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骑铁之我见,看大家讨论很热烈,我来说几句
性别:男-离线 zjqss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7
编号 68170
注册 2006-5-8


发表于 2006-9-13 09: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骑铁之我见,看大家讨论很热烈,我来说几句

我觉得,骑铁最大的作用不在进攻或防御,而在于骚扰,原因有2,1,骑铁贵啊,形成不了规模,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效果都不会很好,进攻不如骑兵,防御不如步兵。2,但骑铁是最好的骚扰敌人的工具,日本战国时因为兵少,一场战斗有2--3万是大规模了,所以对阵法研究较多,有名的如上衫的车悬,一般情况不保持较好的阵形是要吃大亏的,4次川中岛战争,就是因为信义的贸然出击,直接导致,武田阵形的混乱,不然我想应该还能少死不少兵和将,反过来,贸然冲击敌人已经布好的阵营,损失也是巨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扰乱敌人的阵营,那派什么样的部队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呢?步兵肯定不行,无论是机动力还是威力都不行,铁炮部队威力巨大,有震撼力,但移动速度慢,一不小心就回不来了,骑兵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对方没有或较少骑兵时,来回穿插,效果很好,但骑兵若枉然冲击敌军已有准备的步兵和铁炮方阵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骑兵也是近身作战,伤亡会很大,最后换铁骑上,具有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又具备铁炮的远程杀伤力,打了就跑,或找准空挡直接冲击敌阵,发现形势不妙,又可快速退回,远程杀伤敌人(虽然只有不到200米的射程,但在冷兵器时代够可以了,毕竟威力大,看大河剧,每次都会看到,射得和刺猬差不多的武士还能汇报完最后一个情报再断气,就知道日本的弓箭不行),敌人的骑兵若出击则退回来染,诱敌深入,若不出击,则不断骚扰,步兵和铁炮部队是跟不上骑铁的节奏的,在骑铁高速机动中,他们只能疲于奔命,不能行成有效的阵形,那样就为后续骑兵的突击和步兵的跟进创造了时机,我想伊达也可能用的就是这样的战术,这样就不难理解,在大板,为什么骑铁会输,因为把他直接作为进攻队伍来使用,就好比把自行火炮当坦克来用一样,搞混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论快速突击不如骑兵,论防御不如正统铁炮兵
骑铁的杀伤力、精度、射程均不足
只要对手稍有准备,临战不是庸手,则其无所用矣~

然则,在高昂的费用下只能担负骚扰、游击的功能
此之谓效费比低下的典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本因坊秀策
(★御姐★)

泉国公
枢密直学士
河东节度使
★★★★★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游戏人生区)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5
功绩 2107
帖子 19336
编号 150
注册 2003-9-28
来自 六朝古都
家族 现视研


骑铁的最大作用不是在实战吧,而是彰显一个大名的实力....

没有骑铁,估计中国玩家没几个人能记住政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紋刀狩易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68
帖子 6440
编号 1909
注册 2004-10-10
来自 北半球


发表于 2006-9-13 09: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但是由於保持陣形的重要,騷擾、遊擊~~~也還是蠻有用的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紋刀狩易 于 2006-9-13 09:37 发表
但是由於保持陣形的重要,騷擾、遊擊~~~也還是蠻有用的嘛~~~

看看幸村的步兵是怎样击破政宗骑铁的罢

只论骚扰、游击,骑铁当然可用
不过我前面所说的是效费比
便如用驱逐舰的价格造鱼雷艇罢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jqss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7
编号 68170
注册 2006-5-8


发表于 2006-9-13 10: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远舟 于 2006-9-13 09:55 发表

看看幸村的步兵是怎样击破政宗骑铁的罢

只论骚扰、游击,骑铁当然可用
不过我前面所说的是效费比
便如用驱逐舰的价格造鱼雷艇罢了

幸村会赢是因为对方把骚扰兵种当进攻兵种在用,对攻肯定不行,若骑铁齐射,然后后撤。幸村的两条腿能快过马吗???若骑兵或步兵再从两翼插上,幸村不死才怪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QUOTE:
原帖由 zjqss 于 2006-9-13 10:38 发表

幸村会赢是因为对方把骚扰兵种当进攻兵种在用,对攻肯定不行,若骑铁齐射,然后后撤。幸村的两条腿能快过马吗???若骑兵或步兵再从两翼插上,幸村不死才怪

当进攻兵种用不行,那就是骑铁本身缺陷很明显

"若骑铁齐射,然后后撤"这样的战法还不如用普通铁炮兵
毕竟前面说过,骑铁的射程、精度、杀伤比普通铁炮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jqss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7
编号 68170
注册 2006-5-8


