平;
二是齐国相晏平仲的后代,以其父名为姓,相传姓平。
三是陕西平姓,本支为大元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长子定宗简平皇帝贵由后人。帝崩,是国内忧外乱,三岁无君。后人深受迫害,东渡黄河移居河北邯郸地区,后因战乱,西迁进河南博爱县。至大明洪武年间,族人不堪迫害汉姓为平。黄河发水,西迁至今山西临汾市,后入陕西定居。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内郡,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三、历代名人
1、平当——字子思。汉朝时平陵人。以明经为博士。对于夏禹治水的情况很有研究,因此成帝封他为骑都尉,负责开河筑堤,防治水患。哀帝即位以后,升他为丞相,赐爵关内侯。到了第二年,又要给他升官加薪,他因为生病,拒绝了。他说:“我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薪俸已经够了,给子孙留的财产大多,会使他们过奢侈生活”!
2、平刚——贵州贵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秀才。光绪二十六年与张态、彭述文创设乐群学堂。中国同盟会贵州分会会长。后被推组织贵州军政府,兼任枢密院事,并被选为全权代表,赴武昌商讨组织中央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民国2年,国会成立,任参议院秘书长,并任同盟会中央总务干事。响应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著有《感遇诗集》、《平氏谱录》、《贵州革命先烈事略》等。
3、平海澜——上海松江人。毕业于南洋公学。曾任清华学堂教,南洋公学附属中学主任,大同大学教授、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60年7月,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同年逝世,终年75岁。编有《英文学生字典》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番姓为吴芮封番君,子孙因氏,读婆,番 字虽有潘婆二音,而在姓宜读为婆。


普姓来源:(1)出自古代鲜卑族拓跋氏。南北朝北魏分贵族十姓,魏献帝次兄为普氏。(2)出自彝族,原系彝族“普除普”以族名为氏,后取其首音谐汉字“普”为单姓。 普姓是罕见姓氏,当今分布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尚义,山东鱼台、平邑,湖北老河口,云南陇川、泸水、河口、邱北、路南等地。汉、藏、彝、侗等民族有此姓。潮汕在潮州湘桥区有数户普姓。


①风俗通:周礼仆人之后。 ②左传:春秋时有仆析父,郑有仆展。 ③中国姓氏集:汉时有仆朋,从校尉征匈奴有功,官至骠骑将军,封辉渠侯。 ④千家姓:河南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来源有四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后代。虞舜为炎黄部落首领时,其子孙散封于濮地,其后代遂以地名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代。颛顼帝裔孙陆终之后,有另居于濮者,其后以地名为姓。
3、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封于濮(今河南濮阳市东濮城),其后以封地为姓,称濮氏。
4、以国为姓,周朝时,有百濮国(在今湖北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濮氏望族居鲁郡。(今山东滋县25里)。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摶钪谔脭:元朝大德年间,因水灾年荒,乡民苦饥。濮鉴本是一农民,较富有,他捐出1000多担粮食赈灾,救活了很多人。
【郡望】
1、鲁国: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
2、濮阳:古县名。春秋时卫国都城,因地在濮水之北,故名。秦汉为濮阳县,属东郡。在今河南濮阳县。晋代析济阴郡之一部分之濮阳郡。隋代改为濮州。在今山东省濮州县。

三、历史名人
濮万年、濮道兴:兄弟二人为宋代画家,善画人物。
濮源、濮升:清代时,父子二人先后任涪州太守,有惠政。濮鉴:元代富阳税务官,字明之,桐乡人。大德中大水淹禾,乡民苦饥。鉴捐米千余石以食饥者,所活甚众。后升提举。
濮阳涞:明代广德人,号真庵,广德人,南昌府通判。一生操履清白,有政声,著述较多。
濮真安:明代名人。 濮仲翁:汉代名人。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族姓氏


一 姓氏源流 浦姓出自姜姓,是西周时期姜太公的后代。春秋时期,姜太公的后人有奔于晋国的,做了晋国大夫。因为被封于浦,于是以浦作为姓氏,称为浦氏。

二 迁徙分布 浦姓的望族居住在京兆(今天的陕西长安东)。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郡望百家姓》记载:浦氏望出京兆郡。即是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至华县一带。
2 广平堂:三国时期浦仁裕著有《广平记章》15郡。

