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教高人:现代诗与古代诗的区别、特点与精髓, 偶打算开始研究研究文艺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宋人乐谱还有十几谱硕果仅存地保存在姜白石的词集里,大部分是白石的自度曲,包括名作《扬州慢》、《暗香》、《疏影》等。白石曾说过,自己经常纵笔随意写作长短句,成篇后再谱曲,因而这些乐谱能保存下来也不是偶然——他要不自己注明白,没人会唱他这些自创的词牌。今人要是能通音律,也大可把这十几调翻出来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0-9 15: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的一本姜夔词选中,曾见过这几首姜夔自度曲乐谱的照片,真是天书啊。

貌似记得有人把其中几首翻译成了现代乐谱。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长葛李子龙
(老李)

长社侯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13
帖子 6562
编号 56201
注册 2005-12-28
来自 河南长葛


三色兄和右文兄说的应该是古代的记谱方法,听说过,也见过,不过并不是十分的难懂,除了特别几个字词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没有任何资料去考究其真实含义外,多数还是能翻译成简谱或五线谱的。
只是古曲的调试与旋律…………若没有古乐器的相配器乐谱,还是不要听了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白石诗词集》有全部,附录里还翻出了《扬州慢》的简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iger1970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20Rank: 20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6
帖子 16056
编号 48417
注册 2005-9-10


发表于 2007-10-9 17: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中就介绍了现代体的格律诗啊......
让我背诗那个办法不错,回头我就背......以前背入声字,简直晕......
可是普通话中还有平声和上声互相混杂的问题啊,(我没记错吧)?还有韵,同韵母的未必同韵......
反正很羡慕南方人,人家根本不考虑这些......

古体总没啥格律吧?赶明儿来一个古体......

好像现代诗格律比较严的是戴望舒,闻一多......

惹恼我就按照普通话写近体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关于这个问题,能说的书上都有。书本之外的说也白说。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秦观则成为秦观。那是不能复制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7-10-9 19: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油门公来传道授业解惑了哦是作诗填词唱曲了

酸人说的也有道理,很多基础知识书本上都有了,语文课说起来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我们现在能够灌水,也要感谢语文老师从人大尺足手教起哦。

说起来我还是觉得作诗是要有天赋的,虽说后天修炼的确也能小成,但似乎真正可称作湿人的,梦笔生花这一特技还是先天功。

李老师想写诗学文艺,偶们这边自然欢迎的,开个帖子练习练习如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长葛李子龙
(老李)

长社侯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13
帖子 6562
编号 56201
注册 2005-12-28
来自 河南长葛


还是算了,打小儿作文没及格过,偶说真的。
到现在连什么出入声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偶不是开玩笑。
悄悄的问,哪有关于入声之类的基本语文资料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皇城跟
(小刀)

新市侯
谏议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428
帖子 713
编号 66511
注册 2006-4-19
来自 鲁齐


发表于 2007-10-10 16: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蒹葭苍苍 于 2007-10-9 18:48 发表
关于这个问题,能说的书上都有。书本之外的说也白说。这大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为什么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秦观则成为秦观。那是不能复制的。

这个是正解。
新诗发展到现阶段,各种流派或者说风格并存,但不管哪一种,都有很多作品给我们独特的感受,能打动我们。无论是创作方法、创作内容等,以及诗歌的内涵,都有作者独特的东西在里面,搞创作,基本的理论知识、创作技巧、阅读积累固然重要,但灵感更重要,灵感是个很飘渺的东西,但却是赋予作品灵魂的最重要的东西,作者以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领悟等,带给作品的特质,不是能学到的,要自己在不断创作,不断学习提高中慢慢揣摩。怎样写出好诗?没有什么高人能教给我们,要自己在努力读书、感悟生活及创作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又:楼主提的问题很难回答。
自99年盘峰论争后,中国新诗界一直纷争不断,很热闹,各个著名的诗歌论坛都有骂战,关注中国新诗的现状,楼主可以去几个较专业的诗歌论坛去看一下如诗江湖、诗生活、星星论坛、诗选刊、新诗研究所、第三条道路等,还有各地方诗歌论坛等,你有机会和传说中的著名诗人们切磋。若想了解中国新诗的发展,你可以参考一下几本介绍中国新诗史的书,如陆耀东的《中国新诗史》等,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阅读些民国期间的诗集,著名的如尝试集、翡冷翠的一夜、女神、冬夜、童心、繁星等等,大概能搜罗到的会有几百个集子,其他如杂志《新青年》《诗》《诗学半月刊》《新潮》等等,也有大量的作品,更有很多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建国后的那些歌功颂德的随你爱好了,其他的如舒婷、海子、顾城、北岛、马永波等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还有三毛、罗门、余光中、席慕蓉等大陆外的作者的作品。西方诗歌,就更驳杂了,需要阅读大量大量的东西。