发表于 2006-9-13 11: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铁炮上去,齐射后,就那两条腿,还能回来吗???难道还把木栅扛着走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远舟
(天下大铲都僧缸)

武陵郡公
白衣伯爵
枢密直学士

Rank: 18Rank: 18Rank: 18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功绩 1168
帖子 7869
编号 1698
注册 2003-10-27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再次提出射程问题

虽然我没有直接数据,不过根据常理,先进入射程的肯定是用短筒的骑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果毅校尉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93357
注册 2006-11-28


发表于 2006-11-28 10: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骑铁用在防御最好啦。特别是什么龙攻之类的几十W来攻。因为骑铁躲在城中乱射,等敌人要逃就快速冲上去消灭,整点伤兵补充补充。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1-28 15: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骑铁用在防御最好啦。特别是什么龙攻之类的几十W来攻。因为骑铁躲在城中乱射,等敌人要逃就快速冲上去消灭,整点伤兵补充补充。

这个帖子讨论的是历史上的骑铁,不是游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6-11-29 13: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6-11-28 15:29 发表

这个帖子讨论的是历史上的骑铁,不是游戏。

呵呵感觉是创世记.呵呵,我觉得骑铁本身和古代战车,重骑兵一样,本来就是一个装饰性大于实用的兵种.

身份的象征,小规模骚扰有点用.只能骚扰步兵,骑兵.

对付射程比他远的铁炮没一点作用。实际上就是另一中铁炮的另一种用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1-30 16: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06-11-29 13:09 发表


呵呵感觉是创世记.呵呵,我觉得骑铁本身和古代战车,重骑兵一样,本来就是一个装饰性大于实用的兵种.

身份的象征,小规模骚扰有点用.只能骚扰步兵,骑兵.

对付射程比他远的铁炮没一点作用。实际上就是另一 另一中铁炮的另一种用法

呵呵,独眼龙的当家兵种就是这个,岂能只做装饰用?南飞估计他配有刺刀之类的东西,而把骑铁作为一个“两栖”兵种运用。个人猜测宗政是这样使用骑铁的:一方面作为轻骑兵搞迂回,包抄,突击;另一方面作为移动铁炮手下马射击。而面对幸村依据城防的赤备冲锋,骑铁这两个优势都发挥不出来。南飞坚信:一种事物既然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很多人都考证过铁炮在马上射击的困难,所以南飞相信,骑铁不是在马上射击的。直到火枪被改进到后装遂发,真正的“骑铁”才登上战争舞台——直至机械化部队让它彻底退出战争舞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斜出正入

白衣伯爵中大夫

Rank: 12Rank: 12Rank: 12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安西将军
好贴 2
功绩 230
帖子 3092
编号 742
注册 2003-9-13


发表于 2006-11-30 17:0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骑铁有过在实际战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成功战例吗?如果没有的话,说他华而不实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斜出正入 于 2006-11-30 17:0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桠枫
(疯子~)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车骑将军
好贴 5
功绩 323
帖子 7292
编号 1780
注册 2003-11-1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6-11-30 17:1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骚扰?还不如用游猎骑兵,站在远处放箭,敌人近了就跑。比骑铁还好。骑铁我觉得当仪仗队还差不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30 17: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政宗就是个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衬托自己威仪的大名

还曾经组建过穿着纯金具足  手持无法正常挥舞的极长柄旗本队  纯粹是仪仗用途

另外   西方的战争史也早已证明了在马上举着火枪作战的骑兵根本是废物一群   瑞典骑兵一开始也喜欢拿个手枪  骑在马上挨排绕圈子放枪玩“马回转”战术  结果最后实在不行了 只好又举着大刀  用密集队形重新冲锋  恢复了老本行


