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软弱中坚强——唐诗的兴起及早期代表人物评论, 长篇大作,全部完成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18 13: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巴蜀奇才陈子昂(下)

然而陈子昂命途多舛,在边塞因上谏军官而再次遭贬,这次贬职对他打击很大。他想到自己身在朝廷不得重用,来到边塞又遭除职,将满腔悲恨化作一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这首名作流露出无限的孤寂和感伤,对宇宙无垠,人生短暂的感慨,光为后人称颂激赏。

《登幽州台歌》一诗中以极强烈的对比刻划出作者的心情:天地广阔,时间无尽,然而自己苦心经营却不得赏识,欲尽其才却未遇名主,只好独登高台,怆然泪下,其中宇宙无穷,只此一人的鲜明对比,极度突出强调了陈子昂当时的大寂寞,大悲愤!《登幽州台歌》一诗情感激烈,大起大落,诗中虽未写任何具体之景物,却以宏伟绝伦的气势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令读者身临其境,切实感到那份挥之不去的孤独、悲壮和凄凉。这种感觉与古代诗人先驱屈原颇为相仿,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之固然”,“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也与阮籍的“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的叹息很有类似之处。

陈子昂所处时期应该说还是唐朝的上升期,政治文化应该说是相对开明,但在这时依然存在着对人才的摧残压制的现象,陈子昂一首《登幽州台歌》将其充分的反映出来,唤起了无数文人的共鸣,其影响力直至今天也依然存在。若说陈子昂是唐诗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人物,这首《登幽州台歌》便是最醒目的首行碑文,诗中直笔抒怀,不加修饰,言浅意深,有着其独有的风采。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贤材,依然一生困厄,最终归隐山间,后遭武三思陷害,又被歹人贪其钱财,终于冤死狱中,年仅四十有二。陈子昂仿如诗坛的陈胜一般,振臂一呼,勇往直前,开辟了初唐诗界,给诗坛中又划过了一道闪电,一道虽然短暂但锐利无比的闪电,在风雨中擦亮了天空。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後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4-18 14: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陈子昂初到长安时四处碰壁,无人赏识。一日至市发现有人以千金出售胡琴,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子昂二话没说,买下琴,众人大惊,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他也不说什么,只邀请众人次日来听他弹琴。

  次日,等住所围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

——千金买琴,一摔求名,唐人之率性浪漫,在此可见一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18 15:0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萧让于2004-04-18, 14:57:26发表
陈子昂初到长安时四处碰壁,无人赏识。一日至市发现有人以千金出售胡琴,观者中达官贵人不少,然不辨优劣,无人敢买。陈子昂二话没说,买下琴,众人大惊,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他也不说什么,只邀请众人次日来听他弹琴。

  次日,等住所围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愤而言:“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拿出诗文,分赠众人。众人为其举动所惊,再见其诗作工巧,争相传看,一日之内,便名满京城。

——千金买琴,一摔求名,唐人之率性浪漫,在此可见一斑。

这是传说的故事,陈子昂没有真的那么豪爽去摔琴,不过倒是和他的性格类似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萧让

白衣公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166
帖子 554
编号 6386
注册 2004-4-1


发表于 2004-4-18 15:1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悲风鸷于2004-04-18, 15:07:31发表
这是传说的故事,陈子昂没有真的那么豪爽去摔琴,不过倒是和他的性格类似啊      

这个好像隋唐嘉话还是大唐新语里有,算是民间的笔记体史料吧,当然也有可能误传或者不准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18 15: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五)文章四友
唐初除了有家喻户晓的“初唐四杰”以外,还有当时颇为有名的“文章四友”、“吴中四士”,仿如接力赛一般一程接一程,一棒接一棒,并都取得了当时的佳绩。

与四杰位低才高,官卑名大相比,四杰中除杜审言外,李峤、苏味道和崔融都曾贵为显宦,官居要职。这也显示出与四杰比较起来,四友除杜审言外均较为圆滑事故,但他们仕途得意,在诗歌上的成就却大不如初唐四杰了。

李峤是有名的孝子,一生尊奉儒家思想,历仕四朝,他不仅是文采出众的诗人,还是口若悬河的说客,曾只身前往獠洞招安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成功,他为此也颇感得意,写下了《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纪念。诗中洋溢着获胜归来的喜悦之情,却并没有自大居功,倚才傲物之意,把功劳归于全军,时李峤只有二十几岁,少年老成可见一斑,也表现出他只做事,不贪功的性格。这使得他在今后的仕途中得以平步青云,万人之上。在他仕途上也遭遇挫折,当时他已岁至暮年,有感而发一首《汾阴行》,将一种浓厚的失落和悲伤寓于诗中,读此诗颇有一些与初唐四杰相似的意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人相通,文情相类”了吧。他们想成就大业,获取功名,但但一遭挫折便不自觉的意识到人生苦短,与天地相较不过一瞬,于是热情与失望一起到来,在矛盾中缓缓前行。唐玄宗曾两听《汾阴行》,一在朝中,一在蜀道,都为之泪下,感慨李峤为“真才子”。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鸣鞞入嶂口,泛舸历川湄。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
宾延万灵朝九戎。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
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祇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
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这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群后,
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龙髯安可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
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雁飞。




