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死有深因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死有深因, 前废帝除两姑父事件初探
镇北将军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国将军
好贴
2
功绩
18
帖子
802
编号
68234
注册
2006-5-8
来自
上海
#1
发表于 2013-12-16 20: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死有深因
本文的观点并没有直接证据的支持,而是通过一系列间接证据和分析推测来表达.这只是提供解释文中历史事件的一个视角,一种思路.欢迎质疑.
景和元年十月二十日(己卯),时任东阳太守的皇帝姑父兼舅舅王藻下狱死(1)。仅仅十三天后的十一月初三(壬辰),又一位皇帝姑父兼妻舅抚军咨议参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何迈被皇帝讨伐杀死(2)。这是在八月针对顾命大臣和权幸的两次镇压和九月针对皇族的清洗之后又一轮新的杀戮。这两笔血帐被作为前废帝残暴的罪证记载在了史书之中。按照史书表面的记载,王藻是因为花心,爱上了别人,导致临川公主妒忌,告到皇帝那里,使其遇害(3)。何迈则是欲行废立之事而被杀(4)。事实果如史书表面记载的这般么?在笔者看来,一切并非如此简单,试分析如下:
首先,王藻是为东晋著名门阀琅邪王氏之后,其父王偃,祖王嘏,曾祖王琨。王琨本为王导次子王恬之子,过继给长兄王悦为后嗣,并继承王导的爵位(5)。王嘏出任过晋朝中领军和尚书之职,并与晋朝鄱阳公主结为夫妻(6)。
王偃虽然未能继承父亲的衣钵,但是在刘宋仍然受到良好对待,不仅与宋高祖刘裕次女结合,还“少历显官,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元嘉末,为散骑常侍、右卫将军。”(7)这样一个名门之后,又官居显职的人,又是孝武帝的岳丈,却在孝武帝即位之后被解除了右卫将军之职,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这样的尊崇无权的清闲养老之职,并担任义阳王师,接替他的是孝武帝的手下、举兵拥戴他的檀和之。(8)
而从“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9)的传闻和“世祖在蕃,后甚有宠”(10)这样一句带暗示性的话来看,可能在孝武帝和王家的关系中有了不和谐的因素,但是没有到翻脸的地步。这种因素可能是孝武帝想抑制后族,可能是对高门的抑制,也可能有史书未载的事端,或三者兼而有之。
此外,所谓王师,从王敬弘“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11)来看,王师是教育藩王日常行为规范的,应该容易接近教育对象。这种接近在关系良好时,会转化成一种亲密的关系;在关系紧张时,则可作为一种温柔的监视。而义阳王当时才十八岁,而王偃已经五十一岁了(12),当然作为王偃长子的王藻年纪也应在三十多至十几岁之间。
个人大胆作一个假设,王藻与义阳王之间可能关系不错。如此一来,便能形成如下的逻辑关联:本人在《宋义阳王叛乱浅析》中并未完全肯定义阳王到底是真的谋划已久的叛变还是因势利导,但有一点,如果王藻与义阳王之间关系不错,就算不参与叛乱,在情感上同情是一定的。而文帝六公主告发的时间不早不晚偏偏在讨平义阳王前后(13),这就很让人疑惑——让前废帝起了杀心的,一定不会是简单的姑父在感情上背叛姑妈,而是姑父对义阳王的同情或者有所支持的证据被姑妈发现或谗构,告知了他。所以,以此来证明前废帝滥杀,是有问题的。