在马上拿着火枪的  更多只是利用马匹的机动力  快速抵达战场再下马射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1-30 17: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但是,这一时期内,也经常出现能动的武装不吃香的状况。向敌方冲锋的骑兵发现自己被一排排长枪或壕堑或路障碍挡住了,并受到了滑膛枪手逐个瞄准射击。这样,骑兵又从冲锋工具转变为能移动的火力。最初是骑兵在后鞍上带一名火绳枪手。后来发展到骑兵自己带一枝已上好膛的火器。有一个时期,骑兵扔掉了大砍刀,情愿用手枪。但当时的手枪只能在五步以内的距离内射击方有效。为使这些武器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用“马回转”的办法:一组组骑兵连续不断地奔向敌阵,在有效距离内不管瞄准瞄不准,开火后立即向左或向右逸去,……周而复始,轮番上前。但没有什么记载证明这种战术能收到很大效果。——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这个马回转场景在法国爱情电影《大鼻子情圣》里有忠实再现

[ 本帖最后由 心湖一笔斋 于 2006-11-30 17:55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1 20: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心湖一笔斋 的帖子

呵呵,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心湖同学忘了引用最重要的“15世纪”,南飞这里也有一些资料(不知道是哪位达人写的)。首先是和长筱之战非常类似的帕维亚之战(1525年2月24日):

QUOTE:
骑兵的时代即将告终。
在此次战役中法军统帅弗朗西斯皇帝指挥着他的长矛重甲骑兵向手持火枪的西班牙杂兵发动了反复的冲锋。然而结果每次都被击退,伤亡十分惨重。最后弗朗西斯受伤被俘,(战争结束后被释放)他的战马也被火枪击毙。更具象征意义的事件则发生在一个叫做贝亚尔的骑士身上。在20年前的法西骑兵混战中他是法军的第一勇士。而在稍后一些的赛西亚会战中却被一个“无名小卒”用火枪击毙……

呵呵,之后欧洲各国都开始不断改进骑兵装备和骑兵战术:

QUOTE:
欧洲以后的战争则都参考了帕维亚会战的教训,战法上有所改变。如在稍后的法国宗教战争中,新教徒们得到了来自德国的重骑兵的支援。虽然他们仍然身穿重甲,但是武器已经变成了火轮枪。战法上也不是中世纪时期的疯狂冲锋了。而改为骑兵们在战场上排成扇形,对敌人进行小跑冲锋,第一排的骑士向敌人射击后便转向一侧,后面的骑兵继续射击。如此循环以火枪打击对手。在1590年3月14日的伊夫里战役中,这种新教骑兵彻底的击溃了天主教的部队。

龙骑兵这个全新的兵种诞生了:

QUOTE:
在1630年的时候,伟大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组建了一支另所有对手胆寒的骑兵。当时的欧洲共有四种典型的骑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骑兵,古斯塔夫认为,相较其表现来说,这种骑兵太过昂贵;轻骑兵在与火器的对抗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火绳枪骑兵主要为胸甲骑兵提供火力掩护,数量较少不能独当一面,价格也较高;倒是龙骑兵,古斯塔夫认为这种骑马的步兵有更大的潜力。

龙骑兵是这样的:

QUOTE:
于是瑞典骑兵部队就两种骑兵组成:龙骑兵取代了火绳枪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护;轻骑兵则成为突击的主力,装备剑和手枪。当然也有少数的瑞典贵族穿着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队的面貌。这样,瑞典骑兵就是所谓的中型骑兵,他们穿简单的胸甲,戴一顶壶盔。装备两把手枪,使用的直剑也比别国的长。他们冲锋时规定用佩剑,第一列的骑兵才允许使用火器,最后一列骑兵作为预备队。每个骑兵营由8个连组成,每连125人。实际上,每个营总是从4个连到8个连不等。

看完这些大家对骑铁还有歧视性想法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2-1 21: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倒是龙骑兵,古斯塔夫认为这种骑马的步兵有更大的潜力。
在马上拿着火枪的  更多只是利用马匹的机动力  快速抵达战场再下马射击

龙骑兵取代了火绳枪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护;轻骑兵则成为突击的主力,装备剑和手枪。
他们冲锋时规定用佩剑,第一列的骑兵才允许使用火器
结果最后实在不行了 只好又举着大刀  用密集队形重新冲锋  恢复了老本行

