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的哲学尝试很不错,但问题多多,感觉归纳多于创造。不过能做到这个,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也为后来人搭建了非常好的一个台阶。另外,感觉作者哲学方面了解很多,但社会等实务方面了解太少,所以后面部分写得很虚,基本不能看。
不过西西河的万兹说了:
我理解其优点是兼容和整齐,便于理解和整体把握。哲学方面严格说,创造出新东西不大可能,把以前的东西整理整齐,系统条理清晰,并且兼容心灵哲学和科学,就是极限了。若是有很多标新立异的东西,倒是令人怀疑,很可能是错的。犹如化学元素周期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找到这个规律就是很不错的发现了,若有人声称找到周期表里没有的元素,一般来说是值得怀疑的。
我也觉得整齐和兼容是其优点。这种方法常见于XX思想史,非常适合全面了解一个学科。不过我看“易仁”的野心恐怕不止是归纳,还是希望推陈出新的。
下面是我和易仁今天的对话记录:
黑传说:
您的泛的哲学很有建设性,也让人喟叹规模宏大远超智力之限。
不过,有几个问题可能值得探讨
一、名字,“泛的哲学“可能需要换个名字,比如元、源之类的可能更好
二、感觉可能还需要结合一些南美方面的哲学,因为现代化理论最活跃的地方是南美,而这一脉对世界的影响颇深。
三、关于社会部分,可能需要大修。作为…………出身,现…………的我,觉得第一章八卦对应表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演变上,第二章最后两节很有问题。
1、所列的形态,都是很宏观的、很高层的,很表象的东西,而一个社会中最根本的东西却反而没有涉及——基层组织形式。我在西西河论坛上在国民性的讨论里面讨论过(下面链接可能需要注册才能看到)
与其说国民性,不如说统治集团性
德国民族性来自于特有基层架构而非上层
其实就是文化作用
其中有几个观点:
A、真正的民族性/国民性往往取决于一个社会的基层组织方式和整体社会结构。
类比于一个人类群体为一个生物,这样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基层组织就是细胞,政府是骨架(印度政府不算,印度社会更像软体动物,外弱内韧;中国社会像昆虫,外刚内松),信息系统是神经网络,交通运输系统是血管,各种专有部门是器官,中央是脑部。
脑部只能制定器官/通路/架构等规则,却无法制定细胞规则,细胞一般自治。虽然脑部可以容易通过暴力方式摧毁细胞,但却无法有效直接统治细胞,只能通过特定的通道,才能让政府基层组织和社会基层组织保持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是资源和信息的相互沟通,包括税收和投资、规范和越轨、安全和保障等。
B、中印的社会,呈现的是二元结构,政府使用大陆法系成文法治理,基层使用英美式案例法治理,中央政府集权,基层民主程度远超现代任何民主国家。
C、老毛对阶级的分析中,上层阶级的特性几乎就等于当时主流学者批评的“国民性“。中国自鸦战以来的“国民性”分析,大部分讲的其实也是统治集团特性,而基层的国民性,百年来变化不大。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何百年前被欺,而百年后能立了。
D、你把一群人打散了,不给他们文明遗留物。他们会用什么方式重新组织起来,重新组织起来的和原来的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传承。 这个传承就是文化。
2、形态有问题,首先出现的不是农业社会,应该是渔猎社会,这个可以从人类学研究中获得相关前辈积累的知识。
3、社会改进上,个人觉得应该是体力-畜力-工业-智能-……方式表述比较全面。
4、第二章第九节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经济是很狭隘的,实际上你所指的是资本经济,只能解释目前资本主义,而之前的是耕地经济,在资本之后,根据我对开源社区运作的了解,应该是“社会”经济:开源社区中,一般是一个有社会号召力,并且技术优秀的人,开始发起一个项目的社区,然后引发一堆感兴趣的开发者加入开发。这种模式很近共产主义,初看起来很不实际,但这模式在目前还不是主流的时候,已经表现了巨大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而且和资本经济相比,也已经初步表现了更强竞争力。比如gnome项目,受到众多大厂商支持,结果发展很衰,反而是被受资方遗弃的kde4,却突飞猛进,而且还成了人类有始以来最大的软件项目。
个人觉得,此处是否应该用马克思的理论更为合适呢?
