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的军事能力实在是远胜司马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23, 1:46:29发表
又来想当然?
老兄好像是生长在水边的。大概不会不知道桥面对水的阻力远远大于那细小的桥墩(相比而言)。难道你没有看到过很多桥梁在洪水过后只剩下桥墩还在河里吗?
司马当然是因为水涨才进攻。但是你没有搞清楚司马并不是因为水涨就要进攻,而是因为水涨冲毁了联系主力的桥梁,才发动的进攻。
你应清楚山洪是怎么回事吧?这种从秦岭上突然冲下来的山洪,不可能一直是这样的势头,当然一开始冲过来导致桥梁断掉的是洪峰,此后,水势就逐渐减小了。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可以架桥的缘故。
如果山洪还在猛烈地冲击下来,你以为这种根本没有支撑,只靠浮力的浮桥能架的起来吗?

哈哈哈~~~
笑死,想当然??想当然的是燕老您吧~~
因为燕老您曾经见过有被冲垮了桥面还留着桥墩的情况,所以那条毫无记载的武功水上就必定也有一条被洪水同样冲垮桥面但留下桥墩的桥??而且还一定是山洪冲垮的???
在燕老您自己看来,这个反而不是想当然却是真理了吧!!!

山洪??燕老您又从哪里肯定出这么一场猛烈的山洪来啊???
您这就又不是想当然了???

另外多说一句,俺确实是住在水边,见过的洪水更不少,一个多月前就来过一场。而以前在我们这里还没有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之前,我们这是只有浮桥的,而即使发了洪水,俺这的浮桥可不象您老想象的那样,洪水一来就垮掉。反而是正常地浮在水面,连接两岸的,除非洪水是在来得太大太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redghl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5
帖子 537
编号 43267
注册 2005-7-14


发表于 2005-10-26 11: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对比
诸葛和司马的攻守态势,就知道谁强谁弱了
有什么好多争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6 21:3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另外多说一句,俺确实是住在水边,见过的洪水更不少,一个多月前就来过一场。而以前在我们这里还没有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之前,我们这是只有浮桥的,而即使发了洪水,俺这的浮桥可不象您老想象的那样,洪水一来就垮掉。反而是正常地浮在水面,连接两岸的,除非洪水是在来得太大太猛~~

另外多说一句,俺确实是住在水边,见过的洪水更不少。燕京兄所说是正确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08: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圆桌博弈家于2005-10-26, 21:29:19发表
又一个把吴国生生忽略掉的菜鸟诞生了

又一个以为有吴国在魏国就不比蜀国强大得多的菜鸟诞生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09: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10-25, 9:47:46发表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西线固守东线出击是魏国整个决策层做出的决定 而不是司马想龟缩 明帝当然不会傻到干两线出击这种蠢事

西线固守东线出击?

----YY得那么离谱?别以为明帝率军出屯就叫“出击”了好不?人家魏明帝根本就没打算跟孙权打,不过是吓吓姓孙的结果就跟上次一样孙权听魏色变,跑得比谁都快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0: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5, 15:59:21发表
整个魏国一年不下雨这事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了。而且魏书上写明了是去年十月到今四月不雨。干旱也就是半年。

而华阳国志的记载则是记载着前线的情况。并非是光蜀国国内下雨导致粮食运输出现问题。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

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

写明了是去年十月至四月不雨 没写明四月以后就下雨了

宣王粮尽与盛下雨水李严恐漕运不给是写在一起的两件事

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

只说了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 谁告诉你议欲关中大运的原因是下雨?如果魏国因下雨导致粮运不继 魏书某人传记中也该写明 现在魏书也写的很明白 关中大运的原因就是单纯的陇右无谷而已 不是你意淫出来的什么下大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饭富昌景

中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83
帖子 3473
编号 22892
注册 2004-11-7
家族 未成年黑帮


发表于 2005-10-27 11: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有可能1年不下雨吗?这比撒哈拉还强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1: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9:23:53发表
西线固守东线出击?

----YY得那么离谱?别以为明帝率军出屯就叫“出击”了好不?人家魏明帝根本就没打算跟孙权打,不过是吓吓姓孙的结果就跟上次一样孙权听魏色变,跑得比谁都快了。

YY得那么离谱?别以为你认为明帝率军出屯不叫“出击”就不是出击了好不?不管明帝出于什么动机已经造成了东线出击的事实 兵故诡道 用吓唬的方法出击退敌也是一高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1: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点得很明白给你听,所谓的不雨并非整个魏国一滴雨都没下,只是部分地区干旱罢了。你非要用这个不雨说陇右没雨下,我只能告诉你,你高。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说了这一句前两句都说的是战场的情况,没说盛夏雨水跟司马懿有关系。


我可没说下雨导致要关中大运的唯一原因。只是说大雨断陇,补给不利罢了。若非补给出了问题,何须另议大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1: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10-27, 11:13:44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9:23:53发表
西线固守东线出击?