我不认为你引述的资料对你自己的观点有利
因为伊达政宗的骑铁队伍  并没有任何与其他骑兵种类协同作战的战史   古斯塔夫的战术很清晰  重装龙骑兵骑马伴随轻骑兵同步抵达战场  下马提供火力掩护  突击的主力则是由轻骑兵担任  并且突击时候仍然使用佩剑  
这其实是一种协同战术   但是骑铁能不能将这两种不同类型骑兵的用途合二为一?我没见过资料  
实际上直到拿破仑时期   突击类型骑兵武器依然以长矛和佩剑为主(可参考波兰影片《火与剑》)  而持火枪的骑兵大多是就是骑马的步兵  争取的是马匹的机动力 (参考澳大利亚影片《铁骑雄狮》)
而政宗时期  妄想骑铁能兼备火枪射击和拔刀突击的两种功能  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我没接触过这方面的资料和战史。
甚至以日本骑兵运用水平,连骑兵下马组织步兵线这种最初级的战术也没有吃透过,如果真田幸村面对的真是骑铁队的话,那么步兵匍匐就能接近了骑铁阵地  然后突袭就击溃骑铁队战术来看,不得不让我对骑铁战术远远落后于欧洲而感到遗憾。

骑铁队最大的战绩也许就是讨取后藤基次了 ,但是资料上只是说后藤部在冲下小松山至平地“玉碎”的时候,被德川方侧翼的丹羽氏信冲成数段,后来伊达政宗下片仓部的铁炮队不断射击,导致后藤胸部中弹受伤死亡。并没有特地点明是骑铁所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远舟 2006-12-26 16:19 +20 好帖奖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2-1 21: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至于伊夫里战役  是不是“马回转”的重骑起了决定性作用  正在进一步找寻资料中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3 19: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心湖一笔斋 的帖子

还没有证明我的观点吗?南飞所谓的“两栖兵种”,不就是龙骑兵的雏形吗?呵呵,固然没有史料提到伊达怎样使用龙骑兵,但也没有任何史料提到骑铁部队是在马上开枪、完成攻击的啊?“马回转”这种战术好像没有在日本列岛上出现过。请问心湖,龙骑兵是不是摆式?

南飞以为,之所以没有记载骑铁部队和其他部队协同作战的原因,是因为伊达根本就没有作为主力参加过大型会战,从属部队只需要配合主力即可。比如在击毙后藤的战斗中,因为浓雾的缘故,不便发动冲锋,伊达的骑铁部队很游可能下马作战,这才以高精度射击讨取了后藤。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phoenixdaizy

忠英伯
靖康军节度使

Rank: 21Rank: 21Rank: 21
组别 节度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314
帖子 8800
编号 356
注册 2003-9-4


发表于 2006-12-3 22: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作战方法和以后改进了的龙骑兵不一样。

别人的枪支可以在马上,他们所谓马上筒,其实是在马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4 12: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phoenixdaizy 的帖子



QUOTE:
他们的作战方法和以后改进了的龙骑兵不一样。

别人的枪支可以在马上,他们所谓马上筒,其实是在马下。

所以南飞说伊达军那个只能算雏形,虽然他很天才的独立创造了这个兵种;但当时已经没有什么大战事了,铁炮技术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卡宾枪发明之后,骑兵才重放光芒。

[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6-12-4 13:1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2-4 13: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乌鹊南飞3 于 2006-12-3 19:40 发表
还没有证明我的观点吗?南飞所谓的“两栖兵种”,不就是龙骑兵的雏形吗?呵呵,固然没有史料提到伊达怎样使用龙骑兵,但也没有任何史料提到骑铁部队是在马上开枪、完成攻击的啊?“马回转”这种战术好像 ...

请再仔细看我的帖子和你自己的资料

明确下:龙骑兵是不是“两栖兵种”?

骑兵 1630年

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 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

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依然带着帽子,因为不用进行马背上的格斗。只有军官才有手枪,士兵除了火枪之外,就只有一柄直剑护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装备中包括一把小鹤嘴锄,步行时用来钩住缰绳。奥匈帝国的龙骑兵部队直到1625年还编有骑马的长戟兵。他们使用的坐骑也矮小、廉价,比不得正式骑兵的高头良种。在训练科目中,很少有教马上射击的,更不用说冲锋突刺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部队,其作战使命就是为骑兵部队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所以瑞典龙骑兵很少下马作战。


