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94949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3:38 发表
知道你历史底子差,但真没想到你差到这个地步。
说的是曹丕不废献帝,又不是一切照旧。
曹丕不废献帝,他很可能与刘备联手,刘备也不会称帝,伐吴时间会大大提前,而且动用的兵力要更多,连张飞都有可能不死,蜀汉内部更不会有伐魏伐吴的纷争,孙权则面临两面作战的压力,到时,陆逊去迎战哪一方,都不可知,以东吴的实力是很难挡住曹刘合攻的。
可见你不但读史少得可怜,而且还机械之极。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5:01 发表
我替天宫老弟拿出来。
傅子曰:孙权遣使求降,帝以问晔。晔对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帝不听,遂受吴降,即拜权为吴王。晔又进曰:“不可。先帝征伐,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内,陛下受禅即真,德合天地,声暨四远,此实然之势,非卑臣颂言也。权虽有雄才,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士民有畏中国心,不可强迫与成所谋也。不得已受其降,可进其将军号,封十万户侯,不可即以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彼直为侯,江南士民未有君臣之义也。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权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后,外尽礼事中国,使其国内皆闻之,内为无礼以怒陛下。陛下赫然发怒,兴兵讨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国,不爱珍货重宝,随时贡献,不敢失臣礼也,无故伐我,必欲残我国家,俘我民人子女以为僮隶仆妾。’吴民无缘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战加十倍矣。”又不从。遂即拜权为吴王。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晔言。
PS,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好意思在三史区里混?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5:21 发表
算了,天宫老弟,别折腾她了。
读文史是需要智商门槛的,欺负她有成就感吗?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5:52 发表
说你没看过三国志与资治通鉴,这下就把底子漏出来了吧。
曹丕为啥伐吴?三国志里说的清清楚楚,孙权打败刘备后,对他又不恭敬了。
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
为了面子,他又不听正确的建议,所以说他志向并不大,懂吗?这段史料就在我上面引的裴注之下,可见,你压根就没读过三国志。否则不会出这个丑。
PS,我说过,文史是需要智商门槛的,你就别来凑热闹了。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6:30 发表
吴书曰: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曹丕的军事才能纯属一般,那个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纯属碰巧。
与刘备交手的包括陆逊在内东吴诸将哪个提出这个观点了?
说过,文史要有智商门槛,你不适合的。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6:51 发表
其实,文史区有智商门槛这也适合你。
这个区是有精华,但哪个精华不引史料,引史料难道不是CTRL+V?
陆逊证明什么了?他证明的是,刘备舍船就步,放弃水陆并进,这才导致东吴获胜。你根本就没读过史,来这里瞎咧咧个啥啊。
陆逊与东吴诸将的言论,就是曹丕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纯属碰巧。至于他的军事能力,请你问一下徐盛。
PS,自己无知,还是回水泊,在这里露丑,就不应该了。毕竟这是史区。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6:52 发表
我就知道你没料可用,[color=red只能打滚撒泼。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6:57 发表
本来,我就不想与澳洲人在史区这里吵,她总是没完没了过来找碴,找碴也就罢了,还全是找抽,没法子啊。至于后来那个,还不如澳洲人呢,果然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粉丝啊。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7:04 发表
我没法让你涨知识,我都把知识列在上面了,你都看不懂,这我也无能为力。你进来参和,确实与老鼠X没什么区别。
原帖由 杏花疏影 于 2015-3-3 17:34 发表
原来是我下面这段话没贴上。
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原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陆逊说得很清楚,是“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澳洲人,没读过史书,不丢人,何必猪鼻子插大葱,装象呢?
[ 本帖最后由 麒麟子 于 2015-3-5 10: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