四 历史名人
1 浦源:明代画家,无锡人。在福建游历,与林鸿辈号为“十才子”。
2 浦镛:明代监察御史,字廷用,上元人。成化年间擢升建宁知府,以清廉节俭为治,人们很景仰它。
3 浦仁裕: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著有《平章记》十余卷。
4 浦南金:明代唐府教授,字伯兼,嘉定人。嘉靖举人。博学多才,喜好古文,擢升国子助教。死后没有留下一点值钱的遗产。著作有《诗学正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5: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濮阳

一、寻根溯祖 以地名命姓。濮阳,古代又名澶州、帝丘,因地处濮水之阳,故名濮阳。上古时炎黄部落首领颛顼帝高阳氏曾建都濮阳(今河南濮阳市)。颛顼帝的后代有郑国姬姓居于此地,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地名为姓,称作濮阳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相吴堂":三国时濮阳兴任会稽太守,他和琅琊王孙权的交情很好。孙权做了东吴皇帝后,封他为外黄侯,拜丞相。濮阳氏因以"相吴"为堂号。
【郡望】 平陵县:春秋时齐国有平陵邑,汉代时置东平陵县,晋代改为平陵县,属于青州济南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历城县东。

三、历史名人 汉代有名人濮阳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姓氏来源  
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今河南仆阳市戚城),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相传姓戚。

二、郡望堂号   汉置东海郡,现在山东省郑城县。  《姓谱》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

三、历代名人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编建新军,加强训练,纪律严明,将士无不用命,所率之军闻名当时,人称“戚家军”。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茫戎要略》、《武备新书》等书。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译有《菲尔丁:《汤姆·琼斯冲(合译稿本),稿本有《论汤显祖与(牡丹亭》、《读(红楼梦)笔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试译》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资料缺)


漆雕氏系神农(即炎帝)后裔,本姓姜.神农后四十一代孙(既伯夷叔齐之孙)隐居漆水之东,后徙商 丘之漆园,遂以漆为姓,名曰漆河,漆姓由此开始.
明代瑞州新昌人漆文昌,嘉靖年间举人,官应城知县,离宰相张居正的家乡江陵很近,但他从不因此去拜访张居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耿直。后历官永昌知府、参政。晚年回乡,把数十亩田地都分给族中人,自己则闭门教子。
元代高安人漆希范,字文翁,才识超人,善写文章。初为本县文学,后任静江路教授,谨慎清廉,为世人所推崇。官至临江路知事


笄官后裔流光远;至圣夫人播惠长。注释:孔子19岁结婚,娶的一个夫人就是宋国的亓官氏。她是宋国笄官的后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1)晋代义兴有綦氏。(2)南北朝时,北魏有綦连氏,后改为綦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贡举起名家之誉
廉平贻尸祝之隆
上联说南宋北海人綦崇礼,字叔厚,少年时就聪明异常,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北宋重和年间进士,南宋高宗时历宫中书舍人、漳州及明州知州、翰林学士。所撰写的诏书达数百篇,言简意明;廉洁寡欲,只潜心于词章;又通晓音律。后官至绍兴知府。著有《北海集》。下联说南宋人綦鍪(M6u音谋),端平年间官休宁知县,廉洁、公平,深得民心。离开那里后,百姓塑像来祭祀他。尸祝,古代祭祀时任尸和祝(主持)的人。


七氏: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今山西晋城、运城、太原、忻州,河南义乌,湖北武昌,云南河口、邱北,四川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 明代正德年间永春县训导,姓七名希贤。


现在还有此种姓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来源
1、 出自姜姓,以国名为氏。《通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临淄)。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南阳)。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见者无不惊讶可笑。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 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2、 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名齐子,本为姬姓,其名不可考,齐子为其字。其子孙以祖父之字命姓,成为齐姓一支。
3、 历史上武都氏族有齐氏。如齐万年即是。