可见龙骑兵无论在马上射击还在马下射击   功能都是单一的   无法实现马上肉搏突击和火力射击两种功能的合一

就像你不能把搭载步兵战车的士兵算作坦克兵一样吧

”骑铁“本身的定义是和欧洲的龙骑兵是不好搭边的  严肃点说   由于战争环境大相径庭  就把稍微类似的兵种联系甚至等同在一起是不太科学的做法   

加上没有战史和资料显示骑铁的具体做法——战盟以前的资料就言骑铁先用短筒齐射,再拔刀突击   

现在基本认为这是基于游戏的.......    以16世纪的火枪水平   区区数百骑兵先一字儿排好  再装弹药射击  再突击  几乎是天方夜谭或者是吓唬人而已    人家动辄上千的铁炮足轻齐射,况且在马背上增加了射击高度的做法  、、、、、、、要不就学欧洲   用骑兵用的手枪  基本上这必须在距离对方五步之内才能有些效果,然后呢  再回转嘛?以日本骑兵的甲胄能保护他耀武扬威地转来转去嘛   。。。。。。好歹也要来套罐头行头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4 17: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4 心湖一笔斋 的帖子

请问心湖,这个提出“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的作者有没有研究过日本骑铁部队?至于把战车和什么坦克车扯到一起就更加荒诞了。战车在我国战国之后还多次重登沙场,主要作为阻止骑兵冲击的移动路障,刘裕和戚继光都用过。而铁炮和战车扯不上任何关系,只需马栅栏即可。没有足够的 资料证据充分研究而乱下否定结论,只会闹出诸如“人脑还有98%没有开发”这样的科学笑话。不能证明有,同样不能证明没有的东西,不要随便否定。

日本在硬件上与欧洲的进化方式非常相似,这一点南飞过两天有专题出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心湖一笔斋
(圣剑修士会监察长)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3
帖子 2270
编号 20491
注册 2004-10-31
家族 圣剑兄弟会


发表于 2006-12-4 21: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步兵战车居然能和春秋战国时期地战车联系到一起  至于刘裕的半月阵和戚继光的车阵怎么能和春秋战国的战车等同在一起呢。。。。。。。。。要不要我把戚继光时期的“战车”图片贴出来呢???

另外  本人说的步兵战车是指机械化步兵战车  


如果你有日本战术和欧洲战术类似的文章  希望能早些出炉   本人自问对日本战国还有些研究  对欧洲中世纪也算稍微懂些 到时候再拜读你的专著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下奇才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43
编号 83892
注册 2006-9-21


发表于 2006-12-5 15: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看都发觉大家都把骑铁当主力兵种看,本帖旨在认为其只起骚扰混乱作用,但在效果比纯步,铁,骑要好,伤亡要小,任何一定要把骑铁摆在核心位置的想法都是不对的,真想实战来一场证明骑铁的价值。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乌鹊南飞3

中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4
功绩 101
帖子 6284
编号 60211
注册 2006-2-17
来自 四川


发表于 2006-12-6 14: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心湖一笔斋 的帖子

南飞扯出战车只想说明你说的“步兵战车是指机械化步兵战车”离题太远,不同之处比相同之处多多了。

资料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最近两天之内就可以出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6-12-20 14: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什么用,估计是日本人吹牛出来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东海长鲸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6
编号 97121
注册 2006-12-26


发表于 2006-12-26 13:4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從跳蕩到騎鐵-轉發蔣振威盔甲作品

《壬辰戰爭》一書翻譯工作已近3月,也一直試圖查找“伊達騎鐵”確切的源頭,關於“伊達騎鐵”的出處野史中也很少涉及,遊戲中的鈴木重秀幫助一說不置可否,然卻從其他的資料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從跳蕩到騎鐵

早在16世紀60年代(慼繼光駐鎮薊州)甚至更早的明正德時期,三眼銃就已經被北方的邊軍騎兵、步兵用於對抗遊牧部落的進擊。清魏禧著《兵跡》中引用了明朝16世紀中期總督胡宗憲的講法:諸邊 邊兵善守險,習騎射。守則用大銃火砲,[熱加草頭]成血槽。戰則不及虜馬弓矢,惟用三眼槍燃擊虜馬,一少回頭須逐殺矣。然慣於北地戰守,若行南方則不耐暑熱,遇盛夏潦濕,弓柔馬痿,惟俟秋氣盛乃可出。同樣近代的資料表明:北方马上三眼铳,以御虏骑颇畏之,然放毕,举以搏击头,重起坚利害相半,兼之甚难讨准,往往虚发”这里说明北方兵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三眼铳的火器,准头甚差。至于为何不使用火绳枪,万历三十四年的《兵录》中谈到:“三眼铳与鸟嘴铳,鸟嘴在南多用而北少用,三眼在北多用在南少。此为何哉?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力不易,一旦火门开而风甚猛,信药已先吹去,用辗信易坏火门,一放而虏骑如风至,执之拒敌甚为不便……三眼铳一杆三铳,每铳著铅子二三个,伺敌三十步内对准而放,一炮三放其声不绝,无有不中。虏马至则执此铳以代闷棍,虏铁盔铁甲,虽利刃不能入,唯以此铳击之,故于北方鸟铳、三眼铳有此之别。”
雖然壬辰戰爭期間明邊軍騎兵使用三眼銃記錄在包括《 兩朝平攘錄》、《東征實記》、《萬歷三大征考》此類的野史書中均無從查找,但作爲明代中期以降邊軍大規模配備的單眼銃、三眼銃,我們完全可以推論這類完全已經由地方財政自行打造的軍械且在多數的當政者眼中的殺虜利器,完全有可能出現在遼東方向的戰場並且在遼東軍隊中也得到了普及。筆者也試圖查閲日本八幡大學(今九州國際大學)某教授《李成梁一門的戰績》的論文,然而却无结果,但是可以相信的是,当薊州南军中的镗耙和狼铣也成为辽东军的制式配备时三眼銃应该在当时的辽东军队中得到了大量配备。

