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红颜祸水第一人”苏妲己
性别:未知-离线 受伤小兔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61609
注册 2006-3-8


发表于 2006-3-8 15: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红颜祸水第一人”苏妲己

● 许天一 王建军

倾国之“妖”魅惑君王几宗罪?

“九尾妖狐” 出自温县
  在对山阳古城进行采访的时候,听几个焦作人说起过,苏妲己,也就是商纣王的那个宠妃,竟然是温县人,我觉得很是惊奇,回家翻书,《国语》中赫然有“殷辛(也就是殷纣王)伐有苏,获妲己以归”的记载,这才知道,原来这只“九尾妖狐”出自河南,并且近在咫尺。
  所谓“有苏”,指的就是古代的苏国,今天的温县一带。我只能感叹自己读书不细,脑子中很少有某人出自某地这种概念,这或许也是一种少见多怪吧!
  我家旁边,就有所谓恩村,据称这里就是《封神演义》中恩村驿的地方。九尾妖狐就是在这里“附身”于苏妲己身上,让这个绝色美女变成了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第一人”,后来她把“英明神武”的殷纣王搅得神魂颠倒,最后连好端端的江山也给弄丢了。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王朝的灭亡,都与一个红颜祸水的传说有关,最有名的当数妲己。说妲己是“红颜祸水第一人”,并不意味着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颜祸水”。在她之前,有夏桀之妃妹喜,紧接其后的,还有周幽王之妻褒姒。
  没学过历史的,很多人并不知道有妹喜这样一个人,而不少人或许会因为《东周列国志》的缘故知道了“烽火戏诸侯”这样一个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主角的名字——褒姒。但对于妲己,则因为一本《封神演义》而声名在外、家喻户晓,或者说是声名狼藉、臭名远扬。许仲琳老先生的功业,亦可谓大矣!
  这样一个人,是很能吊起阅读者的兴味的,至少,她让我有了继续探寻下去的念头。据焦作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顾问高登云先生说,温县县城内还留有妲己的父亲苏护及兄长苏全忠的墓地,这更坚定了我探访的决心。
  3月5日,我与同事长秀一起,到温县县城寻访苏妲己这个“狐媚子”的遗踪,同时心里还在疑惑:“像妲己这样一个声名狼藉之人,居然还有人和她攀老乡,实在是奇矣怪哉!孔子还说智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莫非真的是人心不古了吗?”

“联珠双冢” 立于闹市
  站在温县解放路的中间,望着眼前的苏苑,心里实在有些迷茫。这里也算是县城的中心地段,一堵灰色的围墙将一座高大的土丘从闹市中分割出来,显得格外突兀。这里就是温县人常说的“联珠冢”,据说是妲己的父亲苏护及兄长苏全忠的墓地,相传二人同时战死于追随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后来被葬在这里。
  据县志所载,二冢相距甚近,中有虹桥相连,后连为一体,故称“联珠冢”。冢高7米,周边长200米,南北长30米,现为温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冢外,清道光年间,还曾于祥云镇夏庄村发掘出一块墓碑,上有“商大将军苏全孝之墓”字样,可惜现在墓址与墓石均已无处找寻。据当地传说,苏全忠、苏全孝皆苏护之子,是苏妲己的哥哥。
  听温县原文联主席杨连仲先生说,当初县里进行城市规划改造的时候,曾有人提议将“联珠冢”推掉,他和县里十几位政协委员共同提议,将这座古墓保存下来。如今还准备对它的文化价值进行进一步挖掘,因此在闹市中兴建了这个苏苑。
  看着与周围环境并不和谐的荒丘与现代化的电视发射塔立在一起,我心里很有些荒谬的感觉。土丘上荒草萋萋,上面被人用水泥抹成了一个平台,据说夏天的晚上,这里就成为一个舞场。不过站在坟堆上跳舞,怎么想怎么别扭,温县人倒也真会“废物利用”。
  据杨连仲老先生讲,这里是不是苏护的墓,只有民间传说,很是可疑,他怀疑苏护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老先生创造出来的,并非真有其人。不过,他承认,历史上确有苏妲己这个人,而且她也确实是温县“出产”的美女,因为史书明载,不容置疑。

