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CCTv-5报道, 朱骏已经向中国足协正式递交联城和申花的合并提案,足协已准备将今年中超球队改成15支~
据传,合并后,亚冠联赛将由上海联队出战,九城老板将再现买进亚冠联赛~
15支,又想搞单数轮空?每轮有轮空,搞到最后就是非规程因素掺入球场,02下半段,还有03赛季还不够乱呐……
其实就目前而言,14支(26轮)是最合适的数目。
个人最怀念的申花是97年秋末入冬、第三阶段的申花,虽无最先年的清新和那年的疯狂,但97年冬的申花的气质与战术堪优:
步入成熟,也不乏活力,不是少女,但和一年后夺得足协杯时比较,好像新妇与熟妇。
战术揉合了意式和拉美式,压迫中场,进攻求成功率而非进攻主导数量比重,但又并不放弃中前场的控球率,而经历了半年前耻辱的后防也开始成熟。比如主场4:1胜山东、主场3:0胜前卫寰岛、主场3:1胜青岛,就进攻主导率上,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收获比分可观。主场2:1胜北京显示了成熟圆润,而最后一轮主场4:2终结大连的不败纪录更见其穿透力。
可惜98赛季,申花队没有把进攻成功率给维持下去,采用了一种追求组织环节的战术,这样的战术并非为了申思、祁宏而设,其实反而制约了他们,也就制约了前面的谢晖。
过去的徐根宝,其执教思路并非媒体炒作的一勇之夫,其追求的就是成功率、适应力,并不放弃技战术。94年的申思也得到了包括徐根宝和外界的一定程度的肯定。而95年和96年只是战术安排优先级使然。
可惜97年当斯托伊科夫离去后,安杰依好不容易在年底给打下的良好基础,却在98年自己推翻了自己。98年下半年的墨里西只是保证了均衡。
无论安老头还是墨里西,都只是修补了徐根宝的不足,但没有拿出一条合理的思路。
99年开始则是风格的混乱期,但度过了99之后,在新千年开始,申花倒算真正地转型了。全国化,乃至国际化,有那么一点战术内涵,却毫无特色。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7-2-9 09: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