5、最后一节,可以看出你对经济和政治的看重,但就我在1所指出的,这些都是表象,根在底层社会组织,底层组织结构决定了上层可以做什么。
6、还是最后一节,你认为在信息社会下,需要进行更多监督,是不成立的。因为信息社会将导致更扁平化的社会结构,上下层级减少,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盘根错节,相互监督,根本不需要一个中心节点——比如政府来执行监督。比如现在的人肉搜索,在sns这种网络模式下(facebook或者是国内的开心网之类的),基本不需要政府,就能把一个人监督得严严实实。
——————————————————————————————》》》
易仁回:
非常高兴收到你的信,提到的几个问题也很好,特别是关于基层组织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我写到社会的时候,大框架还是有信心的,但感到深入不下去。这方面希望能多提宝贵意见。
你提的几点,作个答复,也是作为一种交流。
一、名字困扰了我很久,元哲学更容易理解,但没有特点,很多哲学都可以自称元哲学,最后我就从自身参禅体验上勉强找了个“泛”字,这个字要与体系链条中的其他字相应才行。以后再琢磨琢磨。
二、南美的现代化理论和哲学,能否大概介绍一下,或者介绍一下相关书籍或网页。
三、1. 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和政府构成二元结构,感觉西方社会也有这种味道,比如美国,基层组织独裁和组织性是比较强的,比如教会组织和公司结构,里面没有思想自由和太多的行动自由,而到了政府领域以后就相对民主自由一些,好像刚好和中国相反。我以前刚进美国公司的时候就上当了,根本就跟宣传是两码事。但是那种感受如何落实在我的哲学体系中,还要仔细思量,因为这种系统的哲学体系一开始肯定是宏观的,要细化到一定程度才能有那种感受的位置。不过文中提到从底层到高层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四个层级,相当于四元结构,基层组织大概主要在人力资源范畴,有时涉及经济。美国的基层组织是求“实”的,花样是比较少的,中国的基层组织有时是很民主,但有时也很专制,特点是活,没有特别的偏向,按照我的名词就是“泛”。你的网络公司比较现代,其特点注定不得不民主,但是在中国的其他某些领域,基层组织有时候也是很专制,很压抑的。
2. 渔猎社会、游牧社会这些漏掉了,是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渔猎社会可以说是原始阶段,大狗熊也可以说是渔猎社会,没有脱离动物阶段也许不用写入。但游牧社会应该可以和农业社会并列,统称为农牧社会是否会比较好?反正这里肯定是有点问题。
3. 和第2点性质类似,详细地罗列是一个方法,可能也是目前社会学采用的方法,泛学主要是要规范化,避免杂乱无章,即,罗列的众多项目中,有些性质类似可能可以合并,最后列出的项目或分类,相互间的关系比较明确而不是模糊。比如,社会改进方面,人力蓄力是从能源角度,智能是从方式角度,这样混在一起说就不太清晰,工业也是需要智能的,现在也没有专门的“智能业”和“工业”并列,所以那种划分可能不太科学。信息产业和传统工业还是可以并列的。这些细节我们还可以探讨。
4. 可能是行文的问题,引起了你的误会。我只是专门把经济拿出来说了一下,其实这有节前面几段已经说了社会结构是四个部分:资源、经济、政治、文化,并没有把社会问题只归结为经济。你的意思将来的经济会加入很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分,我是赞同的,其实我把经济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有批评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5. 见1.