写诗和学任何一种专业知识一样,是要付出大量努力的。反正我是放弃了。

[ 本帖最后由 皇城跟 于 2007-10-10 16:4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潭忧公子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32
帖子 151
编号 226041
注册 2007-10-10


发表于 2007-10-10 17: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推荐楼主买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看看,这本书中很通俗的介绍了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书不厚,也很容易看懂。

顺便说一句,我的签名档就是一首“七绝”,哈哈哈,自己招供一下,有几个字出了律。

[ 本帖最后由 潭忧公子 于 2007-10-10 17: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0-10 17: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长葛李子龙 于 2007-10-9 20:43 发表
还是算了,打小儿作文没及格过,偶说真的。
到现在连什么出入声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偶不是开玩笑。
悄悄的问,哪有关于入声之类的基本语文资料泥?

入声是汉语的一个音调,说是说不清楚的,因为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现在只有南方方言中还保存着入声。

汉语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就是现在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术语叫做“阴平”和“阳平”,上声就是三声,去声就是四声,而入声已经没有了。因为随着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入主中原,胡语和汉语相互混杂,最迟在元代,就使得北方话里的入声消失。而原来读入声的字,现在都分别读其他三声了,这就叫做“入派三声”。关于四声的基本特征,古人有诗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入声的特征就是短促,比如柳宗元最有名的那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押的是入声韵,绝、灭、雪都是入声,你可以体会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同时,这三个字在普通话里,分别是二声(平声)、四声(去声)和三声(上声),是入派三声的最形象的说明。

因为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了,所以现代人作诗填词,在入声字上除了死记硬背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否则,遇到象“绝”这样的字,按照普通话,你当作平声了,其实按诗谱词谱,却是仄声,那就闹笑话了。

记忆入声字,有个简便的办法,就是我前面说过的,背诵几首押入声韵的诗词,比如杜甫的《北征》、《咏怀五百字》,这几首诗背下来,比较常用的入声字也就都记住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0-10 20: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潭忧公子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32
帖子 151
编号 226041
注册 2007-10-10


发表于 2007-10-10 17: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背几首《满江红》、《念奴娇》之类多押入声韵的词,也就能记住不少入声字了。

还好我是湖南人,哈,方言保留入声,开心一个!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轩辕苍龙
(大膜法师)

太常丞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278
帖子 15262
编号 21958
注册 2004-11-3
来自 扬州


发表于 2007-10-10 17: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个,是不是所有急促读出的汉字都是如字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0-10 20: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苍龙 于 2007-10-10 17:40 发表
那个,是不是所有急促读出的汉字都是如字声?

当然不是。入声除了短促,还须“急收藏”,就是发声后,还得往回收。

何况现在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所有的的入声的读音都发生了改变,以现在的读音是不能确定一个字是不是入声字的。

所以对于入声只有死记硬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潭忧公子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32
帖子 151
编号 226041
注册 2007-10-10


发表于 2007-10-12 00:2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入声字的规律。

第一,凡是拼音以e为韵尾的,均为入声字。如:血、雪、月、叶、蝶、别……等等;

第二,某些普通话拼音韵尾为e,但是不是入声字,这些字在古代一律押a韵。如:蛇、斜、车……等等。

其他的暂时没有总结出来。

因为本地方言保留入声,所以没有很花工夫去研究这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长葛李子龙
(老李)

长社侯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13
帖子 6562
编号 56201
注册 2005-12-28
来自 河南长葛


发表于 2007-10-12 00:2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河南话里有入声么?偶是河南滴。
不能实际的听到入声的发音特点的话,光看文字解释是不行的。

能不能拿一些方言的某个字一举例呢?
比如广东话粤言中的一些字来举例。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轩辕苍龙
(大膜法师)

太常丞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278
帖子 15262
编号 21958
注册 2004-11-3
来自 扬州


发表于 2007-10-12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粤语我才三级不好举例,不过在客家话里面,蛇、车、斜的确是A韵尾的,分别读为:SHA(矢、啊,杀,轻声读)、CHA(吃、啊,差,貌似也是轻声)、XIA(西、一、啊,下,读得比较急的话我不介意第四声,不过一般是第三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10-12 13:4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研究中、英韵律诗的比较。不过全是用英文写的,下面是其中一部分,主要是英文韵律诗的格律,懂E文的可以参考一下。