以下是一段相关的资料,我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降って、伊達政宗の時代、大蔵・川張と合わせた3か村で、馬上11騎槍鉄砲150人組を組織し、白石城攻めに加わり、以後仙台藩直轄地となった。
 伊達との境でもあり、藩境の警備を強化するため、藩としてもこの地を重要視していた。馬上鉄砲組はよくその期待に応えた。
明治維新後は、一時3か村連合したが、明治22年独立して耕野村となった。”
白石城之战爆发于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合战期间,距离壬辰战争结束已经有2年,离政宗踏上朝鲜土地也有3年时间。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居住在今天宮城県伊具郡丸森町耕野地区附近的人的祖先在这场战争中应征的武士由11名自备战马的武者和150名配备火枪与枪的士卒所构成(而且应该是占绝大部分的为若党、中间之类的底层野武者和由农民构成的足轻),并未涉及提到马上铁或者骑铁的部队,而骑铁的组成在稍后仙台成为伊达领的政治中心后,我们可以在稍候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伊達政宗→騎馬鉄砲隊

 これは、読んで字のごとく、伊達家の誇る騎馬隊の前衛部隊として鉄砲を持たせた騎馬隊を別に編成配置し、馬を疾駆させながら鉄砲を浴びせるというものである。
 奥州は名馬の産地として知られ、他の大名家より優秀な馬を数多く揃えられるという、伊達家の「特権」を活かした戦法であった。

 政宗がこの騎馬鉄砲隊を思いついたのは、長篠合戦において、織田・徳川連合軍が鉄砲の三段撃ちによって武田勝頼を粉砕したことにヒントを得たという。そこで、鉄砲隊と騎馬隊の長所を取り入れ、軍師の片倉景綱とともに考え出したとされている。一説には紀州の雑賀孫一の助力もあったとされるが、不明である。
 騎馬鉄砲隊は凄まじい強さを発揮した。前例のない新戦法ゆえに、敵の大将には対処方法が分からないのである。これが最も威力を発揮したのは大坂の陣であったが、初めて敗れたのも大坂の陣においてであった。

 八百頭の騎馬鉄砲隊を先頭に配置した、二千頭の騎馬隊を含む一万余の大軍で、後藤又兵衛基次や薄田隼人正兼相を粉砕してその首を挙げた。しかし、又兵衛の後続の大将がこの無敵騎馬鉄砲隊を蹴散らしたのである。
 その大将の名を、真田幸村という。幸村は兵を茂みに隠し、騎馬隊を引きつけられるだけ引きつけて横から一斉に掛からせ、接近戦に持ち込んだのである。大激戦となったが、さしもの騎馬鉄砲隊も退却を余儀なくされたのであった。

 政宗の恨みと落胆はかなりのものであったと思われる。なぜなら、雪辱を期すはずの幸村は翌日に戦死し、何よりもその騎馬鉄砲隊の威力を発揮させるべき合戦そのものが、大坂の陣を最後に無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のである。

 やはり政宗は、生まれてきたのが少し遅かったようだ。

译文:
伊达政宗——骑马铁炮
奥州是名马产地,许多战国大名都到此地买马,作为地主的伊达家更是因此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并使用携带铁炮的骑兵部队作为骑兵的前卫。士兵一边骑马奔驰,一边用铁炮射击,威力非常强大。

