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绝佳防御战术的经典战例, --张辽威震逍遥津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14 17:5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花逐月于2004-02-14, 17:18:14发表
我不明白的也是吕蒙那句话。原话是: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
听此话的意思,当在吕蒙代鲁肃之后的进言。否则,排资论辈也当有鲁肃据襄阳,可是鲁肃是在建安二十二年病逝的。

首先,鲁肃是鸽派,战略部署可能因此而未提及他,但并不表明就排除他了,东吴西线的总部原是在陆口,夺荆州后移到南郡(从地理位置看,肯定是哪里),此处以皇族孙皎坐镇,和周瑜的“以奋威(孙瑜)固守其地”的部署道理是一样;而潘璋住白帝则是采取甘宁的守楚关之策。至于襄阳,此时尚在曹操手中,应是指靠近襄阳的北线防御前沿阵地(可能就属于襄阳),这颇有谁提议谁负责之意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襄阳除了草皮主动放弃过一会,好象都在魏国手上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andwind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0
编号 5357
注册 2004-2-16


发表于 2004-2-17 10:5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真的只是以800士兵打败对手10W?

我一直对人数有点怀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花逐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6
编号 4612
注册 2004-1-19


发表于 2004-2-17 14: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andwind于2004-02-17, 10:56:19发表
真的只是以800士兵打败对手10W?

我一直对人数有点怀疑

当然不是用八百人和十万人群欧!(除非张辽的队伍都装备了现代化武器)。请仔细看一下跋锋寒的这篇文章,具体情况说的很清楚。其实,合肥这一战,大肆渲染张辽如何勇猛是其次,主要的作用是振奋了合肥七千多士兵的士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s7711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2
编号 1488
注册 2003-10-17


发表于 2004-2-17 20: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逍遥津一战张辽主要就是靠勇,别的没有什么,这种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多了去了。三国时期单纯讲防御作战,邓艾是最强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这也不一定啊,小邓的确防守有功,但是有功的不只是他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s7711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2
编号 1488
注册 2003-10-17


发表于 2004-2-22 09: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邓艾是机动防御,作战中料敌先机,处处制于人,后世兵家皆以此为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这个倒是真的,不象司马防孔明,消极死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秋孤寒

好畤侯谏议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532
帖子 3166
编号 702
注册 2003-9-11
来自 福建厦门


发表于 2004-2-22 23: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fs7711于2004-02-17, 20:45:15发表
逍遥津一战张辽主要就是靠勇,别的没有什么,这种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多了去了。三国时期单纯讲防御作战,邓艾是最强的。

不太赞同,此战张辽除了勇之外,还有对局面的把握(虽然开始只是执行曹操教令),这种战术的应用即使在战争史上也可称得上典型。

至于邓艾,他是以静制动,实力上也无多大差距,完全有条件采取机动防御,这和司马的中兵奔赴不太一样,形成这种不同在于陇右驻军条件的不一,这是十几年休养生息的结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s7711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2
编号 1488
注册 2003-10-17


发表于 2004-2-23 19: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就看怎么写了,不客气地说,照这种写法,即使是李逵也能被写成文武兼备,智勇全双的人物。
要说对战局的把握,夷陵要比合肥强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攻强守弱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7
编号 36378
注册 2005-4-9


发表于 2005-4-24 14: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B]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不是太正确,好像是乐进勇猛,李典持重,但不知道曹操当时为什么这么安排。过这三人互相看不惯,但李典被称之为君之长者,也就是说李典不看重名利,比较识大体,所以曹操认为他在大局面前会和张辽配合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乐进老了,不持重不行啊,呵呵,李典虽然性格儒雅,但是毕竟是小伙子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kerwl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30
帖子 2974
编号 30281
注册 2005-1-14


发表于 2005-4-24 14: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landwind于2004-02-17, 10:56:19发表
真的只是以800士兵打败对手10W?

我一直对人数有点怀疑

刚开始有七千 加上援兵就不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olf6lp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57
编号 37324
注册 2005-4-22


发表于 2005-4-25 18: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赤壁之战  曹军大败  可损失只是数万(总人数80万)
可见士气一说  在过去是重要的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superzz_0
(传说中的懒人)

魏郡公兴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柱国(正二品)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874
帖子 8611
编号 2940
注册 2003-12-6
来自 上海
家族 轩辕狼党




QUOTE:
原帖由wolf6lp于2005-04-25, 18:01:01发表
赤壁之战  曹军大败  可损失只是数万(总人数80万)
可见士气一说  在过去是重要的
。。。。。。。。。。。。。

请谨慎发言,这里是三史区,演义的说法最好不要用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wwwind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讨逆将军
功绩 6
帖子 610
编号 32559
注册 2005-2-12


发表于 2007-7-26 09: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经典!张文远,知进退,明权变,智勇双全,良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枫月
(江左八俊之四,宛江子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169158
注册 2007-6-1
来自 南殇若水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27 11:2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每一个势力的军队都因为地形 君主 敌对势力而更变类型 吴军地处三江 所发展的当然是水军 蜀军发展的是重步兵 而魏军则当然发展的是驰骋平原的骑兵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枫月
(江左八俊之四,宛江子贤)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8
编号 169158
注册 2007-6-1
来自 南殇若水
家族 轩辕学院


