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组别 | 限制发言用户 |  |  级别 | 征东将军 |  |  功绩 | 274 |  |  帖子 | 5924 |  |  编号 | 244 |  |  注册 | 2003-9-1 |  |  家族 | 轩辕狼党 |  |  |  |  |  |  |  |  |  
 
 | 
|  |  | 
 
 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对蜀汉皇朝的忠诚令人感叹,然而作为一个周旋于政治、军事舞台上的政客和权臣,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个特定的舞台上游戏规则的制约,因此他绝不是一个没有缺陷和没有污点的人,一个历史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诸葛亮的人格和道德魅力以及政治、军事能力,在长期以来的盲目推崇中被放大乃至发展到最后的完美,大量一直存在的、可以说明问题的资料被视而不见,或者被斥为不可信的资料,这是不客观的。对我而言,历史的真实总是被隐藏在拆开裁减过的文字里,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但我们需要发现和发现的勇气。 我很赞同这篇文章作者的一个思想, 人无完人,  只可惜这篇文章却也脱落不了一个定律, 似 乎诸葛亮不是完人后就变成了笑里藏刀,  权谋阴险的奸诈小人.
 
 另外对此贴的一个手法尤为排斥. "对我而言,历史的真实总是被隐藏在拆开裁减过的文字里", 若对历史自己按自己的意志进行拆开裁减, 再加进个人的偏向思维进行解释以及引导,  得出来的结论可说什么都有.
 
 而且作者的价值观似乎不太平衡.   只举一例, 就其前段所引张昭扶孙权继孙策遗志之时之形势比诸葛亮受托扶刘禅时更为险.   一,  江东刚平,  而孙策此时归天, 确实是种打击, 只可惜时曹操北拒袁绍,  内稳政权积极准备北上, 无暇南顾, 而刘表年事已高, 无东向之志,  孙权继孙策之位, 所处理的首要,  是内部的问题.   以策之余威, 江东之众未有擅乱者.  而刘备重病之时,  蜀南方皆反,  甚至都城附近之郡守皆有独立不听令之举.  而孙权取荆后素有吞蜀之志,  刘备陨没后,  蜀国北有强魏.  东方孙权又虎视益州之土,  内部叛乱争权.  "因此认真说起来,此事并无什么值得大肆褒扬的地方,真要说也应该说孙策和张昭才对。"  俺不知道如何认真说起来了.  读起来难免让人觉得有厚此薄彼之嫌.  全篇文章以此种手法进行描述, 客观性及可信度可想而知.
 
 唯独是此篇文章文笔和涵接处理得不错.  若除去其偏想性及过重的目的性,  是篇不错的文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