----YY得那么离谱?别以为明帝率军出屯就叫“出击”了好不?人家魏明帝根本就没打算跟孙权打,不过是吓吓姓孙的结果就跟上次一样孙权听魏色变,跑得比谁都快了。

YY得那么离谱?别以为你认为明帝率军出屯不叫“出击”就不是出击了好不?不管明帝出于什么动机已经造成了东线出击的事实 兵故诡道 用吓唬的方法出击退敌也是一高招

你能解释解释出击与坚守是什么意思?司马懿率兵到前线不战,叫坚守,明帝率军屯居离前线很远的地方同样不战,只吓唬孙权,则成了出击。你果然很搞笑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2: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1:23:05发表
点得很明白给你听,所谓的不雨并非整个魏国一滴雨都没下,只是部分地区干旱罢了。你非要用这个不雨说陇右没雨下,我只能告诉你,你高。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说了这一句前两句都说的是战场的情况,没说盛夏雨水跟司马懿有关系。


我可没说下雨导致要关中大运的唯一原因。只是说大雨断陇,补给不利罢了。若非补给出了问题,何须另议大运。

谁告诉你陇右下雨了?

平恐漕运不给是因为盛下雨水而不是议欲关中大运是因为盛夏雨水

另议大运就是因为陇右无谷 大雨断陇,补给不利只是你的意淫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2: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1:27:21发表
你能解释解释出击与坚守是什么意思?司马懿率兵到前线不战,叫坚守,明帝率军屯居离前线很远的地方同样不战,只吓唬孙权,则成了出击。你果然很搞笑啊。

明帝并非屯居而是未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3: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我说得很清楚了,平恐螬运不给当然是因为盛夏雨水,跟哪里盛夏雨水有关系么?这里面描写的情况就是诸葛亮所在的战区雨水不断,李严害怕漕运所不给。

司马懿的粮食问题(陇右无谷)和战区下雨的记载都已经放出来给你瞧了(盛夏雨水),大搞运输也给司马某某提出来了。而郭淮平调羌粮运往前线的情况下司马懿还是粮尽(时宣王等粮亦尽)。

所谓意淫,怕是得S大师独享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3: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10-27, 12:47:14发表
明帝并非屯居而是未至

那么是已经率大部队迎击到前线坚守的配称出击还是一个还在走在半路的配称出击?

满宠倒是想诱孙权来开战,明帝却坚持让部队在要塞处坚守,自率军迎敌,恐未至,权退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3:3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3:09:47发表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我说得很清楚了,平恐螬运不给当然是因为盛夏雨水,跟哪里盛夏雨水有关系么?这里面描写的情况就是诸葛亮所在的战区雨水不断,李严害怕漕运所不给。

司马懿的粮食问题(陇右无谷)和战区下雨的记载都已经放出来给你瞧了(盛夏雨水),大搞运输也给司马某某提出来了。而郭淮平调羌粮运往前线的情况下司马懿还是粮尽(时宣王等粮亦尽)。

所谓意淫,怕是得S大师独享了。

李严传中出现盛夏雨水当然是蜀国后方在下雨 李严才恐漕运不给

战区下雨没有记载 只有一年干旱的记载

郭淮调了粮军食足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4: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李严传中跟华阳国志中都出现了盛下雨水。
而李严此时是署府事督办粮事,正在汉中前线运输呢,跟蜀后方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点常识好不好?

战区没干旱记载,魏书只有魏国干旱记载。

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郃拒平。亮慮糧运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

这粮尽是怎么回事?郭淮调粮是撑到了战争结束。但是所调之粮也已经将尽了,否则晋书里的诸葛亮撤退后几位将军建议什么“宜及冬运”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5: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3:22:07发表
那么是已经率大部队迎击到前线坚守的配称出击还是一个还在走在半路的配称出击?

满宠倒是想诱孙权来开战,明帝却坚持让部队在要塞处坚守,自率军迎敌,恐未至,权退矣。

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要等到明帝援军来了才出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5: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4:38:43发表
李严传中跟华阳国志中都出现了盛下雨水。
而李严此时是署府事督办粮事,正在汉中前线运输呢,跟蜀后方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点常识好不好?

战区没干旱记载,魏书只有魏国干旱记载。

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郃拒平。亮慮糧运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

这粮尽是怎么回事?郭淮调粮是撑到了战争结束。但是所调之粮也已经将尽了,否则晋书里的诸葛亮撤退后几位将军建议什么“宜及冬运”啊?

