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的军事能力实在是远胜司马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14 13: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张郃传)
你自己计算一下,如果张郃带领在方城的部队,返回洛阳,要多少时间?再走到南郑又要多少时间?这里面只有诸葛亮攻打陈仓20余天。
因此这个记载很清楚:诸葛亮突袭陈仓,明帝快马召回张郃(不带本部军队),在河南城明帝另把南北军士三万及部分武卫、虎贲交给张郃指挥。张郃返回,并不代表张郃的关中部队返回。
要是等曹操攻打孙权返回了邺城,刘备再出兵攻打汉中,这也好意思称为牵制曹军兵力?明摆着是为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人家刘备就不这样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为了自己。何必要吹嘘成替人家孙权打仗?

是吗?弄清楚了?是你弄清楚了吧?要是诸葛亮有这样的清楚思路,干嘛急着给司马又送妇女用品,又数次挑战?大家在渭水边耗着不是很好吗?要是如泥所言诸葛亮这样搞,那才叫一个笑死人呢。哈哈!
早这样承认不就好了吗?本来就是诸葛亮带了少量的粮食去偷袭一把,想捞点便宜,干嘛非要说成什么牵制魏军呀!粮食等打通陈仓再运呀什么的!何必呢。

有人说过桥桩是竹子的吗?你这不是瞪眼瞎掰吗?诸葛亮既然是在原来的桥桩上架桥,自然就不包括桥桩,这一点都不能明白?诸葛亮架的是桥面。

方向都不清楚!马超控制的是潼关以西,所谓的关东、关西。好像没有人喊什么关南、关北吧?
不要忘记,魏延身后还有诸葛的大军随后赶来,而曹军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集结在潼关之下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14 19:0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09, 17:50:51发表
汉晋春秋可没有张合战死。

大军在后驻守,前线坚守,既不会被在陇右那一长大雨而阻断粮道,关中补给路线也不会托得太长,自然不会发生需要郭淮调羌粮,苦的只是诸葛亮,诸葛亮进无所据的时候,只有撤退,这是第五次北伐的方法,你说如何呢?

看来你确实没什么三国史功底

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

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

1 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无谷是所谓的“陇右的一场大雨阻断粮道”造成的
2 这里说的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跟陇右无谷扯不上关系 就算有关系也是干旱造成无谷 而不是你的什么“一场大雨”云云 另 “大雩”的意思是搞很大排场来祭祀求雨 你以为是下大雨吧 哈哈

现在又说第五次北伐司马让诸葛进无所据 别的帖子里又气焰嚣张的叫嚣“司马乌龟”“不敢打”之类的话 麻烦你把三国史的脉络在你那脑袋里梳理好了再来发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偷心猎人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5
帖子 1454
编号 300
注册 2005-1-9


发表于 2005-10-15 01: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这么厉害,还在正史里对司马懿毫无胜绩,还要靠野史《汉晋春秋》来帮助,而拥蜀派还不准人家提正史的《晋书》。敢情诸葛亮靠着拥蜀派野史《汉晋春秋》的帮助,对《晋书》的否定,对司马懿的“乌龟”等辱骂忽悠,诸葛亮就战胜司马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书者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功绩 25
帖子 2490
编号 11810
注册 2004-7-16


发表于 2005-10-15 16: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诸葛军事实力不如刘备,咋会比司马远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0: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10-14, 19:09:42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09, 17:50:51发表
汉晋春秋可没有张合战死。

大军在后驻守,前线坚守,既不会被在陇右那一长大雨而阻断粮道,关中补给路线也不会托得太长,自然不会发生需要郭淮调羌粮,苦的只是诸葛亮,诸葛亮进无所据的时候,只有撤退,这是第五次北伐的方法,你说如何呢?

