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问个古代口语的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1-12-8 18: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问个古代口语的问题

我是个福建人,在福建,有N多种方言,和普通话差别很大,夸张点说,隔一个地,如果说方言,那是完全听不懂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像我爷爷、奶奶、外婆都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我有时就想,在古代,交通、信息闭塞,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个国家,虽然书面语一样,但照理来说口语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吧。既然如此,那么当时各国国君会唔时是否要有翻译?那些有名的辩士,可以游说各国,难道他们都精通各国方言?这个难度也太大了吧。
我有听到过一种说法,当年孙大炮去见李中堂,李中堂之所以不鸟他就是因为大炮满嘴粤语,李中堂听不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论语·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就是周朝的普通话。当时外交场合要发言,往往要先来一段诗经,雅言一出,大家都听得懂。
另:七国文字差异其实不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naniwa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43
帖子 5997
编号 337221
注册 2009-8-30


发表于 2011-12-8 18: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有官方语言的,类似于今天的普通话,当然这种语言只有官方人士和与官方关系密切的知识分子才懂,一般百姓是不懂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2楼引的靠谱,但下的结论好像有点问题——古代是没普通话的,秦始皇之前也是没有标准字的(之后有,但也不严格,不然书法就发展不出来了)。

沟通根本原理:先说同样的话,让双方熟悉下对方的口音,掌握基本规律后,再进行正式沟通。

现实中是靠尔雅的集解来解决。

换成现代话就是:把所有各种语言的差异情况、规律集中记录在数据库/编码本里(或者叫语法大全吧??)——就是尔雅,然后只要掌握了这数据库或者编码本,就能还原出原来的意义。

有篇文章有比较通俗的介绍: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992435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12-8 20:29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回复 #4 黑传说 的帖子

看对普通话的定义吧。
古有雅言、正音、官话,一般以中央政权所在地或中原正音为共同语,通行于贵族士大夫阶层。
万历年间修的《雷州府志》记载:“雷之语三:有官语,即中州正音也,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有东语,亦名客语,与漳、泉大类,三县九所乡落通谈此;有黎语,即琼崖临高之音,惟徐闻西乡言之,他乡莫晓。”
到明代,即使远如雷州,市民阶层也能说“官语”“中州正音”,这应该可以认为是古代的“普通话”。

你讲的原理,是不存在统一的语言规范。完全靠各自磨合。
那个帖子里讲的,是有一套统一的发音规律,但是没有绝对的发音标准。我觉得这种情况可能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但是却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 的结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而这还是建立在有一个有普通话或者共同语的基础上的,不然那一套统一的发音规律从何而来?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1-12-8 21:0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黑传说 的帖子

大体上知道是怎么回事,多谢了。不过那样的前提是口音相差不大吧。像四川话,还有一些北方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也只是音调之类的有些不同,即使不是当地人,也能听得懂大部分。确实只要相互熟悉一下,交流就没问题了。但是南方的方言差别就很大很大了,像福建其他地方的方言,如闽南话,福州话我是完全听不懂的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孔方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10
帖子 493
编号 402321
注册 2010-11-6


发表于 2011-12-8 2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周分封大部分都是姬姓同族和功臣贵戚,所以春秋时期上层贵族语音相近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就是5楼所谓统一的发音规律的基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12-8 21: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周春秋有当时的普通话——雅言。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轩辕苍龙
(大膜法师)

太常丞

Rank: 18Rank: 18Rank: 18
组别 轩辕公主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278
帖子 15262
编号 21958
注册 2004-11-3
来自 扬州


发表于 2011-12-8 21: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海蛰 于 2011-12-8 21:06 发表
大体上知道是怎么回事,多谢了。不过那样的前提是口音相差不大吧。像四川话,还有一些北方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也只是音调之类的有些不同,即使不是当地人,也能听得懂大部分。确实只要相互熟悉一下,交流就没 ...

你不是福建人吗,怎么不会闽南语?
问个题外话:不知道闽南语跟潮州话有多少想通相同之处。

[ 本帖最后由 轩辕苍龙 于 2011-12-8 22:16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阿巽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功绩 107
帖子 9706
编号 47733
注册 2005-9-3
来自 善化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11-12-8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回复 #5 恨地无环 的帖子

你这部分已经是很晚近的事了,最困难的应该是东周时期之前,秦之后,有了统一的“文字辅助发音”,情况改善了很多。

统一的发音规律据我那个链接的说法,是以多个字的方式来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每个字都代表某一个地区的发音。
比如关表达“始”,就有十多种发音: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发音也演变为实字,比如初、首、肇、元。


