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方二 于 2006-5-6 14:56 发表
政治风格么,大约是信长暴,秀吉柔吧.阁下的意思是说,信长会建立城管大队收拾失业的武士们么...
信长与家康的盟约只是两个发小延续友谊的方式罢了...总不能因为他们日后取得的成绩就说在此时两个加在一起不到50岁的年轻人在此时就有天下布武之志、之才了吧?
之后,信长立刻北上继承岳父遗产,结果建立了义龙的勇名....
金崎会战没有照顾到浅井的感受,姊川会战则是贸然将主力暴露在敌军眼前,如果真是谋定后动,这两次胜算不大的会战均可避免.要吞灭江北越前完全可以采取吞并南伊势的外交手段,何必打出个包围网来呢?
友谊?信长真要和家康有友谊的话,何必以莫须有的罪名断人子嗣?清州同盟本就是信长立意北上和家康欲摆脱今川控制的产物。再说信长这都26、7岁的人了有争雄天下之心难道很不可思议么?
你方才也说了,“信长立刻北上继承岳父遗产”,这不就足以证明信长有染指美浓的计划了么?而会盟之后,家康也开始挣脱今川家的控制,并开始了对今川的对抗,对此你能说清州同盟的建立是为了友谊么?
浅井的感受是一方面,所以我会说信长有“金崎之失”,然则即使照顾到了浅井的感受,浅井朝仓和织田就能从此相安无事么?再说姊川,从战术上来说这是场旗鼓相当的会战,且南军的伤亡不算小,但从战略上而言呢?基本上此后朝仓浅井便再也无法大规模的同织田相抗衡了,由此而言能说织田失策么?
元和偃武之后,浪人遍地,家康的后代都能让天下相安无事,一代枭雄信长会摆不平失业的武士么?
说信长暴、秀吉柔,殊不记信长也能怀柔蒲生、筒井,而秀吉却可对自己的外甥——秀次满门诛杀甚至连人死后还要赐名为“畜生冢”么?
最为重要的,政治风格还在其次,关键的是政权的稳固性;如果信长不死,你说是织田政权会比较稳固呢还是丰臣政权更稳固些?是惟信长之命是从的家康听话呢,还是要打上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家康听话呢?
[ 本帖最后由 骑墙斋 于 2006-5-6 15: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