苏味道是典型的中庸文人,“模棱两可”一词典故即出自此人,他担任宰相数年,尸位素餐,毫无建树。在四友中存诗最少,仅仅十六首流传下来。唯一著名的只有《正月十五夜》,诗中表现人们对美景良宵的珍惜和担忧美好时光匆匆离去的不安心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引人共鸣。诗中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一句则是“明月派”诗人后来所学习的典范。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阿狗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204
帖子 1862
编号 90
注册 2003-8-23


发表于 2004-4-18 15: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4-04-18, 0:41:25发表
悲风士别三日啊。

打错字啦  

中国史就他妈的比日本史好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18 17: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四友中的杜审言性格颇似四杰,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诠期、宋之问齐名。他为人恃才傲物,时有狂言,因此他仕途在四杰中也最为坎坷,但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却为四人之冠,杜甫也常为这位祖父感到骄傲。杜审言为人高傲自负,但在与好友分手时又流露出真情牵挂,颇有屈阮之风。他平时非常喜好挖苦他人,最终他因这种性情付出了代价。太平广记上说:苏味道任吏部侍郎时,审言参加铨选考试,答完卷子后便对人讲:“苏味道必死!”人们问他原因,审言说:“他看见我的卷子便会当即羞愧而死。”又对人说:“我的文章可以跟屈原、宋玉相比而只做了个衙官,我的书法跟王羲之比起来甚至在他之上。”他竟是如此狂傲,因而被贬为吉州司户。杜审言在被贬吉州后对人对事依然狂放不羁,终遭人报复下狱,生命危在旦夕。其子杜并年方十三,持刀杀报复之人,也被报复之人家人所杀。杜审言冤情得雪后含悲为其子书写祭文,悔恨交加。可以说他的狂傲间接导致了其子的死亡,这样的教训不得不为人们警醒。在连番遭贬后,他作诗《渡湘江》,当时湘江已是春回大地,欣欣向荣,但诗人内心中有着无限悲苦伤感,这种情感反映在诗中,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崔融文笔华丽,常常为朝廷拟写重要文告,由于其写文章时总倾注全力,对身体伤害极大,最终精思过苦发病而亡,其死后据说连狂放的杜审言都为其折节,披麻戴孝,其诗坛地位可见一斑。

崔融的名作首推《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和《关山月》。前诗写于其被降职时,诗中在悲凉痛苦中却也蕴涵着欣慰和温馨,诗风质朴,将两种相对立的心情寓于诗中,展现了诗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前句流露出诗人珍惜人生华年又责怨青春一去不返的心情,而后句又暗示出对一个民族的期盼和祈祷。后诗则是一改平日之风,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但依然是豪情与亲情并在,壮志与幽思并存。这种复杂的感觉没有深刻的经历实践是不可能体会出来的。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

横吹曲辞·关山月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19 16: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六)雨后黄昏刘希夷
在经过初唐四杰暴风雨般的洗涤,陈子昂雷电般的冲击,四友雨后的彩虹后,唐朝的诗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雨后的天空是如此爽朗,六朝古风的迷雾几乎一扫而光。渐渐的,唐朝的诗界进入了黄昏,不是疲劳和厌倦,而是为了明天变的更强更坚,而担当这黄昏的任务的,正是初唐名士刘希夷。

刘希夷较四友稍晚,他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年仅二十五岁即高中进士,可谓才貌双全。不过这样的少年得志导致了他的狂放任性。其舅宋之问也是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附带一提,宋之问和沈诠期也是当时的杰出诗人,对格律贡献颇深,但二人才不及陈子昂和初唐四杰,且人品卑劣,为吾不齿,故本文不在多废笔墨。),相传刘希夷曾在《代悲白头翁》中写出另自己心惊,另其舅舅艳羡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欲将此诗据为己有却遭拒绝,恼羞成怒下用石头砸死了刘希夷。虽然这段传说颇有不合情理之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重要信息:唐朝诗人都很看重诗作和诗名。闻一多评价刘希夷是狂风暴雨过后宁静的黄昏,此话不差。初唐四杰中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思想,到了刘希夷这里已化作对人生的思考,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转变。

从刘希夷的诗中不难看出他的为人:敏感、善良,珍惜人生短暂的芳华。他的诗虽看似悲伤,却并不如六朝诗歌给人以绝望窒息之感,而是令人们将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在这种略带甜蜜的悲伤中体会青春渐逝的凄美,这便是刘希夷的诗歌能在当时脱颖而出的原因。

刘希夷的诗歌中的经典名句为后人所借鉴、吸收和发扬。如岑参的《韦员外家花树歌》中的“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将“宛转能几何”化为“宛转马前死”。直至曹雪芹的《葬花吟》中唱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刘希夷的作品可谓对后世影响极深,施恩甚广。而这条哲理也随此广为流传下去了。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关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知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24 19:0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七)初唐月夜张若虚
至于初唐最后一位极有名气的诗人,就是那比之刘希夷更"宁静爽朗的月夜"张若虚了.张若虚被后人誉为唐诗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使自己流芳百世,诗坛不朽。