二、郡望堂号
【堂号】
"简礼堂":周朝初期,把姜太公封到齐国。过了五个月,子牙来朝廷汇报工作。宰相周公问他:"你们国家这麽快就绪了?"子牙答道:"我简其君臣,礼其从俗。"意思是简化君臣之间的交往,一切礼仪从俗。周公听了赞扬说:"推行政策法令,如果过于繁琐,人民就不敢接近你;只有平易近人,人民才能真心拥护你。"
【郡望】
1、 汝南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2、 高阳郡:本战国时高阳邑。北魏置青州高阳郡,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3、 中山郡:战国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汉高帝置中山郡,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三、历史名人
齐周华:清代旅行家,字巨山,天台人。雍正诸生。好游览,足迹遍及天下。为保吕留良而受酷刑。有《五岳游草》等。
齐天觉:宋代学者,字莘夫,青阳人。家贫,好读书,倦则依几而卧,三十年未曾睡觉。经史子集,无不精通。曾任温州天富知监,后迁知襄阳、宣城二县,再改赣州佥判。
齐白石:(1863--1957),著名书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改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齐季若:唐代进士,贞元中陆贽主试,试明水赋、御沟柳诗,与韩愈、欧阳詹、贾稷、陈羽等人同榜。"皆天下伟杰之士,号曰龙虎榜"。
齐唐:唐代职方员外郎,字祖之,会稽人。天圣进士第一。交址进麒麟,唐据史传非之。众服其传识。
齐泰,明代大臣,兵部尚书。曾力荐削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相傳黃帝二十五個兒子中有十四個得姓,其中有祈氏,乃此姓之始。  


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禹的后人东楼公于杞,其子孙以杞为氏。郡望:齐郡(今山东临淄一带)。
贞妇哭夫,齐城剧坏 郎官出宰,宋史留名
上联说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孟姜女,庄公时,杞梁随军袭击莒国,进抵莒国都城郊外,被俘而死。据说其妻孟姜枕着他的尸体在城墙下痛哭七天,城墙为之崩塌。盂姜女的故事即由此传说演变而成。下联说宋代人杞开,官至朝散郎,后出任芜湖令。


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蒙古族领袖。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人。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1189年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被公推为汗,称“成吉思汗”(“成吉思”为强大之意,一说原意为大海)。
姓奇渥温,简称姓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起源于云南于溪的一个支系


北魏鲜卑后人 望族之后  


在山西省临猗县嵋阳镇,有一个西祁村,大约一半的人姓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1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柒氏:是我国较罕见的姓氏。今山西晋城、运城、太原、忻州,河南义乌,湖北武昌,云南河口、邱北,四川合江,广西桂平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潮汕的揭西有一户柒姓人家。  

齐默特
蒙古族姓氏,现汉姓为陈氏。

綦毋
(1)春秋时晋国大夫綦毋张的后人,以綦毋为氏。(2)匈奴族有綦毋氏。郡望:会稽郡(今江苏东南部至浙江西部一带)。 治左氏而官刺史  举进士以擅诗名 上联说东汉上虞人綦毋俊,曾研究左氏《春秋》,安帝元初年间官交趾刺史。下联说唐代诗人綦毋潜,字孝通,荆南人,开元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宜寿尉、右拾遗、著作郎等。其诗多写方外之情和山林孤寂之境,表现出追慕隐逸的思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漆雕

一、寻根溯祖
1、漆雕是周代吴国公族中分化出来的一支部落,部落为防风,部落姓为皇帝赐姓,称漆雕氏。
2、春秋时鲁国孔子72弟子中有四大贤人,一个叫漆雕开,字子兴的。孔子劝他去当官,实现孔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漆雕很谦虚,说自己的才能还不足以治理天下。战国后,秦统一,漆雕遭灭九族,这个复姓就简化成单姓漆了。

二、郡望分布
蔡 郡:秦国时把蔡、沈二国之地置为三川郡。汉代时改为汝南郡。隋唐改为蔡州,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汝南县。
鲁 郡: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

三、历史名人
漆雕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漆雕徒父:孔子弟子。
漆雕开:孔子弟子,儒家八派之一代表人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2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东汉有兖州刺史牵颢,西晋有偏将牵秀。


春秋時魯國人閔損,字子骞,為孔子弟子,很有德行。閔損年少時,後母對他很不好。冬天,後母讓他穿著蘆花蕾的衣服,而讓兩個親生兒子穿用棉蕾衣服。閔損的父親知道後,十分生氣,趕走後妻。閔損對父親說:“求父親不要這樣做。母在,只我一人受寒;母不在了,三個孩子都得熬冷。”父親聽了他的話。。他的後母得知後,很受感動,對三個兒子也一樣看代。閔損的孫子以他的字為姓。