倾城之色 倾国之“妖”
  我写妲己的时候,突然想到“美眉”这个词。也不知道它是哪位网虫创造出来的,这个词真的很精彩,也很精辟,所谓“美眉”者,放在妲己身上,则成“美媚”是也。倾城之色是谓“美”,倾国之妖是谓“媚”,能当得起“美媚”这个称呼的,中国历史上似乎不止“九尾妖狐”苏妲己一个。
  妲己姓苏,据《封神演义》说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但公、侯、伯、子、男的五等封爵,大约是《周礼》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的事,之前包括《封神演义》中所谓“西伯侯”姬昌的称呼,“沿用”的都是西周的官制。而当时的苏地,估计应当是一个小小的方国,而苏护则应该是有苏氏部落的大酋长。冀州的总部,据当地人称应该是今天的博爱内都。
  殷商王朝在当时也是非常强盛的,疆域广袤,经济发达,国力强大,但到了纣王时期,却为周所灭。溯其原由,史书把纣王与妲己的情感故事归结为殷商巨厦坍塌的根源。
  妲己嬖幸于纣王。她墨云秀发,杏脸桃腮,眉如春山浅黛,眼若秋波宛转,胜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而据史书所载,纣王生性聪明,才力过人,徒手格猛兽,飞身跨骏马,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自高自大,自满自足,经常用文武双全、智勇兼备这样的话语来标榜自己。
  根据许仲琳老先生的《封神演义》所记,妲己不仅荒淫狐媚,而且性情残忍,简直像个变态狂。她怂恿纣王设计出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残酷刑罚,以欣赏别人被凌迟处死、不堪忍受的情形来刺激自己的欲望。纣王自见到妲己之后,朝朝宴乐,夜夜欢娱,沉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不理朝政。

酒池肉林 严刑酷法
  据《封神演义》中说,某日纣王与妲己在鹿台上欢宴,六宫妃嫔数千人聚集在鹿台之下,纣王命令她们脱去裙衫,赤身裸体地唱歌跳舞,恣意欢谑。纣王与妲己在台上纵酒大笑。只有已故姜后宫中的妃嫔七十二人,掩住脸流泪,不肯裸体歌舞。
  妲己说:“这是姜后以前身边的宫女,她们怨恨大王杀了姜后,听说私下里打算作乱,以谋杀大王!妾开始不相信,现在看她们竟敢违抗大王的命令,看来谋反的传闻不假!应当对她们施以严刑,好使其他人不敢起谋逆之心!”
  纣王说:“什么才称得上严刑?”
  妲己说:“依小妾之见,可以在摘星楼前的空地上挖一个方圆数百步、深数丈的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之类丢进穴中,将这些宫女投入坑穴,让百虫嘬咬,这叫作虿盆之刑。”
  纣王大悦,立即照妲己的话做了一个虿盆,将这七十二名宫女一齐投入坑中,一时间坑下传出揪心的悲哀号哭。纣王大笑:“要不是皇后的妙计,如何灭此叛妾!”
  太子殷郊听到这件事,忙去鹿台进谏纣王说:“法令是为人有罪而设,现在众妾并没有谋逆之罪,却加以如此凄惨的刑罚,这都是妲己蛊惑圣听,以致天下百姓认为父王是无道之君。请斩妲己,以正朝纲!”妲己说:“太子与众妾同谋,所以妄图诋毁小妾,请大王做主。”纣王当即喝令侍卫锤死殷郊,比干慌忙劝阻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可随意加刑。”纣王虽然没有杀死太子,却将他贬谪到了荒远的地方。
  梅伯入朝觐见纣王说:“姜皇后没有过错却被处死,太子没有罪过而被贬谪。请大王召回太子,复立东宫,臣愿代死!”
  妲己谗言道:“梅伯是太子一党,因此才狼狈为奸。”
  纣王问:“那怎么对付这些人呢?”
  妲己说:“群臣轻侮大王的尊严,都是因为刑罚太轻的原因!依妾之见,可铸一个空心的铜柱,里面烧火,外涂油脂,让犯人裸体抱柱,皮肉朽烂,筋骨粉碎,如此他们才知道畏惧,朝中也不再会有奸党了!”纣王立刻依言竖立铜柱,将梅伯的衣服剥光,绑在铜柱之上,顷刻间烧得肉焦骨碎、化为灰烬。
  妲己又说:“可以再制一个铜斗,在里面加上火。罪轻而不至于处死的,让他们手持铜斗,则手足焦烂,这样可以区别刑罚的轻重。”
  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兴奋异常。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立铜柱、铜斗各数十个,置于殿前,凡有罪的大臣,即加此刑。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劝诫纣王了。
  纣王与妲己见群臣畏刑不谏,更加恣意妄为,旦夕荒淫欢宴。常宴于摘星楼,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并令男女裸体混杂其间,追逐戏谑。
  妲己道:“这样玩,时间长了也没意思,不妨在台下挖两个坑穴。一个引酒为池,一个悬肉为林,令各妃嫔裸戏于酒池肉林,互相扑打,胜者浸死在酒池中,败者投于虿盆内。”纣王大笑,依其言而行,每天因此被折磨至死的宫女不计其数。
  纣王好酒淫乐,寸步不离妲己,妲己所称赞的就以之为贵,妲己所憎恶的就加以诛灭。纣王又在朝歌与邯郸之间纵横千里内,每隔五里建一所离宫,每隔十里建一座别馆,与妲己同乘逍遥车,白天在车上欢谑,夜里张灯结彩,管弦丝竹,作长夜之饮。