英文十四行诗的押韵:
……
A Petrarchan sonnet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of which is called the octave, including 8 lines, with a constant form of rhyme scheme as “abba abba”.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estet, including 6 lines, usually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rhyme schemes, such as “cde cde” or “cdc dcd”, etc. John Milton’s “On His Blindness”, which is analyzed below, is a Petrarchan sonnet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ba abba cde cde”.
     When I consider how my light is spent,                   (a)
     Ere half my days, in the dark world and wide,              (b)
     And that one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                  (b)
     Lodged with me useless, though my soul more bent          (a)
     To serve therewith my Maker, and present                 (a)
     My true account, lest he returning Chide,                  (b)
     Doth God exact day-labour, light deny’d, -                 (b)
     I foundly ask: But Patience, to prevent                    (a)
     That murmur, soon replies; God doth not need              (c)
     Either man’s work, or His own gifts: who best              (d)
     Bear His milde yoke, they serve Him best, His state          (e)
     Is kingly, thousands at his bidding speed                   (c)
     And post o’re land and ocean without rest: -                (d)
     They also serve who only stand and waite.                 (e)
A Shakespearean sonnet follows the rhyme scheme “abab cdcd efef gg”. Most sonnet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in this form. Take Shakespeare’s “Sonnet 1” for example: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a)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a)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c)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d)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c)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d)
     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               (e)
     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                       (f)
     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                   (e)
     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               (f)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                      (g)
     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g)
(Shakespeare, “Sonnet 1” 1-14)
Not only Shakespeare himself, many other British poets also write sonnets in Shakespearean form.
From the two examples, some basic rhym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metrical verses can be found. Firstly, there is usually more than one rhyme used in one verse. In English language, “homophonic words are not sufficient, if only using one rhyme in a verse, rhyming words are difficult to find” (辜正坤 22), so English poets always switch rhymes to avoid the difficulty on rhyming. Secondly, interlaced rhymes are widely used. Rhyme schemes such as “abba” or “abab” are found everywhere in English metrical verses.
……
------------------------------------------------------------------
英文十四行诗的节奏:
……
Generally, in one verse, only one type of poetic feet is used, but sometimes two or more. Poets are usually free to choose from these types of poetic feet (梁守涛 5).
In Shakespeare’s sonnets, iambic pentameters are always used. An iambic pentameter is a line with 5 iambic feet. e.g. line 5 to 8 in Shakespeare’s “Sonnet 18” (Feet are separated by “|” and stressed syllables are made bold).
     Sometime | too hot | the eye | of hea- | -ven shines,
     And of- | -ten is | his gold | complex- | -ion dimmed;
     And eve- | -ry fair | from fair | sometime | declines,
     By chance | or na- | -ture’s chan- | -ging course | untrimmed;
(Shakespeare, “Sonnet 18” 5-8)
Generally, each line is an iambic pentameter line. Howev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sometimes an unstressed syllable appears at a place where it is supposed to be a stressed syllable, and vice versa, and in this case, the inappropriate syllable is always constrainedly read according to the foot type instead of its actual accent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meter” (辜正坤 21).
……



(有版权的哦,不许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2 13:46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轩辕苍龙
(大膜法师)

太常丞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278
帖子 15262
编号 21958
注册 2004-11-3
来自 扬州


发表于 2007-10-12 14: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2 13:44 发表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就是研究中、英韵律诗的比较。不过全是用英文写的,下面是其中一部分,主要是英文韵律诗的格律,懂E文的可以参考一下。


英文十四行诗的押韵:
……
A Petrarchan sonnet consists of  ...

看不懂,解释一下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10-12 14: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象说了抱韵、交韵啥的,有日子不拜公冶长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长葛李子龙
(老李)

长社侯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13
帖子 6562
编号 56201
注册 2005-12-28
来自 河南长葛


发表于 2007-10-12 17: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张建昭 的帖子


我只会把字母单个单个的念,连起来就念不成了

有中文版的没有?
现在都流行发行时一式三版:英文、繁中、简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水镜门生
(虾仁生煎)

许国公
河北东路经略使
★★★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6
功绩 2628
帖子 22586
编号 52409
注册 2005-11-4
来自 五谷轮回之所
家族 肉肉门


发表于 2007-10-12 18: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昭昭素大不列颠语言文学专业的

认出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名讳,嗯嗯,别的先去修理小厨具翻译机再来细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orinth
(佩影)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0
编号 198850
注册 2007-8-6


发表于 2007-10-13 2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好说些什么

如果真的有兴趣 楼主去这里看看吧 http://magics.l166.4everdns.com/

虽然只是一部分 作品能说明问题

这个题目 真要讲出道道来 很困难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长葛李子龙
(老李)