看来你确实没什么三国史功底

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

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

1 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无谷是所谓的“陇右的一场大雨阻断粮道”造成的
2 这里说的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跟陇右无谷扯不上关系 就算有关系也是干旱造成无谷 而不是你的什么“一场大雨”云云 另 “大雩”的意思是搞很大排场来祭祀求雨 你以为是下大雨吧 哈哈

现在又说第五次北伐司马让诸葛进无所据 别的帖子里又气焰嚣张的叫嚣“司马乌龟”“不敢打”之类的话 麻烦你把三国史的脉络在你那脑袋里梳理好了再来发贴

在陇右无谷时,司马懿的魏军依赖的是郭淮调的粮食支撑。而在司马懿来前,上硅之麦仍在,不存在陇右无谷的情况(证明了无谷并非干旱造成。),而大军到了与诸葛亮对持之时,突然大雨断陇,粮运不继(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存在此问题),所以说,陇右无谷不是大雨造成,但是陇右无谷是司马懿大军面对的真实情况。

你的三国功底才叫无敌啊~`

1 我什么时候说过陇右无谷是大雨造成的?是司马懿大军花光了陇右储备粮食,又由于大雨的关系,需要关中大运,后来郭淮自调羌粮来维持魏军的开销罢了。

2 看来某人是看不见三国志李严传上的盛下雨水和华阳国志的大雨绝道了。三国史功果然是高深莫测啊~~``


司马龟缩,诸葛亮进无所据有冲突么?有谁告诉过你司马懿龟缩诸葛亮就一定进有所据的呢?


至于某个在这称晋书为“正史”,而称汉晋三国等为野史的,我表示无言。哇哈哈哈哈哈~` 你哥哥弄清楚正,野史之分再来说吧。论及三国,三国志,后汉书最被采信。晋书不过是二十四史之一,汉晋春秋是晋朝所成的史书。只是全卷未能传下来,至于野史嘛,偷心先生你自己慢慢玩弄你的野史本领吧。

当然了,某些以书名做正,野之分,实在是有趣。蜀派?某些搞不清楚状况的,看清楚谁派张合追击导致大将被杀的吧。以晋书此等颠倒黑白的记载还能让某些人如此推崇,可真够难得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还是那句话:如果《晋书》是野史的话,所有两晋的研究著作都可以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从此中国历史中两晋这一段一片空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1:1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您老人家分辨清楚谁说什么是野史吧。

但是晋书的编撰成形却非常有问题。这在作晋书的房玄龄传里已经明说了,正视不正视那是个人问题。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好采诡谬碎事”别忘了前面还有“参考诸家,甚为详洽。”的评语。另外什么是诡谬,什么是碎事您老也要分清楚啊。狼顾鹰像叫“诡谬”,雪窗萤火才叫“碎事”哪有不分清史料随便拿一句就当救命稻草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3: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哼哼,最重要那句肃老倒是提也不提。“参考诸家,甚为详洽”有个什么样的前提?以藏荣之晋书为主。
唐朝以前是因为所著之晋书有很多版本,除却藏荣的晋书还有十余种版本的晋书流传,因此房玄龄受唐太宗之命重修晋书罢了,对于三国末期的记载,全源于晋本朝之载,而对三国时期遗留的各种史书所纳不多。对于三国志上所载之郭淮调羌粮,谴张合击王平受阻,谴张合追击被伏杀等一干事宜皆以隐报,如果这叫“甚为详洽”的话,老实一句,野史都比晋书说的真实。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以臧荣绪《晋书》为主也无妨。关键在于它参考了诸家,也就是说全面掌握当时所有记载晋朝历史的资料。你又怎么知道这诸家里就没有参考三国时期遗留的各种史书呢?
看看后面怎么说的:所修《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最可观采。”再看《天文》的记载吧:“其七月,车骑将军张郃追诸葛亮,为亮所害”。

您老要搞清楚,《晋书》记载的是晋朝历史,郭淮调羌粮,谴张合击王平受阻,谴张合追击被伏杀等一干事都是三国时期的事情。《晋书》没有郭淮、张合的传记,因此在这方面有所疏漏是正常的。就象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皇甫嵩、朱雋等人是如何镇压黄巾起义是同一个道理。你总不能因为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皇甫嵩、朱雋等人是如何镇压黄巾起义而认定,野史都比《三国志》说的真实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6: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会因为三国志没记载怎么平定黄巾之乱而说三国志表达不了平黄巾的真相,就象晋书在三国部分远不及三国志和其他专门论述的史书可信度差。


晋书所参考的诸家乃晋朝史料(因为晋书所写乃晋朝历史,并非专著三国史),你连房玄龄所著的晋书目的,和参考的主要史料都弄不清楚就急着来说晋书三国部分有多可信,不觉得很荒诞么?