“大胆”料事 “勇于”验证
  又一日,纣王与妲己在摘星楼上欢宴,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远远地看见岸边有几个人将要渡河,两三个老年人挽着裤腿正在涉水,另一些年轻人却逡巡不敢下岸。
  纣王问妲己:“河水虽然冰寒,老人尚且不畏,年轻人却那么怕冷,这是怎么回事?”
  妲己回答:“妾听说人生一世,得父精母血,方得成胎。若父母在年轻时生子,那时他们身体强健,生下的孩子气脉充足,髓满其胫,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惧寒冰。假如父老母衰时才得子,那他们的孩子气脉衰微,髓不满胫,不到中年便怯寒怕冷。”纣王听后极为惊讶:“竟然有这种事?”
  妲己说:“大王不信的话,就将一起渡河的人,砍断他们的胫骨一看便知。”纣王就命人将过河的几个人活捉到楼下,一人一斧断去两腿,果然年老的那些人髓满其胫,年少的却骨中空空。
  纣王大笑说:“爱妾果然料事如神!”
  妲己说:“妾不但能辨老幼的强壮,即使妇女怀孕是男是女,妾一看便知!”
  纣王问:“怎么才能知道?”
  妲己说:“这也与父母的精血有关,男女交媾时,男精先至女血后临,属于阴包阳,因此会生男;如果女血先至男精后临,就属于阳包阴,生下的孩子必为女。”
  纣王不信,妲己说:“大王不信妾的话,可以搜取城中孕妇验证。”纣王立刻令兵士捉数十名孕妇,集中在楼下。妲己一一指着说,哪一个怀的是男胎,哪一个怀的是女胎。纣王令人剖开孕妇的肚子视之,果真像妲己说的那样。
  后来纣王在妲己的蛊惑下将伯邑考醢为肉酱,比干忠心直言,并指责纣王杀姜皇后、杀大臣、谪太子,斥责妲己的暴政,要纣王改过以振朝纲。他还劝谏说:“不修先王的典法,而用妇言,大祸不远。”纣王大怒,要杀比干。妲己说:“妾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比干自诩为圣人,剖开比干的心看看如何?”纣王听从此言,杀比干而剖其心。自此朝廷上忠臣几乎荡然无存。
  天下诸侯起兵以反对纣王的暴虐。在动荡的战火烟尘中,最强盛的是西岐的周武王。在攻入朝歌的牧野之战中,纣王虽有兵数十万,但早已人心离散,临阵倒戈。最后纣王自知大势已去,自登鹿台,身衣宝物,火焚宫殿,投入火中而死。
  传说武王令刽子手斩妲己的时候,因为妲己容颜过于娇媚,以致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另换刽子手也是如此。刽子手俱不忍心杀妲己,愿意替死。姜太公曰:“我听说妲己是妖非人。”就高悬照妖镜,妲己才显露本相,原来是个九尾金毛狐狸。刽子手手起斧落,斩杀了妲己。
  据焦作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的顾问高登云先生说,以前建设焦枝铁路时,曾在铁路路基下挖出了万蛇坑,里面全是五彩斑斓的蛇。当地人都说这是妲己死后留下的躯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九尾妖狐的妲己,当然也不会那么容易灭亡,她被武王斩成肉酱以后,这些东西历经千年又演化成了这个万蛇坑。这当然是传说,实在是不足为信。
  不过,也只有在妲己的故乡,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她替女娲背“黑锅”
  《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操攻占邺城时,曹丕偷偷将袁熙的妻子甄氏藏起来并予以霸占。孔融知道以后,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问孔融此说出自哪部经典,孔融对答说:“以今例古,想当然耳。”
  好一句“以今例古,想当然耳”,就这一句话,与纣王一同葬身鹿台的妲己就成了“大圣人”周公的侍妾。而大明朝的许仲琳老先生,更加“想当然耳”,他老人家的辉煌巨著《封神演义》,被古人当成“神话武侠”,特别是在民间,其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金庸、古龙。说书的、唱曲的、杂耍的,总少不了把《封神演义》当成蓝本,就像现在把金、古二位的小说全部拍成电视剧,还一遍遍地比着拍。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重新拾起小学时已看过的《封神演义》仔细研读,却发现苏妲己并非是什么坏人,理由大概是:作为人的苏妲己是被殷纣王强迫来的,她一定要“报仇伸冤”;作为狐狸精的苏妲己,则是一个叫女娲的神仙派来“打入敌人内部的”。《封神演义》里虽然把她写得如此之坏,却也依然可以看出她的确是个垫背的。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147年的某天,殷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有苏部落酋长苏护选择了屈膝,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苏护被迫献出女儿以后,反意更甚,坚定地投向了大商的宿敌——周方国的怀抱,给近在咫尺的商都嵌入了一颗“问心钉”。
  如果《左传》所载确实,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商人亡国之恨记在妲己身上,因为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夏商周断代工程”最大的成就,就是确定了殷商亡国之战——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这个时间甚至精确到了日),殷商亡国之时就在公元前1146年,这距离纣王自焚于鹿台仅剩一年时间。用一年时间搞垮了当时的“超级大国”殷商王朝,这个彼时代的“田中芳子”,能量也未免过于超乎寻常了。
  另外,她似乎也用了最快的时间将自己推向了地狱的深处,心灵的深渊……