张若虚处于初唐和盛唐交际之时,自然受到了两个时代的影响。他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和初唐许多诗作一样表达人生苦短,芳华已逝的无奈,但又在另一方面将这种伤感变的更加清丽,注如了盛唐的乐观精神。正如刘希夷一样,他的诗虽然处处都有感伤无奈却并不颓废消沉,也充满着浪漫和深情,因此有人称此诗为“孤篇压全唐之作”。走过刘希夷的黄昏,张若虚的月夜,也就可以期待盛唐辉煌灿烂的晨曦和骄阳了。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正是因为他与同类型诗歌比起来将“无限与有限,相爱与别离”充分的诗意化,令人沉醉于美好的江边和月下,流连忘返。《春江花月夜》与其说它是一首感伤诗,倒不如说它是一首青春之歌。而这歌中又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似询问却又似不求回答的探索。或许对诗人来说,个人渺小,天地无限。生命短暂,时间永恒。在此我想,有太多问题虽然值得思考,却终究找不到真正的答案。人生看似长久,与历史相比不过一瞬,而青春则显得更加短暂。我们往往因思考一些没有永远没有明确答案的东西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不是一无所获,就是大大的得不偿失,但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或许我们有时候真该“难得糊涂”,真该“懂得放弃”。

但张若虚又在无限的思考中提出“人生代代无穷己”,用来与“江月年年之相似”相对应,将两者的永恒性相比较,使人在叹息之际又看到了希望,虽然自然无限,但人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同样是无限的。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自信,这正是盛唐诗的特性和风格。读到此时,年青人有了希望,老年人有了寄托。这便是《春江花月夜》的又一妙笔。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比上面选的那首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4-25 01:2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4-04-25, 1:24:01发表
杜审言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比上面选的那首好。

是吗?  我主要是觉得这首对比相当鲜明,写法新颖。而且能反映杜审言一生坎坷的心态才选用它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蒹葭苍苍
(廉州山人)

晋国公
太常卿
枢密直学士
威行军节度使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15
功绩 3472
帖子 12836
编号 124
注册 2003-8-25
来自 南珠古郡
家族 轩辕狼党


我说的是艺术境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扶苏

秦王

Rank: 25Rank: 25Rank: 25Rank: 25
组别 诸侯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206
帖子 3197
编号 5
注册 2003-8-19


发表于 2004-4-26 1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悲风有志于此,真幸事也。望能持之以恒。
初唐英才辈出,还是最欣赏陈子昂。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吾亦云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财务成本管理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6
功绩 422
帖子 6979
编号 33
注册 2003-8-20
来自 北京宣武


发表于 2004-5-1 12:5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八)重整诗风待盛唐
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从唐诗的启蒙到真正意义上的初唐诗出现,从四杰用他们祈祷而出的狂风暴雨冲散在空气中无限弥漫的六朝迷雾、加以文章四友勾画出的彩虹,通向美丽的刘希夷营造的美丽黄昏,直至张若虚呼唤来的宁静月夜,经历了百年的时间,这百年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极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初唐诗坛的舞台上,无数才子尽情展示着他们的风流才华,他们为唐诗开拓了崭新的天地,他们为后来者提供了模本和经验。初唐的诗人们积极进取,斗志昂扬,他们不再流恋于浮华和娇艳,他们开始热爱起自然和人性,他们有着满腔真诚的热血和同样鲜红的热情,他们有着比天还高的理想和同样伟大的精神,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的崛起自信和喜悦,他们为天下的兴亡尽心和出力。他们的人和诗不同于盛唐诗人的骄傲,不同于中唐诗人的自伤,不同于晚唐诗人的哀怨,他们有着一种健康向上的活力,一种报国为家的决心,纵使身处逆境,他们依然充满希望,从不失去信心。他们中有些人用一生贯彻了自己的信念,有些人以行动完成了自己的抱负。流星虽瞬,光存万世人心。历史的长车匆匆走过,但轮上依然留着他们的余香。

在人们的期待下,真正的唐诗诞生了,真正的唐朝诗人诞生了!唐朝的诗人们把诗歌从表面深入到骨髓,他们将诗歌由颓废转化为豪迈。在这个可以一展身手的人生大舞台,他们真情真意的奏出了一曲高亢响亮的初唐赞歌。唐诗终于完成了从软弱到坚强的彻底转变,以全新的面貌等待着迎来华丽高贵的盛唐!


(全文完)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张悉妮

闽中郡主太中大夫

Rank: 8Rank: 8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02
帖子 1158
编号 27
注册 2003-8-20


发表于 2004-6-14 14:2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ICQ 状态 Yahoo!
嘿嘿,真有一点"费墨"的水平!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错,顶!

说到唐诗,最喜欢白居易通俗易懂的风格,如,

长恨歌____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05:2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9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