对于《天文》部分里所载的张合之死,只是说参与追击被害,事实上是怎么样的?张合苦劝不果,追击被伏。而晋书里是破之,追之,俘斩万记。张合只是随司马懿追击不幸战死。你觉得晋书里的意思很正确?

嘿,我只能说句,对于三国历史,晋书仅仅具备参考价值而已,最有价值也是其晋初的数据统计,对于其开国军皇的作战历程,远不如私人所修的史籍可靠。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三国志》没记载怎么平定黄巾之乱就代表《三国志》表达不了平黄巾的真相么?错。在《三国志》中记载有关黄巾之乱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三国志》中有黄巾之乱关涉及三国人物的部分都是可信的。其区别在于《三国志》只关心三国人物,对东汉人物则不予记载。同理,《晋书》中晋人涉及三国历史的有关部分也是可信的,并不比《三国志》可信度差。其区别在于《晋书》只关心晋朝人物,对三国人物则不予记载。

根据《晋书》内容推论,《晋书》参考过《汉晋春秋》。也就是说,《晋书》对涉及三国末期的资料也做了详尽的参考。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武断认定《晋书》所记载不可信才是荒谬。

首先要搞清楚《天文》是干什么的,记载天象,以及天象对人的影响。《天文》部分所记载所有历史事件都是一句话概括,根本不可能详尽记载。所以根本无须质疑《天文》部分。

《晋书》对于三国史的部分不仅是具备参考价值,而且有拾遗补缺的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三国末期到西晋初年这段历史的全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7: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表达了平黄巾的真相??三国志对黄巾的描述全都是正确的??是真相??哈哈哈~`  我看是你肃老自己创造的吧?

如果后汉书,地方志里描述黄巾之乱与三国志有出入,自然以后汉书和地方志所载的为先,三国志为参考,三国志恰恰没出现与后汉书地方志相勃的地方。所以他在并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为对黄巾之乱的参考资料。

对于晋书,参考汉晋春秋?老哥,别以为里面有那么一两句死诸葛走生仲达就是“参考”了汉晋春秋,汉晋春秋是晋朝所修的史料之一,但是确实去记载三国之事的一部史书,里面有关于晋部分资料一点也不奇怪,就因为里面冒出了一部分与汉晋相仿的资料就吹成是参考了三国志,华阳国志蜀鉴等资料的简直就是在扯淡!


我质疑天文干嘛?我是根据晋书理解出来的意思,是司马懿追击大成,张合惜死,跟三国志里司马懿闻诸葛亮撤退派张合追击(注意,司马懿可没参加追击),张合苦劝不止,中伏身亡简直就是两个版本。这叫哪门子的参考?

就第四次北伐而言,晋书连割麦战和分兵出战都点滴不描,如果你觉得这叫参考了诸书,房玄龄没必要替司马懿擦屁股的表现的话,我实在不明白,晋书的第四次北伐,司马懿是一路凯歌,哪来的粮食有难,哪来的大败归营,哪来的诸葛亮主动撤退?别以为唐太宗在晋书里提笔的那几句话是废话。


晋书并未如你所说参考了诸多史料(连孙盛的晋阳秋之内容皆未被提及),只有其中一些内容与汉晋雷同,居然被肃大人说成详细参考了三国时期的史料,未免过度夸张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7 17:3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三国战绩和资料,很显然,各方的战斗记载和战功记录比起晋朝的要精确不少(魏略乃孙盛所注,里面有诸葛亮数万大军20日苦攻不下陈仓,亦有郭淮守北原,守阳遂),陈寿参考魏略,斐松之补注魏略,习作汉晋春秋,均未能寻出司马懿之第四次北伐破敌俘斩万余之势。却看到司马懿与诸葛亮平分上硅之麦,主动出战无果被退,不听柬言追击害死大将。


晋书到底在三国部分参考了多少三国资料?这点看过晋书的心中有数,断不会拿一句“加查诸籍”来给晋书充大头。
顶部
性别:女-离线 慕容燕然
(逍遥游)

芮国公主谏议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725
帖子 7330
编号 1616
注册 2004-6-4
来自
家族 慕容世家