氐王杨千里入蜀,其后有以千为氏
千魁,蒲城人,明万历四十五年举人,后任高阳县知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3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二、迁徙分布钱氏早期除部分分布于今山东、河南等省外,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秦朝有御史大夫钱产,子孙居下邳。西汉徐州人钱林,因王莽专政,弃官隐居长兴陂门里。钱逊,因避王 莽乱,徙居乌程。唐初,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中原钱姓钱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宋元时期,钱氏发展到今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时期,今上海、云南、湖北等省市均有钱氏的聚居点。从清代开始,居住在闽、粤及沿海的钱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徙居海外者。 唐末杭州临安人钱谬,任镇海节度使,896年击败董昌,据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于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他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兴修钱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吴越国公传5主84年,末代国君为钱谬之孙钱叔,于978年献所拒之地归北宋,被封为邓王。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钱氏政权。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吴越堂":钱谬是五代吴越开国君王。他在后唐时只是一个偏将。但是他深通兵法,很会打仗,打败了王郢,消灭了黄巢,剿平了刘汉宏。皇帝因他战功累累,升他为镇海节度使。这时董昌造反,他有剿平了董昌,皇帝就封他为越王,后来又封他为吴王。到了梁太祖的时候,封他为吴越王。
【郡望】
下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下邳。辖地北至江苏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
彭城郡:西汉改楚国为彭城郡,不久复为楚国。东汉时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
吴兴郡:三国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历史名人
钱 谬: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钱 起:唐代大诗人,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朗士元齐名,世称"钱朗"。有《钱考功集》。
钱 易:北宋钱姓成名最早的名人,浙江人,十七岁时考取进士,时人称他"有李白才"。
钱乐之: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诏铸造原为东汉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后又作小浑天仪。
宋末元初有画家钱选、明代有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明末清初钱谦益、清代有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姜姓,是上古炎帝的后代。春秋时,齐国公族中有个叫公孙强的,他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强姓。郑国大夫强鉏即公孙强裔孙,其后自此皆姓强。
2、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玄孙叫禺疆,他的后代以"疆"为姓,因古代"疆"与"强"相通,所以后来改为强姓。
3、是少数民族的一支。如十六国时,前秦苻坚的后代姓强。三国时蜀国有强端,其子孙奔居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亦姓强。

二、郡望堂号
【堂号】
"浚渠堂":唐朝时雍州有司户参军强循,当时雍州缺水,有很多人和牲畜渴死,他便发动群众开渠引水,给雍州解决了喝水的问题,升任大理少卿右庶子。
【郡望】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丹阳郡:秦代时叫鄣郡,汉武帝时更名叫丹阳郡。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地区。

三、历史名人
强  鉏:春秋时郑国大夫。当时郑国大夫祭伸专政,厉公派雍纠去杀他,后来事情败露,强鉏与公子阏的同党祭仲杀死了雍纠。厉公即位后,追查原来的事,强鉏被判刖刑(把脚砍掉)。君子说强鉏不能卫其足。
强  伸:金朝人,膂力过人。天兴初任中京元帅府签事,刚到任三日,就有敌兵来围,东西北三面皆树起了大炮。强伸用衣帛作成旗帜立在城上,率士兵赤身而战,领壮士5000人往来救应,所至必捷。监守3个月后,因粮尽兵散,城不能守,转战至偃师,力尽被俘,不屈而死。
强行健:清朝人,幼时家贫,好学不倦,后又行医,藉所得以养亲。后又工诗书,尤精篆刻。著有《印论》、《印管》、《医案》、《伤寒直指》等书。
唐代有处士强蒙,宋代有进士强至,明代有广昌尹强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4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强梁
歷史上的複姓,春秋時鄭國統治者鄭公叔的後代。


①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姓。 ②中国姓氏集:四川省灌县、炉县福集场有此姓。


相传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其子孙中留有守陵的,就以山名为姓。东汉有太尉桥玄。后桥姓有一支改为乔姓。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5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 姓氏源流
1 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 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 另外还有“梁国”堂号。

四 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6: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谯氏祖宗:
流脉之一:据《姓氏考略》记载,谯姓是出自于上古周朝时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谯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与周公旦同负贤名的召公 ,他有一个儿子盛,被封于谯(今四川境内),盛于此建立了谯国,并自号为谯候,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称为谯氏。因此谯姓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上了,望族出于巴山之西。这一说法根据比较充分,可信度极高。
流脉之二:周文王第十三子振峄封曹,并且建立了曹国。他的子孙世代为曹国的大夫,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就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地,其后世子孙就以采邑名作为了姓氏。