女娲始祖 公报私仇
  妲己所垫的是并不可敬的女娲娘娘的背,那场天上人间打得一塌糊涂的仗,其始作俑者就是女娲。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纣王有次去拜访女娲,被女娲小姐的美色倾倒了,于是离开时,悄悄给女娲小姐留了封信,“……你是天上的凤凰飞呀飞,我是地下的豺狼追啊追”,女娲小姐接到信后气得脸色通红,跳脚大骂纣王混账:天上的凤凰飞呀飞?这不是讽刺我人头蛇身,没脚不会走路嘛!就你一个凡夫俗子,居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于是,女娲开始琢磨怎么整治纣王了。她是神仙,可以召唤妖怪,就像《魔兽争霸》里精灵族可以召唤魔兽一样。你不是喜欢美女嘛,我就找个妖精变成美女,让你连江山都玩完。咬牙切齿的女娲召来了修炼千年的狐狸精,让它附在妲己的身上。
  女娲是神仙,狐狸精必须服从她的召唤,这或许是“游戏规则”,无法更改。狐狸精妲己对“神仙姐姐”如此信任自己,将这样重大的“政治任务”交给自己,实在是感激涕零,又怎能不尽心尽职办事?因此她硬是顶着重重阻力,不怕骂名,不计后果,使用一切的手段,逼得各路诸侯反了殷商,给周武王姬发制造了充分的造反理由,圆满地完成了女娲领导交代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女娲的心愿满足了,可是,跟女娲平级的各路神仙却是一个个怨气冲天。
  一场厮杀,不仅人间打得热闹,天上更是精彩,什么禅教、截教,都想借此机会扩充势力,争抢地盘。最后截教虽然一败涂地,禅教也元气大伤,这个损失该找谁负责?其实神仙们心知肚明,只是不好说破,大家都是神仙,怎么好互相指责。话不好明说,问题却要解决,损失也得有人认账。
  怎么办,天上的神仙们很聪明地扣押了妲己,指责她教唆殷纣王得罪天下人,才引来如此灾祸。女娲则正好顺水推舟,把个披肝沥胆为自己办事的妲己扔出去做了挡箭牌。当姜子牙的剑砍下了妲己美丽的头颅时,神仙们也和和睦睦一家亲了。妲己为了完成女娲交付的伟大任务,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场血流成河的战争,追根溯源,全是因为女娲公报私仇招致的。她对纣王不爽,可以让他生一场病完蛋,何必制造这么惨烈的厮杀,造成那么多无辜的牺牲?这的确是女娲背上的一块伤疤,她能补天,却补不了自己背上的那块疤。为了保持完美形象,“神仙姐姐”只能拿妲己垫背了。没人敢说女娲,她是人类的始祖,是连圣人们都顶礼膜拜的神仙,为“神仙”讳,妲己只能垫背到底了。
  记得那场打了十年的特洛伊之战,好像也是惊动了各路神仙的,那位王子拐走海伦,就是受了某位女神的蛊惑,而三女神之间,还曾为战争的胜负打过赌。只是,战争结束之后,当人们看到那个引发战争的海伦,说的话却是,为这样美丽的女人,再打十年也值得。哎,还是海伦幸运,用不着给战争的制造者们垫背。
  总的说来,妲己本是纣王剿灭有苏部落的战利品,也是纣王的玩物,可武王伐纣一千年后的《列女传》,把劣迹都归于妲己一人,说什么“女祸亡国”。其实,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本性凶残的帝王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并不受女人所左右,怎么一旦亡国灭身,就把女人当成替罪羊了呢?
  于是,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唐明皇有杨贵妃,仿佛没有了这些女性,他们就会“天子圣明”了。因此,在商纣王的故事里掺和着妲己,是不是封建文人为昏君开脱、愚弄百姓的阴暗心理的另一种表露呢?