6. 我的意思好像跟你说的相似。信息社会本身就有自发监督的意思,同时也无疑让上层更容易监督中下层,客观地说,比起传统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是加强了监督。不是说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以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我是不赞成中国现行的网络控制的。
————————————————————————————————》》》
黑传说回:
时间有限,我简略点回复
一、无
二、有关南美的,可以从弗兰克入手,就是写白银资本的那个家伙。之所以要推荐南美,个人认为南美外在看起来像西班牙葡萄牙的克隆体,但实际上不是,南美印第安的本土文化很强大,又与黑人相互交叉,会融合出南美+非洲+地中海混合哲学,虽然这种哲学可能没有任何书总结过,但南美出身的学者,却大都骨子里可以看出这种独特性。尤其是托洛茨基等人流亡拉美,引发的拉美式共产主义,也很有地区特色,比如查委斯主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原生的社会主义,印第安人的、基督徒的、玻利瓦尔的社会主义”)。
另外,可能伊斯兰教也是需要融合的对象,曾看过一篇访问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文章(百度搜“内贾德与中国留学生的对话”),先不论该访谈真假,我主要看重的是里面比较好的叙述了伊斯兰教和中国文化的共性(比如把天/安拉/真主叫上苍,敬天爱人的思想等),也很有启发性。
三、
1、可能我没说清楚,我所说的基层组织,是能够直接作用,并根本限定上层活动范围的
比如我在西西河讨论中,当时讨论的是德国,德国莱因兰模式中,商业组织公司的董事会里有工人董事,这种组织形式,导致公司不能随便解雇人,不能随便结业,只能好好培养工人,只能好好钻研技术,从而让外人感觉德国人严谨务实,这些都不是俾斯麦、希特勒等政治强人,或者是专制、封建、共和、民主、共产主义等社会上层所能规定的,而是社会基层组织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结构决定了的。反例就是美国即使工会组织都搞得怨声载道,没有任何政治组织能够规定工人董事。
中印的民间,组织形式是宗法,都是依靠“先例”,族长是不敢乱破例的,因为任何破例都意味着别人可以循例作用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大规模的越轨现象。而任何先例的创造,都要考虑到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及将来后辈的意见,所以整个决策非常体现民意。但是否体现民意的民主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宗法组织形式,非常牢靠,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得以有效延续的基石。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生长的温床,比如敬老传统,因为统辖社会基层组织需要一定的超越性和经验,因此需要多年的经验,还要超脱于基本的生活圈子,而这种要求只能老人能够满足。
再说到当下,可能很多人认为中国宗法体系已经解体,实际上仍然没有,尤其是大量民工外出,导致乡村中主要男劳力是老年人,从而使得基层主要控制力仍在族中老人手中。
再说未来,最近热炒的敬老立法,看起来好像很皮毛,但实际上细究,会发现这种立法,实际上将是整个社会转型的重要根本性政策,尤其是里面的探望次数规定,会大幅度提升人口流动成本,从而最终把人固化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能重新形成一种新的现代宗法系统。而这套让宗法凤凰涅磐的制度之所以合法,更在于基层原有宗法体系面对新形式的求生本能。
西方商业组织现代性还行,但社会基层组织是以宗教为核心的,而他们信奉的宗教,非常排外,这点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也并不适应现代社会,比如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是被黑社会控制的,被黑社会控制表明其社会是病态的,社会结构是脆弱的。但具体的,我没怎么研究,除了商业组织,商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可以看管理学理论里面谈的x 、y、 z等理论,可明了一些基层社会组织对政治上层组织的作用方式和方法。
2、无
3、我这分类是以核心动力为标准来划分的。渔猎时代,依靠体力;农业社会,占有工具和畜力的称雄;工业社会,虽说资本是核心,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体现在工业上;未来,可能是智力为人类前进动力吧?
4、无
5、无
6、无
ps:
因为这是建构的事情,所以请解构的暂时绕行,待其成熟之后再来。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2-5 19: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