长社侯
谏议大夫
★★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413
帖子 6562
编号 56201
注册 2005-12-28
来自 河南长葛


发表于 2007-10-14 17:1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3 corinth 的帖子


收藏了,很全。
谢谢了
以后慢慢研究,俺也学着“淫”两首“湿”耍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0-15 10: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长葛李子龙 于 2007-10-12 00:23 发表
河南话里有入声么?偶是河南滴。
不能实际的听到入声的发音特点的话,光看文字解释是不行的。

能不能拿一些方言的某个字一举例呢?
比如广东话粤言中的一些字来举例。

日语里有促声,与入声类似。
或者你可以理解为英语中的短元音,也有些接近之处。

粤语中比如谷、骨、七、敌、血、食等字,就是入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10-15 12:4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入声其实就是一个以不清晰辅音结尾(n、ng这样与前面元音粘合性较强的辅音除外)的音节,由于本身是一个音节,还要留出一点时间来表现后面的不清晰辅音(不清晰到相当于无,给人感觉就是稍稍一顿),故而显得整个音节很短促。

以前学唱粤语歌时,唱到比如“失去”这样的带入声的地方,总感觉模仿得只俱其形不具其神,后来慢慢体会到,这个“失”字是带个勾的,并不是简单的sa-,而是类似sat或sak,这样再唱起来就对味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7-10-15 13: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5 12:48 发表
入声其实就是一个以不清晰辅音结尾(n、ng这样与前面元音粘合性较强的辅音除外)的音节,由于本身是一个音节,还要留出一点时间来表现后面的不清晰辅音(不清晰到相当于无,给人感觉就是稍稍一顿),故而显得整个音节很短促。

可以这么试,不过那个辅音实际是不存在的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5 12:48 发表
以前学唱粤语歌时,唱到比如“失去”这样的带入声的地方,总感觉模仿得只俱其形不具其神,后来慢慢体会到,这个“失”字是带个勾的,并不是简单的sa-,而是类似sat或sak,这样再唱起来就对味了。

应该介于sa跟se之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10-18 15:5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0-15 13:02 发表

可以这么试,不过那个辅音实际是不存在的

现在某些语音学观点上已经支持了后缀辅音说。
我以前看一个王杰的粤语歌的MTV,字幕上就有粤语标音,当时就看到很多后缀有辅音的字,如“失”似乎就是标的“sat”(记不太请了,总之是带辅音的,一般是t、p、k、b、d、g)
很多香港人的姓的英译也能看出这一点,比如“叶Yep”。
所以这个辅音不管存在不存在,当成其存在总是没错的。就如同音乐中的空拍,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是那个时间是一定要留给它的。

不过,看到粤语标音的后缀辅音都是不同的,看来这个停顿是有区分的,如果确实是有区分的,那这个辅音就应该是存在的;如果是仅仅根据前面的原因配上一个辅音的话,则又可以说其不存在,只是为了标记而标记。

下面找到了一些字的粤语标音,看看后面的辅音有什么规律吧(后面没有辅音,或者辅音为n、m、ng、y、w的,就不是入声字;最后标的数字应该就是粤语中的声调):

我  Ngo5
湖 Wu4
靴 Heo1
柱 Ceu5  
坏 Wai6
外 Ngoi6
背 Bui3
教 Gau3
地 Dey6
追 Zoy1
狗 Gaw2
路 Low6
鸭 Ngab3
杀 Sad3
百 Bag3
三 Sam1
行 Hang4
剧 Keg6
镜 Geng3
页 Yib6
热 Yid6
剑 Gim3
线 Sin3
渴 Hod3
国 Guog3
岸 Ngon6
帮 Bong1
活 Wud6
换 Wun6
急 Gap1
失 Sat1
得 Dak1
心 Samp1
新 Sant1
生 Sank1
食 Sek6
精 Zenk1
出 Cot1
哭 Hok1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8 15:5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7-10-18 16:0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找到了这么个网页:【平水韵中入声韵部粤语读音一览表】
http://bbs.zsu.edu.cn/bbsgcon?board=Poem&start=171

着重看其附录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7-10-18 16:0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飘渺孤鸿影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
帖子 1030
编号 65059
注册 2006-3-24


发表于 2007-10-18 16: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似乎没有人提到,我不知道在哪看见一个规律, 凡是以"b d g zh j z "为声母的2声字都是入声(鼻字除外). 余下的貌似平时多留意一下所剩也不多了.
希望对李老师有用.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04: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06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