而另一位姑父何迈有谋反迹象是史书明载的。当然史书明载的东西未必一定是事实,需要甄别判断。个人以为,何迈谋逆的真实性很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废帝被湘东王推翻之后,为了体现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明帝对前废帝诛杀的大臣要进行重新政治定位,恢复其名誉。诸如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子鸾同胞均有明旨恢复爵位(14),沈庆之、南平王三子从后来的记载来看,也恢复了爵位(15)。戴法兴是先恢复后取消,因为明帝也知道“法兴小人,专权豪姿,虽虐主所害,义由国讨,不宜复贪人之封,封爵可停”。(16)奚显度、刘德愿、王藻史书没有记载,前者估计是因为和戴法兴一样的原因,而后两者不知道是如何褒恤。此外,孔灵符只是追赠官职(17)。具体分析,前述的人多数是恢复旧爵位,尤其宗室人等恢复乃是平常,但是惟独何迈,竟然“追封建宁县侯,食邑五百户”。(18)这点可疑之处便在于,不管何迈先前爵位如何,明帝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追封。这种封爵暗示,在明帝眼中,何迈有功于他。何迈功在哪里呢?只有谋逆这一条了。我们知道,明帝是通过政变上台的,而他的计划由来已久(这一点将在今后的系列里详细论证)。史书记载了蔡兴宗为了推翻前废帝而找寻沈庆之、王玄谟、刘道隆的经过(19)。这里先不具体论证蔡与明帝之间的关系,只是蔡的事例证明,在当时的环境下,有许多人在进行类似的策划。在《宋义阳王叛乱浅析》中,笔者已经推测证实,当时诸叔集团都在觊觎皇位,明帝或其他诸王跟“多聚才力之士”(20)的何迈有来往就可想而知了,所谓“迈亦招聚同志”(21)一语泄露天机。何迈的同志除了他联络的官员,自然就是他所要推举的新皇帝。这么写恐怕是为尊者讳,证明明帝起事仓促,不是早有预谋。至于说到推举之人,史书记载何迈想推举的是晋安王刘子勋。然而吕思勉先生早就指出“案迈旧为子尚僚属,子尚是时,近在京邑,而齿长于子勋,迈欲行废立,何不拥戴之,乃远迎子勋邪?”(22)。虽然子尚与何迈关系如何并不清楚,但个人对此质疑十分赞同,才十岁的刘子勋当时在外地(23),而诸叔和刘子尚都在京师,何迈以自己的能力想要远奉幼主,实在匪夷所思。因此吕先生斥这段历史为伪史(24),相当正确。再对照明帝给予其追封爵位之事,何迈至少曾有过协助明帝登基的意思。
那么,把何迈的谋逆这么来理解的话,还有一个明案也就变得可疑了。那就是前废帝身上一个重大的污点:娶自己的姑妈为妻。我们把这件事情的脉络整理一下。十月二十日,宫中迎娶谢贵嫔。(25)十一月初三日,何迈就下狱死。前后才13天。如按别的记载则仅12天(26),而且记载是“帝自出讨迈诛之”。(27)这里除了史书认为的真娶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解释,便是这位新蔡公主实际知道了何迈的谋逆举动,她向前废帝揭发,而所谓迎娶和伪死都是种掩护手段,以便争取时间,对付何迈及其同志甚至后台。其可疑之处是“加虎贲靸戟,鸾辂龙旂,出警入跸”(28),行事如此机密严备,显示出一种不寻常。还有一个间接证据显示何迈案并非他单独所为的是,前废帝对付谋反案,抓住主要人物就杀,而次要人物才下狱死。如铲除三人顾命集团时,刘义恭“废帝率羽林兵于第害之”(29),柳元景“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30),颜师伯“又杀颜师伯于路”(31),而该集团的刘德愿“元景败,下狱诛”(32)。
现在又有问题出来了,有人要问,你不是推测何迈与明帝有瓜葛么,那么何迈的同志应该是明帝集团了。但是,事情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何迈下狱死时,当朝红人太尉沈庆之也被赐死。(33)由于资料不足,我们很难确定这是如何牵连到沈庆之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事实绝非象记载的“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34)那么简单。这里破绽又出来了,因为沈庆之之死是冤案毋庸置疑,而如果说新蔡公主知道了何迈的真密谋,何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同样由于资料不足,笔者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何迈本身也许是个“自杀”型的棋子,就是要以此分化前废帝的力量。然而不管事情本身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正是牵涉到了沈氏一族,使得前废帝在处置上颇费心思,反过来要以各种掩护手段掩饰新蔡公主的行踪。另外,如果简单的不喜欢听沈庆之的进谏只需要不让他觐见即可,何必“闭清溪诸桥以绝之”?(35)这一点明显是有所防备,反过来也暗示了沈庆之在何迈案上被牵扯之深。