不能否认,东汉政府镇压是以皇甫嵩等人为主力,不过相关三国人物如曹操、刘备等人的发迹也是始于黄巾之乱。由于《后汉书》没有曹操、刘备等人的详细记载,三国志中的相关记载对于后汉书就是一种补充。
关于晋书参考了汉晋春秋,这在两本史书有重合记载可以得到印证。

我前文说过,《天文》记载简略是因为《天文》本身内容所决定的。你不可能硬要让《天文》把所有涉及星相的历史事件都详细记载,这样一来《天文》就失去了其做《志》本意。

《三国志》是前史,《晋书》没有必要对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做详尽记载,因为这不是《晋书》所关心的。你若是拿《三国志》的记载去对比《晋书》显然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这和《后汉书》中用150多个字记载镇压颍川黄巾军而《三国志》中仅有14个字记载,其详略不同是一个道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赵哪个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56
帖子 5584
编号 731
注册 2003-9-12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4, 13:18:06发表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5-10-14, 3:59:21发表
晕倒~~~
第一次听说浮桥是要有东西支撑的
  

特晕!看清楚再发言。
青蓝认为发洪水时诸葛亮搭的是浮桥,我以为不是浮桥。而很可能是以前有桥,桥面被洪水冲掉,只留桥桩。诸葛亮只是在利用桥桩重新搭建桥。

这个竹桥当然应该浮桥啦~~
首先,没有任何记载这里是本来有桥的。即使有,也不见得会桥面被冲走了而桥桩还在。
其次是‘因水涨攻琰营’,您老认为应该是趁水涨马上进攻还是等水退了再攻??
我想司马不会白痴到等涨的水退了之后才去扁孟琰吧??
如果涨的水还没退下去的话,诸葛怎么在那个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的桥桩上再搭桥啊??
在这种时候,当然是搭浮桥最快最方便,可能性最高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18 08:5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根据《晋书》内容推论,《晋书》参考过《汉晋春秋》。也就是说,《晋书》对涉及三国末期的资料也做了详尽的参考。仅根据自己的需要武断认定《晋书》所记载不可信才是荒谬。

---有部分内容与汉晋相仿(还不计较内容相差万里),就能叫对涉及三国末期的资料也做了详尽的参考?对于三国末期的资料(如三国志,魏略,晋阳秋,华阳国志等等)均未有参详,更可看出,晋书仅仅是对各种版本的晋书进行了一次修整,参考资料并未涉及到三国末期的重要史料。

我只问您肃老一句,现今你还能说,晋书参考了很详细的资料,可做补注呢?很抱歉的说句,晋书参考的资料面并不广阔,所载的某些内容更是跟三国末期的资料出入很大,我并非因一己之需去质疑晋书关于三国末期部分的记载,反而是因阁下自己的需求对晋书予以无限拔高到不可忽视的地步罢了。

被偷心猎人称为“正史”的晋书,的确在关于晋朝的大部分记载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惜关于三国末期部分的记载,是否就有着这么高的考察性,哼哼,见仁见智了。

大胆的说句,各种版本的晋书成书时间也很可疑,斐松之搜罗百书楞是看不到有《晋书》一说,可见,后来各版晋书的出现已在离三国末期很远的时代了。如此成书时间所载的三国末期事迹,可信度更成疑问了。

我的质疑就到此而已,并非要说明晋书就一定不可信,我只是说明了自己的取信方向和原因罢了。顺便让某些人看看口里的所谓“正史”是怎么回事去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1 17:4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17, 10:10:24发表
在陇右无谷时,司马懿的魏军依赖的是郭淮调的粮食支撑。而在司马懿来前,上硅之麦仍在,不存在陇右无谷的情况(证明了无谷并非干旱造成。),而大军到了与诸葛亮对持之时,突然大雨断陇,粮运不继(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存在此问题),所以说,陇右无谷不是大雨造成,但是陇右无谷是司马懿大军面对的真实情况。

你的三国功底才叫无敌啊~`

1 我什么时候说过陇右无谷是大雨造成的?是司马懿大军花光了陇右储备粮食,又由于大雨的关系,需要关中大运,后来郭淮自调羌粮来维持魏军的开销罢了。

2 看来某人是看不见三国志李严传上的盛下雨水和华阳国志的大雨绝道了。三国史功果然是高深莫测啊~~``

司马龟缩,诸葛亮进无所据有冲突么?有谁告诉过你司马懿龟缩诸葛亮就一定进有所据的呢?