发表于 2007-7-29 15: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一般来说 在开国君主未死 股肱之才未亡之时 一个国家是决不会被灭的(基本上是这样) 这大概是政治历史上的一个潜规则 孙权打逍遥津纯粹是自负和胡闹 孙权还是太年轻了 容易冲动 一个赤壁之战就以为自己国家有好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可爱小马驹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959
编号 90695
注册 2006-11-9


发表于 2007-7-30 15: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叫乐进守是因为乐进是三人中曹操最信任的老部下,李典是豪族出身,张辽更是换老大专业户,叫他们带千把人出战,死或者降都无关大局,放他们守万一他们直接献城就没得玩了

[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30 15:0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7-8-12 17:1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逍遥津之战时张辽军是从东吴军背后追上来的,如果这时潘璋“身次在后”的话,那就是他第一个撞上张辽了。
》》》所以陈武应该就是张辽黎明突袭吴营时“斩二将”中的两位。
》》》另外,徐盛在此役中“二十年,从权征合肥。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引兵拒击,得盛所失。”按理说丢支长矛不必记入史册,这支“矛”也许是军中指挥用的旗类,否则也难以解释吴军遭突袭时全体失常的动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闻琴解佩
(如水)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026
编号 24941
注册 2004-11-18
来自 广东梅州




QUOTE:
原帖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7-7-30 15:06 发表
之所以叫乐进守是因为乐进是三人中曹操最信任的老部下,李典是豪族出身,张辽更是换老大专业户,叫他们带千把人出战,死或者降都无关大局,放他们守万一他们直接献城就没得玩了

这个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东祖长离 2007-8-12 23:17 -100 灌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8-13 10: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7-8-12 17:17 发表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逍遥津之战时张辽军是从东吴军背后追上来的,如果这时潘璋“身次在后”的话,那就是他第一个撞上张辽了。
》》》所以陈武应该就是张辽黎明突袭吴营时“斩二将”中的两位。
》》》另外,徐盛在此役中“二十年,从权征合肥。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齐引兵拒击,得盛所失。”按理说丢支长矛不必记入史册,这支“矛”也许是军中指挥用的旗类,否则也难以解释吴军遭突袭时全体失常的动作。

合肥有两次战斗。
第一次是孙权乍到,张辽黎明发起的。
《张辽传》: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时城中出战,徐盛被创失矛当在这一战,或为之误,即
张辽直冲至孙权麾下,徐盛被创失旄不是没有可能。
但张辽人少,属自动退离,贺齐本传显然是有所粉饰。
《潘璋传》: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兵皆还战之后才有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此战张辽是正面出击,不可能是东吴军背后追上来。

第二次是孙权撤退时,张辽在逍遥津北的伏击。
《张辽传》: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吴主传》: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凌统传》: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两者最好不要混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K.AKira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212065
注册 2007-9-6


发表于 2007-9-6 19: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直觉得有个疑问,为什么张辽率军援襄阳时候,孙权并没有因为眼中钉的离去而攻打淮南,还是选择攻打荆州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河内司马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校尉
级别 镇西将军
功绩 49
帖子 3943
编号 103430
注册 2007-1-23


发表于 2007-9-6 2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哪里还有精力去打淮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擦肩而过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205270
注册 2007-8-22


发表于 2007-9-7 11: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很疑惑:孙权只围了十余日就退兵,真的只是由于暂时打不下来?

从他发动十余万人来看,应该是准备好了长时间作战的吧。

是不是其他地方有什么变动?或者他进攻合肥的想法本来就不坚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7-9-7 12: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原因一是瘟疫,二是孙权胆魄和能力都不足,看这家伙指挥打的仗那有好看的?

不应高估张辽八百袭吴营的功效,当年有鬼神之勇的曹大司马不也带几十骑冲几千吴军,落得个“神人”之称,可最后呢,百余日血战后不还是“委城走”?甘宁百骑劫曹营,也只不过让对手移营而已,孙权该求和还是求和。

张文远成一世英名,不过对手孙权太过饭桶,如是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势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3
帖子 285
编号 200358
注册 2007-8-10


发表于 2007-9-7 16: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孙权本来准备是一举而下,然后乘其无备大大的捞一把好处。结果啃上个硬骨头,速攻不下,就算硬攻下,来不及巩固战果,曹魏援兵必到,自己还是要撤城而走。
既然早走晚走都要走,乘早走少吃亏。

守城方一般出城破敌能使攻城方不能围得很紧。这个还涉及到一个攻城器具的问题。
当年张巡守睢阳,能守那么久,屡屡出城攻敌得胜也是一个原因。
所以张辽的出攻,是让孙权知道,他的部队有出城破敌的能力,让孙权布局时必须考虑到这点,要留有余地,不能全力攻城。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豪杰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17
帖子 743
编号 161113
注册 2007-5-20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9-8 13: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杨少凡 于 2007-9-7 12:14 发表
原因一是瘟疫,二是孙权胆魄和能力都不足,看这家伙指挥打的仗那有好看的?

不应高估张辽八百袭吴营的功效,当年有鬼神之勇的曹大司马不也带几十骑冲几千吴军,落得个“神人”之称,可最后呢,百余日血战后不 ...

孙权垃圾不到哪里去,毕竟也有过根曹操对战的经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但丁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27136
注册 2007-10-13


发表于 2007-10-13 11: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战就曹操的远见十分突出,而张辽等人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一般武将谁敢只带800就往数万的人堆里冲?追击时的时机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SWSXZ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27257
注册 2007-10-13


发表于 2007-10-13 17: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战争之一```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3 22:4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7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