还有一个被牵扯进何迈案的就是晋安王刘子勋,据说“帝自率宿卫兵诛迈,使八座奏子勋与迈通谋。”(36)所谓八座是指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37)。当时领尚书令为刘子尚、尚书右仆射为王景文、吏部尚书蔡兴宗、左民尚书王钊、度支尚书张永,其余则不可查。(38)现在又有疑惑了,前面已经证明何迈推举刘子勋有严重问题,而何迈又是死于狱中,那么欲推举刘子勋是否其栽赃之说?当时前废帝广树兄弟,招聚诸叔,明显对诸叔不放心,首要对付诸叔集团,这个时候使八座同奏兄弟,实与理不合,是否为后伪托?(39)而且这八座(实际可能才6人,见(38)的分析)已查实的五人之中,王景文、蔡兴宗、张永都是助明帝得天下之人,刘子尚则在前废帝死后次日即被诛杀,(40)王钊则亦不久被杀,(41)都官尚书亦有撤换痕迹。(42)此间种种甚为可疑。而此段记载果如前言皆为伪史,真相又为如何?仅凭现有资料,笔者也实在只作摇头叹息而已。
最后,笔者想说历史的许多真相已经湮灭于历史之中,我们只能从史书亦真亦假,亦实亦虚的记载中去推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王藻和何迈两案的背景绝没有史书记载的那样简单,尤其后者,并非孤立的个案。这些案件与其他事件一起构成了前废帝短短一年多皇帝生涯的画卷,供后人品评回味。
观军慰容有朝恩
发表时间: 2008-3-30 22:27:33 编辑 引用回复 快速留言 赠送鲜花 举报
--------------------------------------------------------------------------------
(1)《宋书·前废帝纪》景和元年冬十月条“己卯,东阳太守王藻下狱死。”
(2)《宋书·前废帝纪》景和元年十一月条“十一月壬辰,宁朔将军何迈下狱死。”
(3)《宋书·王藻列传》“公主性妒,而藻别爱左右人吴崇祖。前废帝景和中,主谗之于废帝,藻坐下狱死,主与王氏离婚。”
(4)《宋书·何迈列传》“迈亦招聚同志,欲因行幸废立。事觉,废帝自出讨迈诛之。”
(5)《晋书·王悦列传》“悦无子,以弟恬子琨为嗣,袭导爵丹阳尹”
(6)《晋书·王悦列传》“子嘏嗣,尚鄱阳公主,历中领军、尚书。”
(7)《宋书·王偃列传》
(8)《宋书·夷蛮列传》“和之,高平金乡人,檀凭子也。太祖元嘉二十七年,自太子左卫率为世祖镇军司马、辅国将军、彭城太守。元凶弑立,以为西中郎将、雍州刺史。世祖入讨,加辅国将军,统豫州戍事,因出南奔。世祖即位,以为右卫将军。”
(9)《宋书·文帝路淑媛列传》
(10)《宋书·孝穆王皇后列传》
(11)《宋书·王敬弘列传》
(12)《宋书·晋熙王昶列传》“元嘉二十二年,年十岁”,《宋书·王偃列传》“世祖即位,以后父,授金紫光禄大夫,领义阳王师……孝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四”,《宋书·孝武帝纪》元嘉三十年四月条“己巳,即皇帝位。”
(13)《宋书·前废帝纪》景和元年九月条“己酉,车驾讨征北将军、徐州刺史义阳王昶,内外戒严。”对照(1),可知。
(14)《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列传》“可追崇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太尉,中书监、录尚书事、王如故”,《宋书·柳元景列传》“可追赠使持节、都督南豫、江二州诸军事、太尉、侍中、刺史、国公如故”,《宋书·颜师伯列传》“可绍封社,以慰冤魂”,《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列传》“可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司徒、南徐州刺史,王如故。第十二皇女、第二十二皇子子师,俱婴谬酷,有增酸悼。皇女可赠县公主,子师复先封为南海王,并加徽谥”。
(15)《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列传》“泰始三年,又下诏曰......故侍中、司空始兴郡开国襄公庆之”,《宋书·刘敬先列传》“追赠中书侍郎,谥曰恭王”,《宋书·刘敬猷列传》“追赠敬猷侍中,谥曰怀王”,《宋书·刘敬渊列传》“追赠敬渊黄门侍郎,谥曰悼侯”。
