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衣食住行
» 游痕走迹之皇城故迹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游痕走迹之皇城故迹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1
发表于 2006-5-18 18: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游痕走迹之皇城故迹
在北京,明清两代皇室的遗迹至今完好,甚至还残存有一些金元的残迹,巍巍峨峨的宫殿、恢弘严整的园林、规范严谨的祭坛和肃穆庄整的陵墓这些都是帝王们演绎自己故事的各种舞台,虽然历经百年,风雨剥蚀,可依旧不褪其威严。
紫禁城现在叫故宫博物院,顾名思义以前的宫殿,故去了。从天安门或曰端门开始就算进入了紫禁城,其实,应该从午门算起,我也就从午门开始叙述吧。
午门是砍头的地方,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但这实际上是民间口口沿袭的错误,午门并非砍头的地方。老北京们知道,杀人的地方那是菜市口。以此误传据说是正德皇帝因厌恶老臣们的唠叨不休刻板僵化于是将这些年逾六十的老大臣们在午门口一阵乱棒痛打,结果不少老人还未回到府中就一命呜呼,自此老百姓中间就开始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了。还说午门,午门雄伟,平面呈“凹”字形,资料说这是沿袭唐代大明宫含元殿和宋代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更远则可追溯到汉代的门阙。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
沿午门而进便是内金水桥,左边进熙和门便可到武英殿,这已经是不开放的区域了,据说在维修,此殿刻出来的书品质甚好,也难怪,是呈上所用,万一有什么纰漏也算罪名,周老曾考抽改销毁红楼也是在此地作出的勾当,再往左走可到西华门;右边进协和门便是文华殿和文渊阁,曾有四库全书一部抄藏于此,不过此书毁誉参半甚至毁大于誉,看来乾隆十全老人的算盘还是打空了,再往右走即是东华门。内金水桥前方是太和门。太和门将眼前一挡,内殿什么都看不见了。
顺中轴线走越过太和门。太和殿即在眼前,可惜人山人海,为求保护大殿均不让进只能费力去挤然后远远观望,或可照相留念。太和殿后连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如今且再回过来说太和殿,从太和门到太和殿中间有一大段路程或可说是广场,正中是皇帝走的路,叫御路。左边是弘义阁右边是体仁阁,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形象很生动,多有争相拍照游客,还有铜鼎十八座。殿下为高八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据说诺大一块玉石基座是完整一块,简直让人不可致信,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千龙吐水,蔚为奇观。殿左右都有镀金大缸,是蓄水防火之用,其表面的镀金曾被八国联军刮过,至今未被修复,其刮痕历历可数。再过两年是故宫建院八十周年,目前正是大面积维修。其实行进到此,也觉得该修修了,地面砖已十分斑驳,损坏严重,城门面出现红漆脱落,且有裂痕,其状况不容乐观。及至摆设等处皆陈旧不堪,玉石栏等诸处破损严重,让人深为忧虑。石阶上的纹路因游人过多早就磨得光滑可鉴。
转过保和殿即是乾清门,左面是军机处,由乾清门进入则是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悬于堂上,金砖铺地富丽庄严果有皇家气派,与石阶不同,据说这金砖出自太湖湖底泥,越是磨越是亮,有如金子发光故而得名,乾清宫左边是养心殿。雍正打破有清以来帝王住乾清宫的惯例而长居于此,据此有人认为是雍正篡位的一大佐证。养心殿左面是三希堂,不过是西暖阁的一间小房子,不过却因收藏书帖闻名,所谓三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是也,可惜三希如今飘零两地,两希也被带到了海峡对岸,右面是更为著名的东暖阁,东暖阁是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所在地,至今那黄帘子还挂在那里。
过了坤宁门即是著名的御花园,这个花园不大,却颇为精致,连地上铺路的石头有镌有花鸟鱼虫图案,当然皇帝们肯定不会满足于这一寸天地,京郊圆明园便是清代历朝皇帝苦心经营了百余年的大园子。
出了神武门便也正对景山,攀至景山顶,故宫全貌可览,层层叠叠的宫殿,四角的角楼,护城河环绕,紫气从中暗暗升出,快门也不禁的多按了几下。从山下走,至一棵老槐面前,幸得指示牌告知,此即崇祯皇帝吊死之处,又唏嘘不已。
较之清帝,明帝多为人贬斥,而明帝的知名度更是远远低于清帝,好歹有人认识的很有些是因为瓷器,至于事迹多为泯灭,明末的几位皇帝更是备受批评,明清两代二十四帝同居一宫,贬明可以说无形中抬升了清帝的正面形象,这是不公平的。如正德皇帝此人,他第一个打破每日必朝的制度,在他的率领下明朝可是痛击过北元,怎么说也算是给土木堡一役挽回点面子,不过因为情性肆意些,便被认作异端,不但正史多有贬黜,就连民间也诽谤不绝。在我看来,他算是很有个性的人物,在死气沉沉的明朝中后期,很是耀眼。反观满清倒是有一两位所谓的弘才大略的皇帝,可惜比明帝还不懂时务,康熙算是最开明的,但见识太浅;光绪算是有见识的,却又懦弱无能。有清一朝所谓盛世背后实在比明朝还不堪回首。
次日行迹至十三陵中唯一挖开地宫的定陵,墓主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我们常称其为“万历皇帝”,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是史学界的名著。不管是什么墓还是什么陵,均是阴宅,严令禁止拍照录像。据说曾有两位日本游客出地宫便抽风,口中叫喊“见鬼”,其状骇人。地宫阴冷地下二十八米,据介绍万历皇帝及其皇后遗骸棺淳等物在文革中被丢的漫山遍野,遂不复寻,后此地流传怪异事甚多。开挖定陵地宫人员,时二十六岁的组长此后绝口不提挖采经过,不写半字书面材料,活了六十四岁。其余人等皆英年早逝且死于非命。定陵地宫没有机关且安排混乱,足见下葬时朝廷之混乱。地宫有一条小路,我走进去,阴冷逼人,恐怖阴森,昏暗难辨,只我一人。后有提示游人止步我才急急退出,后有心神不宁之感,甚异,亦有趣至极。
游至颐和园、北海。风景宜人,颐和园中一庭院四面用砖墙堵死,或曰慈禧曾囚光绪此地,不知后囚瀛台是不是再搬的。长廊尤其可人,雕栏画栋,精致甚。昆明湖水倒也不脏。北海系藏传佛教地,北塔尤为壮丽,环琼岛游览可见中南海,每日释放烟雾弹,以避卫星光瞻。
末日行至天坛,祈年殿也斑驳不堪。回音壁等处皆铁栏围起。神道修建颇好,值得一观。圆寰等处保存完好,周围施工中。天坛辟为公园供市民晨练,各种玩物甚众,有执大笔蘸水写字地上者,字形端好,一妇女背临兰亭集序,老大爷们则写各色书体,互相切磋技艺,自得其乐。
2003.8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XM8
★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2
发表于 2006-5-18 20: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是配上ZP就更好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1 06: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70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