殷纣末帝 其罪六宗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一定要绞出血汁。牧野之战的风云际会与喧嚣变幻,在后代史书上却被搞得模糊不清。《尚书》中说这次战役的牺牲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但是这样的话,就与一代圣主“吊民伐罪”的主题有点脱钩,应该兵不血刃才对。但我们看到的是死者肝脑涂地,敌人踏着他们的血尸像洪水一样涌上来,商人拼死捍卫政权,周人则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夺取之。
  周武王为了解释自己伐纣的合理性,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酗酒;
  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
  第三是登用小人;
  第四是听信妇言;
  第五是信有命在天;
  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说实话,这些罪状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不算严重,也完全没有后人形容纣王时的荒淫残暴。引用潇人在《大周天子》中的话说,有的用现代价值观判断,甚至富于进步意义。比如第二、第三条的“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就很有代表性。这里的“小人”说白了就是“非高干子弟”。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血统论,用今人眼光来看属于进步的用人观,是“唯才是举”,打破了“用人唯亲”。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纣王的敌人——周武王都不原谅他。
  可是从前商王武丁任用出身低微的“傅说”,也是一种“登用小人”,但武丁还是不得不采取托梦的曲折形式录用傅说,习惯势力的“可怖”,由此略见一斑。
  同样,纣王为了挽救帝国的颓势,进行的这些必要的人事调整——录用“非高干”的能人取代腐朽的权贵,也必然导致了以其大哥“微子启”为首的亲贵和旧臣集团的极力反对。“微子启”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政策,带着自己的人怒而出走,从而分裂了商王朝的统治核心,破坏了商王朝的国运。从史料上看,类似的上层分裂不限于“微子启”一案。
  纣王的叔叔比干被处死,另一个叔叔箕子被下狱,也可能是新的用人制度调整触及了这些叔叔的亲贵家族利益,加上其他的“政见不合”,最终与纣王发生严重冲突,以致有人为此而死。这也可见商王朝之积弊已久,问题之复杂,现实之难办,一点改革都阻力重重。纣王只有挣扎一番之后,等着去殉死他的王朝罢了。
  其实,也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而微子启、箕子这些“自命不凡”的被后世学者奉为君子贤人的王室贵胄,反倒在大周取得政权以后,立刻投入周人的怀抱,变节为官,不惜侍奉仇敌。
  至于第四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其实是少见多怪。商朝女性在政坛上颇有作为,如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就是一位巾帼杰出人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尊重女性的客观状况。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我们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甚至分裂而去,当社稷危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像蝉那样高叫,沸反盈天),人心惶恐,各怀叵测,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女人妲己合计军国大事了,毕竟自己女人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共同自焚于鹿台。
  而所谓第五、第六条“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的罪状,这是与国计民生无关的小节,而且并不属实。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上看,到了纣王的父亲(帝乙)和纣王(辛)时期,祭祀祖先的典礼系统比起前代商王,倒是显得更加成熟完备。
  总之,周武王给纣王定出的这六条大罪,只有第一条“酗酒”还算是有点儿分量。但是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气。从出土器物来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具明显激增,这表示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有些商代遗址中还曾挖出来好几坛子当时的酒呢!
  须知,一个帝国积累年头久了,财富丰厚,人们闲逸,走上饮酒的路子,是必然的事情。商朝人崇尚音乐,边喝边唱,是很爽的。你也许会说,商朝社会的饮酒风气都是纣王带的坏头。那么,如今美国吸毒问题严重,这都是克林顿带的头吗?
  商代后期饮酒成风,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该是广泛而复杂的。纣王想推动也好,或者制止也好,移风易俗也好,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就好像清朝末年吸鸦片蔚然成风,不是一两个皇帝能改变的。当时下层、中层乃至高层的人(达官亲贵们)都拼命要吸,皇帝根本拗不过他们。喝酒、吸毒、吸鸦片,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梳理社会机制与根本矛盾出发,这对于忙于应付东西外敌交相侵扰的末帝纣王来说,固然是无法实现的。就像清朝末年的光绪根本管不了泛滥的鸦片。
  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脏水并不厉害,只是上述六条的就事论事而已,也不过于涉及二人人格,没有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总之,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那些学者。

