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马岱 于 2010-11-8 10:31 发表
双主攻接一传的主要矛盾在前排主攻在二号位时,接一传就回不到四号位了。对于欧美球队来说,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接应在前排,接应去四号位,接应在后排,就后排进攻。欧美球队的强接应普遍身材很高,可以弥补这一 ...
就是看人啦,要成为强队,队里就必须有强大能力的球员存在,不然就谈不上强队了。
普通人看球是只看进攻,忽略一传的,能搞得清场上谁在接一传的人很少。正是有这种作为一传核心,并且还具有强大进攻牵扯能力的强大能力球员的存在,队伍才会成为强队。每支球队都有这样的人物,美国女排的汤姆、俄罗斯女排的索科洛娃、意大利女排的比西尼尼、日本女排的木村纱织,没有了她们,整个球队就会立刻下降一个档次,她们一旦被打击出问题,是无人可换的。说实话,她们也是人,也都有被追发崩溃的不少场面,有的甚至因此有掉链女王的称号,自己的崩溃成就了他人的经典成功,但是这无损她们的强大,以上这些很多大妈都已经是三十好几的高龄,照样用自己的强大在比赛中给各种少女们上案例分析课。
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所以问题是出在人身上,是人不具备这些能力,而不是问题出在位置身上,不是位置限制了能力。即便是保障型的接应,郑美珠、巫丹、周苏红都有很强的进攻能力,郑美珠、巫丹这些太老的我就不说,周苏红其实在浙江女排是和殷茵打对角的主攻,当年周苏红多么暴力,后排进攻打得多么H。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周苏红在胡进时期就打过自由人,在陈忠和时期被改成接应,这是她的能力决定的,只要有能力,位置不是问题。就算保障型接应里进攻并不突出、主要投入保障的崔咏梅,崔阿姨当年也有一手漂亮的跳发,左手接应特有的前飞等一套跑动战术,现在还能看得到么?以前的各位保障型接应前辈,哪个不是有很强的进攻得分能力?哪个三点攻不是做实的?
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以前赵蕊蕊冯坤巅峰时期,她们两点轮都是强轮。所有球队都怕前排两点攻轮次卡轮,那个时候我们两点轮是抢分轮!哪像现在薛明两点轮,死活卡轮转不过去,对塞尔维亚第二局连卡7分,大家印象深刻不?
我们总爱看以前的比赛,边看边说,以前的谁谁谁,放到现在女排,多么多么的好用,主教练要笑不动了。以前副攻也用双塔,李月明、赖亚文、王怡,这些高大的副攻,要前快有前快、要背快有背快、要拦网有拦网、要一传有一传,王怡接近190的身高,在朗平时期还当过自由人,哪像现在的双塔,有前没后、有后没前、不接一传、拦网漏勺,这说明什么?以前双主攻也接一传,太远的我们不说,孙玥李燕这对主攻,对方一个球扣下来,防守倒地之后一滚爬起来,要立刻上步冲进一个反击,哪像现在的主攻,倒地之后就在地上滚半天爬不起来,能起个球就过年了,反击跟我可没关系了,这说明什么?可见是人的能力差距太大了。
什么先进的体系、打法都要靠人去实现,构思出再先进的体系,摊上这么些能力不足的人,就是空中楼阁。蔡包子思路不可谓不先进,双主攻接一传,两边弧度降下来,两边速度打出来,很先进。你去看看现在奥运金牌教练麦卡琴带的美国队,你去看看奥运金牌教练吉马良斯带的巴西队,都是这个思路,可是蔡包子摊上楚金铃、李娟悲剧的飞一传,摊上魏秋月悲剧的慢二传,摊上王一梅体重下不来速度上不去...先进的东西乱了套,蔡包子自己悲剧了。
[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10-11-8 15: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