而大军到了与诸葛亮对持之时,突然大雨断陇,粮运不继——哪来的“大雨断陇”?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

原来蜀国下雨魏国也要下雨 哈哈 诸葛亮存在这个问题有李严传记载 司马懿存在此问题哪里记载?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

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资治通鉴)

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

不但魏国没有下雨 而且干旱 所以你的那个因为大雨阻断粮道的逻辑不成立 继而你引申出的“大军在后驻守,前线坚守”就更是无稽之谈喽

知道司马龟缩让诸葛进无所据是高明的战术就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23 0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5-10-17, 11:10:05发表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14, 13:18:06发表
[quote]原帖由赵哪个云于2005-10-14, 3:59:21发表
晕倒~~~
第一次听说浮桥是要有东西支撑的
  

特晕!看清楚再发言。
青蓝认为发洪水时诸葛亮搭的是浮桥,我以为不是浮桥。而很可能是以前有桥,桥面被洪水冲掉,只留桥桩。诸葛亮只是在利用桥桩重新搭建桥。

这个竹桥当然应该浮桥啦~~
首先,没有任何记载这里是本来有桥的。即使有,也不见得会桥面被冲走了而桥桩还在。
其次是‘因水涨攻琰营’,您老认为应该是趁水涨马上进攻还是等水退了再攻??
我想司马不会白痴到等涨的水退了之后才去扁孟琰吧??
如果涨的水还没退下去的话,诸葛怎么在那个还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的桥桩上再搭桥啊??
在这种时候,当然是搭浮桥最快最方便,可能性最高啦~~~ [/quote]
又来想当然?
老兄好像是生长在水边的。大概不会不知道桥面对水的阻力远远大于那细小的桥墩(相比而言)。难道你没有看到过很多桥梁在洪水过后只剩下桥墩还在河里吗?
司马当然是因为水涨才进攻。但是你没有搞清楚司马并不是因为水涨就要进攻,而是因为水涨冲毁了联系主力的桥梁,才发动的进攻。
你应清楚山洪是怎么回事吧?这种从秦岭上突然冲下来的山洪,不可能一直是这样的势头,当然一开始冲过来导致桥梁断掉的是洪峰,此后,水势就逐渐减小了。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可以架桥的缘故。
如果山洪还在猛烈地冲击下来,你以为这种根本没有支撑,只靠浮力的浮桥能架的起来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3 19: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九年春,丞相亮復出圍祁山。始以木牛运。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郃拒平。亮慮糧运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华阳国志,刘后主传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明帝传,此月乃夏四月。



我以为某人的史书功底有多好,原来真是一个不看书的种。蜀国下雨魏国不一定会下,但是如果下雨的是前线,那么蜀魏双方都受大雨照顾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而且魏书上所载并非陇右无雨,而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罢了。连哪里大旱哪里不雨都搞不清楚,怕是S大师的又一牛B 史功的体现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3 19: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诸葛亮架桥有桥镦和洪水刚好退到露出原桥镦在看来就不是燕大侠的“想当然”?

再告诉燕老一句,洪水时架浮桥虽然不稳,但是易架,因为浮桥只是浮在水面,并不象固定桥一样需要完全承受洪水的冲击力,你把浮桥联想成固定桥一样去说桥要受到多大的冲力一开始就是忘了浮桥的特点是什么。浮桥由于没有固定桥镦,所以受到的河面漂流的力道完全可由桥的张力和缓冲带去缓解,你把浮桥的受力情况联想成固定桥一般本来就是一个可笑的推论。

好好复习您的物理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3 20: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在明帝眼中,诸葛亮的威胁远远小于吴国的进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3 2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在明帝眼中已经有司马乌龟相持着而且还派了中央援军又谴了辛佐治去的对付的诸葛亮当然威胁不大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圆桌博弈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36
编号 34165
注册 2005-3-7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3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3, 21:02:53发表
在明帝眼中已经有司马乌龟相持着而且还派了中央援军又谴了辛佐治去的对付的诸葛亮当然威胁不大了。

辛佐治去对付诸葛亮?对付什么,让魏军不准出战,对付空气?

两线进攻下,明帝宁愿御驾亲征吴国,也没把诸葛亮放眼里。吴军一退,诸葛亮就胆破,最后病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4 08: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难道还没派辛佐治去?