闽南语和潮州话很近,几乎可以通用。其实中国的方言区别不算大,如果掌握了三种区别较大的方言后,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方言也就不过如此,很快就能掌握。比如我自小是使用潮州话,学过广州话和客家话,大学在长江边,虽然吴语也有很多种,但对于我来说,听起来区别都不大,竟然不用练习就能听的懂川语、河南、陕西、山东的方言。
比较好玩或者说比较有研究价值的是:韩愈空降潮州后,是如何和当地沟通的?当时潮州文化还很荒芜的。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11-12-9 01:0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1-12-9 09:0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轩辕苍龙 的帖子

我是闽东人,闽南人才说闽南语。福州虽然也是闽东的,但我也听不懂福州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恨地无环
(情僧云水)

代国公
京西南路经略使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10
功绩 3057
帖子 5220
编号 15324
注册 2004-8-13
来自 竹桃小筑
家族 云水兰若


回复 #11 黑传说 的帖子

这个解释很牵强,这十几个字大多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出现,而且有不同的意指,很明显,不是有十多种地区发音来表示“始”,而是这十几个字都有某一种“始”的意思。
要论成字,比较复杂抽象的“始”也应该晚于“首”“元”这些简单具体的字。

殷人的甲卜,询问的对象是自己的祖先、神祗,按照这个帖子的理论,实际控制区域并不大的殷人岂不是在用N种方言杂糅着跟自己的老祖宗、神祗沟通?这不蛋痛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1-12-9 09:2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黑传说 的帖子

可能是这位兄台比较有语言天赋吧,我在和福州、闽南的同学交流方言时,只知道他们的方言中有一些词发音与我们那相近,但一句句话说起来,就完全不懂了。我个人感觉北方的方言只要懂普通话就能听得懂,粤语听不懂,但照着字幕可以将字与音对上号,而闽南语就……有字幕也不太容易将字与音对应。
韩愈到潮州肯定是找翻译啊,虽起码官府里的公务员多多少少要会说点官话吧。
话说以前刚上大学时的一大乐趣就是和室友交流方言里骂人的脏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海蛰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90
编号 324612
注册 2009-5-28


发表于 2011-12-9 09: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前有听到一种说法,说统一的汉字是维系中国统一的纽带,现在突然觉得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据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的文盲率很高很高。而在古代这个比例肯定只高不低。也就是说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没多少人识字,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只有发音而不是汉字吧,而各地的发音又不尽相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11-12-9 10: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中国方言区域,整个北方,——包括中原、华北、西北,都是同一方言区。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了上古时代在这广大的区域内语言的同一性。(当然,这一区域在后世进一步扩大,又将东北、西南包括了进入)。

现在方言区零七碎八分布的地方,主要是东南和华南,而这一区域在上古时代都属于蛮荒地区,是后发达区域,也是上古雅言未曾影响到的区域。

根据现有史料,我们知道,楚国的语言和吴越的语言是不同的,他们之间交流是需要翻译的。(这主要是指平民之间的交流,其上层贵族在正式外交场合必然使用雅言)。根据现有史料,我们也可以知道,上古时代中原各地也存在着方言,如齐语、郑语,但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障碍。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12-9 10:41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临川介甫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2
帖子 2195
编号 403919
注册 2010-11-18


发表于 2012-1-16 14: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轩辕苍龙 于 2011-12-8 21:48 发表

你不是福建人吗,怎么不会闽南语?
问个题外话:不知道闽南语跟潮州话有多少想通相同之处。

潮汕话是闽南语的一种次方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uyuancuo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6
编号 308590
注册 2009-1-31


发表于 2012-1-16 14:5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就现在来看,江苏苏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方言差不多,我这个外行听不出太大差别。

而四川,湖南,陕西,山西那边,方言只要说慢一点,还是能猜的大概。

想必古人也是这么交流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花落知多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7
编号 448658
注册 2011-11-2


发表于 2012-2-12 15:5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11-12-9 00:52 发表
你这部分已经是很晚近的事了,最困难的应该是东周时期之前,秦之后,有了统一的“文字辅助发音”,情况改善了很多。

统一的发音规律据我那个链接的说法,是以多个字的方式来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每个字都代表某 ...

这位兄台太自负了   其他地方方言不了解  不敢评论 福建倒知道一点    福建方言复杂的很多人难以想象   我会说福州话  闽南话  闽北建阳话   告诉你  这3个方言跟本没一点相似之处   同样是闽北话   建阳话跟浦城话差别大的就象是鸡同鸭讲  我再告诉你 一个大田县就有5种方言各不相通  还有闽北有些老一辈艺人会说一种正字  不是普通话  也不是本地方言    因为福州话   闽南话   本地方言3个我都会说   那是啥呢?估计没人知道了  因为老一辈艺人都不在了

算了  这个话题本身是个火坑

[ 本帖最后由 花落知多少 于 2012-2-12 16:0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 23: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400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