纣王形象 历史叠加
  在温县温泉镇北近9公里,护城河的南侧有徐堡乡苏王村,相传该地为商末冀州侯苏护故里,后人以苏王名村。据当地人称,村北原有奶奶庙,内供“碧霞原君”,也就是殷纣王的妃子——苏妲己。当地人之所以供奉“碧霞原君”,是否因为内心并没有将纣王的种种罪恶都算到妲己头上去呢?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里这样评价:“海伦的故事,到了纪元前(公元前)九世纪,产生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苏妲己的故事,直到纪元后十五世纪,才产生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
  其实,认真读来,“许仲琳写的文学价值很低的小说《封神演义》”里也闪现着作者许仲琳的思想火花,面对弱女子苏妲己,许先生终于不肯让这个无辜的女孩子去从事谗害忠良、敲骨剖腹、发明炮烙之刑等勾当,便让那只受命于女娲的千年狐狸精吸了妲己小姐的魂魄,托其身形而肆意为害了。
  据当地人说,许仲琳写《封神演义》的时候,曾经到焦作进行过“实地考察”,当时离恩村不远有座古墓,百姓之中还流传着关于狐狸精迷人的传说,许老先生将此“聊斋式”的故事采入书中,便演绎出了“九尾妖狐”附身苏妲己的奇幻神话。
纣之不善 非此之甚
  战国时的那些学者为了在“百家争鸣”中显示自己观点的正确,说话喜欢走极端。就像两个人吵架吵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都可以拿来作证据。他们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也就是他们捧起来的圣人)以及极坏的坏人(他们造出来的坏人),作为正反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论点,从而把自己的学说变得生动丰满、振振有词,以便游说诸侯,有时甚至不惜为此伪造古史。
  “成王败寇”,于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锦上添花似的“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他们的失败地方(比如尧舜的失位)也被美化成所谓的“禅让”。而夏桀、商纣王等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则因为是失败者,就被“雪上加霜”,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这些亡国之君,比起前面的开国大帝,何成何败,自不待言,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其实,世上哪有百分之百的好人和坏透了的坏人呢?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就可以看到脏水是怎么随着历史年代的推延而一点点泼到纣王与妲己身上去的。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
  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除了剖开我们这位可怜的“苦人儿”比干的心,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想看看胎儿形态。
  学者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把自己混得太差,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涂抹了他来充数!