明帝确实宁愿亲征东吴,不过是宁愿在司马懿与诸葛亮进入相持阶段了,再谴多一支援军西去,方才东征。孙权一退,诸葛亮就胆破这么高手的话也说得出来,都明白你是什么立场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燕京晓林

兰祺侯光禄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南将军
好贴 8
功绩 376
帖子 2977
编号 38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5-10-24 19: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桥的张力和缓冲带去缓解,
哈哈,竟然有人无知到编出这样的假科学来?好笑至极!
漫长的浮桥,完全依靠两端的固定力量去抵挡水流的强大冲击力?
你知道什么叫张力吗?还在这里卖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5 09:2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3, 19:34:22发表
九年春,丞相亮復出圍祁山。始以木牛运。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郃拒平。亮慮糧运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华阳国志,刘后主传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明帝传,此月乃夏四月。



我以为某人的史书功底有多好,原来真是一个不看书的种。蜀国下雨魏国不一定会下,但是如果下雨的是前线,那么蜀魏双方都受大雨照顾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而且魏书上所载并非陇右无雨,而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罢了。连哪里大旱哪里不雨都搞不清楚,怕是S大师的又一牛B 史功的体现吧?

九年春,丞相亮复出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参军王平守南围。司马宣王拒亮,张郃拒平。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

很明显 说的是盛夏雨水导致李严害怕漕运不给 而不是什么下雨导致司马“运粮不继” 下不下雨陇右都会无谷 并且魏国有一年的干旱期 根本没下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10-25 09:4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3, 21:02:53发表
在明帝眼中已经有司马乌龟相持着而且还派了中央援军又谴了辛佐治去的对付的诸葛亮当然威胁不大了。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西线固守东线出击是魏国整个决策层做出的决定 而不是司马想龟缩 明帝当然不会傻到干两线出击这种蠢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5 15: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sukerwl于2005-10-25, 9:28:13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10-23, 19:34:22发表
九年春,丞相亮復出圍祁山。始以木牛运。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郃拒平。亮慮糧运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华阳国志,刘后主传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明帝传,此月乃夏四月。



我以为某人的史书功底有多好,原来真是一个不看书的种。蜀国下雨魏国不一定会下,但是如果下雨的是前线,那么蜀魏双方都受大雨照顾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而且魏书上所载并非陇右无雨,而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罢了。连哪里大旱哪里不雨都搞不清楚,怕是S大师的又一牛B 史功的体现吧?

九年春,丞相亮复出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参军王平守南围。司马宣王拒亮,张郃拒平。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

很明显 说的是盛夏雨水导致李严害怕漕运不给 而不是什么下雨导致司马“运粮不继” 下不下雨陇右都会无谷 并且魏国有一年的干旱期 根本没下雨

整个魏国一年不下雨这事用脑子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了。而且魏书上写明了是去年十月到今四月不雨。干旱也就是半年。

而华阳国志的记载则是记载着前线的情况。并非是光蜀国国内下雨导致粮食运输出现问题。
----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0-25 16: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10-24, 19:32:19发表
——桥的张力和缓冲带去缓解,
哈哈,竟然有人无知到编出这样的假科学来?好笑至极!
漫长的浮桥,完全依靠两端的固定力量去抵挡水流的强大冲击力?
你知道什么叫张力吗?还在这里卖弄!

您老人家不懂就别装懂。

您老人家老在那吹着“强大”的冲击力。如果浮桥都搭不起来的水面,固定桥更不可能固定。要做压力测试吗?

您老连定点受力跟缓冲受力的承受力度都还没弄清楚就在这卖弄科学?连浮桥都受不了的冲力固定桥如何承受??你以为那时候的桥是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啊?有木桩能在山洪冲刷下顶着已经是奇迹了,更不用说所有桥桩都能完好无损的原地呆着。

真伟大的燕老师啊。又创造科学了。

还有一点提示:前面燕大侠才说“武功水一条小河”瞬间就变成了“漫长的浮桥”。好高的逻辑啊~`  好高的讨论水平啊~`` 到底这河是小是大,浮桥是漫长还是适中呢?某人可否就您自己发表的观点发表评论捏?还是说,燕大下认为,一条小河上搭建的浮桥非常漫长?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9 12: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851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