(16)《宋书·戴法兴列传》
(17)《宋书·孔灵符列传》“太宗即位,追赠灵符金紫光禄大夫。”
(18)(20)(21)(27)(36)《宋书·何迈列传》
(19)《宋书·蔡兴宗列传》
(22)《两晋南北朝史》第九章P365
(23)《宋书·晋安王子勋列传》“大明四年,年五岁”,“未拜而世祖崩,以镇军将军还为江州,本官如故。”
(24)《两晋南北朝史》第九章P365“即此一端观之,而知此段史事,全不足信矣。”
(25)《宋书·前废帝纪》景和元年冬十月条“己卯……以宫人谢贵嫔为夫人......实新蔡公主也。”
(26)《建康实录·少帝纪》“庚辰,爵宫人谢氏为贵妃夫人”,《资治通鉴·宋纪十二》“庚辰,拜贵嫔为夫人。”另《南史·前废帝纪》作丁卯,恐己卯之误。
(28)《宋书·前废帝纪》
(29)《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列传》
(30)《宋书·柳元景列传》
(31)《建康实录·少帝纪》
(32)《宋书·刘德愿列传》
(33)《宋书·前废帝纪》景和元年十一月条“十一月壬辰……新除太尉沈庆之薨”,《宋书·沈庆之列传》“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南史·前废帝纪》景和元年十一月条“癸巳,杀新除太尉沈庆之”。
(34)(35)《宋书·沈庆之列传》
(37)《宋书·百官志》“江左则有祠部、吏部、左民、度支、五兵,合为五曹尚书。宋高祖初,又增都官尚书。若有右仆射,则不置祠部尚书。世祖大明二年,置二吏部尚书,而省五兵尚书,后还置一吏部尚书……五尚书、二仆射、一令,谓之八坐”即前废帝时,八座应为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祠部(可能没有)、吏部、左民、度支、都官五尚书。
(38)《宋书·前废帝纪》永光元年八月条“庚午......吏部尚书王景文为尚书右仆射”,景和元年八月条“甲戌,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领尚书令”,《宋书·蔡兴宗列传》“重除吏部尚书”,《宋书·王钊传》“世祖大明中,亦经清职,黄门郎,临海王子顼晋安王子勋征虏、前军长史,左民尚书。太宗初,为司徒左长史”,《宋书·张永传》“前废帝永光元年,出为吴兴太守,迁度支尚书”。当时左仆射无人替补。而按(32),祠部亦恐无人,则可能所谓八座,实际只有六人。
(39)永光元年八月除三人顾命集团之后,诸兄弟外放和在外调整,根据《宋书·前废帝纪》就有:景和元年八月条“甲申……以冠军将军邵陵王子元为湘州刺史”,九月条“庚子,以南兖州刺史永嘉王子仁为南徐州刺史,丹阳尹始安王子真为南兖州刺史”。对已外放的如刘子勋、刘子绥、刘子顼、刘子房都没有动。而《宋书·前废帝纪》“故帝聚诸叔京邑,虑在外为患。”《宋书·始安王休仁列传》“时废帝狂悖无道,诛害群公,忌惮诸父,并囚之殿内”由此可知。
(40)《宋书·明帝纪》“佃夫、道儿因结寿寂之等殒废帝于后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己未,司徒扬州刺史豫章王子尚、山阴公主并赐死。”
(41)《宋书·王钊传》“随司徒建安王休仁出赭圻,时居母忧,加冠军将军。忤犯休仁,出为始兴相。休仁恚之不已,太宗乃收付廷尉,赐死。”
(42)《宋书·明帝纪》二年春正月甲午条“以青州刺史刘祗为南兖州刺史。”《宋书·刘祗列传》“太宗初,为南兖州刺史、都官尚书,谋应晋安王子勋为逆,伏诛。”
参考书目
(1)《宋书》中华书局
(2)《南史》中华书局
(3)《晋书》中华书局
(4)《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 上海古籍
(5)《建康实录》(电子版)
(6)《资治通鉴》岳麓书社
(7)《二十史朔闰表》 陈垣(电子版)
(8)《古人称谓漫谈》袁庭栋 中华书局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26 19:0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8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