历代名人
谯 周 (200年~270年)
[三国]时期蜀国名士。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阆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经。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22岁入仕,先后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太子仆、骑都尉、散骑常侍。他一生著述多达百篇,尤其史学著作,历[两晋]迄于[唐宋],皆为史家所瞻目。主要作品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古考史》全书25卷,在[唐代]即被誉为“能与《史记》并行于世的史书”。今谯周墓位于南充市。(引自《三国志》)
谯 纵(?~413年)
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公元405年-413年在位,巴西南充(今属四川)人,初任东晋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405年)据蜀,称成都王,413年兵败国亡。(引自《辞海》)
谯 定
宋代学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称谯夫子,自号涪陵居士。少喜学佛,后学《易》于郭曩氏,并从程颐闻道于洛,是程颐川籍门人中最杰出的易学家。清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著有《易传》。
谯 矜
清代孝疹,沅江人,诸生。七世同居,终事无哗。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随息。尝作《家训十二条》,子孙世守之。  
谯 秀
字符彦,巴西(今四川)人。祖周,以儒学著称,显明蜀朝。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据蜀,雄叔父骧、骧子寿皆慕秀名。桓温灭蜀,上疏荐之,朝廷以秀年在笃老,兼道远,故不征,年九十余卒。(引自《晋书》)
谯 隆  
字伯司,阆中人,西汉贤臣。先后任上林令、忠下侍中。(引自《华阳国志》和《四川古代名人》)
谯  玄  
字君黄,又叫谯元,阆中人,谯隆之子。少时好学,善说《易》、《春秋》。久居郎官,后迁太常丞,王莽篡汉,谯玄隐姓埋名,潜行回故里。后公孙述据蜀称帝,数聘谯玄,玄不应命。光武建武11年(公元35年)卒,遗文有《上成帝书》(引自《全汉文》卷五十五,《华阳国志》、《后汉书》均有传)
谯  瑛
   谯玄之子,阆中人,西汉末学者。通五经,治《易》,为北宫卫士令。 (引自《华阳国志》和《四川古代名人》)
谯  谟
明朝学者,知识非常广博,喜欢做诗,常和文人逸士来往。
谯文林
清朝谯家碥人。同鲜大川、冉文稠、罗其清组织农民革命起义,率军数万,所向披靡,后被清政府镇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传古代西域有伽倍国,在莎车国之西,“伽”姓系伽倍国人以国为氏。元代有名人伽伶真。
“伽”根据住地不同,有qie(读茄)和jia(读加)两种读音,但以qie音为多。河南和山西有此姓。


郄姓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原是郤(XI)姓


茄姓当今也比较罕见。据传黄帝时臣子茄丰氏有罪,被刑之后流放,其后人有以茄为姓。另春秋时淮河流域有一小国叫茄(音jia)国,是楚国的附庸,后被楚国所灭,或有茄国人以茄为姓。故其姓也有两种读音:qie和jia。当代分布:山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此姓人落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之琴师之后,以祖职为氏。
孔子有个弟子叫琴牢。
传说孔子弟子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其中有个叫琴牢。此人性情豁达随和,随遇而安,是孔子弟子中寿命最长的。在讲究长幼尊卑的古代,在以礼节礼仪著称的鲁国,他却能对自己的儿子不板脸,不故作威严,甚至就象朋友之间一样倾心交谈,所以人缘极好。实可算的上有史以来思想开放的先祖。他的后代即以他的名为姓,成为琴氏,奉琴牢为琴姓的始祖。


汉乌桓族有钦氏。如渔阳大夫钦志贲。宋有钦德载。


姓氏由来:风俗通义:虞舜之后,战国有卿秦,为魏将。清代有卿祖培,灌阳人,太常寺少卿。郡望堂号:渤海郡姓氏家谱:卿氏续修族谱历史名人:卿秦, 卿祖培, 卿献策 。卿姓的始祖是虞卿,战国是赵国上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
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项羽有,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
  