酒池肉林 加于妲己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写得非常了不起:“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 ,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韩非子口罗嗦了这么半天,却不外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防微杜渐,告诫他所“爱戴”的君王们:不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否则就成了纣王那样的亡国之恶君啦!纣王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这些小错,不断积累,终于错越来越大,酒池肉林,以至于亡国了!
  这种牵强附会,把纣王亡国的主要原因简单归结于为纣王设想出的“奢侈”,而忽视了商朝的累代积弱与外族的迅速强大,是韩非子的肤浅与片面。
  但是,韩非子确实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个道理讲得非常生动,照理这篇作文是可以打一百分的,只是可惜了纣王的形象。而韩非子作文生动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有纣王这么个“意象”可以供他打扮起来任意当道具用。
  到了西汉,司马迁也是个大手笔,继续给历史加鸡精。他在韩非子“酒池肉林”的基础上又加了“男女裸奔其间”,从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动。汉朝人“少见多怪”,把这个视为纣王淫荡。
  汉朝的刘向也不甘寂寞,他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嘉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鼓掌而笑。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脸上留的空白不多了,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时光到了晋朝,皇甫谧医生咬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比汉朝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同时他可能觉得炮烙还不过瘾,又“亲自”为纣王和妲己设计了一个热铜斗,让商王朝的“犯人”举着,一会儿手就烂了。
  总之,纣王的脸上就是这样一点点脏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是说明被当时的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戒作用。
  而苏妲己则被殃及池鱼,成为怂恿者、帮凶,直至上升为颠覆大商王朝的实际执行人。

殷商王朝 如何覆灭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其实,从武王对纣王的处置来看,他也绝不是什么仁德之君。
  周武王攻下鹿台,用大钺砍下商纣王烧煳了的脑袋,悬挂在大白旗上,一并被割下脑袋的还有纣王的两个妃子:有苏氏(即苏妲己)和有莘氏。其中的有莘氏,据说还是周武王送给殷纣王的“贡品”。伍子胥对楚王掘墓鞭尸,还遭到后人的非议,为什么武王如此对待已死的纣王与妲己等人,却没人说他残暴?真的是纣王太坏吗?
  反正我读史书,其中的很多情节我是不信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嘛!

苏护原型 来自忿生?
  温县是苏姓的发源地,据宋代名人“三苏”中的苏洵在其族谱的后录上记载:我们知道苏姓出于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夏时其后裔被封于昆吾,西周初年,昆吾氏裔孙苏忿生因为能够公平量刑,管教百姓,被武王任命为司寇,他的封地就在苏国,也就是今天的温县,故苏亦称温。
  据焦作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的牛凤桐先生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苏护这样一个人,他应该是许仲琳老先生根据传说制造出来的,或许《封神演义》中的苏护的原型来自于苏忿生。”从书中所载年代来看,苏忿生与苏护皆为武王时人,因此牛凤桐所说很有可能。
  即便不像牛先生推断的那样,苏氏发源于温县也是不成问题的。纣王伐有苏获妲己,妲己就是有苏氏的族人,她的父母兄弟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苏忿生至少也应该是其族人,甚至很有可能真的是她的父亲。或者她的父兄像传说中的那样战死了,而同属武王时代的苏忿生至少也应该是有苏氏部落酋长的继任者。周武王为了抚恤有苏部落,奖励他们在伐商战争中的军功,任命有苏部落的酋长做了大周朝的司寇。
  而《封神演义》中的苏护,恰恰“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奔竞夤缘;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这很符合一个司法官员的性格特点。从《封神演义》的说法看,周武王还是很知人善任的。
  苏忿生之后,苏姓人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数“三苏”,只是从妖娆狐媚的妲己,一下子跳到风流倜傥的东坡,跨度未免太大了些,让我很有些不能适应。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些共同之处的:妲己是体态风流,东坡则是文采风流,二人之“风流”皆传名于后世,只是一个被贬成了“妖”,另一位则被幻化成了“仙”。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我从这里终于悟到了!
  (全文完)
  本文得到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甲骨学专家王蕴智先生的指正,谨致谢意!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高木知之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8
帖子 798
编号 16376
注册 2004-8-26


发表于 2006-3-8 23:4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已知商纣之有才,而初闻周武之无德。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全至尚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0
编号 55082
注册 2005-12-10