前线在祁山而不是汉中

秋八月,亮还汉中。平惧亮以运不辨见责,欲杀督运领岑述

陇右属魏国 魏国干旱

说明宣王筹划有方 将诸葛亮击退正好粮食也尽 不象某人随时上演粮尽退军的把戏 哈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7 15: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这是决定出击?魏明帝根本就没打算开战。



前线当然在祈山,李严也是在粮道上督办粮事,而书本描述的盛夏雨水在华阳国志中说的是战区里的情况,要么你就确确实实的拿出不是战区下雨的证据。


魏国大旱跟陇右大旱没啥直接关系。就跟魏书里记载某州人相食一样,不是某州里每个人都互相吃。只是一部分。魏国发生大旱,陇右一样可以下雨。从魏书里看得出来,此次大旱的受灾地区显然不是关中,陇右等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7 15: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15:21:25发表
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

这是决定出击?魏明帝根本就没打算开战。



前线当然在祈山,李严也是在粮道上督办粮事,而书本描述的盛夏雨水在华阳国志中说的是战区里的情况,要么你就确确实实的拿出不是战区下雨的证据。


魏国大旱跟陇右大旱没啥直接关系。就跟魏书里记载某州人相食一样,不是某州里每个人都互相吃。只是一部分。魏国发生大旱,陇右一样可以下雨。从魏书里看得出来,此次大旱的受灾地区显然不是关中,陇右等地。

当然是出击

是蜀军后方的情况 证据就是魏书中没有下雨的记载

陇右下雨没有记载 只记载了汉中地区在下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曲逆侯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6
编号 45968
注册 2005-8-19


发表于 2005-10-30 20: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必以全胜争天下。蜀千里转战,持锐沙场,胜则全据关中,败则退守汉中。对付诸葛亮,守好就行了,至于说破蜀,实在太麻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2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5-10-26, 1:45:55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23, 1:46:29发表
又来想当然?
老兄好像是生长在水边的。大概不会不知道桥面对水的阻力远远大于那细小的桥墩(相比而言)。难道你没有看到过很多桥梁在洪水过后只剩下桥墩还在河里吗?
司马当然是因为水涨才进攻。但是你没有搞清楚司马并不是因为水涨就要进攻,而是因为水涨冲毁了联系主力的桥梁,才发动的进攻。
你应清楚山洪是怎么回事吧?这种从秦岭上突然冲下来的山洪,不可能一直是这样的势头,当然一开始冲过来导致桥梁断掉的是洪峰,此后,水势就逐渐减小了。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可以架桥的缘故。
如果山洪还在猛烈地冲击下来,你以为这种根本没有支撑,只靠浮力的浮桥能架的起来吗?

哈哈哈~~~
笑死,想当然??想当然的是燕老您吧~~
因为燕老您曾经见过有被冲垮了桥面还留着桥墩的情况,所以那条毫无记载的武功水上就必定也有一条被洪水同样冲垮桥面但留下桥墩的桥??而且还一定是山洪冲垮的???
在燕老您自己看来,这个反而不是想当然却是真理了吧!!!

山洪??燕老您又从哪里肯定出这么一场猛烈的山洪来啊???
您这就又不是想当然了???

另外多说一句,俺确实是住在水边,见过的洪水更不少,一个多月前就来过一场。而以前在我们这里还没有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之前,我们这是只有浮桥的,而即使发了洪水,俺这的浮桥可不象您老想象的那样,洪水一来就垮掉。反而是正常地浮在水面,连接两岸的,除非洪水是在来得太大太猛~~

  

哈哈,我最喜欢你最后那一句,足够了!
这种太大太猛的洪水自然会冲毁浮桥,可是你们家现在的大桥,就是大洪水也不会被冲毁地!
总算有人看到桥墩还在水里了,不错,还不像青蓝那人,连看都没看到过。

至于说到诸葛所架的桥,我一直认为不能确定是浮桥,也可能是有桥墩的桥。请注意我一直在用可能这个词,而不像某些人,总是自认为无比正确,想当然地给诸葛的桥定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23: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5, 8:06:06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24, 19:32:19发表
——桥的张力和缓冲带去缓解,
哈哈,竟然有人无知到编出这样的假科学来?好笑至极!
漫长的浮桥,完全依靠两端的固定力量去抵挡水流的强大冲击力?
你知道什么叫张力吗?还在这里卖弄!

您老人家不懂就别装懂。

您老人家老在那吹着“强大”的冲击力。如果浮桥都搭不起来的水面,固定桥更不可能固定。要做压力测试吗?

您老连定点受力跟缓冲受力的承受力度都还没弄清楚就在这卖弄科学?连浮桥都受不了的冲力固定桥如何承受??你以为那时候的桥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啊?有木桩能在山洪冲刷下顶着已经是奇迹了,更不用说所有桥桩都能完好无损的原地呆着。

真伟大的燕老师啊。又创造科学了。

还有一点提示:前面燕大侠才说“武功水一条小河”瞬间就变成了“漫长的浮桥”。好高的逻辑啊~`  好高的讨论水平啊~`` 到底这河是小是大,浮桥是漫长还是适中呢?某人可否就您自己发表的观点发表评论捏?还是说,燕大下认为,一条小河上搭建的浮桥非常漫长?