政宗的骑马铁炮队据说是军师片昌景纲从铁炮对决骑兵的长筱之战中获得灵感而想出来的,也有人说是在纪州杂贺孙一的帮助下建立的。
这是一个新的兵种,在大坂之战中发挥了威力,但也同时吃到了败仗。
当时,政宗以八百骑马铁炮队为前锋,一万大军(其中有2千骑兵)随后,击毙了大坂方的大将后藤又兵卫基次和薄田隼人正兼相及其后续部队。但后来,不善于近战的骑马铁炮队在遭到真田幸村的决死突击时,溃乱败退。这使政宗一直引以为恨。

当時の日本軍が「下馬して戦う」ことは朝鮮の記録にもあります。でも、反論もあり、朝鮮へ出兵した大名はすべて関西の大名だった、関西の武者って馬を取り扱うことにはいつも下手だった、フロイスが書いた「下馬戦闘」の記録もあくまでも関西の記録しかない、農業が発達できなかった関東の人たちというは、略奪のためにもっと馬を取り扱っては上手だった、と論じる人も見ることがあるのです。確かにそんな論理なら「関東騎馬隊」も無理であることはないか、と疑問があります。

北邊九鎮:兩種兵種的複合戰術

在上表中,除了劉綎寬甸一路多有南軍(姚國輔、周文、周翼明部)外,其餘三路兵多為北邊九鎮的兵馬。明代邊兵的理想戰術模式是在兩軍剛接觸時採取守勢,持盈保泰;待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損耗到一定程度,軍心動搖之時才轉取攻勢,一舉擊潰敵人陣腳並追擊殲滅。為了達成這個理想的模式需要的是兩種採取不同戰術的部隊。

有明一代北方的大患蒙古人,其特長不外乎弓馬兩項。明英宗時代的吏部郎中李賢有下面這段話:「虜所以輕侮中國者,惟恃弓馬之強而已。臣觀今之拒馬木,止能拒馬,不能避箭;挨牌止能避箭,不能拒馬。惟有所謂戰車者,既能避箭,又能拒馬。」[註13]這段話簡潔有力的歸納出明軍防備的幾項手段及其效用:拒馬木、挨牌、「戰車」。戰車的另一項好處是其本身可以搭載軍需,甚至是較重型的火砲。

然而這都是消極的防禦手段;要有力的挫敗敵人,還需要更積極的手段。在整個明代,達成這個手段的方式也就是訴諸火器的運用──明代很早就發展出了輪番發射火器的戰術。「蓋鎗率數層排列,前層既發,退居次層之後。…前十一人放鎗,中十一人轉鎗,後十一人裝藥。隔一人放一鎗,先放六鎗,餘五鎗備敵進退。前放者即轉空鎗於中,中轉飽鎗於前,轉空鎗於後裝藥,更迭而放,次第而轉,…如此則鎗不絕聲,對無堅陣。」[註14]此雖為明英宗時代的紀錄,然而原文又有「臣訪求 太宗皇帝舊制」字樣,則可知這種戰術的運用或許可上溯至明成祖時期。

除了以連番射擊的方式解決火器射擊間隔較長的問題外,明代的火器本身朝兩個方向發展來解決問題:一是增加射速,二是賦予火器近身肉搏的功能。在增加射速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多管火器,二是將藥室與槍身分離成「母銃」與「子銃」兩個部分,在裝藥時只需更換可分離的藥室(即「子銃」)。至於賦予火器近身肉搏的功能這點,最常見的方式是傳統的在銃的後方榫接木棒──據說「緣以敵人盔甲堅固,射之不入,戳之不傷,遂用棒一擊,則無問盔甲之堅皆靡」[註15]。除此之外,搭配短劍矛頭甚至噴筒等「火焰噴射器」的亦所在多有。而結合以上兩者最為明軍廣泛使用的單兵火器,則是所謂的三眼鎗(或者三眼銃、品字銃)。