发表于 2006-3-9 16:3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玩物丧志 物是死的人是活的
输了就是输了 他强不能说明什么
基本朝代的更替都是一个强者输给另外一个强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yy4227013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
编号 60350
注册 2006-2-18


发表于 2006-3-9 20: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好象是神话人物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夏侯雅伯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11
编号 61598
注册 2006-3-8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3-10 16:4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yy4227013于2006-03-09, 20:35:12发表
好象是神话人物吧

子受辛和妲己都是历史上记载的人物

妲己姓己名妲,有苏部落酋长的女儿,故又称苏妲己,妲,艳丽之意,,即“有苏部落漂亮的己小姐”是也。

纣王也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的君王”。“纣”这个字在现代中国文字中,是一个死亡了的字,除了提到子受辛外,没有别的地方再用到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夏侯雅伯
(慕容十二郎)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14
帖子 1411
编号 61598
注册 2006-3-8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6-3-10 16: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另外,炮烙之刑好像是姒履癸先生发明的,要算也该算到施妹喜小姐的头上,怎么也怪到妲己头上了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秦楚荒夕
(无)

★★

Rank: 8Rank: 8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5
帖子 1450
编号 37401
注册 2005-4-23
来自 隔离的半坡遗址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10 17: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纣王并不像个太坏的皇帝,亡了国距今又远,总添的些料.不然怎么连狐狸精都出来了呢,经楼上一说觉悟8少.本来就觉得纣王这个称呼有些奇怪,呵呵,原来是这样啊

PS那本奇怪的《封神演义》好象是许仲琳编的吧,找不到原作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apes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79
编号 31641
注册 2005-2-1


发表于 2006-3-10 20: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第一人应该是夏桀的妃子喜妹吧,应该轮不到妲己。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爱上三国的女人
(Y.Y)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女官
级别 镇南将军
功绩 47
帖子 3664
编号 3936
注册 2003-12-31


发表于 2006-3-23 13: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秦楚荒夕 于 2006-3-10 17:03 发表
感觉纣王并不像个太坏的皇帝,亡了国距今又远,总添的些料.不然怎么连狐狸精都出来了呢,经楼上一说觉悟8少.本来就觉得纣王这个称呼有些奇怪,呵呵,原来是这样啊

PS那本奇怪的《封神演义》好象是许仲琳编的吧,找不到 ...

原著看了没几章就不想看了帮三国演绎不是一个水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林家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92
编号 38286
注册 2005-5-4


发表于 2006-3-23 13: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文王易卦,武王灭商。

幽王烽火戏诸候,美人一笑亡周朝,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柑蕉桔梨萝柚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5
帖子 474
编号 56152
注册 2005-12-28
来自 广州


发表于 2006-3-23 14: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纣王是很有才能,但可惜过不了美人这一关.结果色字头上一把刀,后世多以此警示君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狼外婆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65004
注册 2006-3-24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6-3-24 03:3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所谓妖狐不过是演义中的话 放在 炎黄似乎不太恰当 自古以来 一位 貌美如花的美少女被拉入无亲无故的宫中 唯一的希望就是 笼络住帝王的心  由于他成功了 很成功 并且最后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利 他考验纣王 杀功臣 酒池肉林 他害怕忠臣 因为忠臣不会让这么一个外来女人当皇后 他必须为自己着想 他不想不明不白的死在宫中 于是 他利用纣王 在我看来 他的行为不过是一个乡村姑娘一下子得到了荣华富贵 并且他还有那么点小聪明 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得到最大的利益  要说罪魁祸首 不过是选妃子这件事情而已 关一个小姑娘什么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月隐寒霜

Rank: 5Rank: 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好贴 6
功绩 77
帖子 153
编号 42254
注册 2005-7-3


发表于 2006-3-24 11: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演繹中的事情不可信。商被周取代也不是因殷受好色,其有内外諸事左右。妲己為一小寵,無所作用。自古以來取代者一方自會貶低前代君主,歷史如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赵豫 汉青
(赵校尉)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11
编号 59545
注册 2006-2-10
来自 轩辕水军


发表于 2006-3-27 02: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倒是觉得,慈嬉才是“红颜祸水第一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16:2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687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