四、历史名人
秦紘(1425-1505),字世缨,明代单县黄堆集人。景泰二年,26岁中进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权贵,坐谪湖广驿丞。天顺、成化间,历官雄县、府谷、巩昌,迁陕西右参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山西,寻调宣府,护边有功。弘治初,总督两广军务,打击豪强暴帅,被诬罢归。弦治十四年(1501)军情紧急,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总制三边军务,在军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辞,致仕。
秦 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扬州高邮人。元丰进士,熙宁间以诗赋见賞于苏轼,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元祐初因轼荐为太学博士,累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绍圣元年坐元佑党籍,通判杭州,后编管雷州,徽宗即位,放还。卒于藤州。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常州、武进、无锡一些秦姓均是秦观后裔。秦观墓现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二茅峰下,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琼(?-638):字叔宝,唐时名将,齐州历城人(今济南)。大业中 先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士卒,后降于李密,复归王世充,旋弃之投唐,任马军总管。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胡国公。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桧(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宁(今南京)人,字会之。政和进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变,因反对金人立张邦昌,被俘北去,后为挞懒信用。建炎四年(1130)随金兵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诈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而归。绍兴间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贬逐张浚、赵鼎,收夺诸大将兵权,杀抗金名将岳飞,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称臣纳币,订立绍兴和议,为世人不齿。连其后裔到岳坟前也什分惭愧,曾有诗:“人自宋后名无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县)明代著名女将,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土司职,领其兵,治军严峻,所部号"白杆军"颇能征战,天启时以征讨奢崇明,解成都之围,授都督佥事,任总兵,崇祯十三年奉命追击张献忠,所部白杆兵覆没,十七年张献忠再次入蜀,她据守石砫抵抗,后病死,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数学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参议官、知琼州、司农丞、后贬梅州而死。性机巧,通数术、天文、乐律、营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数学九章》,对“大衍求一术”及“正负开方术”颇有发明,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錫人,是无锡锡山秦氏后裔。,又名博古。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主要负责人,犯过严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野战部队政治部主任。1936年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驻南京代表、长江局和南方局组织部长、1941年后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是七届中央委员。1946年2月参加重庆谈判,于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姓氏由来:姓氏考略:出于少昊,以国为氏,见国名记。又,姓氏辩证云:晋有大夫食邑于清,始以邑为氏。   郡望堂号:鲁郡   姓氏家谱:清氏宗谱   历史名人:清沸魁, 清纹启


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至西汉末,其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  
郡望堂号:河内郡  
历史名人:庆氏名人庆氏自古即为罕见姓氏,因而载入史册的名人不多。   春秋时有庆郑,为晋国晋惠公时大夫;
齐国有庆封,为庆父之子。        
战国末年刺杀秦王之荆轲原姓庆,卫人称之庆卿。       
汉代有庆虬之,长安人;        
又有庆普,字孝公,沛县人,曾与戴德、戴圣同受《礼》学于后苍,故《礼》有大小戴、庆之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路史>>:齐太公之后有青氏。或云:青阳氏之后。按,明有青文胜,洪武时为龙阳典史。


苘茂安 男,1947年2月生,山东文登人。中共党员。副编审。199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现任辽宁省兴城市档案馆馆长兼史志办公室主任。并任中国年鉴研究会地县年鉴研究组组长、全国地方年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索引学会理事、辽宁省年鉴学会副会长。  


姓氏由来:路史: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按,邛,古地名,在今山东省境。   
郡望堂号:蜀郡
历史名人:邛叔, 邛华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本姓仇,因避难改姓求氏。一云为裘氏所改。另,相传为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代。

丘穆陵
鲜卑古姓,今“穆”姓始祖。

去疾
春秋郑国郑穆公之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3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 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二、迁徙分布 春秋时,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有大夫丘弱,鲁国(今山东西南部)有孔子学生丘吾。西汉时,有扶风人(今陕西兴平东南)丘訢;平帝时有扶风人丘俊,后居吴兴(今属浙江)。东汉有乌程人(今浙江吴兴)丘滕,还有云中人(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丘季智。这说明晋代以前丘氏已有迁至今陕西、浙江、内蒙等省者。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是知中原丘氏有一支于西晋末徙居福建。南北朝至五代时期,丘氏除上述地区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唐初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同时已有迁入今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者。至明代,贵州、云南等省也都有丘氏的聚居点。从清初开始,闽、粤丘氏陆续有人迁到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御剑

白衣伯爵
★★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58
帖子 12934
编号 3021
注册 2003-12-7


发表于 2005-5-10 17: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由丘姓分出。清时避孔子名讳,丘姓多改姓为邱,清亡,部分恢复为丘,另一部分(占较大比例)以邱为姓。此后遂有丘,邱二姓。
清有邱良功。现有邱少云。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6: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120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