三眼鎗、三眼銃、品字銃。圖片來源


鐵騎奔騰撼山崗

以上大致交代了守勢兵力的武器裝備及其作戰方式,不外乎藉著屏障以發揮火力優勢;然而這種純粹防禦戰術最多能做到不殆,還未能取勝。明代的攻勢兵力依靠的仍然是相當傳統的以弓馬見長的騎兵部隊,「軟弓、長箭、快馬、輕刀」基本上概括了他們的配備。換言之,這批部隊與他們的對手蒙古鐵騎並沒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對遼東鎮就有這樣的批評:「昔從提督李如松征倭,見遼兵歸陣,止攜弓箭短刀,未諳火器之用」[註16]蓋此時的遼兵依賴的主要是他們的騎兵,對車兵步兵則不太注意。然而即使純粹以騎兵作戰,騎兵亦有騎兵的戰法;清袁宮桂《洴澼百金方》有一條記「遼人陣法」,謂「遼人兵制,每遇對敵,於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最先一隊走馬大譟,沖突敵陣,得利則諸隊齊進;若未利,引退,第二隊繼之,退者習馬飲水[米少]。諸道皆然,更退迭進,敵陣不動,亦不力戰。歷二、三日,待其困退,然後乘之。此兵之所以強也。」從《明神宗實錄》,10811當中可知當時在遼東募兵有兩萬人,其中一部分應即為上表所載的新兵右營與中營;《明神宗實錄》,10711又謂「往歲東征,餘兵多聚金、復、海、蓋間燒爌為業,皆善騎射,宜命將招徠,以資衝鋒之選。」則大概可以認定所謂的「新兵」營中其時參雜著不少善於騎射的老兵。

[註13]《明英宗實錄》,4387。
[註14]《明英宗實錄》,4040。
[註15]《練兵實紀》卷五,728-853。
[註16]《明神宗實錄》,10728。


南兵

在參戰的兵力中還有少數南兵,也就是在剿倭戰爭中所發展出來的部隊;由於所徵調的部隊不少是水陸合營的,可以推測編制在劉綎麾下的南兵應是以航海的方式抵達鴨綠江口增援。雖然南兵在明代常有「炮手」之稱,在南兵系統的營編制中使用火器的比例其實並不高──實際上應該與北方邊鎮在伯仲之間。以早期戚繼光所訓練的系統而言,正規編制的部隊,也就是以「鴛鴦陣」列陣的部隊使用的全為冷兵器,只有收在中軍的部隊才配備銃炮。南兵真正的價值在於其陣列──與北方利用障礙物不同,南兵抵擋敵人衝突的本錢是他們自身的陣型與紀律。南兵的這個特點將在下文中發揮出來。


家丁

明末衛所制崩壞是基本的歷史常識之一,許多人就據此推論明末的軍隊不堪一擊──歷史實在是經不起推論的。在明初衛所的編制一方面是一種戶籍制度,一方面似乎也的確是戰時指揮的編制。但這個編制似乎在北方逐漸為當初各戰區(即各邊鎮)的臨時編制所取代,退為戶籍制度。到了明末的這個時期,雖然沒像內地那樣減員到不剩十分之一那麼嚴重,北方邊鎮中的衛所兵大約只剩當初所設置各衛所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招募的部隊與將領所養的私兵(即家丁)就填補起了這個兵力空缺。

明代的家丁由於是將領所挑選厚養的,其薪資待遇通常比隸屬國家的部隊要好得多,許多且能自治器械──明代要命的品質不佳的軍需供應系統對其不起作用,因而其戰力也就遠在一般部隊之上;許多將領甚至以其所養的善戰家丁而聞名,上表中杜松與劉綎後所計的兵數其實就是其所招募而來的家丁。其餘養有家丁的將領所在多有,只是人數上沒有那般壯觀而已。王在晉的《都督劉將軍傳》這樣形容劉綎麾下的家丁:

「其家丁則合南北倭苗夷虜,靡所不有;黑獠鬼面者,入水不濡。時令司門巡酒,三尺之童赤身舞利劍,如庖丁之運刃。或側身馬腹,旋復跳出。…其家丁一能抗十,強者一能抗百,馬逸能止,車覆能起,哮矙風驅,欔戾執猛,矯哉強乎。」[註17]

[註17]《都督劉將軍傳》,23-215。


待續。。。

[ 本帖最后由 东海长鲸 于 2007-3-27 18:58 编辑 ]


图片附件: [17世紀早期:晚明邊軍] 晚明边军三眼铳.jpg (2006-12-26 13:43, 46.62 K)



图片附件: t0002f.gif (2006-12-28 14:55, 19.4 K)



图片附件: [唐朝武士] 唐朝武士3.jpg (2007-3-27 18:57, 201.74 K)



图片附件: [明代早期將軍] 明代早期的将军.jpg (2007-3-27 18:50, 56.4 K)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远舟 2006-12-26 16:18 +20 好帖奖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7 05: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73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