好呀,可以试验一下,省得你总自以为诸葛只能架浮桥,哈哈!
你以为浮桥是靠弹簧连接的?还什么缓冲受力,什么YY,胡白活!
浮桥的各段依靠什么连接受力并传导到两岸的地面支撑点?知道吗?水流的强大冲击力之下,你这些玩意,早就无影无踪啦。
所以,不懂科学,就不要在这里卖弄,还言之凿凿的浮桥呢?要是有记载,你还可以白活一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23: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7, 0:45:01发表
又一个以为有吴国在魏国就不比蜀国强大得多的菜鸟诞生了。

哈哈,某菜鸟最关键的是总以为只有蜀国在抗击强大的魏国,而吴国,这个比蜀国强大的盟国却在吃干饭!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23: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还有一点,某人一直批判司马坚壁不出,但是为何不批判诸葛呢?既然那司马不是对手,不敢出门,就围上去攻打呀!
可惜的是,我们从没有看到诸葛上去围攻那所谓“胆小、无能”、“畏蜀如虎”的司马背水军营。
你要是说司马依托奇险,咱也就不提了,但是司马却在渭河边上的平川地带,无险可依,还是背水阵。真不是被某些人吹上天去的诸葛大人为何不敢进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檀道济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54
编号 47045
注册 2005-8-28
来自 河北邯郸


发表于 2005-11-4 23: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心而论,两个绝世智者能够降生在同一个时代,人尽其才,各展所长,是他们的大幸。重要的是斗智的过程,至于结果,诸葛亮、司马懿都不操心,我们就不用争个头破血流了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1-4 23: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1-04, 23:24:03发表
哈哈,还有一点,某人一直批判司马坚壁不出,但是为何不批判诸葛呢?既然那司马不是对手,不敢出门,就围上去攻打呀!
可惜的是,我们从没有看到诸葛上去围攻那所谓“胆小、无能”、“畏蜀如虎”的司马背水军营。
你要是说司马依托奇险,咱也就不提了,但是司马却在渭河边上的平川地带,无险可依,还是背水阵。真不是被某些人吹上天去的诸葛大人为何不敢进攻?

能力有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1-4 23: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呀,其实棋逢对手才是正理,何必非要靠贬低一方来抬高自己呢?关键是抬不高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5 11: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1-04, 23:15:58发表
好呀,可以试验一下,省得你总自以为诸葛只能架浮桥,哈哈!
你以为浮桥是靠弹簧连接的?还什么缓冲受力,什么YY,胡白活!
浮桥的各段依靠什么连接受力并传导到两岸的地面支撑点?知道吗?水流的强大冲击力之下,你这些玩意,早就无影无踪啦。
所以,不懂科学,就不要在这里卖弄,还言之凿凿的浮桥呢?要是有记载,你还可以白活一番。

又来搞笑了。

水流的强大冲击下?浮桥要正面承受水流的强大冲击?你不是胡侃,你是在幻想了你。你以为浮桥是固定桥?

浮桥可以随水波动,这就已经是在做缓冲了,而连接浮桥的两端在受力想能让浮桥被压到暂时脱离水面(三方受力的结果,浮力,冲力,和缓冲,结果只会向上抛),在上抛中,浮桥可以暂时性的脱离浮力和洪水的冲力,但仍然受着两端连接的张力而又向前抛回复原状态继续对水流做缓冲状态,当然,对一个物理小白说这些他当然不会明白。

还河里有桥,如果那种桥的桥墩都冲不垮还能冲垮浮桥就真是超级玩笑了。当然,有无桥墩都不知道就假设有桥墩的人确实很牛很牛,还能理直气壮呢`~

我至少不违背,不需要在原句上加些什么,而你,还要原来就有桥,还要有桥墩能完整留下(FT~`这绝对是天才),还要洪水降到了原桥墩下面。就这三个条件原文中没一条说到。
而又把自己看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承受洪水的现象搬到一千八百年前,您不仅在军事历史考究上创造了一千八百年前的空降技术,还在这一千八百年前给安了条钢筋混凝土的桥,确实了不起呀!~~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1-5 11: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1-04, 23:18:11发表
哈哈,某菜鸟最关键的是总以为只有蜀国在抗击强大的魏国,而吴国,这个比蜀国强大的盟国却在吃干饭!

这个比蜀强大的盟国确实在吃干饭,因为人的问题。之前被打跑也罢了,现在这个更强大的吴国流行被吓跑还真是够有“帮助”的。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6 05: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57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